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1月18日14:2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課題“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于2015年11月5日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2017年9月,通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的中期評估。課題主旨是對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未刊珍稀文獻的發掘和整理,并考釋其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獻。課題立項至今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果,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

    2019年7月,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在不列顛圖書館發掘了新的大批珍稀文獻;為了獲取這批珍稀文獻,派研究團隊赴英國不列顛圖書館從事抄錄工作.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之一: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中外關系

    (1)已完成文獻的輯錄和校勘工作(約15萬字)。輯錄和校勘文獻的篇目主要有:①《粗定各口通商章程》;②南京條約前后的《善后條約》;③南京條約前后的《來往文書》(1842-1843);④Proclamation of colonial government;⑤《租界章程》;⑥《恭親王照會及禮單》;⑦letters to Capt.sir E.Bour.(1842);⑧海齡書信往來;⑨耆英(Ke Ying)1843年往來信函;⑩葉名琛等十一人名片;⑾欽差徐等外交拜訪名冊;⑿送領事包老爺禮品單;⒀鴉片戰爭前后來華傳教士9封信函;⒁《扣交英法國各二成銀兩數目清冊》;⒂《香港船頭貨價紙》“新聞”匯編;⒃《擬剿洗英吉利策略》;⒄Treaties between han aannan,1874;⒅《大南國大皇帝與大富浪沙國皇帝決定兩國結盟并友好通商》。等等。

    (2)對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獻進行考釋,并發表相關論著:

    專著:“近代珍稀文獻叢書第一輯”《開平煤礦珍稀史料研究》,王天根編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詳細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文獻珍稀性及其歷史書寫》,王天根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詳細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庚子政潮及對中外開平礦權糾葛的影響——兼論1907—1912年前后官場與市場之離合》,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6年第1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7年第2期全文轉載。【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火燒圓明園時外交照會及禮單原件等稀見史料考釋》,王天根著,《人文雜志》201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4年第7期全文轉載。

    論文:《<香港船頭貨價紙>“新聞”匯編及其呈現中英鴉片貿易》,王天根、林娜等著。待刊。

    2、子課題之二: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軍事行政經濟

    (1)已完成文獻輯錄和校勘工作(約20萬字)。輯錄文獻的篇目主要有:軍事情報:①“往來貼式”;②letters from the Taiping chiefs to the Friend,Brishi,an yellow silk.③“致陳國貴”、“致鄭大爺”、“陳國陞信函”三件;④1840年往來書札“稟”;⑤定海防務資料;⑥《廣東探報》(1843);⑦“嘉興府綠營后勤呈文”;⑧“駐防荊州事宜”;⑨“行文扎諭”;⑩“乾隆五十三年冬季分弓箭兵丁兼習鳥槍清冊”。行政:①乾隆、嘉慶、同治圣旨二十道;②清末中央與地方書信往來登記冊“發信件薄”;③“臺灣奏折上諭”;④“示諭抄本”;⑤“曉諭告示賞格則例”;⑥江南廬州府造具“各府州清冊”。經濟:①“鹽運司出入文書偶錄”(1835—1841);②“江南海關則例”;③“版圖圩號冊(上)?念五保三圖”;④“通商章程”;⑤“票據會劵”;⑥“各號出口查驗貨名”;⑦“呈報運茶到茶葉件數清冊”。等等。

    (2)對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獻進行考釋,并發表相關論著:

    論文:《大數據時代的珍稀史料考釋及史學價值所在——大英圖書館藏“發信件簿”數據化處理及其反映清帝國通訊之側影》,王天根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8年第5期全文轉載。【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不列顛博物館藏嘉興協防務呈文考釋》,劉威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道光年間臺灣問題中英交涉與外交折沖——以新發現<來往文書><臺灣奏折上諭>為中心的考察》,《廈門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5年第7期全文轉載。

    3、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教育宗教及社會

    (1)已完成文獻錄輯錄和校勘工作(約15萬字)。輯錄文獻的篇目主要有:教育:①“諭札牌詳示約抄錄”;②“江南鄉試題名錄”(光緒戊子科);③“咸鏡道”等科舉考試答卷;④“廣東提學司勸學札”;⑤“南洋爪哇勸學所總董汪鳳翔札”;⑥《淺說畫報》。傳教士函札:①安徽蕪湖的英國傳教士卷宗;②“誠心痛悔前進”。社會名流往來函札及地方風俗:①林則徐中堂書法一則;②“簡札匯存”;③“行文剳記”;④Hand book of the Havy wen;⑤“風俗條約”;⑥“中國送報之圖”;⑦“録呈續出示文冊”;⑧“火煙車路規則”。等等。

    (2)對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獻進行考釋,并發表相關論著:

    論文:《近代中英交往語境中鐵路籌建及其文化心態——兼析不列顛圖書館藏“火煙車路規例”》,王天根著,“第四屆中國近代交通社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論文:《不列顛圖書館藏清末社會名流交往書信考釋及文獻價值》,高俊聰著,第二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課題組負責人王天根教授收集的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涉及清末新政,近年來,發表有關清末新政的歷史背景及其語境考析論文數篇,亦屬課題的重要成果:《清末新政官紳紛爭與北洋女子公學興衰》,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8年第7期。【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清末新政語境下吳芝瑛捐產助學事件及其省思》,王天根著,《廈門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內容簡介見表格“二、研究成果情況”】

