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辭賦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3日10:2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可另加附頁)

    主要內容: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立項于2017年11月15日。立項之后,在首席專家的組織和帶領下,課題組成員群策群力,積極投入到本課題的研究之中。本課題原設計五個子課題:一、辭賦與繪畫文獻整理與研究;二、辭賦與書法文獻整理與研究;三、辭賦與小說文獻整理與研究;四、辭賦與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五、辭賦與器物文獻整理與研究。整體工作主要分為“文獻整理”與“研究”兩大類。文獻整理方面,課題組成員分別就辭賦相關的戲曲文獻、繪畫文獻、書法文獻、小說文獻、器物文獻進行了統計、收集、走訪和排查,已完成了全部的文獻的統計和部分的文獻走訪工作。目前已經出版的編著有《歷代賦匯(校訂本)》(475萬字,12冊)、《中國賦》(2冊);已交付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編著有《題畫賦》(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等。研究方面,《漢賦名物圖考》(武漢大學出版社)、《清代賦學概論》(中華書局)兩本專著也已交付出版社即將面世;已發表的論文有29篇,其中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江海學刊》等重要CSSCI刊物上發表的論文15篇。同時,課題組組織了系列研究論文,有待逐步刊出。總體而言,本項目按照既定研究計劃,穩步、高效地開展整體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017年12月16日,課題組組織了項目啟動研討會。首席專家和所有項目組成員都參加了討論。會議對于項目任務進行了分工,對于階段性成果進行了規劃,對于近期將要著手編著的書目資料、撰寫的系列論文進行了初步籌劃。

    2018年4月7日召開了開題報告會。會議邀請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出席,這些專家組成了課題評議組。同時課題組成員許結、解玉峰、潘務正、劉小兵、王思豪等2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首席專家從選題意義與預期目標、總體框架和基本內容、重難點和創新點、預期的研究成果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開題匯報。專家組在聽講取了首席專家的匯報之后,充分肯定了選題的創新性、開拓性意義和價值以及課題設計的學理性、子課題結構的合理性,期待本課題的開展能為其他相關藝術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同時,專家組從學理性、操作性、合理性等方面提出許多重要的建設性建議。課題評議組的意見非常寶貴,給予課題組以極大的啟發。

    2018年7月27日召開項目研討會。首席專家和所有項目組成員都參加了討論,參與會議的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鳳凰出版集團的兩位編輯。本次會議總結了前期的材料匯集工作,并細致地布置了近期的文獻匯編工作任務,并與兩位出版社編輯商定了出版事宜。研究方面,首席專家針對辭賦與藝術的關系研究作出大體方向的概括:他認為辭賦的描繪性和類型化是奠定辭賦與其他藝術關系的重中之重;而辭賦自身創作的“名物美”(體物特征)、“形象性”(擬象與構象)、“儀式化”(語言的程式化與表演性)等特質,構成了辭賦與藝術交互發展、彼此影響的重要基礎;而從歷史的變遷的角度考察辭賦與藝術形態的共生與發展也是研究的一個重要路徑。本次會議的論文在這三個方面都有所涉及,在辭賦與藝術關系的研究上有著較為多面的嘗試。所有參會者均提交了相關論文,也分享各個子課題的研究心得,提出了各自的困惑,并以論文為基座,對未來研究的標準、方向、關節點都進行了探討。會議最后,首席專家與兩位出版社編輯探討了《大美中國賦》和《歷代藝術賦匯編》兩部書的編輯和出版的具體事宜。《歷代藝術賦匯編》主要分“繪畫卷”“書法卷”“小說卷”“戲曲卷”“器物卷”五卷,暫定于2019年整理出版。

    此外,項目組還根據項目進展情況,舉行了數次小型項目組工作會議。主要是針對文獻整理、出版以及論著寫作進展等事宜進行商討。目前,項目組正積極籌劃,于安徽師范大學成立“辭賦藝術研究中心”,并誠邀各地嘉賓,于2019年8月17—18日舉行辭賦藝術研究中心成立會議暨項目組工作會議。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8年3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課題組的文章:許結《辭賦研究的藝術視域》。

