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重視中國社會工作的學術史意識

    岳天明2019年12月04日08:38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重視中國社會工作的學術史意識

      歷史地看,社會工作和社會學之間總是有著不可割舍的關聯。雖說我們很難全部厘清社會學這棵大樹的“根”到底有多少,但社會學本身就不是無“根”的學科和學問。不管怎樣,在很大程度和很直接的意義上,這里的“根”,自然會延伸至社會學的學術史。美國人類學家威廉·亞當斯(William Y. Adams)在《人類學的哲學之根》中指出,閱讀范圍的擴展對于學好和教好一門學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甚至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從深奧的理論層面看到其下還有更加強有力的哲學的暗流,則很難挖掘到學科之樹的根基。我們由此想到的是,一門學科像一棵大樹,它的茁壯成長和枝繁葉茂必須依托于許多根系提供的養分和潤澤。

      在我國,雖然社會工作和社會學之間有著分分合合的關系,但就現在來看,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大都被設置在社會學系(院)。就教學和研究的路徑來看,人們總是在中國社會學的發展進程中引出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到來。比如,彭秀良在《守望與開新》一書中就認為,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引入與美國社會學家步濟時(John S.Buegess,1883—1949)和北平社會實進會有直接的關聯。該會創辦的旬刊《新社會》是近代中國第一份研究社會的期刊,也是“五四”時期一份極有影響的刊物,其宗旨和目標就是改造社會、實現民主。為此,當時的學術界大都選取了目光向下的方法,意在了解和改造大多數中下層平民的生活,于是就有了1914—1915年在步濟時指導下的北平人力車夫調查。這也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系統的社會調查。另外,美國社會學家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也終身致力于中國城鎮和鄉村社會經濟問題的調查與研究。他主持完成的《北京的社會調查》包羅萬象,對北京百姓的生活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在孫本文看來,這是“本著科學的精神,以研究北京社會狀況為科學的研究中國社會狀況的第一書”。甘博本人也協助開展了北京的社會服務工作。

      而步濟時的《北京的行會》則是外國人運用現代社會學理論研究中國行會的第一本書籍,即開啟了用西方社會學方法研究中國現實問題的先河。由于他們把社會調查視為診斷和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基本選擇,并看重社會服務和社會改良,他們的研究具有非常濃重的社會工作意涵和屬性。這一切為后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確立了基礎也劃定了范圍,完全可被視為社會工作在近代中國發展的開端。

      事實上,作為助人實踐的社會工作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如果將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思想和實踐聯系起來的話,古代中國就有非常豐厚的社會工作學術資源,只不過,作為學科意義的社會工作在我國出現于民國時期。當時,國人大多采用日本的譯法,名之為“社會事業”。按照中國第一代社會學家言心哲的觀點,其目的“皆為人民謀福利是也”。自那時以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學和社會工作者殫心竭慮,在推動社會學的不斷發展中也使社會工作學科之樹得以生長和繁茂。比如,可以認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即為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的早期嘗試;作為中國社會工作先鋒的雷潔瓊,于20世紀30年代后期深入江西基層農村,所進行的婦女社會工作實踐,對現今農村婦女社會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李安宅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邊疆社會工作實踐和探索,對中國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蔣旨昂成書于20世紀40年代的《戰時的鄉村社區政治》也可視為社區社會工作的典范之作;至于費孝通有關的社會學論文和論著,更是和社會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歷史總是在不斷地延續著。我國社會工作和社會學一樣,發展歷程幾經波折,但處在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隨著對社會學、社會工作的認識不斷理性和深入,人們會越來越重視社會學和社會工作。時至今日,這幾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有理由樂觀地預判,社會工作的總體發展態勢非常向好。

      我們可喜地看到,近些年來,全國范圍正在如火如荼地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隊伍”。很有必要指出的是,越是處在這樣的背景當中,中國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就越應該具有清醒的意識,更加需要冷靜地分析和看待客觀的培養現狀。

      2003年,費孝通在《老來還是要再向前看》一文中分析指出:“現在各地的社會學專業上得很多很快,師資隊伍跟不上,我們要警惕把學問做‘虛’做‘浮’了。”斯人已逝,警言長鳴。先生此言雖然是直接針對世紀之交我國社會學學科狀況的,但似乎對我們思考當下的中國社會工作教學與研究也十分適用。

      毋庸置疑,社會工作固然得面對現實,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本的實踐和學科,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中國社會工作的歷史品格。其實,對社會工作歷史發展進程的在意和關注會更加凸顯其知識圖譜和價值旨歸。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工作因為過于注重應用和實踐而被批評為理論追求乏力。事實上,這種觀點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如今的教學和課程設置缺乏對理論本身的重視。那些認為所謂社會工作就是簡單“介入”實踐、忽視社會工作理論的學者應對此有所認識。就提升中國社會工作理論水平而言,真正重視中國社會工作學術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認為,忽視中國社會工作的學科史意識,定然會影響對學科完整性的把握和對社會事實的詮釋水準。

      回望百年發展歷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和中國社會學一樣,中國社會工作也并非無“根”的學科。這“根”的發育,應該在對社會工作學術史的教學和研究中培植。通過對中國社會工作學術史的重視,深入挖掘在中國社會工作學科發展史上諸多重要人物的思想,不僅對當下國內社會學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生課程的設置和專業的發展極富啟發意義,而且這無疑也表征了今人對社會工作學科發展史本身的應有尊重。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與社會活力研究”(16BSH03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責編:孫爽、艾雯)
    思思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99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熟女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国产手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日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