•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陶淵明文獻集成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0:2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在2017年11月15日獲得立項,2018年3月2日開題。立項伊始,本課題的相關研究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在開題報告會上,本項目的整體設計與研究格局和學術價值,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同時,專家們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議,特別是關于其中的子項目“匯校匯注匯評本《陶淵明集》”,專家們給予充分的關注;此外,關于海外陶淵明文獻的影刊與研究,陶淵明文獻數據庫的建設,專家們也表達了深切的希望。在陶淵明研究史上,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項目,也是只有在我們的時代才能完成的課題。

    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出于個人的學術志趣,本項目首席專家和六位子課題負責人以及全國范圍內的相關學者,全力投入該項目的研究工作中,在立項以來的18個月內,取得了比較豐碩的學術成果。

    我們總計發表了27篇學術論文,約計54.6萬字,在六個子課題的研究范圍內,都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茲分述如下。

    1.歷代陶淵明集總目

    武漢大學文學院鐘書林教授主持。目前,他已經完成《歷代陶淵明集總目匯考》,總計137760字。為深入調研傳世《陶淵明集》的各種版本,目前他正與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著名陶淵明專家吳伏生教授通力合作,進行研究,重點考察《陶淵明集》的西文譯本以及相關的西文文獻。

    2.《陶淵明集》匯校匯注匯評

    內蒙古大學文學院高建新教授主持。目前,他已經完成了清代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一書的校理工作,總計174720字。為配合他的工作,本項目首席專家還邀請全國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參與該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初步完成的古籍整理文獻,宋元部分有范子燁“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校理”(120000字),高原“曾集本《陶淵明詩》校理”(87360字),吳國富“箋注陶淵明集校理”(171360字),龔斌“湯漢《靖節先生詩注》校理”(67200字)。明代部分有劉中文“黃文煥析義《陶元亮詩》校理”(102480字)。清代部分有:黃金燦“《陶靖節集誦注》校理”(324240字),鐘書林“《陶靖節紀事詩品》校理”(85680字),楊冬冬“《陶詩真詮》校理”(21840字)、“劉光蕡《閑情賦注》校理”(6720字),郭華春“陶澍《靖節先生集》校理”(206640字),張德恒“溫汝能《陶詩匯評》”(100800字),霍建波、李領弟“詹夔錫集注《陶詩集注》校理”(129360),牟華林、廖延林“蔣薰評閱本《陶靖節詩集》校理”(129360字),尹策“張諧之《陶淵明述酒詩解》校理”(4000字),張建偉“清馬璞輯注《陶詩本義》” 校理(150000字),侯長林、蕭峰的“清吳瞻泰《陶詩匯注》校理”(200000字)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近代、民國時期有:于東新“顧皜評注《陶集發微》校理”(238560字),尹策 “丁福寶《陶淵明詩箋注》校理”(99120字)、“潘重規《圣賢群輔錄新箋》校理”(35280字),郭華春“橋川時雄《陶集版本源流考》校理”(92720字)、“《陶集鄭批錄》校理”(9000字),周忠強“儲皖峰《陶淵明<述酒>詩補注》校理”(25200字),吳夢雅“《淵明詩話》校理”(36960字),劉志慶“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校理附《陶靖節年譜》校理”(534240字)。而以《昭明文選》為核心,蘇悟森完成了“《文選》陶淵明文獻校理”(78960字)。這些工作都填補了學術空白,為“三匯本《陶淵明集》”的最終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3.陶淵明資料分類匯編

    本子課題的主持人原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李劍鋒教授,由于他的身體原因,經李劍鋒教授申請,首席專家同意,于2019年2月28日獲得批復,將該子課題負責人變更為山東大學文學院邊家珍教授(李劍鋒教授作為該課題組普通成員不再承擔硬性任務)。自受命之始迄今,邊家珍教授初步完成了《陶淵明資料類編》,總計1328880字,比中華書局出版的《陶淵明研究資料匯編》多出一倍有余,且分類更為合理適用。在此基礎上,他將繼續擴大戰果,同時他也在全面校理明代何孟春注本《陶靖節集》,本年內完成初稿。

    4.近現代陶淵明論著總目

    九江學院文學院吳國富教授主持。目前,這一總目的編纂完成了70%,已經有200000萬字之多。由此將形成一部陶淵明研究的專業工具書,一編在手,可覽陶淵明研究的全局,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5.珍稀陶淵明文獻影刊

