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及數據庫建設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09日10:5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一)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

    該課題于2017年11月15日獲準專項,2017年12月18日召開了首次成員會,會議除向全體成員匯報課題的申報情況、通報課題的基本內容、年度調研計劃外,主要按各子課題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分工。

    (二)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

    2018年3月23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及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的格薩爾文化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開題報告會。

    會議上,首席專家對“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及數據庫建設”課題作了簡要的介紹:將其總體設計歸納為“二大五子”。二大即二大板塊,一大板塊屬于理論研究部分,下分三個子課題,它們分別是: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總論;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唐卡的圖像學研究;英雄史詩《格薩(斯)爾》石刻調查研究。另一大板塊屬于應用研究部分,分為兩個子課題,它們分別是: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數據庫建設;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調查研究。各子課題負責人也分別對各自領域進行了相關研究思路的匯報.

    在認真審讀開題報告和聽取了課題負責人及子課題負責人的匯報基礎之上,綜合了各地格薩爾文化專家、學者和相關學科的專家建議,評議專家對項目實施中會面對的問題及科研工作開展中會遇到的困難交換了意見。

    (三)不定期開展課題組成員專業學習和交流會

    整個2018年,課題組把工作重心放在田野調查和各子課題編寫大組的熟悉、調整方面,寫作工作實際上才剛步入起步階段。

    2018年4月18日,召開格薩爾圖像文化調研及工作部署會議。

    2018年6月——8月底,各子課題組對照田野調查提綱,展開對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省區的格薩爾圖像調研工作。

    2018年9月18日,各子課題調研組匯總暑期格薩爾圖像田野調研成果經驗總結及交流會議。開始撰寫調研報告。

    2018年11月,各子課題調研組對各自撰寫的專著開始撰寫編寫大綱。

    2018年12月5日,召開首席專家及各子課題負責人編寫大綱最終審定碰頭會。

    2019年1月——2月,各子課題組對照田野調查提綱,展開對四川、云南局部地區的格薩爾圖像調研及傳承藝人采訪工作。撰寫調研報告。

    2019年1月,各子課題組展開最終科研成果(專著)的文本分工和撰寫工作。

    2019年4月20日,召開格薩爾圖像文化平臺培訓及工作部署會議。

    2019年6月——8月,各子課題組對照田野調查提綱,繼續開啟暑期西藏、甘肅、四川、云南、內蒙等省區的格薩爾圖像調研工作。

    (四)圖像、文學資料的收集

    這項工作由于早年間首席專家就做了一定的儲備,只需要做出一些梳理工作,一方面提供課題研究參考,另一方面提供給格薩爾數據建設掃描錄入用。所以這方面的工作2018年顯得較為輕松一些。但在之后的兩年,隨著調研考察資料的集中和增補,這方面的工作難度就會逐漸增大。需要課題組全體成員共同來開展這項工作,同時,也對今后的田野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完成初稿:《19世紀以來,國際國內格薩爾圖像研究綜述》。(40000字)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子課題之一: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研究總論。

    1、調研考察及圖像資料收集

    (1)青海省部分藏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由課題組成員組成的考察組,先后對青海省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兩縣,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玉樹、治多兩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達日、斑瑪、甘德、瑪沁5縣的一些重點場所、遺址進行了歷時16天格薩爾圖像的調查。其調查內容主要是在對上述地區的與格薩爾文化相關生態和自然生態加深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分別對格薩爾圖像制作藝人、格薩爾唐卡、壁畫、雕塑、《格薩爾》傳統文本以及現代印刷版本的插圖等進行了考察?疾熘信臄z了1000余幅與格薩爾圖像相關的圖像;收集了當地出版的相關資料,作了傳承人和當地格薩爾文化工作者的錄音采訪記錄。

    (2)云南藏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2019年1月,王田、李玉平在云南省昆明市、麗江市、香格里拉市調研。調研期間收集到涉及滇西北格薩爾圖像文化方面的文獻資料10余冊,拍攝照片200余張。

    2、調研報告撰寫

    (1)王田、李玉平:《英雄史詩的圖像化呈現——青海藏區格薩爾雕塑與文本插圖調查》(8800字);

    (2)王田、李玉平:《滇西北民族地區的<格薩爾》及其圖像調查》(13600字)。

    3、文本撰寫

    根據2019年3月開題后確定的總論編寫大綱,目前已完成兩章內容的撰寫工作:

    第一章“英雄史詩《格薩爾》概述”(45000字);

    第二章“格薩爾文化與格薩爾圖像文化”(28000字)。

    4、專著

    周愛明:專著《看得見的<格薩爾>》正在撰寫中,已完成10萬字,圖120幅,列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華文出版社2018-2020年度“西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叢書”中。

    5、論文

    (1)王田、楊嘉銘:《從廟堂走向廣場:論格薩爾圖像的景觀化現象》,《民族藝術》(CSSCI來源期刊),2019年第4期(8月)(待刊)。

    (2)周愛明:《歷史文獻記錄中的<格薩爾>口頭傳統)》,《民族學刊》第10卷第1期總第51期(2019年1月)。

    (3)周愛明:《<格薩爾>唐卡的當代傳承及其文化意義》,《拉薩“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論文集》,2019年 6月14日。并在中國西藏網6月15日的《多國專家暢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西藏角色》中對發言進行了報道。

    5、媒體報道

    在中央媒體中國西藏網上審核發布、轉載《格薩爾》相關報道共2843條,其中主旨報道130多篇。詳見如下:

