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非關系歷史文獻和口述史料整理與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30日14:5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1、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本項目開展二年來,按照原先申報計劃正全面展開。2017年2月,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了項目開題會,同年10月在揚州召開了項目第一次沙龍,進一步明確了各個子課題的參與人員和分工;2018年4月在上海召開了項目第二次沙龍,主要討論歷史文獻和口述資料收集規范化問題。

    項目組成員已分批前往上海市圖書館、上海市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外交部檔案館、中國商務部資料室等國內原始資料收藏部門,以及赴坦桑尼亞、加納、南非、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的檔案館和圖書館,共收集整理中非關系史文獻資料近100萬字,采訪包括坦桑尼亞前總統姆卡帕在內的相關政要和親歷者50余人次,錄制口述資料近10萬字,同時系統收集了國內外同行已發表的論著。

    在上述基礎上,發表階段性論文12篇,專著5本,組織、參加各類學術會議12場。即將發表的著作二本:《中非關系史歷史文獻選編》(1949年以前,沐濤、李安山,商務印書館2019年)、《中非關系史讀本》(沐濤、李安山,黃山書社2019年)。

    四個子課題進展如下:

    子課題一:1500年以前中非關系史文獻整理與研究:已完成預計工作量的70%。

    A、已從《二十四史》和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趙汝適的《諸蕃志》、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蔡汝賢的《東夷圖說》、費信的《星搓勝覽》、馬歡的《瀛涯勝覽》等中國歷史文獻中,節選出與中非交往相關內容10余萬字。

    B、對已收錄的古代中國典籍中記述的有關非洲地名的考證進行了對比研究,如“黎靬”、“三蘭”與“三蘭國”、“密徐籬”、“弼琶羅國”、“申理國”、“層拔國”、“摩鄰國”、“老勃薩國”等。

    C、系統研究了古代黑人來華問題:參照古代典籍中對黑人的表述和西安唐代裴氏小娘子墓出土的黑人陶俑等資料,研究“僧祗”、“昆侖奴”的用法差異和古代黑人來華的路徑、角色等。

    D、對鄭和船隊在東非沿海航行問題,除根據現有中國典籍中的記載外,借助當地的考古發掘和阿拉伯語文獻資料進行進一步印證,包括鄭和本人是否到過東非沿海、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地名的考證、船隊最遠到達東非何處、船隊與當地的經貿關系與影響、后人生活的遺跡等。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即將出版的《中非古代史論稿》(許永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和《中非關系史歷史文獻選編》(1949年以前,沐濤、李安山,商務印書館2019年)中。

    子課題二:1500-1949年中非關系史文獻整理與研究:已完成預計工作量的60%。

    A.已收錄了清朝和民國時期中國與非洲半官方交往的文件,如與南非、莫桑比克、剛果(金)、埃及、阿爾及利亞、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的建交或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公約,以及《中剛專章》、《保工章程》等。

    B.系統整理和研究了1949年前在毛里求斯、津巴布韋、留里旺、塞內加爾、坦噶尼喀、剛果、阿爾及利亞等地的華人華工史料。

    C.整理和研究了晚清時期中國士大夫和文人對非洲的介紹和論述,如樊守義、謝清高、林則徐、魏源、徐繼畬、馬德新、陳天華、馮自由等。

    D.整理和研究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北京、上海等地媒體對非洲的報道和評論,如《清議報》、《新民叢報》、《民報》、《選報》、《大公報》、《申報》、《救國時報》、《新華日報》、《世界知識》、《東方雜志》等。

    上述內容的部分研究成果可見《中非關系史歷史文獻選編》(1949年以前,沐濤、李安山,商務印書館2019年)、《中非關系史讀本》(沐濤、李安山,黃山書社2019年),以及李安山教授所發論文。

    子課題三:1949-2015年中非關系史文獻整理與研究:已完成預計工作量50%。

    A.系統整理了1949年后現代中非關系中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雙邊建交和合作文件,如中國與埃及、中國與幾內亞、中國與加納、中國與南非等;以及中非雙方重要領導人有關發展中非雙邊關系的講話,如坦桑尼亞前總統尼雷爾有關中坦交往的論述等;

