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藏文地方志資料搜集整理暨《多康藏族史》編纂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2日10:2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從本課題研究的進展來看,目前按原計劃實施相關研究工作任務,總體執行情況良好,各子課題進展順利,一些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藏文地方志資料搜集整理和三卷本《多康藏族史》編纂工作同時進行。

    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有:

    1.子課題一在緊張有序的過程中按期進行。課題組利用兩年有余的時間,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搜集到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各種藏文地方志資料,收獲頗豐。課題組成員和自己所帶研究生利用將近兩年的時間搜集、挖掘和整理一手資料,對國外收藏藏文資料也進行長時間的咨詢和搜集信息,基本搜集出本研究所需前期所用資料,其中不乏較為珍貴的藏文木刻版、手抄本藏文地方志文獻資料。目前,已搜集到地方部落政權史志、寺院志、圣地志、地理志、世系史、法嗣、地區教法史等40余部,對大部分手抄本、木刻版文獻進行了掃描和翻拍,并于2019年5月起開始進行資料錄入和整理編目分類;同時,又已基本收集完成了編寫《多康藏族史》所需的多部文獻資料(包括漢文文獻),并進行分類歸納,予以應用;

    2.近兩年,首席專家葉拉太教授對南亞部分地區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在此過程中,也搜集到了收藏于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地的有關多康藏區歷史文化方面的藏文史料文獻,對本課題提供有力的支撐和資料補充;

    3.著手撰寫《多康藏族史》各卷內容,也即是子課題二、三、四的內容,進展順利。第一卷基本已完成的內容有:遠古時期多康藏區的歷史地理、吐蕃王朝時期的多康藏區、分裂割據時期多康藏區的形成發展與歷史演變等;第二卷基本已完成的內容有:多康藏區藏族源流、吐蕃王朝至清中央王朝期間多康藏族歷史的基本發展脈絡、多康藏區部落的形成與分布情況、多康藏區與西藏間的關系問題等;第三卷基本已完成的內容有:不同教派在多康藏區的傳播和發展及其與地方的政教關系、達賴喇嘛活佛系統與多康藏區的關系、班禪活佛系統與多康藏區的關系、噶瑪巴活佛系統與多康藏區的關系等。撰寫完成的直接成果內容字數達約50萬字左右。已完成的相關內容和階段性成果中,絕大部分是由漢文完成的研究內容,也有部分以藏文完成的成果及研究內容,做到互補共贏。另外,完成階段性研究專著《多康藏區形成史及其與衛藏的關系研究》,正在與出版社接洽出版事宜,力爭于明年出版;

    4.已完成部分階段性研究成果,其中著作2部(1部專著,1部編著),論文21篇;撰寫完成、待刊的學術論文10余篇,擬出版著作1部。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近兩年來,課題組成員積極進行實地調研和走訪考察,對整個多康藏區歷史地理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多次參加相關學術會議,發言交流,有力推動和宣傳了本課題。

    1.項目組成員利用2017年寒假、2018年暑假、2019年寒假到青海、甘肅、四川等地進行訪談、咨詢和查閱文獻,課題組調查區域囊括了青海省海南州、黃南州、果洛州、玉樹州及甘肅省甘南州和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等地區,收集到較多實物資料和口傳史料,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018年夏季,到川甘青交接地區進行約一個月的專題學術調研,對吐蕃時期及其之前多康藏區的摩崖石刻、巖畫等做系統考察研究,正在形成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

    3.注重學術交流,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建立良好的學術關系,并與他們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其中,首席專家參加的主要學術會議有:

    (1)首屆中國西藏拉薩·阿里象雄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拉薩,2018年6月18日)

    (2)果洛智慧教育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藏漢雙語教學資源需求研討會(西寧,2018年6月23日)

    (3)喜馬拉雅之行專題研討會(西寧,2018年6月28日)

    (4)民族學博士點建設與青藏高原特色學科發展學術研討會(西寧,2018年6月28日-7月1日)

    (5)第四屆宗喀巴學術研討會(西寧,2018年7月7日)

    (6)第二屆藏學與喜馬拉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2018年10月13日-10月15日)

    (7)第二屆喜馬拉雅區域研究國際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2018年10月22日-10月25日)

    (8)改革開放40周年國內藏學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2018年11月1日)

    (9)新時代青藏高原研究(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學術年會,2018年11月16日-11月17日)

    (10)第十次全國民族研究機構負責人暨第七次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負責人聯席會議(四川省民族研究所,2018年11月20日)

