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春秋左傳》校注及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1月18日14:37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項目自2015年立項以來,總體進展良好。本項目應該在2017年中檢時提出經費滾動申請,但因當時本人去日本調查材料,錯過了申請日期,今征得規劃辦同意,改于本年度申請經費滾動。這是客觀造成的一個原因,另外的原因,則是因為本項目份量重,難度大,前期需要的資料調查和整理的時期長,費力多,主要是各版本調查、搜集、對勘、以及前人成果的吸收和清理,項目申請時的預估時間以及經費預算明顯不夠,因此今年提出經費滾動是項目進展的必然需要。本項目是校注及研究,都屬于費時費工費錢的工作,大多數首席專家領銜的重大項目,單位都會有配套等保證施,但因本人單位的特殊性,2015年沒有實行配套,因此經費使用上往往捉襟見肘,為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特提出滾動的申請。

    雖然經費使用較為緊張,但項目組成員還是盡全力保證項目向前推進。目前,本課題的五個子課題都在不條不紊地開展中,子項目《春秋左傳校注》目前進行到桓公,子項目《春秋經義會通》進行到莊公。這兩個子項目都是由項目首席專家傅剛教授獨立開展,相對來說,工作強度大,難度高!缎Wⅰ凡粌H是字詞訓釋,還重在經義闡釋和文意疏通,因此不僅需要對原著精深把握,還需要對歷代研究成果作深入清理,細致分析。在前期工作中,傅剛教授集中精力在作《春秋》三傳的比勘研究,編制資料長編和讀書札記,此項工作接近完成,接下來的時間將集中精力從事校注的工作。項目進行過程中,傅剛教授迄今共發表論文10篇,主編論文集一種:《傳統學術的新視野與新方法——<春秋>三傳研究論文集》。

    子項目“《春秋左傳》版本研究”由張麗娟教授負責,她對今存《左傳》版本進行了全面調查,包括歷代書目著錄、今國內外館藏著錄、網絡數據庫資源,搜集了大量《左傳》善本全文資料及相關版本資料,先后制作了“今存《左傳》早期寫本、抄本調查報告”、“今存宋刻《左傳》版本調查報告”,對今存《左傳》版本的存藏情況有了全局把握。

    為調查版本,張麗娟教授多次前往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湖南圖書館等,并利用參會機會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國家圖書館”,實地調查各館所藏《左傳》版本實物,獲見許多珍貴的《左傳》版本。其中上海圖書館藏南宋蜀刻大字本《春秋經傳集解》殘卷、湖南省圖書館藏宋刻本《京本點校重言重意春秋經傳集解》、國家圖書館藏元刻元印十行本《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重慶圖書館藏元刻元印十行本《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撫州本《春秋經傳集解》等,都是極為難得的珍罕版本,子項目負責人克服各種困難,獲得目驗研究的機會,從中得到許多新的認識與發現。

    在全面版本調查基礎上,子項目負責人對《左傳》的重點版本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寫相關論文8篇,參與相關的研討會6次。在重點版本研究中獲得不少新成果,如對日本藏宋刻興國軍學本《春秋經傳集解》及其日本翻刻本的研究,梳理了早期日本刻本《春秋經傳集解》的底本及其翻刻關系,對日本翻刻《左傳》的情況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對國圖藏元刻十行本《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的研究,發現了難得的元刻元印十行本《左傳》,此本舊皆以為普通的元刻明修本,不被重視;對宋刻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的研究中,辨析了八行本不同的補版層次,可對《左傳》經注疏文的校勘提供有益的借鑒;對南宋坊刻本《春秋經傳集解》的研究中,比較了多種宋代坊刻本《左傳》,對厘清其淵源關系有所助益;對阮元《春秋左傳注疏校勘記》的研究中,探討了清代學者《左傳》版本?毖芯砍晒,對阮元《左傳》?庇浀男纬捎行碌恼J識。此外,還探討了與《左傳》相關的《谷梁》《公羊》等的版本問題,其中涉及宋刻十行本、元刻十行本、明李元陽本等,與《左傳》相關版本有連帶關系。

