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構建與驗證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2月03日16:1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項目獲批之后,課題組按照重大項目投標書中制定的研究計劃開展工作,課題研究團隊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基本按照規定的進度完 成了在該時間階段應該推進的各項任務。

    課題組于 2016 年 11 月下旬正式啟動理論研究、框架構建研發工作,在 2016 年 11 月-2017 年 11 月期間,課題組定期舉行工作會議, 基于課題組之前工作基礎,系統總結分析課題組調研的各類文獻、資料和數據,討論解決課題推進中遇到的各類理論、技術和實踐問題, 歷經一年時間建立了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關鍵影響因素指標庫與初始工具庫,并構建結構化框架。從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4 月,課題組在框架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研磨工具,并制定了省級、縣級、學校和 個體等四個層面的追蹤方案。2018 年 5 月至 2018 年 6 月,課題組按照投標書規定的時間點,如期進行并完成了第一輪次各層面數據采集的工作。截至目前,第一輪次各層面數據采集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閱卷、編碼與數據錄入等工作。 在課題推進過程中,課題組積極進行文章發表和著作撰寫,共發表(含已接受)文章 8 篇,其中英文 SSCI 和 SCI 文章 5 篇,中文核心 期刊 3 篇;撰寫英文著作 1 部,由 Springer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出版。同時,課題組還積極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利用課題組研究成果,參與編制國家和地方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共 12 套,參與編制工具已在全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 550 多個區縣的近 40 萬學生進行施測,很好服務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查研究情況

    課題組圍繞核心研究內容,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主要包 括三種:(1)國內外大型監測項目、最新教育政策和研究進展調研,(2) 對一線教育實踐問題的調研,(3)開展大規模的數據采集工作。 (1)對國內外大型監測項目、最新教育政策和研究進展的調研在建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關鍵影響因素指標庫和監測框架過程 中,課題組收集和查閱了大量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項目、文章和書籍材 料,主要包括:1國際主要大型監測項目,如國際學生測評項目(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簡稱 PISA)、國際數學和科 學評測趨勢項目(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以下簡稱 TIMSS)、國際閱讀素養進步研究項目(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以下簡稱 PIRLS)、教學與學習 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以下簡稱 TALIS)、學校與教職人員調查(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以下簡 稱 SASS)等;2國內大型追蹤調查項目,如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 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等;32007-2017 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試點監測 (2007-2014)及正式監測(2015-2017)時采用的指標體系;4最新的 教育政策;5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基于對以上材料的綜合分析,圍 繞區域、學校、教師、班級課程、家庭、個體等六個層面,分別整理 和建立了指標體系庫。

    (2)對一線教育實踐問題的調研 課題組在進行國內外大型項目、國家最新政策和研究最新進展調

    研的同時,還按照研究計劃,對一線教育實踐問題開展了深入調研。 課題組以小組訪談會的形式,分批組織召集了四十余名一線教育行政 領導和監測實踐工作者(具體包括省教育廳領導、省督導部門相關人 員、省監測中心研究人員等)到北京開會研討,基于他們的教育實踐 經驗,征集對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關鍵影響因素指標框架的看法和 觀點,從實踐視角豐富和完善該指標框架。同時,課題組多次到地方 實地調研,課題組首席專家自 2016 年 11 月至今已六下實驗區縣,通過地方教育局召集本區縣教育局工作人員、教研員、學校校長、學科 教師等共同探討當前影響義務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收集了他們的意 見和建議,豐富了指標框架體系。

    (3)開展大規模的數據采集工作

    為對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進行驗證,課題組 在招標書中設計了基于橫斷數據和縱向追蹤數據相結合的驗證方案, 課題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嚴格遵守該驗證方案的前提下,對縱向追 蹤數據驗證方案進行了擴展和細化,確立了從省級、縣級、學校和個 體等四個層面進行縱向追蹤數據驗證的方案。課題組按照實施方案開 展了大規模的數據采集工作。目前,橫斷數據的數據采集工作已在 2018 年 5 月底全部完成,覆蓋全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 331 個區縣。省級、縣級和學校三個層面的縱向追蹤數據采集工作,課 題組已經完成了覆蓋 31 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68 個區縣和 443 所學校追蹤數據采集工作。對于個體層面的追蹤數據,課題組 已完成第一輪近 6000 名學生及其他們父親和母親、學科教師、班主任 和學校校長的數據采集工作。