    牧旅融合帶火龍燈草原旅游(2019年7月5日),青海湖畔《格薩爾》非遺的守護者(2019年7月1日),“格薩爾王兵器部落”的金屬手工技藝(2019年7月1日),從女土司到女代表:降央伯姆和著歷史前進的節拍(2019年6月19日),【統戰新語】【學習新語】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19年6月19日),多國專家暢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西藏角色(2019年6月15日),在保護中發展:西藏非遺歷久彌新(2019年6月11日),《那曲市格薩爾文化傳承發展規劃》立項編制(2019年6月10日),《格薩爾》傳承保護:從“乞丐的喧囂”到人類非遺(2019年6月5日),“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及現狀”開講啦(2019年6月3日),青海藏區精品傳統文化集中亮相海內外(2019年5月28日),青海果洛州文旅交流活動走進上海(2019年5月27日),【菲 聯合日報】青海三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活態傳承藏文化(2019年5月5日),電影《英雄格薩爾》主創團隊亮相第二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19年4月30日),《格薩爾王傳》在華銳藏區的流傳(2019年4月1日), 多民族、多語種《格薩爾文庫》在北京出版發布(2019年3月29日), 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學走進西藏課堂(2019年3月25日),流淌進屏幕的《格薩爾王傳》英雄史詩(上)(2019年3月25日),《格薩爾》史詩藏譯漢名詞術語進入規范化階段(2019年3月25日),走上屏幕的《格薩爾王傳》英雄史詩(上)(2019年3月22日),【大美青海】解讀《格薩爾的英雄草原》(2019年3月20日),降邊嘉措:讓《格薩爾》流傳得更廣更久(2019年3月7日),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在青海西寧首映(2019年2月28日),“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展演格薩爾馬背藏戲(2019年2月28日),世界史詩最璀璨的“遺珠”:民族寶藏《格薩爾》(2019年2月21日),民族寶藏《格薩爾》是民間藝術的靈感源泉(2019年2月19日),山有佳峰莫問程(2019年2月1日),西藏世界級英雄史詩《格薩爾》藏譯漢項目已出版15部書籍(2019年1月30日),西藏《格薩爾》史詩藏譯漢工程完成80%(2019年1月28日),四川:甘孜縣高規格新思維大手筆打造“格薩爾王城”(2019年1月17日),青海治多:非遺“格薩爾說唱”唱出“民族團結”新花樣(2019年1月16日),來自上海的“高冷”團隊來到藏區,把長達二千萬字的《格薩爾》史詩濃縮進一部紀錄片(2019年1月18日),格薩爾唐卡,英雄史詩的宏大敘事(2019年1月7日),2018年國產紀錄片收官力作:《格薩爾的英雄草原》開播(2018年12月30日),世界級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化系列圖書出版發行(2018年12月25日),40年的奮斗,40年的輝煌(2018年12月17日),《格薩爾》藏譯漢工程10部書問世(2018年12月11日),《格薩爾王》——周小軍油畫作品展(2018)開幕(2018年12月7日),《國家寶藏》第二季開播在即 川博格薩爾唐卡入選(2018年12月7日),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開通(2018年12月6日),《格薩爾》初譯任務完成(2018年11月29日),《格薩爾》藏譯漢工作預計明年可完成全部翻譯(2018年11月28日),《歷輩班禪大師全集》藏文版和《格薩爾》藏譯漢叢書首次與公眾見面(2018年11月28日),中國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2018年11月26日),格薩爾三十大將靈塔文物保護工程實現監控全覆蓋(2018年11月23日),2018年《格薩爾研究》?接“l(2018年11月22日),史詩《格薩爾》:亙古傳揚的英雄贊歌(2018年10月23日),怎么讓格薩爾文化“活”起來(2018年10月18日),最生動的格薩爾王來了(2018年10月18日),千年說唱 十年磨劍 300冊《格薩爾王全集》即將面世(2018年10月18日),“世界最長英雄史詩”即將出版 恢弘300冊“最全藏文文庫”(2018年10月17日),《格薩爾王全集》明年1月出版發行(2018年10月17日),宏篇巨制巡禮英雄史詩(2018年10月17日),《格薩爾王全集》出版研討會在四川成都隆重舉行(2018年10月16日),【西藏誘惑】格薩爾卓舞(2018年10月16日),青海湖東喜瑪拉登《格薩爾》史詩傳承基地正式設立(2018年10月15日),青海湖東喜瑪拉登授牌《格薩爾》史詩傳承基地(2018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格薩爾》史詩 翻譯術語將有統一規范 更好與國際對話(2018年10月10日),學者:僅有“兩個人名固定通用”世界最長史詩漢譯術語亟需規范(2018年9月30日),品文化·看果洛|《格薩爾》史詩文化第一村(2018年9月7日),《英雄格薩爾》:那些天界與人間的“超級故事”(2018年8月31日),品文化·看果洛|童聲傳唱格薩爾(2018年8月28日),品文化·看果洛|獅龍宮殿:天上宮闕人間起(2018年8月27日),降邊嘉措:希望《格薩爾》走進更多同胞的內心(2018年8月27日),首部格薩爾樂舞文化研究專著問世(2018年8月27日),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開幕(2018年8月22日),2018·中國青!陡袼_爾》史詩研究系列活動開幕(2018年8月14日),2018年那曲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隆重開幕(2018年8月11日),青海果洛州格薩爾史詩童聲合唱團在第九屆中國兒童合唱節活動中盡顯風采(2018年7月27日),《格薩爾王全集》藏文版校樣首次亮相(2018年7月26日),精湛工藝展現英雄格薩爾王風采(2018年7月25日),讓格薩爾文化“活”下去 流行起來(2018年7月25日),四川打造最全格薩爾文庫(2018年7月25日),降邊嘉措新作《英雄格薩爾》問世(2018年7月18日),甘孜州非遺主題展覽成都啟幕 《格薩爾王全集》首次面世(2018年7月12日),首部藏語戲劇電影青海玉樹開拍 取材于《格薩爾》史詩(2018年7月10日),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2018年7月6日),降邊嘉措與史詩《格薩爾》(2018年7月6日),班瑪縣格薩爾王略傳之《玉奧本麥》正式登場(2018年7月6日),格薩爾文化傳承基地落戶青海省果洛州(2018年7月3日),《格薩爾》史詩藏譯漢16冊終審完成(2018年6月15日),不懂藏文也能看懂“東方的荷馬史詩”《格薩爾》啦(2018年6月15日),西藏世界級英雄史詩《格薩爾》藏譯漢工作完成半數(2018年6月11日),《格薩爾》史詩漢譯本數量達15部350萬余字(2018年6月8日),青海致力保護 格薩爾文化活態"留聲機"(2018年5月31日),繪畫藝術 藏族傳承和保護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智慧(2018年4月28日),青!陡袼_爾》傳承人培訓班開班(2018年4月24日),搓手期待!《英雄格薩爾》的超級IP路(2018年4月20日),《英雄格薩爾》IP緣起分享會在京舉辦(2018年4月13日),世紀老人阿沛與《格薩爾》(2018年4月9日),芻議《格薩爾》部名上的“宗”(2018年4月3日),試析《格薩爾王傳》中的部落聯盟現象(2018年4月3日),一部口頭巨著的書面化(2018年4月3日),讓史詩在更多人心中詠唱——建設中的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8年3月30日),格薩爾史詩系列首個音樂劇本出爐(2018年3月30日),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習主席引用的這些史詩你知道多少(2018年3月24日),論《格薩爾·霍嶺大戰》之歷史背景(2018年3月21日),唐卡與《格薩爾》仲唐(2018年3月13日),青海省已故著名格薩爾藝人才讓旺堆說唱本全部整理出版(2018年2月24日),國內外《格薩爾》學知名學者(2018年3月24日),(2018年2月17日),千年格薩爾(2018年2月8日),兩進莫斯卡──尋訪格薩爾石刻(2018年2月5日),稀世珍寶《格薩爾唐卡》唐卡(2018年2月2日),石渠格薩爾文化探索之旅(2018年1月31日),石頭里的《格薩爾》(續)(2018年1月23日),石頭里的《格薩爾》(2018年1月23日),甘孜州“再現”格薩爾時期珍貴文物(2018年1月23日),傳唱千年的《格薩爾》(2018年1月12日),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潤在《格薩爾》史詩中(2018年1月16日),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潤在《格薩爾》史詩中(2018年1月16日),鐫刻在長江源頭的經卷(2018年1月12日),拉薩磨盤山關帝廟:格薩爾王和關羽被一同供奉(2018年1月12日),格薩爾遺跡遍布的圣地(2018年1月10日),藏族傳統文化的新生(2018年1月8日),世紀老人阿沛與《格薩爾》(2018年1月8日),首屆嶺·格薩爾文化研討會在青海西寧舉行(2017年12月21日),四川甘孜州啟動《格薩爾·邱嶺大戰》收集整理工作(2017年12月21日),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格薩爾館”開館(2017年12月21日),走,一起來參觀西南民族大學“格薩爾館”(2017年12月21日),“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格薩爾民間藝術團正式掛牌成立(2017年12月21日),專家學者挖掘多民族《格薩爾》史詩的傳承保護(2017年12月21日),讓格薩爾故鄉輝煌再現 成都高新區以“繡花”功夫幫扶德格(2017年12月20日),馬背上的盛會——西藏那曲歡度2017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2017年12月20日)……

