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打造“強省會”引領區域協調發展

    2019年01月28日08:4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打造“強省會”引領區域協調發展

      【智識】

      隨著工業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發展,市場、技術、人才、資源的區域界限被打破,區域經濟競爭更多表現為城市與城市在產業分工和創新價值鏈中所處位置的競爭。同一般城市相比較,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的科教資源和較強的創新要素聚集能力,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導力量,對省域、城市群乃至國家競爭優勢的形成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因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應重視省會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強省會”。

      城市群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

      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的功能、規模、空間形態達到一定能級時,其資源聚集效應、產業分工效應、市場網絡效應與經濟規模效應凸顯。以城市群為依托,更大規模地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不僅能夠降低單位成本、強化要素流動,還會顯著提升市民生活便利性、文化多樣性與城市創新活力,最終使城市群及每個城市都從中受益。隨著人口、資源進一步集中,部分中心城市成長為超大城市,其自然環境和要素成本制約隨之提升,虹吸效應下降、外溢效應增強,為周邊城市發展帶來機遇,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目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城市群的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廣東、江蘇GDP邁上“9萬億”臺階,上海、北京GDP超過“3萬億”。高鐵等基礎設施密度和網絡化程度全面提升,縮小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新的主導產業和創新集群快速發展,正在成為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按照2014年11月國務院《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為超大城市。近期相關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城市人口版圖正出現重要變化:北京常住人口出現近20年來首次負增長,上海、天津常住人口也開始減少。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重慶、武漢、成都開始進入超大城市行列,蘇州、杭州、鄭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也將發展成為超大城市。這種發展態勢,更加凸顯了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引領發展的重要性。

      區域協調發展呼喚“強省會”建設

      世界典型城市群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單個核心城市以極強的輻射力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如紐約、東京、上海等;多個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如我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倫城市群等。“強省會”建設帶動區域發展也有單極和多極模式。單極模式如銀川、西寧,經濟總量占所在省份比重超過一半,長春、哈爾濱、成都、武漢、西安,經濟總量占所在省份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雙極或多極模式如深圳與廣州,大連與沈陽,寧波與杭州,唐山與石家莊,青島、煙臺與濟南,廈門、泉州與福州,蘇州、無錫與南京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增強城市群的區際競爭優勢,提高城市首位度,很多省會進行了撤縣設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如石家莊、哈爾濱、廣州、武漢、長沙、南寧等。部分省會進行了行政區劃擴容,如2011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安徽省新設縣級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2016年,國務院批準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7年,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區;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萊蕪市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鄭州、南昌、南京等也在謀劃打造“強省會”,擴大城市發展空間。打造一批“強省會”,順應了城市群的發展規律,有利于改善省域之間和省域內部區域分化現象,形成新的城市群和區域經濟增長極。

      遵循新發展理念,打造“強省會”

      隨著創新經濟的崛起,我國進入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并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融通、溝通、聯通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理念,需要重構中心城市發展空間,進行必要的行政區劃調整。打造“強省會”重點要加強、更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在就業、創新、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綜合承載力,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和效益。隨著省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力的增強,將有力破解省域內和省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新格局。

      就省域內而言,中小城市需要借助國際化中心城市來開辟國際市場,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省會城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化政治功能定位,完善面向全省的基本服務功能,增強協調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省域內形成強大向心力;要構建與省域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政策和區域管理體制,主動服務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促進省域內部城鄉統籌、中小城市融通互補,有效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就雙極或多極模式城市群而言,要加強省會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合作,推動城市間產業分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治理、對外開放、改革創新等協調聯動,加快構建區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

      就省域之間而言,要協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充分調動不同能級城市的積極性,避免無序競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鼓勵建立多種形式的城市聯盟,探索城市群協調治理模式,促進形成新增長極。如江浙滬皖“長三角”地區,粵港澳“珠三角”及涵蓋九省區的“泛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及涵蓋山東遼寧的“環渤海”地區,鄂湘贛“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

      我國已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既直接產生新需求,也將培育新的消費模式,將持續形成市場新動能。各省域打造“強省會”,要遵循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依托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合理布局科創中心、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好各城市比較優勢,打造城市群創新發展新優勢,促進區域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作者:萬勁波,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孫爽、閆妍)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91www永久在线精品果冻传媒|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99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久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