    南京大學文學院卞東波教授主持。主要側重海外重要陶淵明文獻的搜集、影刊和研究,目前,這些文獻主要集中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和日本一些圖書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為此,卞東波教授兩次出訪日本。在首席專家的協助下,他與哈佛大學圖書館也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因此,關于有價值的海外陶淵明文獻,他已經獲得了全面而精準的信息。目前卞東波教授完成了“日本近藤元粹評訂《陶淵明集》校理”(230160字)初稿,這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獻。

    6.陶淵明文獻數據庫及全文檢索系統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尹小林副教授主持。本系統的建設采用數據庫標準化建設的思路,充分研究并主要采用ISLI(ISLI/KLS)、PDRI、ISNI、CNONIX、專業內容數字閱讀系列行業標準、總局專業數字內容資源知識服務模式試點工程標準、中央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程標準等標準,確保子課題建設保持行業級的水準和持續發展潛力。以此為前提,本子課題成員組自成立以來,在主持人已有的數據庫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其他數字化實踐與討論的經驗,做了以下推進工作:

    (1)數字化加工準備。我們設計的陶淵明文獻數字化工作大致分為七個步驟實施,依序為古籍數字化加工準備、元數據著錄、圖像數字化、數據命名、數據提交、數據驗收、數據發布利用。而古籍數字化掃描設備的配置是進行古籍數字化的關鍵環節,是古籍數字化的主要硬件。為此,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古籍在無損害或最大限度減少損害的情況下進行。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古籍數字化掃描的設備,本子項目組選擇了Book2net 博耐書刊掃描儀。首先,該掃描設備有A2 幅面掃描區域,解決了不同尺寸、不同裝幀形式對設備的要求。其次,該掃描設備的操作平臺具備作業獨立升降功能,解決了古籍掃描過程中因古籍左右厚度不一而需要墊板的問題,也利于對古籍實體的保護。再次,該掃描設備掃描時的照明系統均使用冷光光源,無紫外線和紅外線。照明光線由上方漫射至整個操作臺,保證了數字化過程中古籍受光的均勻。最后,該掃描設備的相關軟件設備也非常強大,可以對各種古籍掃描參數設置進行保存,以便根據不同大小、類型的古籍選擇最佳的掃描參數;可以根據古籍頁邊距設置精確尺寸,在掃描成像過程中自動裁切;也可以支持多幅面圖像的同時采集、多種格式如TIFF、JPEG、PDF的輸出保存。因此完全可以滿足《陶淵明文獻數據庫及全文檢索系統》建設中的文獻掃描和初期處理的需求。目前,相關的程序已經完成編寫。

    (2)陶淵明文獻元數據的著錄。本子項目除了包含圖書庫,著錄數據庫收錄的陶淵明研究的相關文獻,包括封面、序跋、插圖、牌記、版本、版式、藏書印、批校題跋等內容,以及文字識別之后的Word文檔、html文檔及txt文檔、全文XML數據、PDF數據等。還包括圖片庫,用以著錄陶淵明及相關研究的圖片文件,包括封面、插圖、直接數字化圖片文件、照片文件。除采集上傳外,圖片庫自動收取電子版本庫的封面、插圖圖片及與陶淵明相關的書法、繪畫作品圖片,并與圖書建立關聯關系。圖片標引時需把相關字段信息進行標引,其標引著錄參考古籍元數據著錄的標準。

    本子項目關于古籍元數據的著錄,依賴于其他子項目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亦需要與項目負責人及其他子項目組成員及時溝通,確定著錄標準、內容、條目和細節的各項內容,以便于后續工作,如圖像掃描采集和糾偏、拼接、去污、裁切、水印等圖像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目前,相關的程序已經完成編寫。

    (3)已經初步完成掃描和數字化工作的重要《陶淵明集》版本主要依據《中華再造善本》,主要有:

    A.《陶淵明集》十卷。晉陶潛撰。宋刻遞修本。清金俊明、孫延題簽,汪駿昌跋。二冊。

    十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中鐫“陶集”和卷次,下鐫葉次和刻工。卷端題“陶淵明集卷第一”。卷十末有北齊陽休之《序錄》,次本朝宋丞相《私記》、《曾纮說》。書首副葉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汪駿昌跋。