    (二)子課題之二:英雄史詩《格薩(斯)爾》數據庫建設。

    1、完成《格薩(斯)爾》文化圖像數據庫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初期調試工作。

    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程序開發設計模式;谌龑蛹軜嫷腂/S平臺搭建模式,采用基于Mysql+PHP+HTML5 +CSS3+JavaScript的技術路線。設計規范、合理的《格薩(斯)爾》圖像文化數據資源元數據描述形式,研究數字化資源的存儲、傳輸和交互格式,確定其組織結構并進一步標準化。

    2、設計合理的《格薩(斯)爾》圖像文化交流與共享平臺網絡拓撲結構,確保平臺實施部署的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

    3、與相關子課題密切聯系,分期分批逐步完善《格薩(斯)爾》圖像文化數據庫內容的建設,構建了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相關資源目錄,確定了所有資源的劃分及編碼,確定了后續資源自動編碼規則。

    4、完成四個批次圖像和文本掃描,掃描量錄入數據庫約總量的40%。

    5、論文:

    謝盈、陳建英、吳盡昭等:《一種能耗約束的多核系統任務調度算法》,《電子科技大學學報》(CSSCI), 2019年第2期。

    (三)子課題之三: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唐卡的圖像學研究。

    1、調研考察

    (1)青海省部分藏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由課題組成員組成的考察組,先后對青海省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兩縣,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玉樹、治多兩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達日、斑瑪、甘德、瑪沁5縣的一些重點場所、遺址進行了歷時16天格薩爾圖像的調查。

    考察中拍攝了1000余幅與格薩爾圖像相關的圖像;收集了當地出版的相關資料,作了傳承人和當地格薩爾文化工作者的錄音采訪記錄。

    (2)西藏地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2018年7月,調研組成員加央平措在西藏昌都地區對格薩爾圖像進行調查走訪。此次調研拍攝格薩爾唐卡、壁畫、雕塑等照片200余幅,訪談20人次。通過此次調研,對西藏散落的格薩爾圖像資料有了基礎的普泛性的了解,為后續的跟蹤研究指明了方向。

    2、圖像、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

    明清時期遺留的《格薩爾》唐卡圖片和文獻資料;

    四川省甘孜州新藏畫《格薩爾》唐卡相關作品和文獻資料;《格薩爾千幅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

    西藏社科院21幅《格薩爾》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

    《<格薩爾>精選版》唐卡插圖相關圖片和資料;

    四川省博物館一套11幅《格薩爾唐卡》的圖片和文獻資料;

    青海果洛、玉樹等寺廟、博物館、展覽館中的《格薩爾》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

    依托首席專家早年積存的四川藏區道孚、德格、丹巴、甘孜、色達等地的格薩爾唐卡圖像進一步進行分類整理,并做文字說明。

    3、調研報告的撰寫

    (1)陳美珍,楊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的格薩爾唐卡創作——青海玉樹、果洛考察紀實》