    因此,張麗娟教授的工作開展得較為順利,成果也很突出。

    子項目“《春秋左傳》書錄及研究”由羅軍鳳教授負責,她的工作開展也較順利。為查閱資料,她赴上海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等多次,搜訪歷代春秋學研究資料,撰寫書錄及提要。目前她已完成《清代春秋左傳學論著提要》書稿一部,共計27.8萬字。2018年6月,與北京大學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現處于排印階段,近期即可出版面世。

    現正在撰寫清以前春秋學著作提要,未經整理的筆記有8萬余字。同時,羅軍鳳教授發表論文4篇。下一步她將集中謳歌了和從事清代以前的《春秋左傳》研究著作書錄及提要。

    隨著研究的開展,項目組又吸收了程蘇東副教授參加工作,主要從事《春秋左傳》的學術史研究,他目前已經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3篇很有分量的論文,其中兩篇在3 萬字以上,一篇2萬字,在學術界引起很好的反響。

    子項目“《春秋左傳》校勘記研究”,開始略有不順利,后來項目組經過多次討論,最終形成明確思路,現在由項目主持人劉成榮副教授和袁媛副研究館員、羅靜(講師)負責。目前已經完成的?辟Y料匯集,大略有陸德明《經典釋文》,陳樹華《春秋左傳集解考正》,洪亮吉《春秋左傳詁》,阮元《校勘記》,竹添光鴻《左氏會箋》,王叔岷《左傳考!罚约邦櫻孜、俞樾、劉師培、于鬯等人的相關?辟Y料,敦煌文獻中有關《左傳》的材料也有所涉及。在進行?辟Y料“匯錄”的過程中,一些心得和發現,比如各家校勘文獻的選擇情況、?蔽墨I的采錄方式、洪亮吉與陳樹華的關系、阮元與陳樹華的關系,等等,也擬寫成文章。

    在上述?蔽墨I“匯錄”的基礎上,目前課題組成員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即擬通過對歷代《左傳》?泵、名著的考察,探尋《左傳》?蔽墨I之間的傳承和新變。我們擬定了比較詳細的研究綱目,大體從唐與唐前、宋元明朝、清代和其他等四個部分,選擇各階段的重要《左傳》校勘文獻加以梳理和分析。目前這項工作,本組三位成員進行了分工,并在著手進行。

    具體如下:一、唐與唐前:《史記》(司馬遷)《春秋左傳集解》(杜預)《經典釋文》(陸德明)《春秋左傳正義》(孔穎達);二、宋、元、明:《六經正誤》《九經三傳沿革例》《春秋左傳附注》;三、清代:(一)?庇洠骸洞呵锖啎`》《左傳札記》《武英殿本考正》《春秋左氏傳注疏正字》《春秋左傳?庇洝罚ㄈ钤洞呵镒髠髡x校勘記》(孫詒讓)《春秋左傳杜注校勘記》(黎庶昌);(二)經解:《左傳杜解補正》(石經考)(顧炎武)《左傳補注》(惠棟)《春秋經傳集解考正》(陳樹華)《春秋左傳詁》(洪亮吉)《春秋內傳古注輯存》(嚴蔚)《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劉文淇等);(三)《春秋》三傳:《春秋異文箋》(趙坦)《左傳異文釋》(李富春)《春秋古經說》(侯康);四、其他:《九經孟子考文》(山井鼎)《左氏會箋》(竹添光鴻)《左傳輯釋》(安井衡)。

