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漢初是指戰國末期的秦國到西漢武帝時期,這個時期是古文字階段到今漢字的過渡時期,字體上有小篆和隸書。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陸續出土了大量的簡牘帛書,先后發布的有近二十批材料,經整理的大宗材料主要有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睡虎地秦簡牘、馬王堆簡牘帛書、銀雀山簡牘、張家山竹簡等。進入新世紀,發布的有里耶簡牘、北京大學藏秦簡和漢簡牘。2008年底,在荊州又發現4546枚簡牘。這幾批篆隸材料都是研究用字習慣的絕好材料。
研究用字習慣必須結合可靠的具體文獻材料進行。可靠的文獻材料是未經改寫的出土文獻資料,因為其地域和時代是相對明確的。具體的文獻材料要文本清晰完整,出土文獻材料可以與相關的傳世文獻相對比,秦至漢初的簡牘帛書中有許多可以對讀的典籍文獻,比如《周易》《詩經》《老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倉頡篇》等,還有文書、日書等。
結合兩個視角進行研究
裘錫圭先生在《簡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籍的重要根據》中曾說:“我們所說的用字方法,指人們記錄語言時用哪個字來表示哪一個詞的習慣。”的確,研究用字習慣最關鍵的是要分清漢字與漢字所記錄的詞(有的是語素或音節)之間的關系。用字習慣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用字習慣包括某文本所用字的字量、字頻、字形、字體等,狹義的用字習慣重點在于詞(或稱音義)與漢字的對應關系、字際關系、詞(或稱音義)際關系,如果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涉及漢字“職能”和“使用”的變化情況。李運富先生繼承了王寧先生的理論,提出了“漢字職用學”,且對此有過很好的理論闡釋。詞(或稱音義)與漢字的對應關系有一詞對應一字、一詞對應多字、一字對應多詞、多詞與多字交叉對應等復雜情況。在具體操作時,可以從差異入手發現用字習慣,可以采用對比法發現其用字差異,系聯出相關詞(有的是語素或音節)的用字情況,對用字情況進行合理的描寫與解釋,進而反映出這個時期的用字習慣。
“一詞對應一字”情況是最多的,這體現了漢字記錄漢語的穩定性以及秦實行“書同文字”的功效。“一詞對應多字”的情況多數是因使用了異體字、通假字!耙蛔謱嘣~”是一個漢字有多個職能的表現!岸嘣~與多字交叉對應”的情況是前三種情況的綜合表現。如果將研究材料擴大,字詞的對應關系將會更加復雜。所以,用字習慣的研究應該是窮盡性的研究,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地展示像秦至漢初這樣的某個具體時期的用字習慣狀況。
應當從兩個視角對秦至漢初簡牘帛書材料用字習慣進行研究。從對內的視角,著重對比所涉及的近二十批材料之間用字的差異,觀察從秦至西漢初這個時期內的用字習慣的變化。從對外的視角,觀察秦至漢初在整個漢字發展中歷時的變化,總結出這個時期有特色的用字習慣。研究時應注意靜態描寫與動態分析相結合,靜態描寫要充分,對秦漢簡牘帛書中的漢字隸定轉寫要標準統一,在字詞關系處理上,應該做到“完全考釋”。動態分析就是要把某文本的字詞關系放在特定歷史時期來考察,加強縱向的對比,不能“以今律古”,簡單地處理某字與某字通假是不可以的。
發掘漢字演變規律
系統分析秦至漢初簡帛文獻的用字習慣,可以為專書用字習慣研究甚至整個漢字發展史提供切實的研究方向和內容。深入探索形成這個時期用字情況的各種原因,分析用字相同或者用字差異的原因,一定會得到許多規律性的認識。
能夠充分了解秦漢時期的字詞對應關系,進而明確這一時期的語言面貌、文字用法等。通過分析這個時期字與詞的對應關系以及全面展示漢字記錄漢語的情況,可以豐富漢語歷史詞匯學的內容,為語言學界描寫這個時期的漢語提供可資借鑒的材料。
能夠很好地理解秦代“書同文字”的作用。秦至漢初是隸變時期,是漢字發展的轉折時期,弄清楚這個關鍵時期的用字習慣,對秦至漢初的漢字包括俗字使用情況的掌握也有一定的意義。
簡帛文獻中的字際關系、詞際關系的研究,涉及通假字、異體字、分化字、古今字等情況。分析通假字之間的音韻關系,可以對秦至漢初語音系統有更深入的認識。對異體字、分化字、古今字的分析,為漢字的孳乳、字典編纂時設立字頭等提供一定的參考。
對確定秦至漢初的常見漢字總量以及詞匯總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通過對材料中的用字與傳世的《爾雅》《說文》《方言》《倉頡篇》等進行對比,補充傳統字書、詞書漏收的字形和詞語。即使對專門的字編,如《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秦文字編》《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張家山漢簡文字編》《銀雀山漢簡文字編》等也有補充字頭、統一用字的作用。
對規范秦至漢初簡牘帛書材料釋文的整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術界對整理出土的簡帛材料的釋文隸定以及出版時用字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導致有的釋文與原材料的秦漢文字存在各種問題。通過用字習慣的研究,能規范出比較忠實于原簡牘帛書材料又符合用字習慣的釋文。
對校讀古書有重要的意義。秦至漢初的簡帛文獻,有許多傳世本與之對應,如《周易》《老子》《詩經》《春秋事語》《戰國縱橫家書》以及各種醫書、法律文書、日書等,從用字習慣研究的角度能為進一步理解、校釋傳世文獻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
全面研究秦至漢初簡牘帛書材料的用字習慣,呈現出其整個用字面貌,歸納其用字規律,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研究。
(本文系國家社科項目“秦至漢初簡牘帛書用字習慣研究”(19BYY155)、黑龍江省哲社項目“西漢馬王堆簡帛用字現象研究”(14E08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