    (2)青措、羅穎:《青!锤袼_爾〉文化生態狀況調查研究》

    4、文本撰寫。

    完成了專著《格薩爾唐卡的圖像學研究》著作的整體框架目錄;目前已完成兩章內容的撰寫工作:

    第一章“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唐卡的產生和發展”(28000字);

    第二章“格薩爾唐卡的圖像學分析”,已完成了1萬字,未完。

    5、論文

    (1)楊嘉銘、楊藝:《國外〈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綜述》,《西藏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19第3期)(待刊)。

    (2)楊嘉銘、楊藝:《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內〈格薩(斯)爾〉圖像的研究綜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CSSCI期刊)(待刊)。

    (3)陳美珍、楊藝:《從“宗教圣物”到“民族藝術”:〈格薩爾〉唐卡的現代變遷》,《藏羌彝走廊》(待刊)。

    (4)陳美珍、楊藝:《Secularization,Scanctification and Artistry:the Aesthetic Changes of 'Gesar' Tangka》,《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 Studies:Science,Experience ,Educaiton》2018(10)。

    (5)陳美珍:《藏族史詩文化背景下格薩爾唐卡的文化再生產——以青海玉樹、果洛為例》,參加了于2018年10月在北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唐卡藝術節唐卡藝術高端論壇會議。

    (6)陳美珍:《藏族史詩文化背景下格薩爾唐卡的價值重構》。(待刊)

    (四)子課題之四:英雄史詩《格薩(斯)爾》石刻調查研究。

    1、國內調研考察及圖像資料收集

    (1)四川阿壩州金川糧臺寺格薩爾石刻初步考察。

    2018年7月,調研組赴阿壩州金川縣調查糧臺寺、卓瑪拉措格薩爾石刻進行調研走訪,發現40余幅石刻。拍攝照片200余張。

    (2)四川甘孜州色達縣格薩爾石刻考察。

    調研組對色達縣年隆、色爾壩、泥朵縣格薩爾陳列館(藝術中心)等處的石刻進行考察外,重點還對該縣2位格薩爾彩繪石刻省級傳承藝人及其技藝進行重點調查。拍攝照片200余張。

    (3)四川阿壩州金川縣格薩爾石刻點第二次考察。

    2019年7月,調研組再赴阿壩州金川縣調查糧臺寺、葉爾基遺跡、阿科里格薩爾石刻點進行調查走訪。此次調研拍攝格薩爾石刻照片200余幅,訪談寺管會成員3人,格薩爾石刻手工藝人2人,格薩爾說唱藝人1人,格薩爾戲劇表演成員3人,格薩爾信徒15人。

    2、國外圖像資料收集整理

    2017-2018年,子課題負責人在美國短期訪學期間,收集美國魯賓博物館格薩爾唐卡照片50 余幅,格薩爾畫像32幅。

    3、項目

    楊公衛: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美國藏學家金·史密斯收集的海外藏文歷史宗教文獻目錄的翻譯整理”立項,其中相關子項目涉及美國藏學家金·史密斯收集的海外格薩爾歷史文獻的部分內容。

    4、論文狀況

    (1)《行到高處:楊嘉銘教授的學術生涯及其格薩斯爾圖像研究的心路歷程》,《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8(2)。

    (2)《敦煌、西域及康區莫斯卡:毗沙門信仰與格薩爾像的圖像造型流變及其影響研究》,《格薩爾研究》2019(5)(待刊)。

    (五)子課題之五: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調查研究。

    1、調研考察

    2018年8月,朗杰、巴桑在西藏自治區進行了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調研期間收集到涉及格薩爾圖像文化方面的文獻資料10余冊,拍攝照片200余張。

    2、圖像及相關資料收集

    (1)完成了30名格薩爾文化傳承人的文字介紹和相關圖片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分別是西藏地區的桑珠、卡擦扎巴阿旺嘉措、扎巴、斯塔多吉、索南洛智、葉托、格桑多吉、仁青桑珠,四川地區的班瑪葉西、阿尼、德瓊班青、卻吉尖參、仁增乃旦多杰,甘肅地區的尕桑扎巴,云南地區的和明遠,青海地區的才讓旺堆、達哇扎巴、格日尖參、昂日、布特尕、達色旺姆、昂青多杰、圖登君乃、次仁索南、扎格、寬澤加、丹增扎巴、青梅熱丁、吉德等,有3.9萬字,40幅相關圖片。

    (2)錄音、搜集、整理了15名民間傳承人的說唱音頻,有120分鐘。搜集、拍攝、制作了10個具有代表性的說唱視頻80分鐘。

    (3)2018年完成了《敦氏預言授記》、《門嶺大戰》、《征服魔國》、《仙界遣使》、《降嶺之戰》等五部原始史詩部本的數字化(PDF格式)轉換工作,有1333頁。2018年完成了《征服雪山水晶國》、《郭拉擦宗》、《歐燕銀宗》、《大食財寶宗》、《嶺八十大將傳》等5部原始部本的數字化(PDF格式)轉換工作,有4236頁。共有5569頁。

    (4)完成了青海藏區《格薩爾》藝人、史詩人物、《格薩爾》唐卡、《格薩爾》雕塑、《格薩爾》文本、《格薩爾》專家學者、《格薩爾》遺跡遺物、《格薩爾》藏戲等的文字介紹和研究內容20萬字,拍攝、搜集、整理了280幅相關圖片。

    (5)建設了國內首家的《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網絡展示平臺于2018年11月24日在青海西寧完成開通。

    3、文本撰寫

    根據2019年3月開題后確定的總論編寫大綱,目前已完成兩章內容的撰寫工作:

    第一章“《格薩爾》圖像文化的分布特點及歷史生成”(30000字);