    B.《陶靖節先生集》十卷《年譜》一卷。晉陶潛、宋吳仁杰撰。宋刻遞修本。二冊。存四卷:一至四。九行十五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卷端題“陶靖節先生集卷第一”。

    C.《陶淵明詩》一卷《雜文》一卷。晉陶潛撰。宋紹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二冊。

    十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中鐫“陶詩”或“匋詩”,下鐫葉次和刻工。卷端題“陶淵明詩”。卷末有宋顏延年撰《靖節征士誄》,次昭明太子撰《傳》,次紹熙壬子(1192)曾集跋。

    D.《陶靖節先生詩注》四卷《補注》一卷。晉陶潛撰,宋湯漢注。宋刻本。清周春、顧自修、黃丕烈跋,孫延題簽。二冊。七行十五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上鐫本版字數,中鐫“詩”和卷次及葉次,下鐫刻工。卷端題“陶靖節先生詩卷第一”。卷首有淳佑元年(1241)湯漢序。書首副葉有乾隆辛丑(1781)周春跋,次周氏跋又一則,

    E.《箋注陶淵明集》十卷/《總論》一卷。晉陶潛撰,宋湯漢等箋注/宋李公煥輯。元刻本。清邵淵耀、宋康濟跋,傅增湘題款。四冊。序、卷三至四抄配,其余卷第亦間有抄配、抄補。九行十六字,細黑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中上魚尾下鐫“匋寺”和卷次及葉次。卷端題“箋注陶淵明集卷之一”。卷首有蕭統《陶淵明集序》,次《箋注陶淵明集目錄》、《補注陶淵明集總論》。卷末有《北齊楊休之序錄》,次《宋朝宋丞相私記》、《書靖節先生集后》。《陶淵明集序》后有道光壬辰(1832)邵淵耀跋。書尾副葉有宋康濟跋。卷二末有宣統二年(1910)傅增湘題款。

    以上各本陶集已經完成掃描和數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經驗,為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設備條件的限制,尚未達到最理想效果,而細致的校勘工作也尚未進行,文字不夠精準。根據我們最初的設想,本數據庫要囊括傳世陶集的所有版本以及主要的陶淵明的文獻資料,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A.《易代前夜的心曲:陶淵明<贈羊長史>詩發覆》(學術論文)

    范子燁撰,《文學遺產》2019年第2期, 2萬字

    杰出的詩人,從來都是抒寫心靈世界的高手。由自我心靈的幽曲隱微,彰顯具有普適意義的歷史情懷和人文精神,也是一首詩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的必由之路。“寫心”是陶淵明在詩歌創作方面的自覺追求。就考察陶淵明的生平、思想和詩人身處晉宋易代前夜的心態而言,《贈羊長史》詩的特殊價值是其它作品所不可替代的。在文本建構方面,本詩涉及了“古典”和“今典”兩個方面。《贈羊長史》與《述酒》在內容上存在著關聯性。本文對《贈羊長史》詩的分析足以表明,陶淵明對時代的風云變幻是密切關注的,他的詩筆也是與時代同步的。這首詩顯示了一種充滿愛意的道德力量。這篇作品并不是外部世界的直接投影,詩人也絕不是時代風氣的奴仆。人道主義的具有當下意義的博愛與個體主義的超然世外的情懷完美結合,使《贈羊長史》詩成為不朽的經典。政治是推動陶淵明運轉其文學世界的軸心推動力之一。陶淵明的文學成就與他一生五次為官的政治閱歷也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一個不懂政治的人永遠不會超越政治,一個沒有政治情懷的人也永遠不會有回歸田園的夢想,陶淵明能夠成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能夠創寫田園詩,也是由其政治閱歷和政治素養所決定的。陶淵明是中國詩史的一座峰巔。站在陶淵明的角度和陶淵明的高度,無疑更能看清晉宋易代之際的社會、歷史和人性。本文受到學術界好評。

    B.《南京大學圖書館藏胡小石手批〈靖節先生集〉探微》(學術論文)

