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社科聯、天津市社科聯、河北省社科院(省社科聯)共同舉辦,中共滄州市委宣傳部、滄州市社科聯承辦的第六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討會在滄州市舉行。研討會以“新突破·新起點·新作為”為主題,全面總結五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重大進展,深入分析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重點問題,交流研討新成效、新經驗、新思路,探索三地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與對策。京津冀社科聯和三地社科界專家學者共80余人參加了會議研討。
11月11日上午9時,研討會在滄州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河北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省社科聯第一副主席康振海,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李翠玲,天津市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張同順,滄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發林,先后致辭。河北省社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省社科聯常務副主席彭建強主持開幕式。
康振海在致辭中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對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2019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燕趙大地進行深入調研,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高度和戰略高度,科學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任務,為下一步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康振海指出,作為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我院近年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河北落地見效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以省領導圈定重大科研課題、交辦任務為重點,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研究中心、創新驅動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庫研究中心為依托,積極發揮智庫作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河北中心智庫”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我院全面啟動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通過組建創新團隊,改革科研管理運行機制,創新科研績效評價制度,優化經費配置和使用管理,強化創新成果轉化與傳播,進一步激發了科研活力,實施創新工程第一個年度取得的精品成果數量、開展的學術活動質量均比上年度有大幅提升。
康振海強調,多年來,京津冀社科聯率先協同,緊密合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為廣大專家學者開展重大戰略研究提供交流平臺、轉化渠道。協同大發展,三地一盤棋。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敞開心扉,展現學識,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建真言、謀實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后,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教授、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教授、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璐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王玉海教授、天津市京津冀協同發展辦公室協調推進一處馬特處長、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田學斌研究員等7位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研究和實踐方向作了發言。下午,與會專家圍繞兩翼騰飛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分三個組進行了專題研討交流。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京津冀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聚焦“一張圖”、展開“一盤棋”,協同發展大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新“兩翼”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的效應進一步顯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于北京、天津和河北都是重大戰略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于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人口疏解與功能疏解并行、產業轉移與產業引入并重、交通建設和大氣治理同步。隨著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京津冀“一核兩翼”新空間格局正式形成,從根本上改變了京津冀空間架構,改變京津“雙城爭雄”的局面,破解了“環京津貧困帶”的困境,重塑了京津冀都市圈三角空間聯系,有利于打破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困境。雄安新區既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也是京津冀區域新的經濟增長極。培育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有利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不僅是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和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培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和促進南北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天津正處于重要的歷史機遇期,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口岸綜合優勢,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加快口岸經濟發展,為實現天津城市成長與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河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的決策部署,著力推進資源和要素配置市場化、區域發展協同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科技創新國際化,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雄安集中承載地,認真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扎實推進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努力打造冰雪產業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錯位發展。京津冀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不僅水系相通,且文脈相連、血脈相融,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點,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各個省區文化交流,實現文化互補,才能凸顯大運河文化高地的隆起作用。
11月12日,與會專家學者針對滄州渤海新區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內容,赴滄海文化休閑區、黃驊綜合大港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
(科普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