    第二章“格薩爾圖像遺存的制造技藝搶救性記錄、傳承人口述史”(未完,已完成10000字)。

    4、專著

    《史詩<格薩爾>中的體育文化普查與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24萬字。

    5、論文

    (1)朗杰:《<格薩爾>當代傳播中受眾主題變遷及其發展路徑探討》,《西藏大學學報》(藏文版),2018年第3期。

    (2)巷欠才讓:《青海湖旺什代海地區格薩爾文化的考察與研究》(藏文),《安多研究》第十四輯,2018年12月。

    (3)巷欠才讓:《論《格薩爾》藏戲的特點和價值》,《西藏藝術研究》,2018年第1期(1.3萬字)。

    6、立項項目

    (1)巷欠才讓: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史詩<格薩爾>視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研究》(項目批號15XZW041),2019年3月27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審核結項,28萬字。

    (2)巷欠才讓: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史詩<格薩爾>圖像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研究》2019年6月立項。

    7、媒體報道

    為了進一步將對格薩爾圖像搶救保護與傳承落實到實處,以科研促進發展,以發展帶動科研,課題組成員充分發揮主動性,借媒體傳播,將理論性科研轉化為應用性研究,在媒體上發布了與本課題相關的16篇報道:

    中國新聞網(中新社)上發布了《青海果洛州<格薩爾>文化傳承培訓班開班》(2017年4月11日);

    《阿尼瑪卿青少年藝術團在果洛正式成立》(2017年5月23日);

    《海南州加拉村祭祀拉則過端午》(2017年5月30日中新社微信公眾平臺);

    《格薩爾文化傳承保護基地在青海貴德設立》(2017年6月27日);

    《人類非遺項目藏戲<霍嶺之戰>在青海黃南首演》(2017年7月18日);

    《格薩爾文化論壇在青海果洛大武召開》(2017年8月16日);

    《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及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會在成都召開》(2018年03月25日);

    人類非遺項目藏戲《霍嶺之戰》在青海黃南首演(2017年07月18日);

    格薩爾文化論壇在青海果洛大武召開(2017年08月16日);

    果洛文化“三下鄉”活動助推“兩講五促” 百日活動深入開展(2018年03月25日);

    青!陡袼_爾》傳承人培訓班開班(2018年4月22日);

    首部格薩爾樂舞文化研究專著問世(2018年8月24日);

    青海湖東喜瑪拉登《格薩爾》史詩傳承基地正式設立(2018年10月11日);

    2018年青海宗喀巴文化藝術研究會年會在湟中舉辦(2018年11月13日);

    2018年《格薩爾研究》?接“l(2018年11月20日);

    果洛非遺產品再度走進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2018年12月10日);果洛《格薩爾》史詩鎧甲文化學術論壇在達日召開(2018年12月12日)等。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調查研究

    (一)田野考察

    課題組一致認為,田野調查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研究工作的質量,同時也關系到格薩爾數據庫的建設。田野工作在2018到2020年應當是整個課題調研的重中之重。

    1、四川阿壩州金川糧臺寺格薩爾石刻的初步考察。

    2018年7月,調研組赴阿壩州金川縣調查糧臺寺格薩爾石刻,這次考察的意義十分重要,他是繼2002年5月由我校楊嘉銘教授首次在丹巴莫斯卡發現格薩爾石刻以來,時隔14年以后,又一次在嘉絨藏區發現的40余幅石刻。同時還得知該縣的卓瑪拉措、咯爾鄉葉爾基寺、阿科里鄉也有格薩爾彩繪石刻。

    2、四川甘孜州色達縣格薩爾石刻考察。

    繼金川考察之后,調研組對色達縣格薩爾石刻進行了專題調查。由于該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已被列入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所以十分重要。除了對該縣年隆、色爾壩、泥朵縣格薩爾陳列館(藝術中心)等處的石刻進行考察外,重點還對該縣格薩爾彩繪石刻藝人及其技藝進行重點調查,因為該縣有兩位格薩爾彩繪石刻的省級傳承人。

    3、青海省部分藏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2018年8月,由課題組成員王田、陳美珍、青措、楊藝、李玉平、羅穎6人組成的考察組,先后對青海省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兩縣,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玉樹、治多兩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瑪多、達日、班瑪、甘德、瑪沁5縣的一些重點場所、遺址進行了歷時16天格薩爾圖像的調查。其調查內容主要是在對上述地區的與格薩爾文化相關生態和自然生態加深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分別對格薩爾圖像制作藝人、格薩爾唐卡、壁畫、雕塑、《格薩爾》傳統文本以及現代印刷版本的插圖等進行了考察?疾熘信臄z了1000余幅與格薩爾圖像相關的圖像;收集了當地出版的相關資料,作了傳承人和當地格薩爾文化工作者的錄音采訪記錄。

    4、云南藏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2019年1月,王田、李玉平在云南省昆明市、麗江市、香格里拉市調研。調研期間收集到涉及滇西北格薩爾圖像文化方面的文獻資料10余冊,拍攝照片200余張。

    5、西藏地區的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

    (1)2018年7月,調研組成員加央平措在西藏昌都地區對格薩爾圖像進行調查走訪。此次調研拍攝格薩爾唐卡、壁畫、雕塑等照片200余幅,訪談15余人次。通過此次調研,對西藏散落的格薩爾圖像資料有了基礎的普泛性的了解,為后續的跟蹤研究指明了方向。

    (2)2018年8月,朗杰、巴桑在西藏拉薩地區進行了格薩爾圖像初步考察。調研期間收集到涉及格薩爾圖像文化方面的文獻資料10余冊,拍攝照片200余張。

    6、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的格薩爾石刻考察

    2019年7月,石刻調研組再赴阿壩州金川縣調查糧臺寺、葉爾基遺跡、阿科里格薩爾石刻點進行調查走訪。此次調研拍攝格薩爾石刻照片200余幅,訪談寺管會成員3人,格薩爾石刻手工藝人2人,格薩爾說唱藝人1人,格薩爾戲劇表演成員3人,格薩爾信徒15人。通過此次調研,積累大量珍貴格薩爾石刻歷史與影像資料,對于川西北格薩爾石刻的分布、類型、藝術特點、藝人狀況、歷史與現實發展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為后續的跟蹤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調研報告