    (11)宗喀巴研究暨藏傳佛教論壇(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12月2日)

    (12)致敬改革開放40年:國家級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格薩爾文化系列圖書出版座談會(西寧,2018年12月20日)

    (13)第二屆紀念十世班禪大師愛國愛教專題研討會(西寧,2019年1月14日)

    (14)《第五世昂讓嘉央欽饒嘉措》首發式暨藏醫學學術研討會(西寧,2019年1月20日)

    (15)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西藏歷史地圖集》開題會(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4月19日-4月21日)

    (16)紀念藏學家蒲文成先生學術座談會(青海藏族研究會,2019年5月5日)

    (17)第二屆大藏經金書文化論壇(黃南州尖扎縣,2019年5月19日)

    (18)近代西藏歷史學術研討會(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6月14日-6月17日)

    (19)第十五屆國際藏學大會(法國巴黎,2019年7月7日-7月13日)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利用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及相關學術交流活動等機會,積極推介本課題的相關情況及階段性成果,尤其利用各種國際性學術會議,展示和宣傳課題組成員所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比如,利用今年7月7日-13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藏學會的絕好機會,包括首席專家在內的2名成員圍繞本課題核心內容發表學術論文,得到與會專家的積極回應和高度關注。

    2.利用“青海民大社科智苑”等公眾平臺,向廣大藏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展示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在網絡、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上積極宣傳和推介本課題相關研究工作情況;做客青海藏語廣播電臺訪談名欄“375直播”(2018年5月14日),專門介紹本課題前期工作情況及進展情況,重點介紹本課題擬進行的部分關鍵內容,展示我們新近取得的研究成果。

    3.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強調研以致用的理念,要求課題組成員在實際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論研究與現實問題相結合的做法,主動服務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地方社會發展,把階段性相關成果推介給各地方各部門,與地方文化旅游建設及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有效銜接起來。

    4.把階段性研究成果投給有影響的藏學類刊物及其他相關刊物,發表有關多康藏區藏族史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升課題組成員在藏學研究尤其是民族史、藏族史研究領域的影響力。根據了解,目前所發表的階段性漢文、藏文論文下載、應用率不斷在上升,國內外關注度較高,擴大了本課題在學術界的影響。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涉及不同時期的多康藏族史有關藏文地方志文獻資料數量很不均衡,某些時段和區域的地方志資料較為充足,但某些區域的相關資料很為匱乏,補充搜集存在客觀難度。

    (2)第一手資料和田野調查資料的搜集工作難度較大。因多康藏區所涉及的地理范圍廣闊,時間跨度大,故而研究資料浩如煙海且過于分散,特別是相關可直接利用的藏文地方志一手資料,散存于各省市不同的收藏機構,絕大部分仍在民間收藏,查找、搜集難度很大。

    (3)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發現部分新的理論,這些內容對本課題又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價值,從而新增了部分研究內容,對一些內容也做了部分調整。如多康藏區地方政權的類型分析、多康藏區政教互動的模式、多康藏區多民族格局的成因及演變過程、“邊緣助興中心”視野下的多康藏區與衛藏的關系等,這些在原計劃中是沒有進行具體的獨立安排,需要補充研究。

    2.改進措施

    (1)在已有研究成果及積累資料的基礎上,課題組將重點放在空白領域和薄弱環節。在藏文地方志資料搜集和整理方面,對記載較為欠缺的地域進行深入發掘和調查,除了文獻資料外,注重口碑資料的補充和口述史的搜集和整理,彌補缺陷。另外,課題組將利用有利的民族身份及廣結人緣的關系網絡,深入藏區逐一排查,注意溝通,力求做到全面、合理的搜集和整理。

    (2)針對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藏文地方志資料不全的問題,本課題組將利用多種文字的互補研究彌補這一缺陷,注重漢藏文獻的互補和綜合研究,從而填補多康藏族史研究中不少時段和地域資料匱乏的缺憾,將藏文、漢文、外文資料相互補充,相互印證,整體推進。

    (3)發揮各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個人的學術優勢,進行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的區域史研究和文獻研究。未來,本課題在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獻資料、話語體系等方面力爭創新,利用好漢、藏、英、日等資源,用好課題成員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新的研究理論、方法的熟練運用和文獻資料的進一步擴展、拓寬,必將會對本課題研究帶來全新的學術視野、理論引領和資料支撐,從而保證本課題在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獻資料、話語體系等方面有所創新。