    論文:《情感與理智:嚴復視角下康梁維新形象及其逆轉》,王天根著,《廣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8年第10期全文轉載。

    論文:《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語境》,王天根著,《湖北大學學報》2019年2期。

    此外,課題組負責人王天根教授2016年出版的著作《近代中國報刊與社會重構的傳媒鏡像》(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章部分內容運用了不列顛圖書館藏珍稀文獻《淺說畫報》,并據此探析袁世凱等武昌起義爆發后的政治運作及其大眾傳媒中的形象等。

    待刊階段性成果:《不列顛圖書館藏“安徽蕪湖脫甲山相關土地契約文書”考釋》,王天根著。【內容簡介:不列顛圖書館藏“安徽蕪湖脫甲山相關土地契約文書”,事關清代安徽蕪湖脫甲山土地買賣及其糾紛訴訟。這批文書有近五十封地契,其內容主要是義和團運動后部分村民將山地捐獻給英國傳教士,涉及到官府、村民的墓地、傳教士及中英關系,可謂殘破江南社會的經典個案。脫甲山現名禿磯山,是清軍入關后明王朝最后流亡政權福王被俘之地,為扼長江咽喉的軍事高地。新發現文書有利于我們研讀西方基督教在中國遭遇到政教(包括與農耕文明相適應的所謂道統意義上的儒釋道合一)抵制及相應的社會結構等所決定的政統,以及日常生活信仰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亦反映了部分教徒的狂熱及其政治謀劃,乃至傳教心理、心態等在新的文獻上都有細致入微的的呈現。】

    《1890年科舉考試答卷<咸鏡道>考釋》,王天根、高俊聰等著。【該文對1890年參加中國科舉考試的一名朝鮮人的答卷進行了考釋。這份答卷以《咸鏡道》為題,以賦的形式贊揚中國歷代以禮節、德行、道義安邦、治國的傳統促使百姓安樂,天下各國歸順、臣服、效仿。此賦語言規整,且引用有中國歷代許多詩賦、典故,反映了書寫者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嫻熟以及一個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此科考試卷生動地展現了1890年的科舉考試制度及八股賦的具體形式,對其考釋、研究有助于加深晚清選官形式的再認識;聯系彼時中朝關系的親疏,亦可剖析作此賦者的深層意圖所在。】

    《不列顛圖書館藏同治、光緒年間圣旨考釋》,王天根、高俊聰等著。【內容簡介:該文分別對乾隆、同治年間的兩道圣旨進行了考釋。第一則是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帝擢升兵部侍郎張維楨父母的誥命,圣旨分別對張維楨父母的表現進行一番夸贊后下達張維楨之父母兵部郎中銜加三級的命令;第二則是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帝封贈德冷厄及其夫人的詔書,德冷厄三等護衛加一級,封其夫人為恭人,并對其二人大加贊賞。此兩道圣旨的考釋不僅有助于剖析張維楨與德冷厄的社會影響及功績,且折射出清朝封贈官員的制度與形式。另外,圣旨中對張維楨父母及德冷厄夫婦的夸贊之語則從一個側面呈現出清朝所推崇的功臣及良婦形象。】

    總體而言,課題總體進展是:(1)課題組現已發掘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50萬字左右,已全部完成文獻輯錄。(2)課題組對錄入的文獻進行了一校;同時,課題組負責人王天根教授赴英國,對照文獻原件,進行了校勘。(3)課題組對已經錄入的珍稀文獻的考釋工作進展順利,約完成三分之二。符合課題組預期的進度要求。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調查研究

    課題建立在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發掘的未刊珍稀文獻基礎之上,其調查研究工作主要分成兩步:一是,對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未刊珍稀文獻的調查研究,主要是赴英國抄錄這批珍稀文獻。其調查研究進展: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未刊珍稀文獻計有300多個卷宗,課題組已經調閱了240多個卷宗,并將其中關系重大者輯錄完畢,剩余60多個卷宗尚未調閱和輯錄。目前,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及其研究團隊3人正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查閱資料,工作時間為2019年6月15日至2019年11月10日。

    二是,對發掘和整理的未刊珍稀文獻的歷史價值進行調查研究,主要是一方面比堪現有文獻,以確定本課題所輯錄文獻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對文獻所涉及地區進行實地勘察,以便考釋其重要文獻的歷史價值(這主要是因為這批文獻未被不列顛圖書館收藏之前,屬英國軍方收藏。原系義和團運動時軍機處及圓明園留存諸多珍稀文獻,后被英軍獲取送往英國國防部等。近代中英戰爭中,這些文獻對英方而言屬軍事情報,故實地勘察有助于從“他者”的視角理解其被英國重視之緣由)。計劃實地考察的地區主要是京津、上海、安徽沿長江一帶、湖北荊州、江浙寧波、嘉興等沿海一帶、臺灣地區等兩次鴉片戰爭進軍路線。目前,前一方面的工作已經完成;后一方面的工作已開展了一部分,考察京津、上海、安徽沿長江一帶、江浙沿海一帶。

