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魏玉山:新中國70年出版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2019年11月06日10:21

    作者簡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全國政協委員,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和中組部“萬人計劃”。長期從事出版理論與出版政策研究。

    出版學是一門新興學科, 從正式提出至今不過80余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版學的研究步入快車道,研究成果迭出。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中國出版業的新發展,出版學研究不斷呈現新態勢、新氣象、新成果。

    一、中國出版學研究回顧

    1931年,從事出版工作與圖書館工作的年輕學者楊家駱,在《圖書年鑒》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出版學”的概念,但并沒有對此進行研究。1949年,廣東國民大學教授李次民從新聞編輯的角度出發,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編輯學專著《編輯學》。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版學的研究進展不大,沒有出版學研究的專門著述出現。改革開放以后,伴隨出版業的恢復與快速發展,出版業發展迫切需要理論指導,一批工作在出版管理、出版生產一線、具有一定理論修養的出版界的前輩,發出了建設出版學的呼聲。此后,出版學研究受到出版界、教育界、學術界的重視,一批出版學論著陸續出版,出版學研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70年來,出版學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出版了一批出版學研究的論著;二是出現了一批專門的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學術刊物;三是形成了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隊伍;四是一批高等院校開設了編輯出版專業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出版學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基本形成:五是完成了一系列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科研課題。

    如在學術著作方面,出版了《出版學概論》(袁亮主編)《實用編輯學》(闕道隆主編)《編輯出版學概論》(葉再生著)《期刊編輯學概論》(徐柏榮著)《圖書發行學概論》(鄭士德著)《中國出版通史》(石宗源、柳斌杰總顧問)《中國印刷史》(張秀民著)等一批不同領域的研究著作。

    在專業出版研究機構方面,1985年成立了中國出版發行研究所(2010年更名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此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高校也建立出版研究院等,有了專業的研究機構和專業的研究隊伍。

    在出版學高等教育方面,截止2017年,全國有68所高校開設了編輯出版本科專業,有28所高校招收出版碩士研究生專業,有8所高校招收編輯出版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有了一支出版教育與出版研究相結合的隊伍。

    在出版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屬性、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識。如關于出版學的研究對象,概括地講,是研究出版活動一般的規律。具體一點講,是研究各類出版物編輯、印刷、發行工作及閱讀行為。學術界有“矛盾說”“規律說”“文化現象說”“出版要素說”“出版活動說”等,但是總體來看,“矛盾說”與“規律說”占主流。關于出版學的學科屬性,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交叉學科”“綜合性社會科學學科”“應用性社會科學學科”等觀點,現在一般認為出版學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新興社會科學。

    對于出版學科的歸屬,由于學科分類標準的不一致,學術界、教育界也有不同看法或做法。按照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9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和教育部2012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出版學都不是一級學科,因此對于出版學科的歸屬,有不同的做法。在高校本科專業設置上,出版學(編輯出版學)或作為新聞傳播學的二級學科,或作為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的二級學科存在,歸在文學門類或管理學門類。

    國外出版學的研究起步很早,歐美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展了比較系統的出版研究。英國斯坦利·昂溫的《出版概論》,從20世紀20年代出版以后,被譽為出版的“圣經”,在許多國家不斷再版。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專業的書業研究集團,持續開展出版研究工作。韓國于1959年成立出版學會,日本于1969年成立出版學會。此外,日本和韓國也有出版研究所,有專業與兼職的研究人員。歐美國家也有許多高校設置出版專業,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國外也有許多出版研究的專業雜志,如美國的《出版研究》、日本的《出版研究》等,其出版的時間均早于中國。

    我國出版學研究雖然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出版學理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出版學的學科地位、學術地位還沒有達成共識;出版理論研究總體落后于出版改革發展實踐,對出版業改革發展的指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面對新技術在出版領域運用所帶來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服務及由此引發的新問題研究滯后;出版領域智庫數量少,力量弱,智庫的引領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出版學術研究的國際交流不足,等等。

    二、出版學研究展望

    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新興學科,其研究工作必然要隨著實踐的深入而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而完善。面對著改革持續深入、不斷發展壯大的出版業,出版學研究的任務會越來越重,出版學研究的領域會越來越廣。結合中國出版業發展的方向,我以為,未來出版學的研究應當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科體系構建問題。習總書記提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與此相對照,出版學研究還有很大差距,中國特色的出版學知識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出版學的理論建構還不成熟。因此,未來出版學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構建中國特色的出版理論體系,包括基本的理論、概念、術語、方法、對象、范式等要體現中國特色,要從出版業務描述轉向出版知識論述。在中國出版學理論的構建當中,既要體現出版業的一般性、與其他國家出版學術研究的共通性,也要體現中國出版業的特殊性,還要關照出版業的時代性。

    構建中國出版學科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中國出版業的主體不僅包括圖書,還包括期刊、報紙、音像與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等產品形態;不僅包括編輯、發行環節,還包括印刷復制的環節。此外,出版物的消費與閱讀,也是出版學科應當研究的范疇。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反映中國出版業的全貌。

    2.出版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問題。出版與科技的融合加速發展,不僅改變著出版物的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傳播路徑、閱讀體驗等,也對出版管制模式提出挑戰。既要深入研究出版與科技融合產品、服務所帶來的行業邊界、產業邊界的混合化與模糊化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法律法規與管理問題,也要深入研究融合發展的趨勢、方向、重點、熱點等問題,引領、推動出版與科技融合發展,還要研究因高度技術化給出版業可能帶來的技術風險、意識形態風險。在出版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研究當中,還要關注出版、印刷、發行領域重大裝備設備的研發、重大科技攻關以及重要標準的研制工作,要研究設立重大融合發展的工程項目,以帶動融合深入發展。