    (1)王田:《青海省格薩爾雕塑與文本插圖考察報告》(8800字);

    (2)王田、李玉平:《滇西北民族地區的<格薩爾》及其圖像調查》(13600字)。

    (3)陳美珍,楊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的格薩爾唐卡創作——青海玉樹、果洛考察紀實》

    (4)青措、羅穎:《青!锤袼_爾〉文化生態狀況調查研究》

    2、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完成了30名格薩爾文化傳承人的文字介紹和相關圖片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分別是西藏地區的桑珠、卡擦扎巴、阿旺嘉措、扎巴、斯塔多吉、索南洛智、葉托、格桑多吉、仁青桑珠,四川地區的班瑪葉西、阿尼、德瓊班青、卻吉尖參、仁增乃旦多杰,甘肅地區的尕桑扎巴,云南地區的和明遠,青海地區的才讓旺堆、達哇扎巴、格日尖參、昂日、布特尕、達色旺姆、昂青多杰、圖登君乃、次仁索南、扎格、寬澤加、丹增扎巴、青梅熱丁、吉德等,有3.9萬字,40幅相關圖片。

    (2)錄音、搜集、整理了15名民間傳承人的說唱音頻,有120分鐘。搜集、拍攝、制作了10個具有代表性的說唱視頻80分鐘。

    (3)2018年完成了《敦氏預言授記》、《門嶺大戰》、《征服魔國》、《仙界遣使》、《降嶺之戰》等五部原始史詩部本的數字化(PDF格式)轉換工作,有1333頁。2018年完成了《征服雪山水晶國》、《郭拉擦宗》、《歐燕銀宗》、《大食財寶宗》、《嶺八十大將傳》等5部原始部本的數字化(PDF格式)轉換工作,有4236頁。共有5569頁。

    (4)完成四川藏區80%的格薩爾圖像及文獻資料的收集和云南、西藏區域40%的格薩爾圖像及文獻資料的收集,并完成總量40%的格薩爾圖像資料整理工作,800余幅圖片的文字說明。其中包括:明清時期遺留的《格薩爾》唐卡圖片和文獻資料;四川省甘孜州新藏畫《格薩爾》唐卡相關作品和文獻資料;《格薩爾千幅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西藏社科院21幅《格薩爾》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格薩爾>精選版》唐卡插圖相關圖片和資料;四川省博物館一套11幅《格薩爾唐卡》的圖片和文獻資料;青海果洛、玉樹等寺廟、博物館、展覽館中的《格薩爾》唐卡相關圖片和文獻資料;四川德格、丹巴莫斯卡、色達、金川各格薩爾圖像的相關圖片等。

    (5)完成了青海藏區《格薩爾》藝人、史詩人物、《格薩爾》唐卡、《格薩爾》雕塑、《格薩爾》文本、《格薩爾》專家學者、《格薩爾》遺跡遺物、《格薩爾》藏戲等的文字介紹和研究內容20萬字,拍攝、搜集、整理了280幅相關圖片。

    二、學術會議、學術交流:

    (1)2017年12月1日,楊嘉銘:藏羌彝走廊民族問題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暨青藏高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2017年年會,并作了發言。

    (2)2018年10月6日,楊嘉銘:中國唐卡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格薩爾王傳》思想藝術高端研討會”,并作了發言。

    (3)2019年6月14日,周愛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并在第三組“西藏的開放與藏文化的傳承發展”宣讀論文,闡述了《<格薩爾>唐卡的當代傳承及其文化意義》;

    (4)2019年6月22日,周愛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西南民族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民族研究西南論壇”,交流了題為“昌都瓦拉寺《格薩爾》壁畫初探”論文。

    (5)2018年4月21日23日,巷欠才讓:由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果洛文體廣電局主辦,瑪沁縣文體廣電局承辦,在瑪沁縣下大武鄉藏文化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格薩爾》史詩傳承藝人培訓班”。

    (9)2018年9月20日至21日,巷欠才讓: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全國青年藏學研討會”。

    (7)2018年6月1日,巷欠才讓:果洛州委、州政府舉辦的“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文化搶救保護項目—首部藏語兒歌動畫版《崗堅童謠》發布會和學術研討會”。

    (8)2018年9月15日,巷欠才讓:由作家出版社、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聯合主辦的“降邊嘉措新著《英雄格薩爾》學術研討會”。

    (9)2018年11月9日至10日,巷欠才讓:“2018年度青海宗喀巴文化藝術研究會”。

    (10)2018年12月7日至9日, 巷欠才讓:達日縣人民政府和果洛州文體廣電局主辦的“果洛《格薩爾》史詩鎧甲文化藝術論壇”等大型學術會議。

    (11)2019年3月8至12日,朗杰:青海省玉樹州在西寧舉辦的“玉樹州重大文化工程《格薩爾》項目之《格薩爾》名詞術語(藏譯漢)規范審定會議”,并完成了1000多個名詞術語藏譯漢審定任務。

    (12)2019年6月12日,朗杰:西藏那曲市聯合西藏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的《那曲市格薩爾文化傳承發展規劃》項目論證專家咨詢會,會上提出了格薩爾藝人信息、身份定位以及網站建設資料準備等方面自己建議性的意見。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一、“格薩爾數字平臺”格薩爾文化專題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了藏漢合璧的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479條。

    二、建設了國內首家的《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網絡展示平臺于2018年11月24日在青海西寧完成開通,課題組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先后赴西藏、四川、甘肅、云南、青海等格薩爾文化集聚地進行了關于格薩爾文化傳承人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按照媒介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利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儲存和展示傳承人說唱技能、史詩部本、研究成果等,并對其永久性的保存。數據庫開通后《中國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和《國內首家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等標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文化報、中國藏語廣播網、青海日報、中國新聞社、新華網、青海新聞網、中國藏族網通、青海藏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上用藏、漢、英等不同文字報道,得到了媒體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三、利用網絡媒體