    (二)學術交流情況

    1、2018年8月21日,課題組成功召開第二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暨“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研討會。

    會議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課題組、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安徽史學》編輯部、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聯合主辦。

    會議圍繞安徽大學王天根教授及其科研團隊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研究工作,旨在探討中國文獻海外傳播的歷史語境及其海外文獻與中國近代史書寫等重大研究課題。出席會議的知名學者有: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網總編輯羅文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天曉,中國新聞史學學會會長陳昌鳳,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施立業、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李良玉、蘇州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從兵、河南大學歷史系教授郭常英、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徐有威、廣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祥學、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黃旦等等。

    論壇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了全方位報道(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lsxzt/wxcbylsyj/)。《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刊登了會議的綜述《第二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高端學術論壇暨“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研討會綜述》。《團結報》2018年10月11日以題為《從傳播視域探討文獻研究的新路徑》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傳播視域下的歷史文獻研究,不僅關注文獻所反映的具體內容,且著力揭示文獻的流傳過程及其社會網絡等。文獻是承載歷史文化的媒介,文獻意義的發掘及其解讀關乎研究者與歷史真相隔空對話的可能。從文獻研究到文獻傳播的探索,研究者應具歷史學、文獻學、傳播學等跨學科的視野,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相關問題做多維度的解讀。”

    2、2016年3月18日,課題組成功召開全國性的首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高端學術論壇”。旨在以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的研究為契機,研討文獻研究的新路徑。

    論壇借課題組開題報告會之契機,于2016年3月18日至20日在安徽合肥舉行。論壇由課題組作為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有: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史學月刊》編輯部、中國報刊與社會歷史研究所。論壇收到學術論文16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40余位專家與會。

    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及主要成員提交了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從文獻到文獻傳播——以不列顛圖書館藏文獻所涉歷史書寫為中心》(王天根)、《著書難為稻粱謀——〈論語正義〉的刊行及所見清代士人生活》(羅檢秋)、《近現代科學觀視域下的宋學、清學及其方法論啟示——以新考據派史家胡適、傅斯年的宋學和清學觀為中心》(徐國利)、《晚清河南治災賑濟中的獎懲機制研究》(朱正業)、《晚清蕪湖傳教士兼并土地現象淺析——不列顛圖書館藏珍稀文獻的解讀》(凡樊)等。

    論壇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了全方位報道(http://www.cssn.cn/zt/zt_xkzt/xwcbxzt/wxcb/)、《安徽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刊登了會議的綜述等。報道稱:“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的珍稀文獻為當今史學的研究提供了嶄新的素材,但同時也讓我們深思中國文獻如何流失海外?近代中西之間文獻傳播的途徑和方式問題如何?文獻與社會傳播網絡有何關系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在認識文獻傳播重要作用的同時還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文獻傳播問題。”

    3、參加國際、國內會議,發布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課題立項后,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子課題負責人羅檢秋教授等每年均多次次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發布的最新成果:

    王天根參加學術研討會情況:

    (1)第二屆“慈善義演與近代社會”論壇,2019年5月,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2)國學新視野下的故宮學與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11月,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深圳大學人文學院主辦。

    (3)第四屆全國區域文化研究會年會暨泰山文化學術研討會,2018年10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區域文化專業委員會、泰山學院主辦。

    (4)中國古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古代散文文學會年會,2018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散文學會主辦。

    (5)“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學術探討會,2018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主辦。

    (6)溝通城市:數字技術與多元文化——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8年11月,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辦。

    (7)從閉關到開放:中國早期現代化與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2016年9月23日至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學理論與文化史研究室、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主辦。

    (8)第六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主辦。

    (9)第四屆中國近代交通社會史學術研討會,2016年10月,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主辦。

    (10)第二屆全國區域文化研討會暨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年會,2016年10月,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編輯部、中國現代文化學會等主辦。

    (11)“新史學青年論壇: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學術討論會,2016年11月4日至6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史學月刊》編輯部主辦。

    (12)海外華文傳媒與中華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2015年11月,中國新聞史學會、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主辦。等等。

    羅檢秋參加學術研討會情況:

    (1)第十七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暨“中國歷史上的職業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11月,中國社會史學會、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等主辦。

    (2)第八屆晚清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主辦。

    (3)桐城派與清代社會學術研討會,2018年7月,安徽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等主辦。

    (4)“絕域輶軒:近代中外交涉與交流”學術研討會,2017年9月,四川師范大學等主辦。

    (5)“近代中國社會與中日關系”學術研討會,2016年8月,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社會史研究室與日本愛知大學合辦。

    (6)“第二屆莊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4月,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等等。

    課題組其他成員參加學術研討會情況不再一一列舉。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課題組重視研究成果的宣傳,及時報送《工作簡報》、通過在《史學月刊》《安徽史學》組織“筆談”,并在《廣西師范大學學報》開辟“珍稀史料研究——近代史料專題”學術專欄等方式向學術界推介研究成果。