    2. 學術交流情況

    2016 年 12 月,課題首席專家羅良教授在第二屆中國基礎教育質量 監測與評價學術年會上以“中國義務教育質量背景因素監測框架構建:研究進展與發展方向”為題作大會主題報告,來自全國幾十所高校科 研機構、全國 19 個省市(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的 400 余位代表參加 了此次會議并聽取了報告。

    2017 年 12 月,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學術年會暨博 士生論壇專設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分會場,多位課題組成員分 別以“國際監測項目中家庭因素的設計及對我國的啟示”、“小學生 主觀社會地位與學業成績的關系:抑郁和自我效能感的鏈式中介作 用”、“教師因素對學生發展結果的影響:來自國際大型教育質量監 測項目的量化依據”、“大型監測項目中學校關鍵影響因素的現在和 未來發展方向”等為題進行了報告,近百位參會代表到該分會場聽報 告并參與討論。

    2018 年 5 月,課題首席專家羅良教授應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 會辦公廳的邀請到河南鄭州參加主題為“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 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座談會,并作以“重精準、增優勢、補短板、 托底部——基于義務教育質量多來源數據的政策啟示”為題目的報告, 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蔡達峰、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朱永新、 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等多位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并聽取了該報告。

    2018 年 6 月,課題組成員姜可心和劉娟參加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9th ICAP 2018 ),文章的題目分別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upils’ Parents’ Intelligence Theories Incongruence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 a Study of Polynomial Regression with Response Surface Analyses”和 “ Parental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Children ’ 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ole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in Chinese Families”。

    2017 年 7 月,課題組兩名研究生到教育學科排名全國第一的范德堡大學 Peabody Research Institute 進行為期 7 天的高水平國際短期交流 活動。2018 年 7 月,課題組還將派優秀博士生和研究生 3 名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 (CRESST)進行為期 13 天的高水平國際短期交流活動,CRESST 是致力于提高美國教育教學質量的國家研究機構。

    2018 年 7 月,課題組成員張婷丹到美國紐約參加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Psychometric Society (IMPS 2018),文章題目為“Parenting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課題組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信箱(qgskghb @vip.163.com)提交課題工作簡報 1 份,課題組最近正在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作為主要視角,撰寫刻畫中國基 礎教育公平狀況的文章,初稿已經完成,擬投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課題組在課題推進研討過程中,多位專家建議:課題投標書中僅 僅以數學和體育與健康兩個學科學生發展結果作為主要因變量,用橫 斷數據和縱向數據進行關鍵影響因素的驗證,而沒有把語文這樣義務 教育階段的一個主要學科納入,可能會影響關鍵影響因素驗證的效果,為此,課題組結合專家意見對課題研究計劃進行了調整與修正,在將數學和體育與健康兩個學科學生發展結果繼續作為主要因變量的前提下,在個體層面追蹤研究方案與數據采集工作中,增加了語文學科學 生發展結果作為主要因變量。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從 2016 年 11 月開始以來,一直非常注意和重視成果產出, 共發表(含已接受)文章 8 篇,其中英文 SSCI 和 SCI 文章 5 篇,中文核心期刊 3 篇,撰寫英文著作 1 部,課題組還積極服務于國家和地方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利用課題組研究成果,參與編制國家和地方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共 12 套。下面從三個方面具體介紹這些代表性 成果:

    (一)基于理論研究,系統提出和闡述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 因素監測框架構建過程中要考慮的若干重要問題

    構建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程,課題組基于大量文獻分析、項目分析、理論 研究與反復研討,提出了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構 建過程中要特別重點關注的六個方面問題,它們具體是:(1)從框架立足點上看,要注重現實性和前瞻性相統一的問題;(2)從構建原則 上看,要注重政策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問題;(3)從內容設計上看,要注重全面性和指向性相統一的問題;(4)從學科屬性上看,要注重 一般性與學科特殊性相統一的問題;(5)從檢驗論證過程上看,要注重代表性橫斷數據和縱向追蹤數據雙重驗證的問題;(6)從操作應用上看,要注重規范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問題。本文于 2017 年 3 月發表 于 CSSCI 刊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該文章提出的 多個重要觀點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采用,并用于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中。