    總起來說,項目進行較為順利,先期收獲了具有高質量的一批成果,合計共有25篇文章,1部專著,1部論文集。論文發表層次高,如《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中國典籍與文化》、《國學研究》、《光明日報》、《讀書》、《北京大學學報》等雜志,在學術界引起良好反響,部分文章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受到同行的好評。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本項目大量的工作用在文獻資料的調查、搜集、整理上,自項目立項后,項目組成員先后赴國內相關圖書館查閱、復制材料,又據研究需要赴日本、臺灣、香港、美國等國家,獲取了研究所需各版本、圖書、論文等大批資料,在調查、整理過程中,發表了部分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引起關注,如項目組這幾年發表的有關《春秋左傳》版本的研究,以及與《左傳》相關的先秦兩漢學術史研究論文,都有良好的反響與呼應。同時,項目組還在2017年2017年11月份,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傅剛教授主持,與以臺灣大學為主的臺灣學者合作召開了“《春秋》三傳研討會”,參加會議的代表共有二十馀位,多是活躍在《春秋》學研究第一線的學者,在海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會議圍繞《春秋》三傳在當代研究的新視角和新方法展開討論,代表皆提交論文,代表著當前《春秋》學研究的新成績。目前會議論文以“傳統學術的新視野與新方法——《春秋》三傳研究論文集”為名,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年7月出版。

    項目組根據研究的需要,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加強與海內外學者聯系,勾通學術信息,良性互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傅剛教授自2015年以來,先後赴日本、美國、臺灣、香港參加在海外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同時也視情況參加國內相關的學術會議。重要的如2015年參加斯坦福大學主辦的“歐洲和中國中古寫本史會議”(地點在北京大學)、2016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參加出土文獻討論會、2016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參加“漢籍英譯協作項目研討會”、201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參加“東亞古典籍與中日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2018年赴日本九州大學參加九州大學校慶暨“變又不變的和漢古典文學之魅力”國際學術會議、2016年赴臺灣政治大學參加“漢代文學與思想暨創系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內重要會議有:2017年參加首都師大召開的“中國早期書寫與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參加北京大學中文系召開的“經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其他課題組成員也都各自參加不少國際與國內的學術討論會,開展了一些學術交流與合作,對項目的推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項目組其他成員也都在研究之余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加強與學術界的交流,如張麗娟教授2018 年11月參加了臺灣大學舉辦的“2018東亞儒學的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興國軍學本與早期和刻本<春秋經傳集解>》、程蘇東副教授參加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主辦的“Ancient Scripts, Ancient Texts”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報告:“ Changes in Writing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Scholar Literature: Centered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nd Its Early Interpretation”。至如國內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項目組成員也都視情況積極參加。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項目自啟動以來,項目組邀請有關專家召開過開題論證會以及項目組推進工作座談會,又召開過一次海峽兩岸學者“春秋三傳”研討會,會議都有紀錄,有關成果在《光明日報》(《先秦文獻的傳世》,《光明日報》2017年6月19日第13版)、《中國政協報》(《<左傳>如何讀》,《中國政協報》,2019年7月1日)上刊發,并在國家圖書館的公益講座上面向社會大眾報告過,引起較好反響。但是由于工作失誤,前期沒有能將工作簡報呈送規劃辦,在17年的中檢中我們誠懇地檢討過,最近我們擬將項目開展以來的成果列出詳細簡報呈送規劃辦。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項目啟動以來,總體情況進展良好,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沒有專門獨立的研究時間,項目雖然得到單位的支持,但項目組成員所在的各個學校都沒有可能為項目組成員提供充裕的獨立研究時間,各成員都是在學校工作之馀從事項目的研究,所以項目的推進不盡如人意。其次是本項目的首席專家單位對項目經費沒有配套措施,因此,有許多資料調查及復制乃必要的外聘助理,難免受到限制和影響。第三,本項目的工作與一般的理論撰寫不同,全部是文獻調查、清理,費時費工,但成果卻不易產生。比如項目的主課題《春秋左傳校注》,只能等到項目完成才能呈現成果,其他也大體相同,如?庇浹芯、版本研究、書錄研究,都須在文獻調查、資料清理完成後才能形成意見,整理出成果,這是項目的性質規定的。所以我們已經發表的成果,只是我們研究中的一些心得,并不盡是項目的核心內容,核心內容如《校注》和《經義會通》,需要在項目完成後才能發表。第四,與第3點相關,項目的工作量遠遠大于一般的理論研究,因此就目前進行的情況看,項目原先規定的五年時間明顯不夠,我們一方面集中精力和時間推進項目的進度,另一方面,也作好了延期的準備,但無論如何,保證質量是我們的目標。從目前已經發表的成果看,在當前學術界是具有很高水平的。比如對《春秋左傳》版本研究和學術史研究的系列論文,毫無疑問是高質量的成果,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好評。第五,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我們以往對宣傳重視不夠,以致有關的項目開展情況及活動,都有意避開媒體,看來這是不應該的。下一步將盡可能重視并充分利用。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 景印日本五山版《春秋經傳集解》(傅剛整理及解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