    1、課題組先后與《史學月刊》《安徽史學》合作,兩次組織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筆談,探討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的史學價值及文獻研究的新路徑等。《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筆談“編者按”稱:文獻是學術研究的基礎。文獻記載及其傳播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傳承方式,如何利用系統的或碎片化的文獻重建歷史并解讀其意義,當見研究者的思想動機及其歷史書寫。文獻傳播涉及承載文獻的文化空間,文獻傳播與傳統意義上的人際傳播整合更有其功用。從文獻到文獻傳播實際上意味著學術研究價值取向的重要轉向。就史學而言,當下媒介化社會省思文獻傳播的學術研究意義尤有價值。由于傳媒技術的發展,如今人們從事學術研究從文獻傳播到資訊內容的獲取,較之以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兩次筆談共發表文章9篇,分別為:

    《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文獻珍稀性及其歷史書寫》,王天根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從傳播媒介看近代墨學興盛的因緣》,羅檢秋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稀見文獻載體及其傳播途徑》,郭常英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小議》,朱從兵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獻的收集與開放》,金以林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士人交游與文獻傳播》,羅檢秋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以檔案文獻的深入開掘推進學術史視野下的大學史研究》,李帆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傳播視域下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及其解讀》,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語境中文獻傳播若干思考》,郭常英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兩次“筆談”發表后,均引起學術界關注。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歷史學》2017年第4期轉載了三篇筆談文章:《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獻的收集與開放》(金以林)、《傳播視域下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及其解讀》(王天根)、《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語境中文獻傳播若干思考》(郭常英)。《新華文摘》2017年第7期轉載了一篇筆談文章:《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語境中文獻傳播若干思考》(郭常英)。

    3、課題組與《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合作,開辟“珍稀史料研究——近代史料專題”學術專欄。2018年第1期為首次刊發,編者按稱:“不列顛圖書館或檔案館掌握的相關珍稀文獻對我們重新審視中英關系及影響戰爭結局的歷史現場的重建及其解讀非常重要。其時清帝國內憂外患,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尚有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英國等宗教傳播密切關聯,如論著予洪秀全極大震撼的梁發等這些傳教士大多數受西方傳播士的影響。解讀太平天國運動也有多種角度、多種方法,也涉及到一些珍稀文獻對歷史細節的深描。諸如私人刻書或日記之類文獻對我們解讀當時的歷史情景往往提供社會中下層的視角。總的來講,無論是從不列顛圖書館或檔案館獲取的清宮珍稀文獻,還是國內一些私人檔案或日記。對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運動歷史現場的重建及相關研究再出發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組刊發的論文意在拋磚引玉,從文獻層面重新審視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珍稀史料研究——近代史料專題”學術專欄發表論文3篇:(1)《大數據時代的珍稀史料考釋及史學價值所在——大英圖書館藏“發信件簿”數據化處理及其反映清帝國通訊之側影》,王天根著;(2)《不列顛博物館藏嘉興協防務呈文考釋》,劉威著;(3)《新發現太平天國史資料三種考論》賓長初著。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一)主要問題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近期在不列顛圖書館新發掘大量珍稀文獻,這些珍稀文獻需要抄錄回國,單憑一次工作無法完成抄錄;需派遣研究團隊多次赴英國將資料抄錄回國。新發現的珍稀文獻簡述如下:

    1、“中英鴉片戰爭文獻專檔”(封面用藍色鋼筆書寫“Documents RELAT’NG TO THE OPIUM WAR:CHINA 1840-41”)。

    專檔文件計有近百件,因體量較大,暫未檢視完畢。這些文獻為目前有關鴉片戰爭的文獻匯編均未涉及的,屬研究中的重大發現。內容涉及蓋有紅色關防的廣東廣西提督發布的命令原件等,尤以兩廣的地方軍務為主,如糧餉運輸、軍隊增援、軍官提拔、撫恤傷亡等等報告。如道光二十年八月的一封公文稱:“投充番禺縣壯勇黃三稟,為乞恩賀給賑恤事切,□□有胞兄黃□身充番禺縣壯勇,于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在□閘外新廟地方,與長匪行打仗,被炮子打傷腰肋,即時腸出身亡,暫埋于新廟沙灘……憲思轉詳賑恤虞,給銀兩,俾得遷回番禺馮兒祖安葬□死。”這批歷史文獻的發現,對展示重大歷史關頭清政府的應對舉措及其細節的勾勒極有幫助,也是以往缺乏歷史文獻而無法深入展開。

    2、原英國國防部收藏,后流入不列顛圖書館收藏的《守邊輯要》(清朝新疆邊防事務)。封面為紅色,印有英國皇家標志。篇幅較長,共25葉。細致閱讀文獻,該文獻為新疆準葛爾叛亂前后守疆大臣所寫,內容涉及準葛爾叛亂前后清軍的軍事部署、政治措施,甚至對城墻的規格、尺寸等等都有細致的描述。其“守邊輯要序”稱:

    “夫天下臨邊,各夷種別而性同,地更而勢異,每云知法不知。思其故,何也?蓋因圣教所難到,王化所不及。惟以貪欲是務,強霸為能。故其廉恥信義全無,循環利害不計。守邊者,若以忠信行之以威,慈惠結之以恩,雖蠻貊,行之矣。昌三出峪關,兩次善后,于回部情形略知梗概。自我朝平定西疆以來,八十余載……”