    (二)深入揭示了家庭因素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結果之間的關系及機制,為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中家庭因素相 關指標的設計提供了直接科學證據對兒童青少年發展產生重要直接影響的家庭因素逐漸成為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關注焦點,國際 PISA、TIMSS 和 PIRLS 等大型監測項目 為全面揭示影響學生發展結果的因素,均把父母作為重要的信息源,單獨設計父母問卷。中國關于家庭因素與兒童青少年發展結果之間的 實證研究較為缺乏,為彌補此方面不足,更好建構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課題組圍繞家庭因素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 展結果之間的關系開了系列研究,揭示:(1)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期望與孩子自己教育期望之間的差異與孩子學業成績存在密切關系,當母親教育期望高于孩子時,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有負向預測作用,相反有正向預測作用,研究還發現學業自我效能感在這種關系中發揮著中介 作用(Lv 等,2018)。此外,郭筱琳等人(2017)研究揭示,教育期 望和學業效能感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小學生學業成績二者關系中共同發揮著調節作用。(2)除以學生學業成績作為學生發展結果的重要指標 外,課題組還對家庭因素與小學生情緒情感和自我效能感發展之間的 關系進行了探索。課題組研究發現,母親工作時間延長對母親學歷在 本科以下的孩子的情緒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對于母親學歷在本科及以上孩子的情緒沒有明顯影響(Zhou 等,2017)。課題組在另外一項 研究中通過采用個體為中心的研究方法發現,父親和母親合理教育期望、親子溝通以及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可以提升孩子多種類型的自我效能感(Lv 等,2018)。上述研究成果 3 篇發表在國際英文SSCI刊物上,1 篇發表在 CSSCI 刊物上。

    (三)構建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指標庫和形成的 監測框架,為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中影響因素監測工具的開發提供了重要指標和理論支撐。

    基于大量理論研究、調研分析和反復研討,課題組構建了包括三大維度、三十六個組合模塊的監測框架,其中第一個維度包括學生個體、家庭、班級課程、教師、學校和區縣等六個維度,第二個維度包括非學科、學科共通和學科特異等三個維度,第三個維度包括硬性指標和 軟性指標等兩個維度,整個監測框架共包括 300 多個具體監測指標。該監測框架為 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影響因素監測工具開發提 供了重要理論基礎,指標細化、操作化后轉化為 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學生問卷、學科教師問卷、班主任問卷和校長問卷,這些 問卷在全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 550 多個區縣的近 40萬學生、10 余萬名教師和近 1 萬名校長中進行施測,很好服務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本課題將在過去工作進展基礎上,課題組所有成員共同努力、協同工作,圍繞以下重點事項開展工作:

    1、高質量完成個體層面追蹤數據的采集工作,課題組將在 2018 年 5-6 月開展的第一輪次數據采集的基礎上,繼續在 2019 年和 2020 年 5-6 月完成 6000 名學生及其他們父母親、學科教師、班主任和學 校校長的第二與第三輪次數據采集工作,構建個體層面的關鍵影響因 素縱向追蹤數據庫,為課題組研究提供數據基礎。

    2、完成《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構建與驗證 研究》(名稱暫定)專著撰寫工作,課題組將在前期工作準備基礎上,于 2018 年 8 月啟動該專著的撰寫工作,計劃于 2019 年 8 月完成初稿, 2020 年 9 月完成修改稿并提交出版社。

    3、構建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應用信息平臺, 課題組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在 2018 年 8 月-2019 年 4 月間完成《中 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應用手冊》,在此手冊基礎上,完成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關鍵影響因素監測框架應用信息平臺的構建 與研發工作,計劃完成工作為 2020 年 10 月。

    4、發表系列學術文章。課題組將基于已采集到的數據、即將采 集的數據、各類調研討論和理論分析,圍繞課題核心研究內容,每年產出論文 10 篇左右,其中 5 篇左右在英文 SSCI 或 SCI 刊物上發表,另外 5 篇在中文 CSSCI 刊物上發表。

    5、撰寫系列政策咨詢報告。課題組將基于數據、各類調研,結合國家相關重要政策和社會熱點問題,撰寫政策咨詢報告 5-6 篇,為國家相關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支撐。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男同|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久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69精品久久久久|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精品国产爽爽AV|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