    (4)最大限度利用藏文文獻,重構許多被漢文文獻所忽視的歷史細節。由于主客觀原因,以往相關研究基本處于單一文獻的敘述和研究,缺乏藏漢文獻的互補研究和互證研究;诖,本課題將以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藏文地方志資料為中心,采用漢文文獻對該區域的科學記載和敘述,借鑒國內外學界的相關研究成果,客觀公正而全面整體地重構多康藏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5)突破傳統研究方法模式,嘗試建立研究新思路。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與理論研究、實地調查支持有機一體的研究思路;民族志研究方法與系統分析相結合,歷史學、文獻學、地名學等相結合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方法,從而構建中國藏族區域史研究的方法體系。

    (6)針對研究中出現的新的問題和思路,召開中期課題研討會,重新擬定重要內容和章節的補充修善內容,再次完善和確定具體詳實的探究計劃和方案,展開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7)課題組將依據現有研究狀況和所需,再次擬定計劃前往四川、甘肅、云南、青海甚至西藏(主要為昌都)等地相關檔案館、文史部門查閱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利用訪學交流的機會,前往尼泊爾、印度搜集收藏于尼泊爾、印度的有關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藏文地方志資料,同時準備赴臺灣、美國等地爭取獲得第一手的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外文和中文)。

    3.研究心得及意見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組深切體會到本課題的難度比預先多得多,也享受到每一次度過學術難關時的快樂和追求學術所帶來的無限幸福及榮譽。同時,經過將近兩年的實際研究工作,也有一些學術心得和想法,總結如下:

    (1)經過幾年的研究發現,對多康藏區藏族史進行綜合研究,不僅是一種藏族史研究的補缺,而且對我國西北民族地區歷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有極大益處。依據藏文歷史文獻,同漢文歷史文獻以及其他文獻結合起來對這一研究領域進行研究,能比較深入地反映歷史時期青藏高原東部藏區歷史發展及演變的軌跡,西藏及多康藏區與祖國內地共生互補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當地藏族居住區方方面面的社會狀況,及其與族際間的交往關系,有助于彌補史書記載的不足和某些知識空缺。通過對多康藏區藏族史的研究,越發感覺互證互補的重要性及學術價值,也體會到這一領域的巨大潛力。同時,這一課題對于開拓藏學研究的新領域,重構藏民族的歷史以及中國藏區歷史地理史,趕超國際藏學研究的學術水平等諸多重大問題,具有無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因此,本課題組成員認為,隨著多康藏區區域史研究的不斷推進,將會在某些方面開辟新的領域,找出新的學術增長點,從而推動整個西北民族史研究的發展和繁榮。

    (2)通過具體研究,凸顯多康藏族史的研究空間和學術地位。多康藏族史是中國史、中國民族史及藏族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區域史研究的重點領域,在建設中國史、民族史學科的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這一重要領域在涉藏藏學學科的建設中卻遇到了其他學科領域所沒有的特殊地理、歷史、政治等因素的制約,因而其理論建設更為特殊、復雜。如能在這些方面探索出切實可行的研究路徑,做到理論創新,定會對中國史、中國民族史學科有重要理論貢獻。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本課題組不僅要研究多康藏區藏族史的相關內容,還要關注具體研究中的范式探索和路徑創新,向其他領域及其他學科提供理論參考。

    (3)經過一年半研究的不斷深入,本課題內容的綜合性特點越加明顯。我們發現,本課題把多康藏族史置于整個中國史及中國民族史的總體歷史進程的同時,還要將其置于青藏高原這一特殊地理區域背景中,把多康區域史與藏族史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注重歷史長時段理論的運用和分析,綜合運用歷史學、政治學、民族學、社會學、宗教學、區域社會史等多種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最新成果。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到資料搜集整理和歷史敘述兩大層面的綜合性、整體性、系統性考察與研究,不能先做資料搜集整理,再做區域史研究,而要把這兩大板塊同時進行,做到互補。

    (4)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曾計劃用多種方法和路徑,發揮各自優勢,但因各子課題的內容不同,方法不一,導致具體操作時出現了思路不一致、方法不統一之情況。由此,本課題組經過討論,要求各子課題研究人員要注重宏觀研究與微觀個案研究相結合、跨學科合作的研究思路,同時要借鑒國際學術界民族、宗教研究的經驗,加強各個子課題間的交流、對話與協調,進一步拓展多康藏區歷史研究的理論視野和學術領域。