    3、英文題為清末“海防檔”、“礦務檔”的文件。打開文件盒,均為原始文件,內容涉及1902年河南開礦、1899年福建平海防務及軍事布置、1902年中英開平煤礦交涉的歷史文獻等等。

    4、清末地方行政管理相關文獻。課題組在不列顛圖書館發現大量有關清末地方行政管理的文獻,如有關安徽阜陽行政管理的公務原件,對了解清末地方行政極有幫助。

    5、《私充牙行埠頭》。涉及清末碼頭行會組織的買賣行為、行會規約等等。

    6、《奏派南洋視學員廣西知輔劉士驥□》。屬原件,蓋有印章。內容涉及1904年前后清政府派員赴東南亞開辦學堂的舉措等。

    7、1902年“中英通行船只條約”。屬原件,蓋有關防。目前,尚未發現有研究者及文獻匯編提及這一文獻。

    8、Robert Dolal旅行中國日記,1912年。

    ……

    上述新發現文獻僅為部分目錄。因課題組成員現在正在不列顛圖書館抄錄文獻,整理結果稍后會陸續公布。

    研究心得:

    不列顛圖書館館藏中國文獻關系到當今的國防、軍事、外交關系的來龍去脈,具有現實意義。因此課題組希望能夠通過國家的立項推進研究工作,將這些文獻抄回國內,加深、加快研究。

    意見建議:

    由于此前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已在不列顛圖書館從事較長時間的文獻搜集,全面地掌握了不列顛圖書館藏珍稀文獻的地點、種類及分類邏輯。建議由課題組牽頭,派遣一定規模的研究團隊赴英國,將這批關涉近代中國的外交、政治、軍事、經濟等珍稀史料、專著給整理出來,以推動我們對國情的認知。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建立在前期成果的基礎上并逐步拓展。前期成果主要指的是課題立項之前,課題組有關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的研究成果,舉起要者:《道光年間臺灣問題中英交涉與外交折沖——以新發現<來往文書><臺灣奏折上諭>為中心的考察》,《廈門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火燒圓明園時外交照會及禮單原件等稀見史料考釋》,《人文雜志》2014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4年7全文轉載;《面子與法理:中英開平礦權糾紛及赴英訴訟》,《史學月刊》2014年第12期,等等。

    課題立項后,課題組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代表性成果簡介如下:

    1、專著:《不列顛圖書館藏近代中英關系珍稀文獻研究》,王天根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23.9萬字。

    本書是對不列顛圖書館所藏近代中英關系珍稀文獻的輯錄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導論”部分,宏觀層面探討了不列顛圖書館所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的規模、特點及其價值等。二是研究部分,系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根據不列顛圖書館藏近代中英關系珍稀文獻,所開展的系列研究。主要包括對道光年間中英臺灣問題交涉的細致考證,以《香港船頭貨價紙》的新聞為中心分析鴉片戰爭前后中英鴉片貿易情形,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恭親王奕?的禮單所反映了中英交涉,義和團運動時期“發信件簿”所反映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情形等。三是,對上述研究部分所涉及的不列顛圖書館藏近代中英關系珍稀文獻及相關報刊文獻等全文輯錄,以便學術界使用。輯錄的文獻涉及義和團運動期間中央政府發往地方政府的“發信件簿”、道光年間中英臺灣問題交涉的“來往文書”,以及反映中英鴉片貿易的《香港船頭貨價紙》新聞史料匯編等。

    2、專著:《開平煤礦珍稀史料研究》,王天根編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版,36.8萬字。

    本書是對開平煤礦珍稀史料的輯錄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公布課題組發掘的開平煤礦珍稀文獻;二是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根據中英開平煤礦交涉的珍稀文獻,對開平礦權糾葛的緣起及流變進行了細致考證,并由此透視清末官督商辦企業在官場、市場復雜關系中的浮沉。

    開平煤礦文獻挖掘及解讀,是開平礦權史書寫的基礎。本書輯錄的開平煤礦珍稀文獻涉及三方面:其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特藏室有關開平煤礦的未刊珍稀文獻;其二,嚴復有關開平煤礦七封未刊書信;其三,近代報刊涉及開平煤礦礦權紛爭的相關文獻。就文獻研究的方法論而言,本書強調檔案文獻與報刊文獻并重,以此探析開平礦權紛爭的復雜性。檔案在文獻中多被視作史學求真的基石。而報刊無疑是近代中國的新媒體,近代意義的報刊這一媒體是由西方傳入的。西學東漸語境中報刊嵌入近代社會結構,由此而論,媒介化社會之稱謂但偏差不大。所謂媒介社會亦涉本真意義上的社會結構、功能及其歷史變遷。報刊媒介所呈現與展示的社會,屬本真社會的擬態環境。而本真社會與擬態社會的關聯,涉及社會事件到媒介事件,報刊意義上的議程往往是媒介化社會重要的選題。

