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2018年4月7日,本課題開題會在淮陰師范師院舉行。專家組成員為南京大學孫江教授(專家組組長)、東南大學樊和平教授、蘇州大學王衛平教授、南京大學胡阿祥教授、楊金榮教授、淮陰師范學院學院李巨瀾教授、楊春龍教授,王月清教授。專家組建議壓縮研究內容。把子課題二“歷史主要時期大運河各項功能的量化研究”刪除。這部分研究工作量太大,資料尚不完備,應待本課題完成后,以之為基礎,再考慮做量化方面的研究。把子課題一“隋至清代大運河的修筑及其中央政府的國策”與子課題三“大運河與國家凝聚力和民族軟實力研究”合并,對這部分研究內容重新設計。并增加了“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子課題由聊城大學副教授王玉朋主持。
各子課題完成了大部分資料搜集,對自然學科的相關數據仍在分析、比對和核實中。
子課題一大約完成了5萬字文稿,子課題二大約完成了4萬字文稿,子課題三完成了6萬字文稿,子課題四完成了11萬字文稿。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018年4月8-11日,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在淮安、洪澤、楚州等大運河重要河段舉行了實地調查考察,收集了新的資料。
馬俊亞多次帶領課題組成員赴淮北、蚌埠、淮安、揚州、聊城、臨清、鄭州、張家港等地作了調查和資料搜集工作。
迄今為止,本課題共召開規模不等會議和學術活動六次。
子課題負責人均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課題主持人馬俊亞參加的學術會議會有:(1)2017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大學召開的 “江淮流域災害與民生”學術研討。(2)2017年9月23—2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歷史學?”研討會。(3)2018年2月參加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成立暨學術研討會”。(4)2019年4月在在淮陰師范學院參加“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學術研討會。(5)2018年11月在安徽淮北參加“第六屆安徽文化論壇”,等。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相關報告正在修改中。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主要問題是參加眾多,各位參加者學術水平高低不平,每人的精力、時間投入不一,尚無好的解決方案。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一、周慧清(系課題主持人的博士研究生):《利益與制衡:晚清改革背景下的江北漕糧河運》(《清華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主要闡述咸豐、同治以后,中國一度進入改革時代,“事捷而費省”的海運成為漕糧運輸的主導方式,然而,江北徐、揚、淮、通四個府州每年卻將10余萬石漕糧通過運河轉輸至直隸通州。江北河運雖因漕船難雇、運道淤塞而靡費驚人,但竟然保留了35年之久。清廷力保江北河運,并非看重其對國家民生的實用價值,而是試圖以江北河運為抓手,利用涉漕利益集團及朝廷內外因循守舊的河運派來制衡以“湘淮集團”為主體的“洋務”改革勢力,以牽制和遏制湘淮集團權力的擴張、甚至改變晚清“內輕外重”的政治格局。而以漕運、河道總督為核心的利益集團也樂于借助中央這把保護傘來維持其從河運中獲得的私益。
二、周慧清:《西西弗斯陷井:道光年間南漕改折的困境》(《河北學刊》2019年第7期)主要闡述道光時期,中央財政極度危機,京師糧儲左右支絀。傳統的漕運體制長期成為糜費國帑的最大漏巵。僅每年漕糧的直接運費即超過中央財政收入的40%,為維護運道所花費的國庫銀兩又占中央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附著于漕糧的加征加收,更成壓倒有漕八省百姓的重負巨弊,風起云涌的抗漕民變與士變隨時可能成為葬送清廷統治的風暴。此時,南漕改折歷史地成為解決清代中央與地方財政危機的必須之選。然而,清廷并不愿通過屢屢被證明為極度有效的市場途徑,不愿放棄、甚至規范權力,依舊迷信權力的萬能。在此前提下,朝廷的改革思路是最大化地尋求財政收入的增量,地方官員則視既得利益作為不變的存量。這樣的改革設計無疑只會進一步加重百姓的負擔,造成雞盡卵絕的后果。因此,道光時期的南漕改革方案,更像西西弗斯之石,耗費無數精力被設計出來,只是為了徒勞地再回到原點。
三、馬俊亞:《從本能到特權:明以后淮北兩性關系的階層錯位》(《清華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主要闡述明以后運河主要河淮河以北地區的社會生態演變,明至民國,淮北男多女少的現象非常普遍,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地區,婦女守貞意識堅決這一社會矛盾現象。
四、馬俊亞:《淮地武人與中國皇朝政治》(《南京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主要闡述大運河的修建對淮地歷史文化的影響。在歷史上,僅淮地武人肇建的皇朝,被正史承認者至少11個。這一歷史現象與運河、黃河、淮河的匯集有莫大的關系。
五、馬俊亞:“The Interests of the Bureaucrats and the Divergence of Tribute Grain Conveya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時期的官僚利益與漕運分歧)(已投哈佛大學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刊物),主要闡述明清時代大運河修建時的爭議,以及官僚集團的自利行為。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完成對日本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調查、測量的數千種資料的搜集與整理。(2)由馬俊亞負責,完成自然科學相關數據的收集,并完成對相關地區的實地調研。(3)2019年7-8月召開一次多學科學者參加的學術研討會,并完成各項數據的綜合分析。(4)2020年9-12月各參加者完成各自的子課題和相關研究論文,2021年4-5月完成主要觀點校正。(6)2022年12月前在國際一流刊物發表2-4篇研究論文,在國內頂級刊物發表5—10篇論文或研究報告,2023年12月,最終完成一部80萬字的結項成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