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東胡系民族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2日10:3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課題的預期研究目標,扒梳各類文獻,發掘補充新發現的碑銘材料,力求東胡系民族歷史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的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最終形成東胡—烏桓資料輯錄,鮮卑資料輯錄,柔然資料輯錄,契丹資料輯錄,庫莫奚資料輯錄和室韋—達怛資料輯錄六部資料輯錄整理成果,總名為《東胡系民族歷史文獻匯編》;同時力求對東胡系民族基本史料史源關系的梳理分析準確,對史料價值的評價客觀 公允,最終形成一部專著,總體成為具有重大文獻價值、學術價值的著作,成為填補北方民族史領域學術空白的重大成果,帶動相關學術研究和學術思想、學科建設的發展。課題計劃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獲批立項以來,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和參與人根據預期研究目標,開展了不少工作,總體執行情況良好,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也比較順利。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席專家牽頭組織各個子課題負責人,在廣泛聽取相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就課題內容、編寫體例、編寫要求、成員組成及其分工等事項進行了探討,并且擬定了編纂提綱,形成了切實可行的編制方案。 隨后,各個子項目負責人在首席專家的統籌協調下,分別就項目的推進做出了切實可行的計劃。2018年4月11日,首席專家組織各子課題負責人和部分項目參與人召開工作會議,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參與人及其具體負責的內容進行了適度調整。決定:第一,“東胡—烏桓、鮮卑資料輯錄與基本史料辨析”子課題仍由梁云負責不變,核心成員加入王石雨。梁云、胡雪艷繼續負責拓跋鮮卑的資料輯錄和基本史料辨析;原由李春梅負責的西部鮮卑禿發、乞伏部資料輯錄和基本史料辨析,改由梁云、胡雪艷負責;原由李春梅負責的東胡資料輯錄和基本史料辨析工作,原由孟克巴雅爾負責的烏桓資料輯錄和史料辨析工作,原由梁云、胡雪艷負責的東部鮮卑資料輯錄及基本史料辨析工作,改由王石雨負責。第二,“室韋-達怛資料輯錄與基本史料辨析”子項目負責人鐘焓不變,課題組增加李榮輝、曹磊二人。原由王潔負責的室韋史料輯錄與初步?惫ぷ鞲挠刹芾谪撠;原由包文勝負責的達怛資料輯錄與初步校勘工作,改由李榮輝負責。第三,其他各個子課題負責人、參與人及其職責仍與項目投標書一致,未作改變。此次會議最終確定了項目成果的具體內容、體例和規范等,要求對項目內包含的各個子課題中涉及的東胡系民族的歷史文獻,盡可能進行全面收集整理,最終形成170千字的著作。其中,“契丹”“達怛”史料搜集的時代下限分別為遼朝建立和蒙古汗國建立前(遼朝建立后,屬中國古代史斷代史的研究范疇;蒙古汗國建立后,則屬蒙古史的研究范疇),其余各民族不設置時代下限。此后,各個子項目負責人和參與者在首席專家的統籌協調下,分別就自己承擔的具體整理和研究開展了工作,并根據各自的實際狀況,制定了研究計劃具體實施的時間表,但此時間表總體上不影響課題提交結項的時間。

    截至目前,項目總體執行情況良好,進展順利,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主要體現在對東胡系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獻史料的整理和對東胡系各族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等兩個方面。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東胡—烏桓、鮮卑資料輯錄與鮮卑資料輯錄。東胡、烏桓的史料收集、編年、排序等工作均已順利完成,初步形成了共計2萬余字的東胡史料匯編,和共計15萬字的烏桓史料匯編。鮮卑資料的輯錄工作正在穩步進行。已完成對東漢至三國時期的東部鮮卑史料的收集、匯總、編年和排序,以及對慕容、宇文、段部和三國以后的其他東部鮮卑專條專傳的整理工作。此外,還比較系統地搜集整理了《宋書》《南齊書》《魏書》《晉書》《北史》《通典》《資治通鑒》《文獻通考》《讀史方輿紀要》等文獻中有關早期拓跋鮮卑的專傳、專條和人物載記等內容。