    2018年5月14日,《光明日報》發表課題組的一組三篇文章:潘務正《辭賦與書畫》、王思豪《“賦-說同構“的文學傳統》、蔣曉光《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

    2019年6月8日,第九屆江蘇書展在書香蘇州館開展了名為“大美中國賦——許結教授《中國辭賦通史》《歷代賦匯》出版讀者見面會”。

    2019年6月29日,第九屆江蘇書展開展了名為“大美中國賦,獻禮七十年的”《中國賦》新書發布會。項目首席專家與本書的文字書寫者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以及鳳凰集團等諸位領導參與了會議,發布會現場開展了簽名售書的活動。

    目前,項目組正積極籌劃與鳳凰出版集團聯合舉辦“《歷代賦匯(校訂本)》新書發布會”,擬于2019年下半年舉行。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項目進行一年多了,我們深感課題進行之不易。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文獻整理工作量較大。所要搜集的文獻資料數量龐大,分布極為廣泛,不僅有紙質文本,還包括實物資料;不僅收藏在圖書館,還有很多在博物館陳列;不僅僅局限于本土,還遍布世界各地。工作量的相對繁重導致人力的相對不足。

    鑒于以上困難的改進建議:積極吸納國內外辭賦研究的學者參與到課題中,同時加強對青年人才的培養。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簡介

    (1)專著

    許結主編,《歷代賦匯》(校訂本),鳳凰出版社

    《歷代賦匯》是康熙年間陳元龍奉諭編纂完成的一部歷代辭賦總集,收錄了先秦至明末賦作(包括逸句)4070篇,共計186卷。《歷代賦匯》作為清代宏大的文學整理工程之一,是超越了前人收錄先秦至明代賦最為完備的總集,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為后世辭賦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稱其“正變兼陳,洪緯畢具,信為賦家之大觀”。然而,自康熙內府刻本以后,僅俞樾校本略有正誤,其他版本非鈔本即影印,多無校勘價值。項目首席專家許結教授帶領課題組成員以康熙四十五年內府刻本為底本,對勘俞樾雙梧書屋本以及四庫鈔本,參校賦家別集與相關的詩文總集,比勘標點,全面訂正了原書中的諸多問題,力圖為學界提供一部精善的整理本。

    該書自出版以來,獲得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在主流的購書平臺上均有不少銷量。2019年6月27日-28日舉行的第九屆江蘇書展中舉行了《歷代賦匯》出版讀者見面會,現場反響熱烈。

    (2)學術論文

    許結:《漢賦“蔚似雕畫”說》,濟南大學學報(2018年4期),新華文摘2019年1期轉載

    本文從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謂賦“寫物圖貌,蔚似雕畫”這一觀點出發,明確指出了漢賦與繪畫之間的密切關系。在構象上,漢賦因“物”成“貌”,由“物象”營構“事象”,形成了“隨物賦形”的筆法和“體國經野”的氣象。漢賦長于設色,通過描繪設置的場域及呈現的景觀,來融織物態與色彩。漢賦既多實像,又多虛體,實像在寫物,虛體緣夸飾,漢賦創作之妙正在亦實亦虛之間。漢賦的創作模式可以用繪畫理論來解析,“畫心”即為主位,構成漢賦的主題,“拖尾”以點破賦旨,為漢賦“曲終奏雅”的部分。

    本文刊登在《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4期)上,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在中國知網上下載152次,并被新華文摘2019年1期轉載。

    許結:《王會賦·圖:帝國形態的歷史影像》,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6期)

    王會是古代朝貢禮儀形態,由《周書》最初記述的文本到漢晉時期辭賦的描寫,再到南朝至唐代“王會圖”的繪制以及圍繞其圖而出現的題圖賦,形成了由經文、賦文到圖文所構建的帝國形態與歷史影像。本文以“王會”為賦與圖的視點,由現實與想象積累起來的文學書寫,因其外交禮儀的特征,觀風為其賦圖顯像的意義,尚奇為其賦圖異域人物情致的呈現,而宣威與昭德,則是這類賦圖創作的主旨。同時,這類圖像與賦作的不斷重寫,實圍繞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其中通過謳歌、懷疑以及諷喻,又可打開作家題寫《王會圖》之賦作的特殊心境。

