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始終保持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必須永葆斗爭精神。
永葆斗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政黨,永葆斗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鮮明精神標識。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啟了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帶領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斗爭的歷史。可以說,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靠斗爭實現的,中國建設的成績是靠斗爭干出來的,中國改革的成就是靠斗爭闖出來的。傳承斗爭精神、發揚斗爭精神、培養斗爭精神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新時代,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更需要我們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
永葆斗爭精神就要敢于斗爭。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是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的政黨”“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現實的憂患、復興的磨礪、內外的挑戰培養了我們黨的斗爭精神,決定了我們黨面對任何風險挑戰都敢于斗爭。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一個擁有遠大理想和崇高使命、又在前進道路上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的政黨,沒有斗爭精神是不行的。敢于斗爭,意味著有直面問題、矛盾的勇氣和啃硬骨頭、挑重擔的擔當。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拋棄當“太平官”、過舒服日子的想法,面對重大原則問題做勇于斗爭的“戰士”,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敢于克服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在斗爭的風雨中鍛煉自己、發展自己。
永葆斗爭精神就要善于斗爭。永葆斗爭精神是為了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要求我們增強斗爭本領、善于斗爭。既善于抓好戰略謀劃,又善于抓住問題關鍵,把握時機和火候,科學有效、有理有節地開展斗爭。只有把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結合起來,才能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善于斗爭,關鍵是增強斗爭本領。斗爭能否取勝,最終要靠真本領來說話。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預見形勢發展的未來走勢、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好戰略謀劃,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斗爭本領不可能自然而然增強,只有經風雨、見世面,才能長才干、壯筋骨。為此,應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爭一線去真刀真槍磨礪,強弱項、補短板,學真本領,練真功夫,在攻堅克難中增長膽識和才干。領導干部應主動參與偉大斗爭,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行穩致遠。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4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