    史學探索中我們對新史料或未刊檔案等珍稀文獻的強調,是因為歷史的基本復原多依賴這些史料進行記憶、重構。近代媒介化社會語境中開平礦權糾葛的探索,涉及分析史料、解讀文獻的多個維度與視角。近代開平礦權史的探索中所以有這些維度與視角切入,源于礦權中外糾葛本身涉及多維立體的社會關系網絡。而近代社會關系網絡的運動關聯歷史本真以及歷史研究者的求真語境。研究者對歷史真相求索的過程中涉及研究者歷史書寫及其歷史素養,后者亦涉及史學知識及其解讀的方法論等。就歷史文獻而言,包括礦權在內的近代經濟史探索顯然離不開檔案與報刊各自解讀的社會語境及其各自的局限性。而研究者多維的視野顯然有助于解讀這些議題并有利全局性的關照或把握。總之,本書對開平煤礦相關珍稀文獻的公布將為我們學術研究提供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

    3、《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文獻珍稀性及其歷史書寫》,王天根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內容簡介:文獻是史學研究的基礎。文獻探討不僅僅涉及內容分析,文獻的形態及其傳播顯然也是學界要關注的重點。就歷史與現實關系而言,當下媒介化語境中的文獻傳播有全球化語境中學術探索的時代性。論及文獻及其傳播史,近代中國流轉到海外珍稀文獻尤其值得重視。不列顛圖書館為世界著名圖書館,因珍藏世界各地珍稀文獻而聞名于世,其亞非中心稿本部、地圖稿本中心等單位收藏了大量中國文獻,尤以中國近代諸多原始文獻、檔案或手稿本為代表,這些文獻多屬未刊史料,以手稿本及蓋有關防的原始文件為主,具有不可復制性。,對這些珍稀文獻的輯錄、校勘與考釋對我們明了中國社會由傳統農耕文明面對工業化的市場轉向,從而把握中國走出中世紀這一關鍵性歷史節點頗有意義;促進清史(包括清王朝作為帝制的終結及西方人視野中清帝國的“他者形象”等)和整個中國近代史等諸多研究領域的深入有重要意義。

    4、論文:《傳播視閾下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及其解讀》,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歷史學》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亦被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學術網站轉載。(http://www.cssn.cn/sjs/201706/t20170609_3545292.shtml)

    本文就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珍稀文獻的發掘,探索從文獻到文獻傳播的歷史文獻學研究的可能路徑。作者指出,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多為鴉片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情報,乃從英國的國防部等移交至大英博物館。時過境遷,它們被視作文物。后緣于類型上文獻與文物的區分,圖書館與博物館分離,這批珍稀材料轉而移交不列顛圖書館,從大英博物館剝離。這批材料多被視作紙質文本意義上的文獻,部分材料原屬清帝國軍機處等。這些材料空間意義上的傳播無疑能反映近代中英關系變遷,亦有史學價值。史學研究不能僅局限于解讀文獻內容,更要注意文獻類型及其流通等,區域文獻涉及土地買賣契約,有的涉及土地糾紛甚至引發官司等。此類觸及宗族等人倫關系,呈現民族性,也折射商品經濟的逐利等行為。分析這些契約關聯的城鄉社會關系,進而分析區域社會的歷史走向,當另有深意。

    5、論文:《大數據時代的珍稀史料考釋及史學價值所在——大英圖書館藏“發信件簿”數據化處理及其反映清帝國通訊之側影》,王天根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8年第5期全文轉載。

    內容簡介: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標志著近代中國走向世界,可謂歷史分野的標志性事件。記載事件的文獻包括當其時官方文獻及私人日記或札記等,這些體裁類文獻的整理及考釋是重建歷史現場與解讀歷史變遷的基礎性工作。大英圖書館收藏有大量涉及中國歷史的珍稀文獻,這些文獻很少公布或得到利用,有些數據龐大,適合利用計算機等現代工具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針對大數據時代珍稀史料的處理與運用,通過數據統計及電腦制圖的方式,考釋大英圖書館藏 “發信件薄”,并加以邏輯分類,且就其所蘊含信息展開計量分析,意在探討義和團運動前后清帝國中央與地方信函往來的頻率及其時間段等,由此而及內憂外患中清帝國面對危機其信息交流的緩急程度;從側面也可窺見清帝國通訊系統之地理空間分布之一斑。

    6、課題組負責人王天根教授收集的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涉及清末新政,近年來,發表有關清末新政的歷史背景及其語境考析論文數篇,亦屬課題的重要成果:(1)《清末新政官紳紛爭與北洋女子公學興衰》,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8年第7期。內容簡介:以性別意義上女子解放為旨趣的北洋女子公學屬于清末新政的產物,而新政整體框架亦成衡量辦學效果的標桿。北洋女子公學籌辦關聯報界、政界,涉及以袁世凱為核心的北洋軍政利益集團與《大公報》主持人英斂之、《日日新聞報》主持人方藥雨等地方紳士的兩派對決。北洋女子公學籌辦過程多有反覆,人事復雜,糾紛甚多。表面看是報人英斂之、呂碧城的情感離合,背后則是以袁世凱為核心的北洋集團籌辦女學的政治意圖,特別是北洋集團在教育領域的權力及其資源的分配。新政語境中北洋模式呈現的是傳統性、現代性并置的混雜局面,亦涉及幕府轉向軍政利益集團過程中刷新"開明"形象的社會轉型及其趨向。

