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研究》2017年11月立項以來,項目組首席專家根據課題的目標和內容及研究隊伍的現狀,制訂了研究計劃,調整了研究隊伍。根據研究計劃,2018年1月9日召開了開題研討會,制訂了項目研究計劃和項目調研方案,進行了項目的初步調研和具體的研究工作。到目前為止在CSSCI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 7位博士研究生以本課題為研究內容作為學位論文選題,3位碩士生以本課題內容作為碩士論文選題(其中一位已經畢業)。課題研究的進展總體良好。
《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研究》五個子課題及其研究進展如下:
(1)子課題1:網絡金融犯罪的界定與生成機理研究
(2)子課題2: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的框架設計與制度優化
子課題1和2相關度比較高,課題組進行集中統一研究,目前研究進展良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調研工作,對我國網絡金融犯罪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已經有初步的掌握,對網絡金融犯罪成因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完成了文獻的梳理,目前正在進行理論模型模型的構建及分析和研究工作。
(3)子課題3:新信息化環境下網絡金融犯罪治理技術體系研究
子課題3研究進展正常,基本完成了國內金融犯罪監測和預警系統現狀、所采用的主要技術的調研和基本功能需求的調查,目前正在對其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在網絡金融犯罪監測及預警中的應用模式進行研究,對監測和預警的模型、方法、機制等進行設計。
(4)子課題4: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網絡金融犯罪法律體系研究
相比其他4個子課題,子課題4的研究進展比較緩慢,目前已經完成了我國網絡金融犯罪治理相關法律的立法現狀(法律供給)的梳理工作,我國網絡金融犯罪治理的法律需求、我國網絡金融犯罪法律體系的構建正在進行中。
(5)子課題5: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效果評價研究
子課題5研究進展良好,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效果(以下簡稱治理效果)的基礎理論模型構建、影響因素識別、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調查問卷設計等主要工作已經完成。該子課題目前正在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工作,下一步主要進行調查問卷的數據處理工作和調查結果的研究分析工作。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本課題的調查研究工作
本課題2018年初開題論證以后,就制定了詳細的調研計劃,目前基本上按照調研計劃進行。調研主要分為兩個階段:2018.3—2018.10主要為總體調研(初步調研),就目前我國網絡金融犯罪的總體情況、治理架構及治理措施、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進行了初步調研。調研的第二階段:2018.11—2019.7為專題調研,主要圍繞網絡金融犯罪的根源、網絡金融犯罪治理的技術支持體系、網絡金融犯罪治理的相關法律問題、網絡金融犯罪治理效果評價等多個專題進行。
(3)學術交流情況
由于項目2017底才立項,近一年半主要完成了項目的開題、研究計劃的制訂、研究內容的分解和課題的調研,取得成果有限,因此,沒有進行相關學術交流。
三、宣傳推介情況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調研和獲取數據比較困難
建議:是否可以協商,講清楚項目的重要性及性質等,通過相關渠道或方式要求相關機構或組織,有義務和責任盡可能配合課題組對項目所需調研的問題提供調研的支持和方便。
(2)子課題4研究進度相對滯后。子課題4: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網絡金融犯罪法律體系研究,目前進展比較滯后,其中研究隊伍中,法律專業的人員不足是主要原因。這是本課題今后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3)項目經費嚴重不足。
建議:把項目經費恢復為前幾年的80萬元,一個重大項目就勉強能夠支撐下來,改為60萬元后,大多數課題如果按照相關要求經費都會比較緊張。
(4)隊伍協調比困難。凡是首席專家知識結構可以駕馭的子課題,由于有學校對項目的鼓勵和支持措施,基本可以有效解決研究隊伍問題。但對首席專家專業知識可駕馭范圍以外的子課題,隊伍組建就比較困難,實現研究目標的風險較大。因為其中涉及到經費、管理權限、考核機制、人情等許多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課題立項以來,課題組在CSSCI源期刊發表論文3篇。
