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漢傳佛教文學思想史的多維研究

    周群2019年12月02日08:4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漢傳佛教文學思想史的多維研究

      中國漢傳佛教文學思想史研究是一個跨學科、內涵十分豐富的綜合課題,涉及僧俗著述、行誼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中國漢傳佛教文學思想的歷史,可以探索中國古代詩學審美理想、特征,文學的取法對象、標準等方面的學術源頭,也可對中國文學思想產生的諸種變化,尤其是詩學審美特征演變的原因進行更為透徹的考察。

      把握重要范疇的內涵價值

      佛理是佛教文學思想形成的學術之源。佛教對于中國文化的增益作用,主要基于佛學,即佛教哲學。同樣,佛教之于中國文學思想的重要價值也主要源于其邃密的學理。佛教文學最具學術價值的精要之處,是緣于佛理而形成的佛教文學思想。中國文學思想史中最具審美意蘊的一些范疇、命題往往與佛學因素聯系在一起。因此,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學的貢獻,從思想維度切入是不二選擇。

      基于佛理考察中國佛教文學思想史,有助于揭示中國文學思想史中一些重要范疇形成的學術背景,進而更準確地把握其內涵及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上的獨特價值。如理解晚明文學思潮中最具影響的“性靈說”,就應與這一時期流行文壇的禪悅之風結合起來考察。“性靈說”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是一位居士,他所著的《西方合論》被高僧智旭列為《凈土十要》之一,是《凈土十要》中唯一的居士作品,智旭稱嘆其“透徹禪機,融貫方山、清涼教理無余矣”(《評點西方合論序》)。

      “性靈說”是袁宏道出入儒佛、融合二家思想形成的文學主張。與袁宏道大致同時的另一位居士文人屠隆也有類似的說法。屠隆說:“佛為出世法,用以練養性靈。”(《佛法金湯》)“寫性靈者佛祖來印,騁意氣者道人指呵”(《清言》)。屠隆亦以性靈論文,指出:“夫文者,華也,有根焉,則性靈是也,士務養性靈而為文,有不巨麗者否也,是根固華茂者也。”(《文章》)在屠隆看來,性靈與文學的關系就如同根與花一樣,根系穩固,才能花開茂盛。袁宏道、屠隆等居士文人往往以“慧業文人”自居,佛學是他們文學思想形成的重要學術資源之一。因此,探源于佛理是解讀重要文學范疇、把握其價值內涵的必經之途。

      透視作家創作的文學觀念

      文學作品是透視佛教文學思想的重要窗口。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往往散見于不同的文體之中,表現形式復雜多樣。同時,傳統文論以雜文學理論為主。相對而言,古代作家創作的詩歌、戲曲、小說等文學樣式,往往包含著作家關于文學審美取向及思想底蘊的主張,因此,作品是尋繹古代文學思想不可忽視的材料。考察漢傳佛教文學思想也應從這一進路出發,以便準確揭示作品的思想取向及其文學觀念的內涵。

      明人徐渭的雜劇《四聲猿》受到同時代人的高度評價,澄道人稱其為“明曲之第一,即以為有明絕奇文字之第一,亦無不可”(《四聲猿引》)。其中《玉禪師翠鄉一夢》的題旨頗難索解,如結合徐渭的思想傾向及該劇的素材淵源,則有助于理解其寫作旨趣。該劇原本于元人雜劇《月明和尚度柳翠》,徐渭再創作時加入了紅蓮誘惑玉通破戒的情節,并將其與《楞嚴經》序分的內容相比附,只是以玉通飾演阿難,紅蓮飾演摩登伽女而已。因此,可以說,《玉禪師翠鄉一夢》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楞嚴經》的藝術再現。

      徐渭深諳《楞嚴經》,著有《首楞嚴經解》數篇,“皆有新意”(陶望齡《徐文長傳》)。雖然徐渭如何詮解《楞嚴經》已無文獻可稽,但其詩文中屢屢出現他讀《楞嚴經》的記述,如他在自戕前所撰的《自為墓志銘》中說:“渭嘗曰,余讀旁書,自謂別有得于《首楞嚴》《莊周》《列御寇》。”徐渭還通過《楞嚴經》來體悟佛學宗旨,他自述云:“以某所觀,釋氏之道如《首楞嚴》所云,‘大約謂色身之外皆己,色身之內皆物,亦無己與物,亦無無己與物。’”(《逃禪集序》)