    卞東波撰,莫礪鋒編《周勛初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18年4月版,2萬字

    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有著名學者、原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藏書《靖節先生集》一部,上有小石先生朱筆批點數十條,短則數語,長則百十字,有如一則詩話。這部批點本尚未見披露,然對于陶淵明研究及胡先生學術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手批本《靖節先生集》全為胡先生用蠅頭小楷寫成,字體娟秀,一筆不茍,極具書法價值。手批本的評點集中于前四卷,主要是對陶淵明詩歌的批評與研究,涉及到陶淵明詩集的文字校勘、文本訓釋、陶淵明的生平考證、陶詩藝術分析、陶淵明文學史地位變遷之探討以及陶淵明詩歌的淵源與流變的研究,在陶淵明研究史上多有發覆之見。這部胡小石先生手批的《靖節先生集》在陶詩的文本訓詁與陶公的文學史學淵源與影響都表現出了新的看法,是不可多得的陶學研究新資料,值得研陶治陶者重視并加以利用。胡小石先生比較傾向于梁啟超的五十六歲說。胡先生在研讀陶集時,有明確的源流意識,將陶淵明納入中國文學史的長河中加以觀照,這無疑可以更加細微地觀察到陶淵明在文學史脈絡中的地位。胡先生的批語還有不少內容是將陶淵明放在文學史脈絡中,分析其文學淵源及其流變,胡先生認為陶淵明受到阮籍很大的影響。本文受到學術界好評。

    C.《陶淵明早年北方仕宦考》(學術論文)

    吳國富撰,《銅仁學院學報》2018 年1期,1萬字

    本文認為,陶淵明青年時曾在桓溫的舊部朱序將軍手下為參軍,在北方奔走十年,二十八歲始返回南方,旋即召為江州祭酒。陶淵明一生的仕宦,都與政治背景密切相關。他的家鄉江州,長期以來都屬于荊州勢力集團的掌控范圍,而他的家族以及外祖父孟嘉一族,都屬于荊州勢力集團的人物。他一生斷斷續續出仕,以早年在北方、后來在桓玄手下的仕宦時間為最久,也就是說荊州勢力集團對他的接納程度最高。淝水之戰以后,桓氏家族的桓沖任江州刺史,兩年后去世;繼而桓伊擔任江州刺史,但就在陶淵明南歸之前數年,桓伊遷任護軍將軍,由王凝之接任江州刺史(此事約在太元十四年或十五年,其時王凝之已經為江州刺史,上書彈劾豫章太守范寧;太元十六年,江州刺史王凝之組織僧徒在廬山翻譯佛經,見《出三藏記集·阿毗曇心經序》),這意味著朝廷(或揚州勢力集團)剝奪了荊州勢力集團對江州的掌控權。南歸后起為江州祭酒的陶淵明,作為荊州桓氏集團的人物,難逃被猜忌、被排擠的命運,故而不久便辭職回家。然而五年之后,桓氏集團的桓玄再度掌控江州,擔任刺史,他卻再一次出仕,若不是因為母親去世,這一次仕宦也有可能長達數年。桓玄被殺之后,陶淵明擔任過建威參軍、彭澤令,時間都很短。在此期間,荊州、江州人士慘遭屠殺,摧殘殆盡;陶淵明在這種情況下出仕,可以說是很無奈的,對被猜忌、被排擠的命運感受也更深,如《感士不遇賦》所說的“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就反映了他的心態。事實上,荊州勢力集團徹底覆亡之際,也就是陶淵明徹底告別官場之時。

    盡管對本文存在爭議,但本文富有創見,足以引起人們對陶淵明與北方政局之關系的思考。

    D.《陶淵明年譜考辨》(學術論文)

    龔斌撰,《梵凈國學研究》(第二輯),范子燁執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4月版,18萬字

    自宋迄今,陶淵明年譜蔚為大觀,大約有二十多種。年譜之外,還有考訂淵明生平事跡和詩文系年的論文,不勝枚舉。在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的年譜編撰歷史上,歷代學者持續不斷的編撰陶淵明年譜,成為非常突出的現象,說明陶淵明的接受范圍越來越大,偉大的詩人魅力永恒。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陶淵明的生平以及相關的文獻進行了全面深入考證,結論是陶淵明早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公元427年)去世時,享年59歲。本文對與陶淵明享年有關的文獻進行了徹底的清理,乃是陶淵明研究的基礎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茲就以下六個子課題分述如下:

    1.歷代陶淵明集總目

    在已經基本完成的《歷代陶淵明集總目匯考》的基礎上,完成該總目的編纂。

    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著錄的109種善本陶集(集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31頁)為核心,并根據新見陶集各本予以拓展,著錄全部傳世的陶集,無論善本,還是普本,一律收錄,包括現存的歷代陶集刻本、印本、稿本以及亡佚的陶集版本的基本情況,如刊刻或抄寫年代、卷帙、冊數、校勘者、序跋作者和收藏單位等基本信息。而對于歷代公私書目以及其它文獻中有關陶集的信息,無論其所述陶集是否傳世,也一律納入,絕不忽略任何相關的信息。總目重點突出善本陶集,適當參照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93-494頁)對四種陶集的著錄方式。

    2.《陶淵明集》匯校匯注匯評

    徹底完成以下具體工作:范子燁“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校理”(120000字),高原“曾集本《陶淵明詩》校理”(87360字),吳國富“箋注陶淵明集校理”(171360字),龔斌“湯漢《靖節先生詩注》校理”(67200字),劉中文“黃文煥析義《陶元亮詩》校理”(102480字),黃金燦“《陶靖節集誦注》校理”(324240字)、“《寄園集字詩》校理”(100000字),鐘書林“《陶靖節紀事詩品》校理”(85680字),楊冬冬“《陶詩真詮》校理”(21840字)、“劉光蕡《閑情賦注》校理”(6720字),郭華春“陶澍《靖節先生集》校理”(206640字),張德恒“溫汝能《陶詩匯評》”(100800字),霍建波、李領弟“詹夔錫集注《陶詩集注》校理”(129360字),牟華林、廖延林“蔣薰評閱本《陶靖節詩集》校理”(129360字),尹策“張諧之《陶淵明述酒詩解》校理”(4000字),張建偉“清馬璞輯注《陶詩本義》校理”(150000字),侯長林、蕭峰“清吳瞻泰《陶詩匯注》校理”,于東新“顧皜評注《陶集發微》校理”(238560字),尹策 “丁福寶《陶淵明詩箋注》校理”(99120字)、“潘重規《圣賢群輔錄新箋》校理”(35280字),郭華春“橋川時雄《陶集版本源流考》校理”(92720字)、“《陶集鄭批錄》校理”(9000字),周忠強“儲皖峰《陶淵明<述酒>詩補注》校理”(25200字),吳夢雅“《淵明詩話》校理”(36960字),劉志慶“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校理附《陶靖節年譜》校理”(534240字)以及蘇悟森“《文選》陶淵明文獻校理”(78960字)。

    在完成上述的歷代《陶淵明集》校理本的基礎上,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刻遞修本《陶淵明集》為底本,編纂《陶淵明集匯校匯注匯評》,輯錄、甄采歷代有關陶集和陶淵明作品的校語、注釋、批語、評語,參考異同,提出見解,解決疑難紛爭,同時依據國家古籍整理規范,寫出校勘記。通過比勘、標點和研究,準確判斷其版本系統。使研究者得此一本,便盡知陶集各本之情況以及歷代學者校勘與注釋的成果。此為最終目標。

    3.陶淵明資料分類匯編

    在已經完成的《陶淵明資料分類匯編》初稿的基礎上,不斷增容,科學編排,爭取擴大到三百萬字左右的規模。對涉及的古籍版本甄采異同,寫出校記,避免錯誤。

    4.近現代陶淵明論著總目

    將收錄的文獻目錄時間段延長到2020年,吸收此前發表、出版的所有語種的全部有關陶淵明的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論文類列出作者、題目,發表的刊物、時間等信息,專著類列出作者、書名,出版的時間、出版單位和出版地點。外國作者標明國籍。外文題目與漢語翻譯相對照。本《總目》以時間為經,以內容為緯,即在遵守時間順序的前提下,分門別類地進行排列和處理,如具體作品、作家總論和研究史論等等。預計字數在30-35萬字。