    利用媒體傳播,在中央媒體中國西藏網、中國新聞網、《青海日報》、《青海藏文報》等媒體上審核發布、轉載《格薩爾》相關報道共2843條,其中主旨報道140余篇。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一、就我國藏區而言,是《格薩(斯)爾》文化的發祥地,不僅地域遼闊,而且人煙稀少,高海拔缺氧,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給課題組成員的考察工作帶來的困難較多,且調查成本也很高。并且《格薩(斯)爾》圖像的分布既零散,又稀少,采集拍攝難度大。要想田野工作取得預期效果,保證選題的需求,必須克服諸多困難。除藏族地區外,還要廣泛收集信息,擴大視野,對內蒙古地區、乃至納西族、白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普米族等《格薩(斯)爾》史詩傳播地區進行調查和相關信息搜索,爭取有新的發現。對國際上的有關格薩(斯)爾圖像信息也應進行跟蹤搜索。

    此外,除去考察路線長,考察條件艱苦,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其季節性。課題涉及的大多數考察點高海拔缺氧,氣候惡劣,加之課題組成員多為在職教研人員,只能利用暑假期間外出考察,這樣就無意中拉長了考察的時間,讓研究工作不能很好地具有連續性條件。這就需要課題組成員犧牲掉假期時間,并盡可能與所在單位部門溝通,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春夏季做好調研科考工作,秋冬季完成論文撰寫工作,充分利用時間差完成課題。

    二、在《格薩(斯)爾》圖像學格局構建過程中,圖像敘事,圖像表人(或者稱圖像象征)、圖像證史等圖像學所重點關照的理論的引入,需要《格薩(斯)爾》史詩文本的引證,也需要圖像本身的解析。所以“圖像說話,文本說話”,成為史詩文本引證和圖像本身的解析核心。用好這八個字,用活這八個字,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建立《格薩(斯)爾》圖像學格局最具深度,最具話語權的關鍵。但是在二者的結合上、運用上,是需要研究人員較深的功力的,這個功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格薩(斯)爾》分部本,把握《格薩(斯)爾》文化的深刻內涵和人文精神的實質。二是在對具體圖像的解析上,除了把握圖像自身的藝術規律外,還要了解該圖像中一些有關《格薩(斯)爾》中的專門的藝術表達方式,還要具備一定的藏傳佛教繪畫方面的素養。所以在理論研究方面,如何更好的體現“圖像說話,文本說話”這顯然有相當的難度。

    針對此,首席專家楊嘉銘除在項目研究上嚴格把關外,本著努力培養我?鐚W科的格薩爾研究人才的設想,一方面多聘請專家作專題輔導,認真開展各類咨詢活動。另一方面多從實踐中做出具體的輔導和交流,鼓勵課題成員走出去,多參加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加強對課題組成員理論知識的夯實,實現項目團隊人才培養,也為課題的高質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三、《格薩(斯)爾》圖像數據庫的建設,既需要數據庫建設的理工科專業人士,又需要具備一定《格薩爾》人文素養的人文學科學者,但一時之間二者兼得的人才不可得。這就需要課題組各子課題成員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齊心合作。

    課題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鼓勵課題組成員內部的相互交流、學習,通過自學熟悉資料,成員們都基本找準了自己的目標,使格薩爾圖像的調研工作逐漸走上軌道。同時還不定期地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平臺培訓,對人文學科的課題組成員進行數據錄入、查詢、修改等基礎性工作培訓,盡量讓各子課題組成員對自己所負責領域的數據傳輸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誤差。

    四、在《格薩(斯)爾》圖像學調研考察過程中,發現受圖像學熱潮的影響,近年來新興的格薩爾圖像數量日趨增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有待進一步精化。許多寺廟、老鄉家中、甚至是博物館珍藏的年代稍微久遠的格薩爾圖像作為珍品,輕易不得示之,無法讓人一窺究竟。雖然從某方面來說,有利于格薩爾圖像的保護,但讓課題研究無法實現其整體性。

    迫切希望各地“格辦”和相關文化部門能予以積極支持,完成課題,從而使對格薩爾圖像文化的保護利用形成理論體系上的支撐,也為其未來的傳承發展創造新的空間。利用數據庫建設為格薩爾圖像文化的保護傳承找到新的出路,讓更多的有志者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為直觀的視覺認知,積極自覺地投入到保護發展中,以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①代表性成果簡介

    一、楊嘉銘、楊藝:《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內〈格薩(斯)爾〉圖像的研究綜述》

    享譽世界的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在我國形成已逾千年,作為《格薩(斯)爾》的派生性藝術“格薩(斯)爾圖像”,雖然其產生時間大致同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發展態勢有增無減,并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系統。但是國人對于格薩(斯)爾圖像的調查研究,卻后于國外學者。嚴格地講,我國《格薩(斯)爾》圖像的調查研究始于新中國建立后20世紀50年代末到現今的60年間,我國的《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大體經歷了兩個時代,一是從50年代到70年代初創時,二是從80年代初至今近40年的快速發展期。特別是在快速發展期,無論從發表的研究論文,出版的專著,申報和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都遠遠超過了國外《格薩(斯)爾》圖像研究的質量和數量。文章通過對新中國成立至今《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的梳理的基礎上,對其代表性學者及其成果作了簡要述評,近40年來《格薩(斯)爾》圖像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當前我國《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作以分析。

    二、楊嘉銘、楊藝:《國外〈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綜述》

    國外《格薩(斯)爾》圖像的調查研究是從十九世紀晚期(公元1883年)開啟的,至今已有125年的歷史。國外的《格薩(斯)爾》圖像研究開創了“格學”中《格薩(斯)爾》圖像研究的先河。也為我國在新中國建立后開展這項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文章從國外學者《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的基本面貌,《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述評,以及與我國《格薩(斯)爾》圖像調查研究比較三個方面,對國外《格薩(斯)爾》圖像百余年來的調查研究進行了綜述,以期對今后我國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三、王田、李玉平:《英雄史詩的圖像化呈現——青海藏區格薩爾雕塑與文本插圖調查》