    日本五山版《春秋經傳集解》是日本五山時期覆刻的南宋興軍學本,興國軍學本在中國久已佚失,日本亦僅宮內廳藏有一部完帙(有抄配)及靜嘉堂藏原陸氏皕宋樓藏品十五卷,是宋刻經注本中之翹楚。五山版即覆刻興國軍學本,其本現存亦不多,其版本價值極高。此次影印據日本慶應大學斯道文庫藏本,其本原為日本足利學校藏物,有足利學校第二十二代庠主松齡跋文,后為島田翰所獲。此本日本著名學者山井鼎作《七經孟子考文》時誤碼作為宋本使用,亦即《考文》中所稱“足利本”,則此本應為山井鼎撰《七經孟子考文》校勘《左傳》之底本。因此,斯道文庫這個藏本較其他五山版的價值尤為珍貴。

    2、《日本五山版<春秋經傳解>考論》(傅剛,《中國古籍文化研究》,日本東方書店)

    本文是作者整理和研究《春秋經傳集解》版本的成果之一,通過對日本五山版《春秋經傳集解》的研究,深入揭發了五山版《春秋經傳集解》的版本價值。首先,五山版保留了興國軍學本的原貌,興國軍學本較其他幾個宋刻經注本(如江陰郡本、撫州公使庫本以及元初的岳本)不同,保留了較多的唐本特征,但此本在中國久已佚失,但日本卻在五山版之后一再得到覆刻,因此五山版的刊刻讓興國軍學本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雖然以前只限于在日本。其次,五山版對興國軍學本作了大量的校勘和改正,糾正了興國軍學本的謬誤,這也保證了日本後來刻本的質量。

    3、《<春秋經傳解>經注本宋版略說》(傅剛,《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年第4期,鳳凰出版社)

    本文對幾種宋刻《春秋經傳集解》經注本作研究和考辨,對這幾個宋本的異同和價值作了深入的分析。宋刻《春秋經傳集解》經注本存世的主要有興國軍學本、撫州公使庫本、江陰郡本以及目前僅存鈔本的臨川郡江公亮跋刊本。本文詳加敘錄,對各本的版刻特征和文字異同作了分析考辨,詳細說明了各本的價值所在,提出興國軍學本優于其它各本的意見,這對于如何使用和研究《春秋經傳集解》,提供了可信的依據。

    4、《孔子修<春秋>與<春秋>義例論》(傅剛,《文學遺產》,2019年第2期)

    根據《竹書紀年》《史記》的材料來源、性質、體例可以判斷,以楊伯峻為代表的“孔子不修《春秋》”之說,有失偏頗,《春秋》是經孔子刪削并用以“微顯闡幽”的儒家經典而非魯國舊史。據此,《春秋》義例的來源與性質,當如杜預注所言,其常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其變例則出孔子寓褒貶之意,比較《春秋》與《竹書紀年》,此說甚確。作為統領全書的準則,《春秋》義例亦是推求經義的關鍵,尤其是遍布《春秋》的“無傳之經”,非據義例不可推解,這一原則除泛見于《公》、《榖》二傳外,亦為杜注解“無傳之經”時所取。

    5、《元十行本<監本附音春秋穀梁注疏>》印本考,張麗娟,《中國典籍與文化》,2017年第1期)