    5.珍稀陶淵明文獻影刊

    (1)擬影印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所藏的珍貴《陶淵明集》版本

    明春晝堂《陶淵明集》

    明戴璞刻本《陶淵明集》

    明彈琴室刻本《陶淵明集》

    明耿定向刻本《陶淵明集》

    明張自烈評本《陶淵明集》

    日本寬文版《陶淵明集》

    (2)擬影印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的珍貴《陶淵明集》版本

    天保十一年版《縮臨治平本陶淵明集》

    朝鮮版《須溪校本陶淵明詩集》

    朝鮮版明何孟春注《陶靖節集》

    朝鮮版明陶亨刊本《陶淵明集》

    (3)撰寫相關研究論文3-5篇。

    6.陶淵明文獻數據庫及全文檢索系統

    在已經完成的工作的基礎上,將上述陶淵明文獻數字化、電子化,掃描并錄入有代表性的歷代《陶淵明集》(大約30種),編制程序,植入數據,建立全文檢索系統。該系統的建立以科學性、完整性和統一性為基本原則,以用戶至上為基本設計理念。科學性就是在數據庫的設計上要依照科學方法,系統組織各類文獻,對各個關鍵詞進行科學標引和規范控制;完整性就是要在文獻收錄上力求全面,沒有遺漏;統一性是指在建庫過程中對重要問題的處理方法保持一致;用戶至上的設計理念,具體表現為積極聽取用戶對對數據庫建設的意見,如檢索途徑、檢索項目、檢索方式的設計,資源的組織方式,網頁的布局等等,從而實現為國內外文化屆和學術界提供最大化的公益性服務的目的。最終的目標是構建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數字化陶淵明研究平臺,充分為學術界服務。

    7.出于研究的需要,擬新增一項子課題:蘇東坡與陶淵明之關系的文獻整理與研究。

    該子課題主持人:王永波博士。

    (1)本子課題論證如下:

    在宋代陶淵明接受史上,蘇軾應該是影響最大的一位,最主要的表現在于他創作了《和陶詩》四卷,將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傳播與接受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標志著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真正確立。蘇軾自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知揚州時創作《和陶飲酒二十首》開始,到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離開海南儋州為止,用了八年時間創作出《和陶詩》四卷,時間跨度為五十七歲到六十五歲,恰好經歷了蘇軾晚年貶謫生活的整個過程,可以視為蘇軾晚年仕宦心態的真實表現。今存宋代黃州刊本《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 四卷共四十五題一百零九首,此外該書在蘇軾和詩前列有關陶淵明原詩,后列蘇轍和詩,共計收錄陶淵明詩歌一百零六首以及《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黃州本收錄的陶淵明作品占其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對探索陶淵明詩文集的版本與文字校勘,提供了很好的文獻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黃州本《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還具有輯佚價值,它收錄的蘇轍《繼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今本《欒城集》與《欒城后集》均不見,可以據此補遺。蘇軾雖然不是第一個和陶詩的人,但他的和陶詩數量最大,影響也最大,蘇軾的和陶詩開啟了中國文學史和陶題材的一片新天地,成為詩歌創作的一種風氣。據楊松冀《蘇軾和陶詩編年校注》一書統計,宋代和陶詩作者共約五十余人,現存和陶詩約五百三十余首,像張耒、李彭、程俱、李綱、張九成、王阮、葉茵、方回、陳與義、秦觀、李之儀、楊萬里、惠洪等人都有和陶詩創作,可以說宋代文學史上和陶詩的風氣是蘇軾帶動的。

    蘇軾《和陶詩》四卷在宋代有多種版本,具體情況可以參見王永波《蘇軾和陶詩版本考述》(《銅仁學院學報》2016年2期)。宋代除了刊刻《和陶詩》外,還產生了多種《和陶詩》注本,如蔡正孫《精刊補注東坡和陶詩話》、傅共《東坡和陶詩解》、蔡夢弼《東坡和陶集注》等書,說明蘇軾《和陶詩》在宋代的影響。直到元明清時期,和陶詩的創作與箋注蘇軾《和陶詩》,都代不乏人,產生過多種著作。清代的溫汝能(1748——1811)撰寫過兩部有名的著作,《陶詩會評》四卷與《和陶合箋》四卷,前者對陶淵明詩歌的歷代評論進行大量征引,從宋代楊萬里到清代沈德潛,分類編排相關資料,后邊加上暗語,無論是評說還是考辨,都有自己的心得,可見溫汝能的用心之專與用功之勤。后者是關于蘇軾《和陶詩》歷代的箋注集解,也顯示出了溫汝能的慕陶與箋陶之心。《陶詩會評》有內蒙古大學高建新教授的《陶詩會評箋釋》問世(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7年增訂版),對該書進行了詳盡箋釋。《和陶合箋》則一直無整理本,不利于學術界對溫汝能該著的了解與研究,基于此,《和陶合箋疏證》一書的撰寫就提上了日程。