      徐渭浸淫于佛學,對佛教的“精微之旨”有深切體味。他說:“余惟佛氏論心,諸所證悟即壽,命相者悉掃抹之,而其告波斯匿王又引見恒河性以覺之,云此身變滅之后,乃有不變不滅者存,此皆彼教中精微之旨。”(《贈禮師序》)不難看出,所謂“精微之旨”與貫穿于《楞嚴經》中的“常住真心”“妙明真心”“如來藏心”頗為相似。緣此,我們可對學界常論及的徐渭“真我”文藝觀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般認為,徐渭的“真我說”與李贄的“童心說”、公安派和竟陵派的“性靈說”相似,是晚明文學思潮中最具特色的理論形態。但徐渭的“真我”與“童心”“性靈”的內涵頗多殊異。李贄所論的“童心”是“最初一念之本心”,袁宏道抒寫的“性靈”是“從自己胸臆流出”,都具一己特色。但徐渭對“真我”的體認則稍有不同,他在《徐文長三集》首篇《涉江賦》中對“真我”內涵作了正面詮釋。《涉江賦》是徐渭32歲“既落名鄉試,涉江東歸”時所作。在這篇作品中,朋友寬慰其“進退有時,失得有數”,徐渭深以為然,回應道:“量大塊之無垠兮,曠蕩蕩其焉期,計四海之在天地兮,似礧空之在大澤,中國之在海內兮,太倉之取一稊。物以萬數,而人處其一,則又似乎毫末之在于馬脽。”接著,徐渭又說:“物體紛立,伯仲無怪,目觀空華,起滅天外。爰有一物,無罣無礙,在小匪細,在大匪泥,來不知始,往不知馳,得之者成,失之者敗,得亦無攜,失亦不脫,在方寸間,周天地所。勿謂覺靈,是為真我。”徐渭之所以“勿謂覺靈”而謂之“真我”,是因為“覺有變遷,其體安處”。可見,徐渭所論之“真我”與“常住真心”,與其所體悟佛教的“精微之旨”頗為相似,實為借此破斥攀緣心以擺脫科場失意的苦悶心境。

      徐渭的“真我說”大致基于上述學術背景,是他精研《楞嚴經》以得佛教“精微之旨”、與當時流行的羅汝芳等人“合天地萬物而知其為一我也”(《盱壇直詮》)思想交融互浸而形成的。可見,作家作品中體現的思想傾向往往與其文學觀念一體共存,相得益彰。

      尋繹思想變化的必要線索

      交游是文人創作靈感形成、思想激蕩互動的重要形式,是考察文學思想、文學流派形成不可忽視的因素。自佛教傳入以來,士僧交游、居士文人之間的往還便成為文壇的一道別樣風景,同時也是佛學浸潤中國文學、對中國文學表現形式及審美旨趣產生影響的重要途徑。雖然交游僅是文人的活動方式而非學理本身,卻為我們尋繹作家文學思想形成過程提供了必要的線索。蘇軾說:“吳越多名僧,與予善者常十九。”(《東坡志林·付僧惠誠游吳中代書十二》)湯顯祖自述:“壯得于可上人。”(《答鄒賓川》)這些都是我們理解其作品、思想變化不可或缺的資料。

      士僧如此,居士文人之間的交游互動同樣是考察文壇趨向不可忽視的環節。如袁宏道是推動晚明文學思潮發展的主將,據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所載,袁宏道曾至西陵拜訪李贄,李贄待他極為友善,“留三月余,殷殷不舍,送之武昌而別”。袁宏道受李贄影響,領悟到自己此前株守俗見,“至是浩浩焉如鴻毛之遇順風,巨魚之縱大壑。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古人,不為古轉。發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而睥睨一世的李贄之所以對袁宏道青眼有加,還“殷殷不舍,送之武昌而別”,也與袁宏道的佛學造詣密切相關。他在給袁宏道的臨別贈詩中寫道:“誦君《金屑》句,執鞭亦忻慕。早得從君言,不當有老苦。”(《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金屑編》是袁宏道早年輯錄叢林高僧的宿語并進行詮釋的作品,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將其列為“釋家類”著作。同時,袁宏道之所以不辭路遠而“走西陵,質之李子”,也是因為“時聞龍湖李子冥會教外之旨”。袁宏道問學于李贄導因于佛學,但其結果則是“既見龍湖”之后,文學觀念為之一變,“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思潮隨之勃興。而公安三袁與李贄通過悟證使文學、佛禪交融互通,佛教對于他們文學思想的激蕩、成熟起到了催化作用,并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漢傳佛教文學思想史”(18ZDA23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久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aaaaa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伊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伊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