    (5)本課題中的幾個子課題負責人都由校外專家擔任,這雖然加強了不同領域專家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利于彌補短板和高質量成果的問世,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本課題首席專家在負責主持這一課題之外,同時還進行了與本研究內容間接相關的部分重要工作,如完成了《藏族古代學術史研究》(2018年7月完成)、《藏族史學發展史》(2018年10月完成)及《敦煌藏學學術史》(2019年4月完成)等3部著作;與四川民族出版社簽訂了《敦煌藏學學術史》的出版合同,力爭于年內出版;完成《穿越喜馬拉雅:喜馬拉雅南麓山區學術考察記》,計劃年內出版;撰寫完成《昂隆堪欽降央欽饒嘉措評傳》(專著,屬于多康藏區高僧評傳);完成青海民族大學博士點建設項目《本土范式與視角轉換--當前藏語系統藏族史研究現狀及新趨勢研究報告》及青海民族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翻譯類項目“《夏仲·阿旺南杰傳》翻譯”。這些階段性成果,雖然不是與本課題直接相關的成果,但均為首席專家常年積累的學術成果,屬于藏族史學學術研究及區域史、文獻學研究范疇,部分內容與本課題存在較大關系,對本課題的支撐和補充作用尤為明顯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元以來安多藏區部落及其地方政權的形成與分布情況》(《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年第1期):該論文在藏漢史料互補的基礎上,對元以來安多藏區地方社會變遷和與之相隨的地方部落政權進行史學考察。元以來是西藏及其周邊區域開始納入中原王朝國家版圖的關鍵時期,也是藏族封建地方部落政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刻。安多藏區作為中原王朝國家和西藏地方間的緩沖區之一,其政制演變和區域發展走向一直影響著西藏腹地的政治方向。安多藏區的雙重“邊緣”位置使這一區域處于一種半自然狀態的發展模式,地方性封建割據部落政權相繼出現,且隨著區域性寺院集團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地方政教聯盟系統。這些部落政權形成時間不一,歷史演變復雜,地域分布較廣,有其特殊的政治歷史背景和地域發展特色。

    《元以來康區部落及其地方政權的形成與分布情況》(《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年第4期):該論文把康區歷史演變的歷史放到整個多康藏區的區域史研究視野中,對元代以來康區地方部落發展情況做了一次線性的長時段分析和評述。與安多藏區一樣,康區在元以來出現了眾多地方性封建割據部落政權,在區域社會發展過程中,又與寺院集團和地方宗教勢力形成地方政教聯盟或地方政教合一制度,造就了康區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對此領域進行的學術研究,對多康藏區藏族歷史的特殊性及區域性原因分析具有鋪墊作用,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內容。

    上述兩篇論文發表后,學界回應積極,不斷有藏族史學界尤其是治康藏史、安多區域史的專家學者來函來電,熱烈討論,并提出了諸多意見建議,甚至有部分國外學者通過不同渠道索要論文全文及所引用的相關資料。

    《藏族歷史》(編著,青海民族出版社2018年12月版):該著作是以藏族現代史學名家毛爾蓋·桑木旦與次旦夏茸所著《藏族史》和《藏族編年史》兩部史學著作為藍本,經過修補、增刪而成的藏族歷史通論類簡明讀本,極具權威性。該著作主要針對廣大藏族史學愛好者和藏區中學生的讀書需求,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又不乏前沿內容。該著作的亮點是重點增補多康藏族史方面的相關內容,彌補諸多藏文通史類著作對青藏高原東部地區歷史缺載這一遺憾。該書出版以來,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和青年學生的追捧,很快普及起來,反響強烈,幾月之內銷售一空,目前已印刷三次,需求不斷增加,將會成為藏文圖書類暢銷書之一。

    《前吐蕃時期多康藏區藏系部族》(《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年第4期):前吐蕃時期是指公元7世紀吐蕃帝國王朝喂建立之前的雅隆贊普王朝時期,始于吐蕃第一代贊普聶赤贊普。這一時期的多康藏區藏系部族人群,從歷史書籍記載看,多為氐羌系統族群。這些部落和人群分散居住,分布在幾乎多康藏區的各個角落,互不統屬,各領其地。這些被稱為“外族”的部族與藏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族源關系,或多為藏系部族,跟藏族先民有種種親緣關系。