    本文刊登在《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6期),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在中國知網上下載142次。

    許結:《論題畫賦的呈像與體義》,江海學刊 2019年2期

    歷史上題畫賦的出現遠早于題畫詩,是最初題畫文學的呈現。本文揭示出題畫賦在演進過程中,自楚漢之后,晉唐時代由人物像贊衍為人物、山水圖賦,宋、元、明三代題“經圖”賦與文人畫賦的并興,以及清代大量題材廣泛的題畫賦的出現,構成了三大發展時段。而經義、物態與文學,既是題畫賦呈像的主要類型,也是其創作范疇的突出顯現; 自然、空間與品貌,則為其書寫體義,從而區分于其他的題畫文學,并以賦體與畫體的共相,構建起題畫賦獨特的閱讀趣味與審美意義。

    本文刊登在《江海學刊》(2019年2期),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在中國知網上下載63次。

    (3)報紙

    2018年5月14日,《光明日報》用一整版的篇幅發表課題組的一組三篇文章,分別是:潘務正《辭賦與書畫》、王思豪《“賦-說同構“的文學傳統》、蔣曉光《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

    這三篇文章,從不同的視角對“辭賦”與“藝術”這一主題進行了不同的探尋,潘務正《辭賦與書畫》一文首先探討了了辭賦與繪畫的聯系密切的三點原因:一是二者均為空間藝術;二是二者都善“寫物圖貌”;三是,辭賦與“詩情畫意”的類同。并進一步揭示出辭賦與繪畫的一致性,催生出藝術史上許多辭賦與繪畫互文的經典作品。此外,辭賦還與書法關系密切,無論是情感體驗、書風書寫辭賦選擇,還是書寫媒介的變化都能體現。

    王思豪《“賦-說同構“的文學傳統》從文體生成傳統、文體推尊傳統、虛構敘事傳統三方面入手,揭示出賦與小說在生成、尊體,以及虛構敘事等方面“同構”的文學傳統。并進一步闡釋該現象這不僅彰顯出同為“一代文學”之“賦”與“小說”的文類互滲內涵,而且也融織于中國古代文學傳統的流變中,對他體文學起著或隱或顯的影響,具有更為普遍的文學史意義。

    蔣曉光《器物之魅與辭賦之美》認為,賦是“體物”文學的代表,敏銳地反映物質文化,因而二者關系密切,辭賦中的器物與器物上的辭賦共同構成了辭賦與器物之間的關系。其中有三點值得關注:一是追根溯源,敷陳器物材料;二是曲盡其妙,提升器物品格;三是爭奇斗巧,廣納異域器物。作者特別強調,器物是物質文明的表征,研究器物與辭賦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繼續進行文獻實地調查工作。奔赴港臺及海外各大著名圖書館、博物館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等進行調研。整理海外文獻。完成《辭賦與繪畫文獻匯編》《辭賦與書法文獻匯編》《辭賦與小說文獻匯編》《辭賦與戲曲文獻匯編》《辭賦與器物文獻匯編》。

    2. 資料匯編出版。將五個子課題搜集的資料按照一定的體例,匯總成《辭賦藝術文獻匯編》、《辭賦作品匯編》,校勘出版。同時完成辭賦藝術文獻數據庫的建設。

    3. 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完成之后,重點進行辭賦與藝術關系的綜合研究與個案研究,撰寫相關論文,發表研究成果。

    4. 完成《辭賦與繪畫關系研究》《辭賦與書法關系研究》《辭賦與小說關系研究》《辭賦與戲曲關系研究》《辭賦與器物關系研究》等專著。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1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香蕉久久丫精品忘忧草产品|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 国产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SUV| 5x社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1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