1.論文“金融和技術創新視角下網絡金融犯罪的形成機理與治理策略”,發表于CSSCI源期刊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年第一期的封面文章。
(1)基本內容:網絡金融犯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的一類新型犯罪,具有極強的破壞性與惡劣的社會危害結果。本文在總結以往研究基礎上,以風險為研究對象,以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為切入點,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與金融犯罪,技術創新、技術風險與網絡犯罪兩個角度揭示了網絡金融犯罪的形成機理;從金融層面、網絡科技層面、金融與網絡科技的耦合層面推演了網絡金融犯罪的演化路徑,并提出豐富風險理論內涵、構建治理技術體系,優化現有監管機制、實現有效監管目標,完善刑事政策策略、控制網絡金融犯罪等治理策略。
(2)主要觀點
1)金融創新帶來的金融風險與技術創新形成的技術風險會誘發金融犯罪與網絡犯罪。
2)網絡金融業態革新帶來的網絡金融風險。
3)金融風險、技術風險與網絡金融風險是形成網絡金融犯罪的三條路徑。
4)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策略包豐富風險理論內涵、構建治理技術體系,優化現有監管機制、實現有效監管目標,完善刑事政策策略、控制網絡金融犯罪。
(3)學術價值
從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層面分析網絡金融犯罪的形成機理,并推導網絡金融犯罪的演化路徑。最終從豐富風險理論內涵、構建治理技術體系,優化現有監管機制、實現有效監管目標,完善刑事政策策略、控制網絡金融犯罪等治理策略。
(4)社會影響:目前被引用2次。
2.論文,“逃稅犯罪與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研究”,發表于CSSCI源期刊“稅務研究”2018年第12期。
(1)基本內容:互聯網時代,逃稅犯罪與網絡金融犯罪呈交叉混合態勢且普遍高發。逃稅犯罪中形成的違法收入,經過網絡金融形成的新型金融業態可以達到隱瞞來源、逃避監管與規避稅收的目的,并引發包括洗錢犯罪在內的網絡金融犯罪。本文通過對數據、制度和系統等主要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并整合技術要素,構建了逃稅犯罪與網絡金融犯罪分類場景治理應用模式,最終建立了涵蓋識別與預防、監測與預警以及響應與決策在內的犯罪綜合治理技術體系。
(2)主要觀點
1)網絡金融成為逃稅犯罪新通道。
2)逃稅犯罪會誘發網絡金融犯罪。
(3)學術價值
構建了逃稅犯罪與網絡金融犯罪綜合治理技術體系框架與分類場景治理應用框架。
(4)社會影響:目前尚未被引用的記錄。
3.論文“反洗錢NCCTs黑名單與國家稟賦關系研究”,發表于CSSCI源期刊金融論壇,2019年5期。
(1)基本內容
基于“國家縱容洗錢最優數量—國家反洗錢監管寬松程度—反洗錢NCCTs黑名單”的邏輯關系,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分析了反洗錢NCCTs黑名單與國家稟賦的關系。首先從理論角度探討了國家縱容洗錢最優數量選擇的決定因素。其次,以156個國家作為樣本國,構建反洗錢NCCTs黑名單和這些因素關系的實證模型。最后,基于反洗錢NCCTs黑名單與國家稟賦關系的結論,分析了黑名單制度的可行性,并對該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提出了對策建議。
(2)主要觀點
1)NCCTs黑名單中的國家的確存在縱容洗錢的動因。
2)2008年后的NCCTs黑名單制度更為合理。
3)單純的黑名單制度對反洗錢有效性的提高作用有限。
(3)學術價值
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分析了NCCTs名單與國家稟賦特征的關系,綜合考慮了計數模型、二值概率模型、序數模型等實證分析的結論。研究拓展了反洗錢的實證研究,豐富了洗錢和反洗錢研究的內容。
(4)社會影響。目前尚無被引用的記錄。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根據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把下一步的研究內容分解為以下7篇博士學位論文和3篇碩士學位論文作為核心內容,全方位覆蓋項目立項時的目標和內容,開展深入和系統的研究。
2.充實子課題4的研究隊伍,加快子課題4的研究進度。
3.開展專題調研
針對子課題1-5的研究進展,進一步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更細化的專題調研。
4.召開一次學術交流會
在2019年底—2020年初,進行一次學術交流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報告課題組目前的研究進展及階段成果,請有關專家學者就課題的研究及其階段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