    柔然資料輯錄。史料整理工作部分完成,近15萬字。內容包括《魏書》《北史》《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太平寰宇記》《建康實錄》中柔然專傳專條與相關人物列傳,《晉書》《魏書》《北史》《資治通鑒》《十六國春秋輯補》《太平御覽》《通志》《文獻通考》中柔然散見史料系年整理。對《冊府元龜》《全上古三代六朝文》和歷代別集當中與柔然相關散見史料系年整理工作仍在繼續進行,預計2019年9月完成。此外,基本完成了對北魏至隋代柔然墓志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契丹、庫莫奚資料輯錄方面。子課題負責人肖愛民直接承擔契丹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了具體分工:南北朝時期由馬昊、郭天翔負責,隋唐時期和宋代及以后的典籍中的史料由吳曉杰負責,五代時期由李耀興負責,《資治通鑒》《通志》《通典》類由才俊良負責,相關史料辨析與研究由馮科負責。課題組首先利用河北大學圖書館和宋史研究中心資料室中已有典籍(24史、個人文集、詩歌、文選、類書、碑刻等)進行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目前,各個時期的契丹史料搜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搜集到大約超過12萬字的資料,正在把資料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定,同時與已有的點校本進行核對和?薄

    王麗娟負責對歷代文獻中的庫莫奚資料進行整理和輯錄。共錄出史料約18萬字。內容包括:《魏書》《周書》《隋書》《北史》《通典》《唐會要》、兩唐書、《五代會要》《太平寰宇記》《冊府元龜》《新五代史》《通志》《文獻通考》等文獻史料中的庫莫奚專傳、專條和散見史料,以及唐宋時期涉及庫莫奚的詩、文、敕書68篇/首/條、涉及奚族的碑刻錄文11種(篇)。馮科、吳飛完成了對專傳、專條以及11篇碑刻的校對工作。

    室韋—達怛資料輯錄方面。室韋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對于各類史書中的室韋專傳、專條及散見史料進行了輯錄,并同時與已有的點校本及影印本進行了逐一校對,核定內容、字形、標點及頁碼。現已搜集到近10萬字的資料,散見史料的系年整理工作仍在進行當中,預計2019年9月完成。達怛史料搜集整理工作預計2019年9月完成。其中包括對涉及到達怛的鄂爾渾突厥文碑銘、回鶻文碑銘、葉尼塞突厥文碑銘等按照時間順序的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對原碑文的拉丁轉寫到漢文漢譯都做了錄入,同時對不同碑文的解讀不同,重點選取耿世民、森安孝夫、芮傳明三家的解讀,以資比較。錄文下搜集了與之相關的資料,并對這些史事做了分析。這一部分已經完成。唐武宗以后涉及到達怛的資料,主要有李德!稌黄芳、敦煌文書,于闐文書等,這些資料的編目已經完成,錄入與材料分析正在進行中,總體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五代、北宋資料的編目已經完成。遼代阻卜史料編目、唐末至成吉思汗興起之前波斯文史料編目完成,材料錄入及相關資料匯編正在進行中。

    對東胡系各族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其中,張久和完成了對室韋—達怛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梁云、胡雪艷完成了對拓跋鮮卑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王石雨完成了東胡史料概述及多篇烏桓史料辨析文章;袁剛、張久和完成了對柔然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馮科完成了對《魏書》《北史》等史籍中的契丹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對其他文獻資料中的契丹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亦在進行;王麗娟完成了對庫莫奚基本文獻史料的對比辨析研究。

    二、調查研究、學術交流和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在項目首席專家的統籌協調下,各子課題負責人和項目參與人針對項目的進一

    步推進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學術交流和成果宣傳推介工作。

    ①調查研究與學術交流

    2017年11月,首席專家攜部分子課題負責人和參與人前往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考察拓跋鮮卑早期及室韋遺址遺跡;2018年3-4月,前往興安盟科右中旗考察蒙格罕山鮮卑遺址遺跡,該山清代以來即被學界廣泛認為是鮮卑山遺址;2018年9月23日至24日,前往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考察戰國、秦漢、隋唐及遼金西夏時期的遺址遺跡;2018年10月1日-7日,前往呼和浩特市及包頭市北部地區考察北魏長城等遺址遺跡;2019年3-5月,多次前往赤峰市,武川縣及山西右玉等地考察與東胡系各民族相關的歷史遺跡。經過多次調查研究,對東胡系各民族在歷史上的遷徙路線、活動范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搜集了相關碑刻文獻資料,有力推動了項目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