    元十行本《監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繼承宋十行本而來,為明清至現代通行《十三經注疏》之《春秋谷梁注疏》的祖本,在《谷梁》版本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元十行本《十三經注疏》經歷后代多次修補刷印,補版情況復雜,傳世各印本之間版刻文字有許多差異,明清時期對元十行本的翻刻過程中,又形成進一步的異文演變。后代校勘者與研究者依據各自不同的印本進行整理研究,往往有參差異說。元十行本諸經補刻情況如何,不同時期印本之間究竟有何差異,不同印本的異文是如何形成的,需要綜合各經各本詳加比勘,方可獲得對元十行本《十三經注疏》的深入認識。本文以《監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為例,比較傳世諸印本異同,分析其遞修層次及各印本源流,辨析不同印本的文字差異,有助于對元十行本《十三經注疏》的研究與利用。

    6、《明李元陽本<春秋穀梁注疏>》淺探,(張麗娟,《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九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

    明嘉靖李元陽本《十三經注疏》上接宋、元十行本,下啟監本、毛本及殿本,在《十三經注疏》版刻鏈條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明以后至今日經典文本的面貌有深刻影響。本文通過李元陽本《春秋谷梁注疏》與宋、元十行本及明清諸本的比較,初步考察了其文本來源、版式體例特點、異文特征,探討其對后世諸本的影響,及在今日經籍?闭碇锌赡馨l揮的作用,由此也可獲得對李元陽本《十三經注疏》的深入認識。

    7. 經籍傳刻與異文演變——以《春秋谷梁傳注疏》為中心(張麗娟,《中國經學》第21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1.5萬字

    我國的儒家經書注疏合刻本,自南宋建陽地區書坊刻十行本,經過元代翻刻及明、清多次傳刻,成為現代普遍利用的《十三經注疏》經典文本。由宋至元至明、清多次傳刻過程中,既有后代版本對前代版本的因襲,又有有意的校改或無意的增誤,其中異文的演變軌跡頗令人尋味,?敝械牡檬б仓档每偨Y。本文以《谷梁》為例,通過對宋十行本以下諸本異文的梳理追蹤,考察經籍傳刻鏈條中文本的沿襲、校正、增誤、再校正、再增誤的過程,探討經籍傳刻與異文演變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我們對經籍傳刻源流的深入認識,也有助于我們對諸本版本、校勘價值的客觀判斷。

    8、《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版刻辨析》(張麗娟,《清華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是目前所知《左傳》最早的注疏合刻本,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因其傳世僅一部孤本,關于此本的原、補版情況及刻工分期,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而原、補版的辨析,及補版葉文字質量的考察,有助于我們對此本?眱r值的認定,也有助于我們在經籍校勘中對異文進行是非判斷。本文結合今存他經八行本的版刻信息,辨析了宋刻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中原版與補版的版葉特征及刻工分期,重點考察了補版版葉的文本質量。本文指出,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的補版版葉,特別是宋代補版版葉,多見明顯訛誤,其文字質量與原版文字質量有明顯差距。在利用此本?睍r,應當充分考慮補版因素。出自補版與出自原版的異文,其效力有所不同,在異文的是非判斷中尤當留意。

    9、《阮元<春秋左傳注疏校勘記>與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張麗娟,《經學文獻研究集刊》第十九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8年8月)

    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是阮元《春秋左傳注疏?庇洝返闹匾1,本文通過《校勘記》與國圖藏八行本《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國家圖書館”藏過錄段玉裁校本《春秋左傳注疏》的比較研究,考察《?庇洝穼Π诵斜尽洞呵镒髠髡x》的利用情形,探討《?庇洝钒诵斜九c國圖藏八行本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其未出校、誤出校之成因。

    10、國圖藏元刻十行本《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張麗娟,《國學季刊》第十一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