    《凡人之身奉塵剎,菩提之心懷天下--多元社會重溫喜繞嘉措大師》(《青藏高原論壇》,2018年第4期):生于青海的喜饒嘉措大師被毛澤東譽稱為“愛國老人”,他不僅一直致力于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還孜孜不倦地為藏文化傾注畢生精力,是一位在政治、宗教領域卓越功勛的愛國愛教佛學大師。大師雖遠去,但其精神永存于世間,對后世影響至深。喜饒嘉措大事的宗教遺產、政治遺產及文化遺產有其獨特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意義,在當今社會仍發揮光芒,在其故鄉道幃,仍能重溫大師一生事業及其它點滴故事。喜饒嘉措大師的一生經歷即是一種佛理世俗化的實踐,又是一種講辯著、聞修思的殊勝功德。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時,喜饒嘉措大師心懷天下、濟世拯民的偉人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實踐。

    《醫學大師昂茸堪欽·降央欽饒嘉措對藏醫學的貢獻》(《中國藏醫藥》藏文版,2019年第1期):昂茸堪欽·降央欽饒嘉措為第四世昂茸倉轉世活佛,從小在家鄉及第扎寺研習佛法,并對藏醫產生濃厚興趣,拜師系統學習藏醫諸理論,成為安多北部一代名醫。昂茸堪欽一生為濟世救人而行醫,醫德高尚,填補多項藏醫藥學領域的空白,深受歡飲。由于特殊的治療秘方及精湛的醫術,其醫學體系一直在安多北部地區傳承未斷,并對當代安多的藏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論宗喀巴大師踐行“聞思修”的理論品格》(《青海社會科學》藏文版,2018年第3期):對宗喀巴大師成就大業之原因進行了分析歸納,專門討論宗喀巴大師學習、實踐宗教過程中的理論品格。宗喀巴大師作為藏傳佛教集大成者,其成功不僅在于持之有恒的執著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于踐行“聞思修”時的獨特精神品格,而這種品格塑造了他在整個藏傳佛教界的極大威望和權威。宗喀巴大師的理論品格體現在:游學辯論之學習精神、勤學善思之頑強精神、專心鉆研之探研精神、背誦若流之讀書精神、貫通各學之理性精神、批判創新之學術精神。

    《第五世達賴喇嘛授予三世察罕諾們汗之鐵券文書考》(《西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年第3期):通過考證,得出第五世達賴喇嘛授予三世察罕諾們汗的鐵券文書是第巴·桑杰嘉措以五世達賴喇嘛的名義頒發給三世察罕諾們汗的結論。對鐵券文書資料的進一步解讀,不僅能夠發現察罕諾們汗生平及其所受封號、相關歷史人物和部落歷史等,而且還能夠了解察罕諾們汗在蒙古部落、蒙藏關系,以及傳播藏傳佛教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澄清上述歷史問題中存在的各種錯誤及異議。鑒于此,本論文對五世達賴時期青海蒙藏民族的雙向關系、部落演變、政教關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學術意義。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督促各子課題組按期順利完成各項指標;

    2.加強項目宣傳推介工作,形成階段性成果總結材料,通過不同渠道展示本項目所產出的成果及效益;

    3.注重發表和出版階段性研究成果。利用項目攻關的關鍵階段,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與本項目直接相關的漢、藏文學術論文,力爭每年發表5-8篇左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同時,如缺口資金能夠補充,將出版2-3部左右階段性研究專著,打造本領域學術品牌;

    4.加大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藏文地方志資料搜集和整理的力度,利用力所能及的辦法,在國內外持續搜集反映多康藏區區域史的藏文地方志文獻,從而豐富本項目第一板塊的含金量。未來兩年,在搜集資料的同時,重點進行藏文手抄本文獻的掃描錄入和校對整理工作,并完成藏文地方志資料的提要撰寫任務;

    5.加強與國外藏學界的交流、合作研究,在本領域與國外相關專家進行密切交流,吸收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推介本課題組完成的前沿學術成果,增強我國學界在藏族區域史研究方面的影響力,拿準學術制高點;

    6.多吸收有潛力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與本課題的具體研究工作,把學術研究與對學生的學術訓練結合起來,并將其體現在本課題的所有環節當中;

    7.首席專家對已有個子課題完成的研究成果進行總體評估,在此基礎上逐步完成整合統一,并作補充研究和修改充實,保證成果質量;

    8.根據所開展研究的實際情況,除各子課題在原則上按原計劃設計不變外,具體內容作適當調整,體現綜合研究特色;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久久香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日韩精品射精管理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69精品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拍|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竹菊影视国产精品| 91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合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