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2016年11月,暨南大學文學院以邵敬敏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境外漢語語法學史暨數據庫建設”。
本課題組建了一個跨全球的研究團隊。邵敬敏教授任首席專家,趙春利教授為主要副手,全面協助開展工作,周娟副教授為助理兼財務總管,王濤博士后為秘書兼數據庫建設、劉亞男博士后為秘書兼財務報銷。下設五個子課題,并且組建人才薈萃的研究團隊:
1.美國與美洲組,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語系主任李艷惠教授負責。成員有:解志國(美國)、魏瑋(美國)、姜松(美國)、李昊澤(美國);楊才英(中國)、羅曉英(中國)、周芍(中國)。
2.歐洲與非洲組,由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齊沖教授(孔子學院院長)負責,成員有:司馬翎(荷蘭)、蔣嚴(英國)、金濤(俄羅斯)、于昕悅(法國)、王玥雯(法國/中國);稅昌錫(中國)、馬喆(中國)、何繼軍(中國)。
3.東南亞與大洋洲組,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院長陸鏡光教授負責,成員有:林靜夏(新加坡)、徐峰(新加坡)、陳雙雙(新西蘭)、王曉梅(馬來西亞);周靜(中國)、楊海明(中國)。
4.日本與韓國組,由暨南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趙春利教授負責,成員有:石村廣(日本)、川口榮一(日本)、張黎(日本)、金炫哲(韓國)、樸正久(韓國)、文貞惠(韓國);王宜廣(中國)。
5.中國港澳臺組,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云山領軍學者石定栩教授(原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主任)負責,成員有:黃居仁(中國香港)、許又尹(中國香港)、董思聰(中國香港)、蔡維天(中國臺灣)、王銘宇(澳門);張慶文(中國)、楊素英(中國香港)、黃燕旋(中國)。
課題組邀請世界級著名語言學家香港理工大學王士元教授、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臺灣中正大學戴浩一教授擔任學術顧問。評議專家為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教授、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煒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張玉金教授。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美國與美洲卷:邵敬敏與趙春利即將于2018年8月21-9月1日專程前往美國調研,并且參加美國與美洲子課題專題研討會(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舉行),并且順訪哈佛大學(黃正德教授)與哥倫比亞大學(劉樂寧教授);課題組成員之一解志國副教授從2018年3月起學術訪問暨南大學(聯系教授為邵敬敏),并且參與有關本課題的研究和討論。
2.東南亞與大洋洲卷:2018年3月22日-24日,東南亞與大洋洲子課題研討會如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行。研討會由該子課題負責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陸鏡光教授主持,邵敬敏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出席研討會的有子課題全體成員以及南洋理工大學的碩士生博士生等十余人。課題組成員匯報各自的研究進展情況。與會者討論相當熱烈,紛紛出謀獻策,對前段工作充分進行了肯定,并且調整了思路,落實了下一步的任務。暨南大學邵敬敏等一行三人還訪問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李子玲、石毓智、彭睿等教授進行座談,邵敬敏教授還應邀發表學術演講。
3.日韓子課題:2017年5月邵敬敏、趙春利應邀訪問韓國,并與金炫哲、樸正九教授開展討論。10月由邵敬敏教授主持召開的“第九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在韓國首爾延世大學舉行,借此機會,邵敬敏與趙春利與韓國眾多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的教授、學者見面,并且開展座談,基本落實撰寫任務。還順訪了大邱的加圖立大學和釜山大學。2017年11月,邵敬敏、趙春利應邀參加日本中國語學會年會,并且發表學術演講,借此機會會見了眾多日本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學者,尤其是跟大阪產業大學張黎教授、大阪外國語大學古川教授、日本中央大學石村廣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答應全力以赴參與本重大課題的研究。2018年5月,張黎和石村廣教授等在日本大阪舉行小型研討會,商談有關論文的撰寫與發表事宜。而且現在已經落實將于2019年10月在大阪的關西外國語大學(由孔子學院院長靳衛衛教授承辦,邵敬敏總負責)舉辦“第十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這就大大促進有關專題的研究。邵敬敏的專題論文“2000-2018中國漢語虛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與趙春利教授的有關研究論文都將刊登于2018年的日本著名的雜志《中國語學》,這將大大促進中日漢語語法研究的學術交流。2018年10月28-11月初還將訪問韓國和日本。
5.中國港澳臺子課題:邵敬敏、石定栩、趙春利幾次赴港調研,跟香港學者黃居仁等開展深入討論,還專門派遣博士后王濤于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臺灣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訪問兩個月,在蔡維天教授指導下,實地考察調研有關情況,獲得第一手資料,已經完成臺灣分卷的初稿,并且撰寫了《臺灣近30年漢語語法研究的歷程綜述》。香港分卷已經發表是石定栩教授的論文《形式語法香港30年》,分卷由香港浸會大學的楊素英副教授執筆。2018年7月邵敬敏和劉亞男專程訪問澳門,與澳門大學王銘宇教授洽談,了解并收集有關傳教士的早期材料。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1.“境外漢語語法學史及數據庫建設國際研討會暨開題報告會”于2017年3月18-19日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辦。學校夏泉副書記、文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程國賦和社科處處長潘啟亮到會表示祝賀,并分別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詞。首席專家、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邵敬敏作了主題報告。有關報導已刊登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官網(2017-3-30)、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4-19)、人民網、搜狐網等(2017-3-30)、暨南大學新聞網(2017-3-21)、《語言文字周報》以及《中國語文》(2017-4)、《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17,45(2):497-499)多家國內外語言學雜志。