    元刻十行本《十三經注疏》諸經,傳世零本不少,但大多是經明初、明正德、明嘉靖等多次修補的后印本,未經修補的元刻元印本極為難得,目前所知僅美國柏克萊大學藏《周易兼義》、北京大學藏《附釋音尚書注疏》、國圖藏《孝經注疏》數種而已。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鐵琴銅劍樓舊藏十行本《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原著錄作“元刻明修本”。實際上此本是一部極為難得的元刻元印十行本,與今存元十行本《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其他印本相比較,此本刻印精良,文字優勝,未見補版、修版痕跡,可反映元十行本本來面貌,具有重要的版本文獻價值。

    11、《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經傳集解>》四種略考(張麗娟,《中國典籍與文化》2019年第2期)

    重言重意本在今存宋刻《春秋經傳集解》版本中數量最多,也最不為人所重。本文選取四種重言重意本《春秋經傳集解》,包括宋潛府劉氏家塾刻本、宋龍山書院刻本及兩種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內容的異同及相互關系;并與今存其他類型的宋刻《左傳》版本相比較,考察各本經注、釋文文本的異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對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經傳集解》的文本來源及文字質量有更深入的認識。

    12、《興國軍學本與早期和刻本<春秋經傳集解>》(張麗娟,《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十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

    南宋嘉定九年興國軍學刊《春秋經傳集解》傳入日本后,經過南北朝時期覆刊、慶長時期活字印行、寬永八年崛杏庵訓點,在日本《左傳》學領域影響深遠。本文考察今存興國軍學本《春秋經傳集解》兩部傳本,及由興國軍學本發展而來的早期和刻《左傳》諸本,從版式面貌、文字?眱煞矫嬗^其異同,從中可窺《左傳》文本在日本的傳播與演變進程。

    13、《現代語言學方法與中國古籍的辨偽與斷代》(羅軍鳳),《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20世紀二十年代,瑞典學者高本漢的《左傳真偽考》第一次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參與了中國古籍辨偽的討論。他考察了《左傳》的七組虛詞,發現了先秦時期《左傳》的獨特語言體系。作為一個語言學家,高本漢相信完整的語言體系只可能習得,完整的獨特語法體系(如《左傳》的語法體系)絕非后人所能偽造。20世紀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學者杜百勝承繼高本漢從虛詞入手為古籍斷代的方法,杜百勝對虛詞的研究是窮盡式的,他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描寫、分析虛詞的語法特征,以便確定古籍的年代。20世紀九十年代,以色列學者尤銳選取七個語詞確定先秦古籍的年代,這是利用詞匯為古籍斷代。窮盡式地考察文本的語法、詞匯,以語言學方法為中國古籍斷代,仍然大有可為。

    14、《王韜春秋歷學的學術背景及其學術交往》,(羅軍鳳,《清史研究》2017年第3期)

    1849-1862年間,王韜供職于上海墨海書館,在英國漢學家艾約瑟、偉烈亞力等人的影響下,接觸并學習西方歷學知識,又時常與數學家李善蘭討論中西歷學,學術大進。1867-1870年旅歐期間,王韜與英國傳教士湛約翰頗有往來講論,指出了湛氏許多錯誤,為湛氏所服佩。王韜的春秋歷學研究,不僅僅在于他采用西方先進的天文學知識,更重要的在于他發覆了中國古代復雜的春秋歷法,在歷法的解釋中加入了微言大義。王韜對春秋時期的歷法及微言大義的論述,顯著影響到理雅各《中國經典·春秋》的翻譯。

    15、莊存與《春秋正辭》的陰陽災異觀(羅軍鳳,《長安學術》第十一輯,2017)

    漢儒的陰陽災異說在兩漢之后,多被廢棄。漢儒的災異說結合陰陽家說,認為災異是上天對人君的譴告。莊存與的《春秋正辭》倡言漢儒的陰陽災異說,指出災異的出現是由于權臣強盛、人君縱驕臣而遠賢人所致。莊存與將陰陽災異說與《公羊》經學“譏世卿”的觀點結合,提出黜世卿、進賢人的政治主張。

