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劉震完成了《梨俱吠陀》的選譯。潘濤發表了4篇論文。
二、Michael Witzel完成了兩個最古老的吠陀寫本的編輯,發表了三篇論文。
三、Eberhard Guhe發表了一篇A&HCI文章。
四、李勝海發表了一篇A&HCI文章。
五、2019年3月,課題組成員孫晶、樊沁永赴印度參加印度哲學大會,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并補充購置相關研究文獻。奧義書哲學研究部分將重點梳理早期奧義書,結合商羯羅、羅摩奴闍等注本呈現奧義書階段展現的理論發展動向,由此反向呈現奧義書對吠陀文獻征引過程中的得失。相關成果2019年年底前完成系列文章三篇,公開cssci發表一篇。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完成了中國新疆地區的考察。赴全國各地查閱資料。赴印度和德國進行了學術交流。
③2018年3月24日舉行了重大課題開題會。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目前翻譯進度還是不如預計中那么快,今后會進一步刪繁就簡,在精細度和速度之間選擇后者,并且讓有能力的學生承擔一部分翻譯工作。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劉震,《<梨俱吠陀>選譯》,北京三聯出版社,2019。
Li, Shenghai. “The Nirvā?a of the Buddha and the Afterlife of A?vagho?a’s Life of the Buddha.”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47.2 (2019): 361–382.
A&HCI雜志。
Eberhard Guhe, Mahe?a Chandra's Exposition of the Navya-Nyāya Concept of "Cognition" (j?ā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quisitive Logic.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a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entitled Logic and Religion in India on April 6th 2018
A&HCI雜志。
潘濤:
“龜茲音樂和詩律略議”,《西域研究》,2018。
“拉丁語歷史語言學研究簡介”,《古典學評論》,2018。
《梨俱吠陀》中的“罪與罰” — 論吠陀梵語 énas 的含義,《亞非研究》(第13輯),2018。
Pan, Tao. 2019. “TB pitke ‘fat, grease, oil’ and PIE *pei?h1- ‘to be fat, be bursting with’”. Indogermanische Forschungen 124. Walter de Gruyter, Berlin(論文 0.6 萬字)
Michael Witzel:
The Two Oldest Veda manuscripts, Harvard Oriental Series 92,2018.
"The re-import of Veda traditions into Kashmir under the Muslim king Zayn al-Abidin, around 1420-1470," in: Touraj Daryaee (ed.), Commemoration Volume H.-P. Schmidt, 2018.
"Beyond the flight of the falcon," in: Romila Thapar Festschrift, 2018.
"On Vedic accents," in: R. S?hnen (ed.), Thieme comm. vol, 2018.
"Zu den Vedischen Akzenten," in: H. Schaffner (ed.), Comm.vol. K. Hoffmann, 2018.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年內參加在克羅地亞舉辦的第七屆世界吠陀大會。
2020年前,完成《梨俱吠陀》前三書的翻譯。
吠檀多方面,相關成果2019年年底前完成系列文章三篇,公開cssci發表一篇。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