    3.出版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問題。要研究面向“兩個一百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出版業的發展問題。包括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中,出版業如何更好地服務大局,自覺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也包括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出版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重點任務與路徑等,引導出版業圍繞國家總體戰略,完成與做好階段性的工作任務。明年“十三五”規劃即將結束,“十四五”規劃的制定開始啟動,要在總結評估“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中長期發展目標,要抓緊研究制定近期規劃,并且統籌好、銜接好近期規劃與長期目標。

    4.建設出版強國問題。這是中央對出版業發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出版強國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我們與出版強國的主要差距在哪里,如何建設出版強國以及何時建成出版強國等。在研究出版強國的標志研究中,既要有定量研究,也要有質性的研究;既要有產品產業規模數量的研究,也要有文化水平文化影響力的研究;既要體現出版的硬實力,更要體現出版的軟實力。

    5.出版產業發展問題。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出版產業發展涉及諸多問題,要從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對待出版產業政策,發揮產業政策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功能;健全產業政策的評估體系與機制,建立適應未來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發揮改革的動力功能,確定出版改革新的重點方向、重點任務,以深化改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突出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重點研究如何通過體制、機制、所有制等改革,釋放出版企業活力;總結出版社股份制改造的經驗,深化出版企業股份制改革,推動出版單位集團化發展和上市融資;研究出版傳媒集團特殊管理股以及股權激勵問題。在出版產業研究過程中,還要總結與研究出版業的對內對外開放問題,包括非公資本、外資等進入圖書選題策劃、出版物發行、數字出版等領域的問題。

    6.出版物銷售渠道與市場建設問題。在出版物銷售渠道建設方面,國家對實體書店的建設有系列扶持政策,促進了實體書店的發展,但是縣級及以下基層書店的生存壓力仍然很大,面向農村的出版物銷售渠道建設是難點。線上出版物渠道不斷創新,在出版物銷售中占比逐年提升,但是線上渠道盜版、打折的問題也相當突出,規范經營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痛點問題。除傳統書店、電商渠道外,館配渠道、系統渠道等發展很快,渠道創新也是研究的熱點。渠道研究還包括網點布局、空間設計、運營策略等;要研究市場與消費的問題,促進出版物消費。擴大與做大出版市場,既是出版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出版事業繁榮的標志。要研究出版物消費升級的規律與階段特征,制定促進出版物消費的政策。

    7.出版管理問題。出版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出版管理包括黨的領導與政府管理、行業組織自律與企業守法經營及社會監督等。新一輪的出版管理體制改革基本結束后,出版管理研究的重點轉向對企業、出版物、出版市場管理等方面。在企業管理方面,建立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機制,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首要的課題。在出版物管理方面,包括出版物結構、出版物內容質量與編校質量、出版內容創新等是重要的方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出發,加強與改進內容存在生產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是永恒的課題。在出版市場管理方面,主要是市場秩序的規范與清朗問題,既要研究用法制手段治理無序競爭的問題,也要研究用法制與行政的手段打擊侵權盜版等問題。

    8.國際出版市場與中國出版國際化問題。深入研究發達國家出版業發展的規律與趨勢,以及其管理與扶持出版業發展的經驗與做法。研究分析不同國家讀者的閱讀行為與偏好,為我國出版物走進國際市場提供決策參考。在對海外的出版研究中,應特別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讀者狀況等,總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版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版交流。應重視對外傳播渠道建設的研究,探索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傳播渠道建設的不同模式,拓寬渠道建設的思路,服務中國出版、中國文化走出去。

    9.閱讀問題。閱讀是出版的最終目的,也是出版創作生產的出發點。習總書記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出版業來說就是以讀者為中心。所以研究讀者需求、研究閱讀行為是出版學研究的應有之義。在現有的出版學研究著作中,無論國內還是海外,閱讀研究都沒有納入其中。閱讀研究包括理論研究與歷史研究、閱讀政策與閱讀實踐研究、閱讀調查與閱讀效果、閱讀能力測評等。在閱讀研究中應當特別關注新技術、新載體、新媒體等對青少年閱讀行為的影響,開展新技術條件下閱讀與認知、學習、思維關系的實證研究。此外還要高度關注閱讀行為與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關系的研究。

    10.中國特色出版法制體系建設問題。首先研究中國特色出版法規的整體布局,完善中國出版法律法規的四梁八柱。研究數字網絡環境下著作權法的適用問題,研究融合發展中出現的新的法律問題。完善圖書、報紙、期刊、數字出版等出版管理的規章規定,服務依法依規管理等。

    除前面提出的十個需要加強研究的方面外,其實還有許多領域值得研究,比如出版人才的培養、使用、激勵問題,出版歷史與出版文化問題,等等。

    【專家推薦意見】這是一篇描述性文章,簡明介紹了出版學在中國的建立、成長和發展,也談了作者對學科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看法。本文討論的出版活動的內在規律、出版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出版在社會文明進展中的作用,都是發展出版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實踐需要理論指導,理論需要實踐檢驗。當前,出版學的研究工作還需大大加強,尤其是如何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版學,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均需各方面共同努力。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責編:孫爽、艾雯)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性欧洲精品videos|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99热在线精品免费全部my| 91精品国产91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sihu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