    16、《書寫文化的新變與士人文學的興起——以<春秋>及其早期闡釋為中心》,(程蘇東,《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以戰國至漢初公羊學為代表的早期 《春秋》學建立起一種基于 “私人 性書寫”的文本闡釋體系,不僅 “作者”的形象由此確立,“書寫”也被重新賦予 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士人存續道統、同時也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方式。與根 植于宮廷文化傳統的職務性、程式化書寫不同,這種私人 “著述”強調個人價值的 獨立呈現,倡導個人化的書寫風格,而讀者也需要通過對這些個人化書寫方式的把 握來體會書寫者的獨特用心。從早期文學發展的整體視域看來,圍繞 《春秋》展開 的一系列閱讀與闡釋方法的革新成為孕育早期文學理論的溫床,在文本的功能、形式 與接受等多個層面均深刻影響了士人文學傳統的建立,值得引起文學史研究者關注。

    17、《史學、歷學與<易>學:劉歆<春秋>學的知識體系與方法》(程蘇東,《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在戰國至漢初的學術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師以及董仲舒、司馬遷等儒士通過對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斷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義"的經典地位及其"史中取義"的文本閱讀方式。而劉歆則試圖重建《春秋》學的學理體系:他淡化孔子與《春秋》之間的"作者"關系,將《春秋》重新置入三代以來的史籍傳統中;又嘗試從歷學角度重建《春秋》的義例體系;在處理"六藝"內部關系時,劉歆將《易》學與《春秋》學相配,建立起一種新的"天人之學"!洞呵铩穼W的性質、閱讀方式至此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西漢傳統《春秋》學形成了極大的挑戰。了解劉歆《春秋》學的內在學理體系與解經方法,是我們理解兩漢之際這場重要學術轉型事件的基礎。

    18、《兼聽則明:劉歆爭立古文經事件再考論》(程蘇東,《國學研究》第39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關於西漢哀帝時期劉歆爭立古文經一事之原委、經過及影響,學者多據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持論,將太常諸儒視為營祿守私之徒。本文據《漢書》考知劉歆移書所斥博士諸公,如朱普、申咸、炔欽等,皆學有所守,並有節操,未可徑視為黨同伐異者。而通過對西漢官學背景下古文經學術傳統的回顧,則指出官學諸儒雖守今文師法,然對於古文經實頗看重,故此,劉歆所謂太常諸儒排斥古文而拒立《左氏》諸經之說,頗有重新檢討之必要。作者通過對《漢書》之〈五行志〉、〈律曆志〉、〈藝文志〉中所見劉歆《左氏》學思想的繫統梳理,認為其《左氏》新學之不見容,一方面由於其學術理念與西漢《左氏》學、《春秋》學乃至整個今文學傳統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另一方面,以《春秋》、〈洪範〉五行災異論政,原為成哀時期儒官引領輿論遏制外戚擅政的重要工具,劉歆《左氏》新學既消解了傳統的《春秋》、〈洪範〉五行災異體繫,且於申君臣大義之一節語焉不詳,這自然為孔光、師丹、公孫祿諸公所忌。作者認為,劉歆爭立古文經事件不僅反映了西漢後期劉歆新學與傳統今文經學的學理之爭,更關乎朝中大臣尊君與否的路線之爭,茲事體大,故此引起群臣攻訐,終以劉歆自請外放五原而告終。

    19、《清代春秋左傳學著作提要》(羅軍鳳,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提要》按類劃分。分類以著作的內容爲基礎,兼顧清代春秋左傳學的學術發展史,共分為7類。