2.“第九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邵敬敏總召集人,主持會議并且主編論文集),2017年10月14日-18日在韓國首爾延世大學舉行。國內外多加雜志,如《漢語學報》(2017-4)《語言科學》(2017)以及“語言教學與研究”、“湖北語言與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基地”等網站都進行了報導。
3.“第三屆語言學科建設高峰論壇”于2016年11月28至30日在廣州和肇慶兩地舉行。本屆論壇由暨南大學文學院主辦,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協辦。論壇由暨南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趙春利教授主持,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邵敬敏教授致開幕辭,與會者有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袁毓林、語言所方梅和吳福祥、日本張黎、韓國金炫哲、中國臺灣蔡維天和黃寶珊、中國香港潘海華等。境內外學者就漢語以及,尤其是語法研究廣泛交換了意見。《語言科學》(2017-1)等雜志進行了報導。
此外,“第八屆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研討會”2018年6月13-16日在福建泉州舉行,韓國金金炫哲大會報告是“韓國漢語虛詞研究的歷史與展望”,引起大家濃厚的興趣。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境外成員根據實際需求,有所補充。因為本項研究涉及面太寬,幾乎聯系到全世界各主要國家,我們在組建團隊時,研究人員不可能全部到位,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需要根據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人員,目前大體上到位,又增加了若干新的成員。例如:王曉梅教授(馬來西亞)、金濤(俄羅斯)、于昕悅(法國)、王玥雯(法國/中國)、楊素英(中國香港)、許又尹(中國香港)、董思聰(中國香港)、文貞惠(韓國)、李昊澤、姜松(美國)、王銘宇(澳門)等。其次,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教學科研任務,不可能完全像國內、校內的成員那樣安排工作,因此,必須照顧對方的感受和計劃,商量著辦理,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善意。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本項研究涉及面寬,幾乎包括世界各國,當然主要是美國、歐洲主要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過,還包括我國的港澳臺;而且還要追溯歷史,尤其是傳教士的有關研究。內容極為豐富,參與研究的人員也非常多。關鍵在于主要研究人員都在境外,他們幾乎都是盡義務在參與的,我們無法像境內人員一樣要求。因此,五年內全部完成估計有困難。最后,五本書我們全部需要統稿,保證全文的一致性;還要做好數據庫,希望能夠讓人在互聯網上能夠查到他們需要的資料。這些都需要經費和時間。因此,我們初步估計至少需要延長2-3年。在境內外發表有關研究論文若干篇(已經發表4-5篇),出版五卷本研究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已經答應出版本研究的五卷本)都不成問題,關鍵是經費和時間。希望有關方面能夠考慮我們的實際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1.已經發表的跟本課題密切相關的論文:
(1)石定栩(香港理工大學)“General Linguistics in Hong Kong”,in Rint Sybesma ed.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Leiden: Brill.2017.(《香港的生成語言學概況》,《漢語與漢語語言學百科全書》)
(2)林靜夏、邱勇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Lin, Jingxia and Yong Kang Khoo. (accepted and to appear in 2018).Singapore Mandarin Chinese: Its variations and studies.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9(2).(《SCOPUS, ERIH PLUS》2018/2)
(3)林靜夏Lin, Jingxia.(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8. Grammaticalization of shuo and jiang in Singapore Mandarin Chinese: A0 Spoken-Corpus-Based Study.The 19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2018). Chiayi, Taiwan, May 26-28.
(4)林靜夏Lin, Jingxia.(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8.Shuo as a complementizer in Singapore Mandarin Chinese. The joint meeting of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IACL-26) & the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CCLC-20). Madison, USA, May 4-6.