    (2)論文:《清末新政語境下吳芝瑛捐產助學事件及其省思》,王天根著,《廈門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內容簡介:清末新政包括教育改革,涉及廢除科舉制度及興辦新式學堂等。桐城世家吳芝瑛根據父親遺愿捐產助學,擬籌辦以父親名號命名鞠隱小學堂,此本應時代潮流之義舉,受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周馥支持,吳氏鄉里卻以立嗣延續香火而非議,顯系宗法勢力反彈。此非議受桐城縣令及新任安徽巡撫恩銘的支持。由此吳芝瑛捐產助學暫受挫,桐城文法與宗法制度仍在桐城乃至安徽根深蒂固,安徽官場與清廷權力之間盤根錯節的派系是非致吳芝瑛捐產助學義舉不可預測,鞠隱小學堂得以籌辦竟與恩銘被刺等官場變動有著暗合的節奏。此折射籌辦新式教育等清末新政面對地方勢力多重牽制,亦涉革命風潮語境中官僚之間派系之爭。

    (3)論文:《庚子政潮及對中外開平礦權糾葛的影響——兼論1907—1912年前后官場與市場之離合》,王天根著,《史學月刊》2016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亦被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等學術網站轉載(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1803)。內容簡介:1907—1912年開平礦權中外糾葛再度面臨抉擇,涉及官場與市場的交融與對峙。文章利用諸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藏有關開平煤礦的珍稀文獻及未經整理的六封嚴復書信等手跡,探討開平礦權。就開平礦權而言,官督起關鍵性作用,直隸總督袁世凱在開平礦權對外交涉中實是中方的代表,開平礦權隨著丁未政潮的權力交替而有浮沉;袁世凱等意欲籌辦灤州煤礦,借助官場運作,使得灤州煤礦在煤價銷售上壓倒開平煤礦,從而達到"以灤收開"。英方通過市場競爭付以角力,旨在"以開并灤"。惡性競爭造成開、灤兩敗俱傷,外交斡旋亦隨之展開。隨著光緒、慈禧去世及袁世凱下臺,清廷政局逆轉。開平煤礦與灤州煤礦終以張翼得一百萬兩的補償、袁世凱之子袁克定成為中方代理人而告終,實權仍為英方掌握。市場與官場角力,竟致開平礦權再回故轍,灤州煤礦礦權淪于英人手中。清季國貧民弱意義上的市場競爭,實為殖民者攫利正當性之自我賦權。比照珍稀文獻,解讀歷史,對于開平煤礦前世今生當有深刻的認識。

    (4)論文:《情感與理智:嚴復視角下康梁維新形象及其逆轉》,王天根著,《廣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8年第10期全文轉載。內容簡介:救亡圖存的政治使命多屬近代學人論政的出發點及歸宿。伴隨著清末民初歷史的大轉折,嚴復對康有為、梁啟超的評論及歷史定位的看法尤顯知人論世。戊戌變法前后與清末新政之際對康梁變法維新乃至保皇態度的轉變及選擇性的記憶與省思,以及辛亥革命到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對康梁再評價的情感變遷脈絡,涉及整個社會語境及嚴復言論立場的巨變,可見私人信函及公開報刊上呈現的輿論精英情感與理智的對峙融通。由此進行心態史書寫及情感脈絡深層分析,屬探討歷史變遷、總結歷史經驗的重要命題。

    (5)論文:《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語境》,王天根著,《湖北大學學報》2019年2期。內容簡介: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符合自晚清到五四,中國普遍的救亡圖存需求。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是新文化語境中思想啟蒙的一部分,并在啟蒙浪潮中異軍突起,重要的原因是中共建黨,從學術傳播向政治傳播過渡。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受制于時代險惡的政治環境,傳播進程曲折反復,反動軍閥把馬克思主義傳播視為思想領域管控對象。此涉及思想意識上的邊疆查禁,是思想傳播史上罕見的現象,卻也是探討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及其本土化所必須考量的歷史語境。而反動軍閥對馬克思主義傳播采取查禁、鎮壓的措施卻從側面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這與中國社會中工業發展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現代性的反思密切關聯。勞工力量的崛起、馬克思主義者隊伍的壯大,需要也必然造成對革命理念、思想指引的需要。當然作為批判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有力武器的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得以廣泛、深入的傳播亦離不開五四運動營造的“反帝反封建”輿論環境和大眾需要和社會訴求,其傳播也遠非軍閥反動勢力所能控制和圍剿。

    以下為課題組其他成員發表了一系列文章:

    7、論文:《從傳播媒介看近代墨學興盛的因緣》,羅檢秋著,《安徽史學》2019年第1期。

    內容簡介:多年前,筆者曾勾勒近代墨學復興的歷程,并從社會環境、文化思潮探討其復興原因。三十年轉瞬已逝,墨學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就近代墨學的文化環境來看,傳播媒介無疑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一些傳播學論著往往從文本、機構和受眾來研究現代媒介,有的也論及三者互動和影響,但在傳統到近代的過渡時代,三者對于傳播學術、思想的作用仍然存在差異。近代學術思潮跌宕起伏,雖與著作文本及受眾變化不無關聯,卻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媒介機構。近代學術思潮跌宕起伏,雖與著作文本及受眾變化不無關聯,卻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媒介機構。在近代墨學走向興盛的進程中,晚清民初的新媒介———報刊顯然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此時,就傳播學術、影響受眾的諸因素來看,文本的重要性似乎退居次要,而媒介機構的功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也是近代學術評價、學術思潮滋生的文化環境。