    1.《春秋》經義類。收録建構清代《春秋》經義體系及治經方法的著作。

    2.糾補胡安國《春秋傳》及蒐輯《春秋》三傳以解經類。針對胡安國《春秋傳》,蒐輯各家舊注以補之。尤其重視辨析、擇用《春秋》三傳,以獲得《春秋》經義。

    3.《春秋》史學類。收録有關春秋諸侯國歷史、春秋編年的史學著作。

    4.蒐輯考證《春秋左傳》古注古疏。蒐輯歷代舊注以解經(一般不包括胡安國《春秋傳》)。收録漢以來的其他舊注。尤其重視蒐輯、考證漢代賈逵、服虔舊注。

    5.補苴《春秋左傳》杜注。專注於《左傳》杜注的補正和補闕。

    6.《春秋左傳》專題研究。分典章制度考證、人物姓氏職官考證、文字音韻?薄⒌乩砜甲C、《左傳》古經及《春秋》異文考釋、今古文之爭、《左傳》經義等若干小項。

    7.《左傳》評點及科舉讀物。

    每一類下,按著作時間先後排序。著作年代不詳,刊刻時間在作者生前,則以著作刊刻時間爲準。若刊刻時間晚於作者卒年,則以作者的卒年爲準。若不能獲知作者的卒年,則根據序跋等信息考證著作的大概時間,繫此著作於一個特定的時間點。若著作不能繫年,則綴於該類著作最後。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項目組下一步將繼續在前期資料搜集工作基礎上開展各子項目的攻堅戰,具體工作方案:

    一、子項目《春秋左傳校注》和《春秋經義會通》將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完成桓公至僖公部分的校注和經義會通,第二步完成文宣成襄部分,第三步完成昭定哀部分。這兩個子項目是同步進行,而以《經義會通》略快于《校注》。這是因為《校注》是建立在《經義會通》基礎之上,歷代《春秋》經義闡釋清理以後,校注便有了依據。項目主持人傅剛教授基本的設想是,《校注》成果可根據這三步完成的時間逐步發表。比如先出版隱桓莊閔僖部分,其後陸續出版文宣成襄成部分,最後出版昭定哀部分。

    二、子項目《春秋左傳版本研究》,調查材料工作進行大半,已大體涵蓋《左傳》各時期版本,涉及《左傳》版本研究的各個方面,且研究比較深入,成果也比較豐富。下一步計劃是將目前的研究成果匯集總結,補充薄弱環節,形成完整書稿。一些珍貴且稀見的版本需要集中精力去搜集,比如海外所藏珍貴古籍版本及海外漢學家的相關研究信息,特別是日本所藏《左傳》寫本文獻資料、日本多家藏書機構所藏《左傳》珍貴版本、日本學者研究《左傳》版本成果,都需要進一步搜集。臺灣“國家圖書館”、臺北故宮博物院、香港大學圖書館等都有相當多《左傳》珍貴版本收藏,也需要再次調查搜羅。好在本子項目資料調查和研究可以同時進行,故下一步的工作也是隨著資料搜集調查的進度而完善書稿各章節內容。

    三、子項目《春秋左傳書錄及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清代部分,并且交出版社出版,下一步集中精力完成清前書錄及研究。目前資料搜集和整理進行了大半,下一步是要盡快完成未調查的資料,快速進行全書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書稿。

    四、子項目《春秋左傳?庇浹芯俊罚卷椖糠帧皡R錄”和“研究”兩個部分。其中“匯錄”,是整個研究的基礎,也是前期主要的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校勘資料匯集工作,下一步將從這幾個方面開展:(一)繼續搜集有價值的?蔽墨I,尤其是海外的善本書籍,補充到“匯校”部分中,使得“匯校”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二)重點突出《左傳》?敝械闹匾浼蜿P鍵人物。比如《經典釋文》《春秋經傳集解考正》等,厘清與之相關的?绷髯兦闆r。(三)突出?背晒膬r值。一般的校勘內容大多流于瑣細,鮮有特別重要有關宏旨的發現?陀^上說,《左傳》的異文并不突出,這種情況容易讓后期研究流于表面。因此找到恰當而有代表性的校勘內容,以之為中心,展開相關的討論,能夠提升?毖芯康纳疃群蛷V度。

    (課題組供稿 )

    (責編:孫爽、艾雯)
    2021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13p|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va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同性|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