(5)張黎(日本大阪產業大學)巜漢語意合語法學導論一漢語型語法范式的構建》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
張黎巜意合語法三十年》,《國際漢語教學學報》,商務印書館出版2018。
(6)張黎(日本大阪產業大學):巜戰后日本漢語語法研究簡史》,將刊于《中國語文法研究》2019年卷,日本,京都.朋友書店
(7)劉亞男(暨南大學)《戴遂良與河間府方言文獻<漢語入門>》,《文化遺產》2017/2
2.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附件EXCEL表格,表格有問題,無法填寫)。
邵敬敏:“大不了”的極性估測及其意志力(漢語學習2016/6)
邵敬敏、羅曉英:談獨詞句跟詞類、句類及語境的依存關系《語法研究和探索》19輯(商務印書館2016/12)
邵敬敏:論漢語形容詞重疊與變量的關系(《中國語言學報》,商務印書館2016/12)
邵敬敏:國家層面下漢語研究的戰略眼光與創新思路(《中國語言戰略》2016/11)
邵敬敏、王玲玲:“一不小心X”與反預期主觀情態(語言科學2016/6)
邵敬敏:特指是非雙層問句的功能及其話語策略(語言教學與研究2017/1)
邵敬敏:“除了”句的語義新解及其啟示(語文研究2017/3)
邵敬敏:主觀性的類型與主觀化的途徑(漢語學報2017/4)
邵敬敏:柔性語法的奠基人《史有為80華誕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17)
邵敬敏:語言能力的層次、類型及其科學化前景(《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6年刊》,2017)
邵敬敏:國際漢語教學中的近義虛詞辨析的方法與理據(語言文字應用2018/1)
邵敬敏、趙春利:關注境外漢語語法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5月31日第3版)
邵敬敏主編:《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8)
邵敬敏、彭利貞主編:《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9)
趙春利、方甲珂:“嘍”的功能、意向、態度和情感研究(語言科學2017/4)
趙春利、錢坤:副詞“幾乎”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3)
趙春利:“嗎”的分布驗證、焦點排序及其疑問性質(日本中國語學2018)
楊澤銘、趙春利:潮陽話預設標記“喏”的句法功能研究(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2018/3)
楊才英、魯熙瑩:言說類評注語的英漢對比研究(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7/1)
楊才英、宮齊:基于語類的二語意義寫作教學框架探索(中國外語2017/1)
馬喆:平面廣告語言中語義和句法的互動——以施益為例(惠州學院學報2017/2)
楊海明、周靜:說“大概”與“大約”釋義的科學性——虛詞詞典釋義的精準度與用法說明的概括性(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1)
楊海明、康嬋媛:生命度定位與擺度對詞類功能擴張的影響——以漢語工具詞的兼類為例(中國語文2017/5)
周娟:新化方言言說動詞“講”的虛化及其制約因素(暨南學報2018/5)
李煒、劉亞男,《從多功能詞“給”的不同表現看漢語官話語法的類型——以西南官話文獻及河南中原官話中的“給”為核心》,《語言研究》2018-1
3.初稿(基本完成,尚未發表):
金炫哲(韓國延世大學):《韓國40年來漢語虛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齊 沖(巴黎第七大學):《法國二十世紀的漢語研究》。
齊 沖(巴黎第七大學)、于昕悅(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法國語法學家白梅麗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王玥雯(武漢大學,法國訪問學者):《貝羅貝先生在漢語歷時語法研究領域的成就與貢獻》
王玥雯(武漢大學,法國訪問學者):《“之”在“NP之VP”中的功能——閱十九世紀西方漢語語法著作有感》
陳雙雙(新西蘭奧克蘭大學):《20世紀以來新西蘭漢語語法研究特點及趨勢》
解志國(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北美語義學20年》
張黎(日本大阪產業大學)《當代日本漢語語法研究》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2018年8月邵敬敏趙春利赴美開子課題研討會并調研。
2.2018年10月赴韓國和日本調研子課題有關選題,并且去日本落實明年舉辦的“第十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在日本大阪關西外國語大學舉辦。
3.邀請歐洲子課題負責人齊沖教授到廣州訪問,商談明年在法國的子課題研討會以及歐洲卷的撰寫。
4.2019年5月赴法國參加子課題專題研討會,并且到荷蘭、英國等地調研。
5.2019年10月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訪問昆士蘭大學陳平教授和奧克蘭大學黃衍教授。落實有關撰寫任務。
6. 原則上五個分卷初稿,每本20萬字,要求在2019年夏天之前完成。發表專題論文4-5篇,已經發表3-4篇,爭取再發表2-3篇,以便形成一個系列。可能將在《華文教學與研究》雜志上開辟一個專欄。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