    從2017年項目立項以來,課題組與“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辦合作,先后在呼和浩特、海拉爾、北京等地共召開五次“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歷史與考古系列學術研討會”;期間,課題組成員分別就相關研究工作進行了學術報告。2018年8月29-30日,項目首席專家張久和研究員攜項目參與人袁剛參加“2018(首屆)敕勒川草原絲綢之路文化論壇”,張久和以項目研究的相關學術成果向論壇作主題報告。2018年,項目首席專家張久和在內蒙古史學會學術年會上就項目研究及近年來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動態等相關問題作學術報告。此外,項目參與人王萌對柔然歷史遺跡及文物收藏機構進行了實地考察。在河南洛陽,就包括柔然墓志在內的北朝時期北族墓志出土情況、研究進展,與洛陽關林管理處的趙振華等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互動。

    ②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項目首席專家及各子課題負責人、參與人以專題講座和專業授課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及廣大青年學子進行了研究成果的宣傳推介工作。2018年3月,項目首席專家張久和等一行六人,應邀前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考察調研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保護情況。期間,張久和向百余人作“鮮卑文化”專題講座。講座內容以歷史文獻的相關記載為基礎,涉及鮮卑山溯源、鮮卑族起源、鮮卑歷史變遷、鮮卑文化習俗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對宣傳推介項目研究成果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此外,項目首席專家張久和研究員還多次通過“東亞文明交流史”學術講座平臺,向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歷史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作與北方民族歷史文化相關專題的學術講座,并藉此進一步宣傳推介項目研究成果。

    2018年以來,張久和在內蒙古大學開設的博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古代史史料》、碩士研究生課程《內蒙古地區史史料》《內蒙古地區史文獻選讀》《北方民族史》,以及本科生課程《北方民族歷史與文化》;王麗娟開設的碩士研究生科課程《北方民族史》等,均以文獻史料為主要或基礎授課內容,亦對項目成果起到了一定的宣傳和推介作用。

    3.研究心得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由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歷史包括東胡系民族的歷史是中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留存至今的北方民族歷史文獻資料包括東胡系民族文獻史料相對匱乏且比較分散,很多內容沒有明確的時間,給收集、系年、排序、識別、分析等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不利于相關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進行。東胡系民族自戰國時期出現,歷經各代直至蒙元,綿延近兩千年,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近代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東胡系民族的歷史研究非常重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史料相對匱乏,分布零散,缺乏系統全面收集整理,沒有充分辨析基本史料,對歷史文獻記載缺少正確的態度和認識,致使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存在許多源自文獻記載的錯誤認識和觀點。有感于此,我們認為全面系統充分發掘整理東胡系民族史料,并就此進行對比辨析研究,考訂史源關系,確定史料價值,對上述東胡系民族史等諸多領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意義。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2017年11月,本課題立項以來,首席專家和各子課題負責人、參與者相繼發表或撰寫完成了多篇與東胡系民族歷史文獻研究相關的學術論文。其中,項目首席專家張久和研究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分別為《〈魏書·失韋傳〉匯注》(載韓國《北方文化研究》總第8輯,2017年12月)和《〈隋書·室韋傳〉匯注》(載韓國《蒙古學》第53號,2018年5月)。另有由項目子課題負責人或課題參與者撰寫完成、待發表的學術論文多篇,分別為梁云、胡雪艷《早期拓跋鮮卑基本史料比較研究》,袁剛、張久和《柔然基本史料辨析》,王萌《四易其主:隋代〈郁久閭可婆頭墓志〉考釋》《北齊〈閭子璨墓志〉考釋》,馮科《〈魏書〉〈北史〉“契丹傳”比較辨析》,王石雨《東胡基本史料梳理及辨析》《袁宏〈后漢紀〉中烏桓相關史料辨析》等。

    就目前已發表的2篇具有代表性的階段性學術論文成果來看,均主題鮮明,內容詳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社會影響,在國內外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學界的反響比較強烈。具體情況如下:

    《魏書》一百二十四卷,北齊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書,是記述北魏、東魏歷史的正史,卷一百列傳第八十八有《失韋傳》。失韋,即室韋。《〈魏書·失韋傳〉匯注》一文認為,《魏書·失韋傳》較全面地記載了失韋的早期歷史狀況,是最早集中記載失韋的文獻,同時是研究失韋早期歷史諸問題(如起源、地理方位、自然環境、語言、經濟生活、社會狀況、風俗習慣及其與東魏的關系等)的有價值史料,和研究室韋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北朝人記錄的室韋情況,在整個室韋文獻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指出,《隋書·失韋傳》以后,《隋書》卷八十四、《北史》卷九十四、《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下、《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等均有《室韋傳》,《通典》卷二百、《唐會要》卷九十六、《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九十九、《冊府元龜》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一)·種族》、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六)·土風第三》和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十二)·繼襲第二》、《通志》卷二百、《契丹國志》卷二十六、《文獻通考》卷三百四十七等均有室韋專條,并在全面、綜合比對史文的基礎上,得出了后出史書編撰者在記述室韋早期歷史時,或基本抄錄《魏書·失韋傳》,或據之改寫,或摘錄刪削,因而《魏書·失韋傳》不僅是研究室韋歷史的珍貴資料,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后出史書有關室韋史料的史源等認識。文章認為,中外研究者依據《魏書·失韋傳》,對南北朝時期的室韋史作了研究,形成了許多見解,但在不少具體問題上也存在很大分歧。觀點不一,說法多樣的主要原因之一,應該是對史料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較為詳細地詮釋《魏書·失韋傳》,將相關史料加以注釋、互證,盡可能地辨明史料價值,把研究者的不同觀點加以歸納、總結,必將有助于室韋史、早期蒙古史研究的深入。

    《隋書》八十五卷, 唐初官修, 魏征主持編寫,卷八十四列傳四十九有《室韋傳》,較為全面地記述了隋代室韋的歷史。《〈隋書·室韋傳〉匯注》一文認為,《隋書》以后的《北史》《通典》《唐會要》《太平寰宇記》《冊府元龜》《新唐書》《通志》《文獻通考》等均載有隋代室韋的集中史料;但收錄有隋代室韋集中史料的各種史書的成書年代有前后之別, 《隋書》《北史》《通典》《唐會要》《太平寰宇記》《冊府元龜》《新唐書》《通志》《文獻通考》分別成書于唐貞觀十年(636)、貞觀十七年(643)、貞元十七年(801)、北宋建隆二年(961)、太平興國(976-984)年間、祥符六年 (1013)、嘉祐五年(1060)、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元大德十一年 (1307),前后史書在編纂隋代室韋文獻史料時, 存在一定的傳抄關系。文章通過將《隋書·室韋傳》史文與后出史書相關史料進行比對,指出是流傳至今的最早全面記載隋代室韋歷史狀況的史傳,后成史書記載的隋代室韋史料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抄錄、改寫,并且產生了一定的脫漏訛誤,同時也有少量新史料的補入。具體而言, 《北史·室韋傳》大體上是抄錄改寫《隋書·室韋傳》而成,作有個別字、詞的增刪和改寫, 并且造成了一些脫漏和訛誤。在《隋書·室韋傳》現存情況下, 應以 《北史·室韋傳》為第二手史料, 只能起佐證作用。《通典》有關唐以前室韋內容絕大部分抄自《隋書·室韋傳》, 個別地方用詞與《北史》相同, 應是參考了《北史·室韋傳》, 但在抄錄時也有一些脫漏?傊,文章通過對比《隋書·室韋傳》與后出不同文獻史料的具體詞句, 分析了異同原因, 指出了脫漏衍誤, 厘清了史源關系, 評價了史料價值,起到了溯根源、明是非、正視聽的作用,有助于促使相關研究能夠建立在扎實可靠的文獻基礎上進一步推進。

    此外,其他待發表的幾篇學術論文,分別論述了東胡、烏桓、拓跋鮮卑、柔然、契丹等東胡系民族歷史文獻的史料價值及不同文獻史料的形成及其原因等一系列問題,辨析了這些文獻史料的具體內容和價值,待刊發后應亦將有助于促進相關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并取得較好的社會影響。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即日起至2019年10月,進一步開展對東胡系各民族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

    2019年10-11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由項目各部分的具體負責人、參與人匯報文獻的收集、整理情況,并進一步明確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

    2022年2月,基本完成對文獻的具體?、匯注工作。

    2022年3月,對研究成果進行統稿、校對等后續工作。

    2022年12月,提交結項。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99热在线日韩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17|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视频|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