    與口碑、文本一樣,圖像是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的重要呈現形式。多樣而繁復的格薩爾圖像載體中,雕塑、插圖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青海藏區的實地調查情況來看,格爾薩爾雕塑地域分布遼闊、數量較多、類型多樣,格薩爾傳統手抄文本插圖、現代印刷分部本插圖均存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果洛州甘德縣龍恩寺的酥油花塑(一般簡稱油塑)。油塑是我國藏區藏傳佛教寺廟的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青海省塔爾寺的酥油花頗負盛名,油塑工藝堪稱精湛,但是用油塑形式雕塑格薩爾圖像則實屬一個創新。不僅填補了藏區格薩爾雕塑的一項空白,同時也成為甘德縣的一個重點文化項目,成為青海省乃至全國藏區首個以酥油花雕塑藝術展現格薩爾文化的傳承基地。這個項目才剛剛完工,據調查,該格薩爾酥油花塑由龍恩寺的20余名藝僧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共同完成,共創意設計新穎、工藝精巧、色彩絢麗、造型極為生動逼真。展示館內的酥油花墻高2.8米,長52米,整座墻壁共塑有四大天王、嶺·格薩爾王、嶺國40員將領、4位女士,各種動物65只,其間由云彩和花草樹木等作為陪襯,并形成一個整體。其無論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均得以充分體現。

    四、陳美珍,楊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的格薩爾唐卡創作——青海玉樹、果洛考察紀實》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薩爾王故事流傳的重要區域,隨著“格薩爾說唱文學”被認定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圖像時代的到來,格薩爾唐卡成為了格薩爾史詩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方式。文章從《格薩爾》唐卡創作的多元背景;《格薩爾》唐卡圖像的現代審美變遷;關于格薩爾唐卡創作藝人的考察三個方面入手,從青海省玉樹、果洛的考察中對該區域的格薩爾唐卡創作作了一一梳理,以期對當前格薩爾唐卡創作予以詳盡紀實。

    五、“格薩爾數字平臺”

    建立格薩爾文化專題微信公眾平臺。

    發布了藏漢合璧的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479條。

    六、建設了國內首家的《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網絡展示平臺

    于2018年11月24日在青海西寧完成開通,課題組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先后赴西藏、四川、甘肅、云南、青海等格薩爾文化集聚地進行了關于格薩爾文化傳承人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按照媒介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利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儲存和展示傳承人說唱技能、史詩部本、研究成果等,并對其永久性的保存。數據庫開通后《中國首個<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和《國內首家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正式開通》等標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文化報、中國藏語廣播網、青海日報、中國新聞社、新華網、青海新聞網、中國藏族網通、青海藏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上用藏、漢、英等不同文字報道,得到了媒體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圍繞本選題的總體框架“二大五子”(即二大板塊,五個子課題),對該項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計劃分為理論研究板塊和應用研究板塊進行,具體如下:

    1、理論研究板塊

    (1)2019.7—2020.8

    ●繼續完成田野考察和資料收集工作,撰寫有質量的調研報告。

    ●完成格薩爾圖像資料(唐卡、壁畫、版畫、石刻、雕塑、連環畫、動漫、遺跡等)的篩選、確定入庫內容總量的60%工作

    ●完成格薩爾圖像資料入庫內容總量50%的掃描、標注、翻譯、整合歸檔、分析和可視化實現工作任務。

    ●完成終端成果:《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總論》、《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唐卡圖像學研究》、《英雄史詩<格薩(斯)爾>石刻調查研究》、《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調查研究》四部專著50%的撰寫工作。

    (2)2020.9—2021.12

    ●利用已收集的資料,聯系田野調查結果,撰寫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其間繼續進行必要的田野調查工作。

    ●完成格薩爾圖像資料完成格薩爾圖像資料(唐卡、壁畫、版畫、石刻、雕塑、連環畫、動漫、遺跡等)的篩選、確定入庫內容的所有工作,并做好的掃描、標注、翻譯、整合歸檔、分析和可視化工作。

    ●由于所收集資料中有絕大部分僅有藏文版本,為了廣泛傳播和傳承格薩爾圖像文化,必須在此期間完成部分代表性資源的藏漢互譯并歸檔入庫。

    ●完成終端成果:《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調查研究總論》、《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唐卡圖像學研究》、《英雄史詩<格薩(斯)爾>石刻調查研究》、《英雄史詩<格薩(斯)爾>圖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調查研究》四部專著的所有撰寫工作。

    (3)2022.1—2022.12

    ●將所有終端成果提交專家咨詢,并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完善。由課題組統一送出版社出版。

    ●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善后工作。

    2、應用研究板塊

    (1)2019.8—2020.8

    ●完成《格薩(斯)爾》文化圖像數據庫全部調試工作,掃描、錄入數據庫達50%,建成《格薩(斯)爾》圖像文化交流與共享平臺并投入試運行。

    ●繼續建設好格薩爾文化專題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格薩爾圖像研究的最新前沿信息。

    (2)2020.8—2022.7

    ●全面完成掃描、錄入數據庫工作,進一步完善平臺的功能設計和各子模塊的研發,《格薩(斯)爾》圖像文化交流與共享平臺穩定運行,完成軟件著作權申報。

    ●對于2018年11月24日已完成開通的國內首家《格薩爾文化傳承人數據庫》網絡展示平臺,課題組繼續完成好后臺運行維護工作。不斷完善格薩爾文化傳承人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按照媒介進行數字化處理,利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儲存和展示傳承人說唱技能、史詩部本、研究成果等,并對其永久性的保存。

    (3)2022.7—2022.12

    ●維護試行《格薩(斯)爾》圖像文化交流與共享平臺,隨訪并完善平臺信息。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久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 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99|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精品极品三级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23百花影院|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第100页| 精品视频午夜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