    8、論文:《士人交游與文獻傳播》,羅檢秋著,《史學月刊》2017年第1期。

    內容簡介:在近代大眾媒介興起前,文獻傳播的途徑仍相當狹窄。帶有組織機構性質的官方藏書存在明顯的封閉性,商業化的圖書市場則偏重于蒙學讀物、生活用書及文藝作品,因而人際網絡成為學術圖書的流通渠道。清代學者不像宋 明士人那樣喜好聚徒講學,而是交游活躍,往來書札浩如煙海。許多書札以書為緣,多涉贈書、刻書、評書和買賣圖書,呈現出一幅廣闊而生動的治學畫面。

    9、論文:《著書難為稻粱謀——<論語正義>的刊行及所見清代士人生活》,羅檢秋著,《清史研究》2016年第4期。

    內容簡介:本文依據清代學者書札、日記等材料,鉤稽了學術名著《論語正義》的刊行過程,肯定該書刊于光緒初年而非同治五年之說,且認為其延期梓行的主因并非"但求精校",而是尋求刻書資金。《論語正義》的刊行反映了清代下層士人的生活情形,也體現了漢學家的學術理念和精神追求,而其豐富蘊涵還有待于進一步認識、闡釋和發揚。

    10、論文:《不列顛博物館藏嘉興協防務呈文考釋》,劉威著,《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內容簡介:本文依據新發現的兩份關于乍浦之戰前嘉興協防務呈文史料。第一份材料是嘉興協更換綠營馬兵戰馬呈文,乍浦是嘉興協綠營右營防務地,在乍浦之戰中亦有嘉興協綠營兵參與。第二份材料顯示乍浦之戰前嘉興協因部分士兵被提拔、裁汰及病故導致戰馬需重新分配,是第一份材料的補充。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期,在定海、鎮海和寧波陷落后,清軍開始重點布防嘉興及乍浦。此后的乍浦之戰是英軍在浙江發動的最后一次攻城戰。是役七千余名清軍被兩千英軍擊潰,海防要地乍浦被英國占領,之后英國又攻占了鎮江,兵臨南京,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研究這些史料,可對鴉片戰爭后期清政府如何應對英軍進攻有新的認識,也可進一步認識鴉片戰爭時期的中英關系。

    11、論文:《不列顛圖書館藏清末社會名流交往書信考釋及文獻價值》,高俊聰著,《第二屆文獻傳播與歷史研究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

    內容簡介:晚清重臣鹿傳霖是一名極具研究價值的洋務派官員。不列顛圖書館藏有其先后任廣西桂林知府、潮州府知府、河南巡撫期間所收的清代文學家蔣琦齡,晚清戲曲理論家、文學家劉熙載,翰林院任侍讀學士鐘駿聲,湖南巡撫龐際云等人的四通信函,此四通信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鹿傳霖的治學及為官之道、人際網絡;鮮活地展現了蔣琦齡、劉熙載、鐘駿聲、龐際云的成就、思想追求、價值觀、生活狀況等內容,有助于深層剖析相關歷史人物的思想、功績及晚清地方政治與社會的具體面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根據課題申報書的研究計劃,及現已完成的各項工作,下一步工作方案包括:

    1、由于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天根教授新發掘了大量珍稀文獻,大大擴展了課題申報時的工作量,擬對課題的研究方案進行調整。計劃于2019年12月,召開一次課題組全體會議,討論新的課題方案。

    2、因為課題的內容擴充,課題組擬近期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申請調整課題完成時間,擬延期課題研究時間至2022年。

    3、如果課題研究至2022年的計劃獲批,并在進一步滾動資助的基礎上,總體計劃如下:

    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原課題申報計劃的各種研究工作,即完成《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三卷本。

    2020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全文數據庫”,并上線測試。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時,派遣4人左右研究團隊在2020年再赴英國,完整抄錄此次新發現的珍稀文獻。

    2021年——2022年,以“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輯錄、校勘并考釋·續編”(兩卷本),完成剩余的研究工作,并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申請結項。

    4、在上述研究計劃過程中,還有具體的研究方案須執行:

    其一,聘請相關研究的專家,合作完成課題研究的二校、三校工作。

    其二,為使這批珍稀文獻為學術界所使用,擬于課題研究過程中分卷出版較為成果的研究成果。課題組現已出版了《開平煤礦珍稀史料研究》,公布了涉及開平煤礦的珍稀檔案資料,并輯錄相關報刊資料。課題組擬于結題前出版二至三卷研究成果,暫名之為“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研究第一卷”、“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研究第二卷”、“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珍稀文獻研究第三卷”。第一卷擬于2019年9月出版。其他兩卷分別于2020年出版、2021年出版。

    其三,在2020年底之前召開課題組全體會議,2022年底之前再次召開課題組全體會議,匯集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做總體的修正和補充。

    (課題組供稿 )

    (責編:孫爽、艾雯)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国产精品2019|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精品福利视频第一|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久久9久久精品|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 97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午夜在线播放a|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精品久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