    《和陶合箋疏證》主要對溫汝能《和陶合箋》四卷進行疏解與補正,核實溫汝能征引文獻的來源,標注引文版本,糾正其訛誤。對溫汝能的按語予以疏證,肯定其價值,同時加以補充,力爭使得《和陶合箋疏證》成為蘇軾《和陶詩》箋注史上集大成的著作,為研究陶淵明、蘇軾,乃至中國和陶詩發展史提供一部定本。《和陶合箋疏證》在工作上分為三部分,首先是文字錄入,以清嘉十二年聽松閣刻本為底本。其次是文字校勘,用宋代黃州本《和陶詩》四卷、宋刊《施注蘇詩》本、宋刊《東坡詩集注》、宋刊《東坡七集》等本子參校。部分陶淵明詩歌文字的校勘取舍,也適當采用宋本《陶淵明集》,盡量溫汝能不改動溫汝能本的面貌,除非有明顯錯訛,凡有改動必出校記,做到文責自負。最后是疏證,包括三部分的工作,即復核引文來源,糾正錯誤,辯證相關說法與補充增訂。希望在此基礎上為陶學界、蘇學界以至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提供一個蘇軾《和陶詩》會評會注會解本。

    (2)本子項目自2019年8月開始,至2022年8月最后完成,具體計劃如下: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對嘉慶本《和陶合箋》四卷本進行文字錄入,文字校勘,寫出校勘記。

    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對《和陶合箋》進行引文核實,注明版本來源,糾正相關錯誤。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完成《和陶合箋疏證》一書的撰寫。

    此期間,撰寫、發表相關論文若干篇,對蘇東坡擬陶現象進行全面研究。

    (3)子課題負責人簡介

    王永波(1972——),湖北天門人。四川大學文學博士(2006),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2010),中佛羅里達大學訪問學者(2014)。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與漢魏六朝唐宋文學,出版《梨云樓目錄版本論集》(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6)、《晚唐皮陸詩派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唐代郎官與文學研究》(學生書局2019)。整理的古籍有《詩體釋例》(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陳子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出)、《清代蜀人別集叢刊》(巴蜀書社待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代郎官與文學研究》(13BZW061)。近五年以來發表的論文有:

    1.《李白詩在宋代的編集與刊刻》,《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2期

    2.《追求理想的境界——論謝桃坊先生的學術成就與方法》,《社會科學戰線》2014

    年9期

    3.《李白詩在唐五代的編集與流傳》,《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1期

    4.《李白詩在明代的編刻與流傳》,《山西大學學報》2015年1期

    5.《裴斐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特點》,《文藝研究》2015年12期

    6.《宋蜀刻本<孟浩然詩集>考述》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2期

    7.《<安陽集>版本源流考》,《青海社會科學》 2015年4期

    8.《李調元<函海>編修與版刻考論》,《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9.《白敦仁先生與<彊村語業箋注>》,《古典文學知識》 2015年1期

    10.《李德裕集版本源流考》,《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3期

    11.《陸游著作三種版本考述》 ,《國學集刊》第二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12.《杜詩在明代的評點與集解》,《山西大學學報》2016年4期

    13.《項楚先生與敦煌俗文學研究》,《文學評論》2016年6期

    14.《李白詩在歷代的編集與流傳》,《國學集刊》第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

    15.《明代杜詩學研究失誤述評》,《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4期

    16.《蘇軾<和陶詩>版本考述》,《銅仁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17.《論唐代郎官與詩歌創作之關系》,《社會科學戰線》2017年11期

    18.《蘇軾<東坡樂府>版本考略》,《銅仁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19.《清刻李白集述要》,《西華大學學報》2017年5期

    20.《唐宋時期巴蜀文學發展風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7月17日

    (4)本子課題組成員(5人)

    王君莉,貴州大學哲學碩士,主要從事目錄版本以及數據文獻的研究,曾發表過《宋本王維集考述》(《南都學壇》2017年第2期)等文章。

    李昊,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出版專著《焦氏易林研究》(巴蜀書社2014年)。

    王紅霞,四川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國家圖書館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出版《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權德輿研究》(巴蜀書社2008年)等著作。

    黃金燦,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

    蘇悟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博士研究生。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美女bbbb精品视频|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