    B.收集和整理了中非雙方一些黨報、政府機關報等主要媒體對中非關系的相關報道和評論,如中國的《人民日報》、《紅旗》,烏干達的 New Vision,坦桑尼亞的 Sunday News, Tanganyika Standard 等;

    C.改革開放后來華的非洲人,主要在廣州、義烏、北京、上海等地的非洲人,他們來華的地域分布、工作類型和人數等資料,做了大致的收集;

    D.系統整理和研究了1949年后非洲華人移民資料,尤其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后移民非洲的華人資料,選出若干代表做個案介紹,如津巴布韋煙草商(1989年移民)、南非上海商會會長(1992年移民)等;對南非《僑報》和《僑聲報》、毛里求斯《鏡報》和《華僑商報》等非洲華人創辦的報刊重要文章摘錄和研究。

    子課題四:當代中非關系口述史料收集與研究,已完成預計工作量的30%。

    主要是采訪了現代中非關系中一些重要的當事人,如雙方的外交官、政府高級官員,援非的工程技術人員,農場、醫院和學校的專家,在華資企業工作的非洲人,在中國從事經貿和文化教育活動的非洲人等。如:坦桑尼亞前總統姆卡帕、加納前駐華大使阿桑提(2018.2去世)、南非前部長Essop Pahad、南非前副外長.AzizPahad、南非學者Eddie Maloka、南非學者GarthLePere、津巴布韋國防部官員Guihonmi(1983年來華留學)、馬里學者Yoro Diallo、中國駐非劉貴金大使、舒展大使、杜小叢大使、鄭耀文大使、梁銀柱大使和朱應鹿大使夫婦,1989年移民津巴布韋的彭旭夫婦,1992年移民南非的姒海,1993年移民烏干達的方閔董事長,以及《人民日報》前駐南非記者溫憲等。

    2、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 調查研究:

    A.就20世紀60-70年代中非關系重大援助項目坦贊鐵路的修建,重點到上海鐵路局、西安鐵路局和株洲鐵路局走訪當年親歷者;到中國商務部檔案資料室查閱相關資料;到坦桑尼亞和贊比亞,沿著坦贊鐵路走訪當地民眾和體驗現狀,到檔案館查閱對方保留的資料,并翻閱當地主要報紙的報道等。

    B.就當代來華非洲人問題,重點到廣州實地調研,通過走訪當地公安局、非洲人集中地域商鋪、相關媒體和記者等,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特別是圖片。

    C.先后到北京、蘇州、南京、合肥等城市重點采訪相關人員30余位,在南非、尼日利亞、加納、津巴布韋、坦桑尼亞等國采訪有關人員20余位。

    (2) 學術交流

    近二年里,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洲的的情況下,國內外有關中非關系的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驟然增多,項目組成員供參加了60多場活動,僅項目主持人2017年以來參加的國內外中非關系的重要學術討論會和學術交流活動就有:

    2017.2,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中非關系的過去與現狀”學術研討會;

    2017.5,在上海大學舉行的世界史研討會;

    2017.5,在韓國首爾舉行的東亞世界史研討會;

    2017.6,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南部非洲工業化研討會;

    2017.9,長春“非洲藝術研討會”;

    2017年10月在摩洛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摩洛哥關系研討會”,在坦桑尼亞舉行的“中坦合作首屆國際研討會”;

    2017.10,在揚州舉行的“一帶一路與非洲發展”研討會;

    2017.11,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舉行的東非研討會;

    2017.11,在云南大學召開的世界民族研討會;

    2018.3,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中非關系與非洲經濟發展”研討會;

    2018.4,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新時代中非關系中的外交風險”研討會;

    2018.4,在臺北臺灣大學主辦的兩岸世界史高峰論壇;

    2018.5,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中非關系研討會,

    2018.6,上海立信會計主辦的“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研討會,

    2018.7,出席在北京釣魚臺舉行的第七屆中非智庫論壇。

    3、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因為本研究項目屬于基礎理論研究范疇,暫無專報等,只是舉辦的開題會、沙龍和二次專題研討會在學校網站和中國非洲史研究會群里做了宣介。

    4、其他問題

    子課題負責人的調整

    子課題三的負責人原為張忠祥一人,考慮到該子課題容量很大,現在細分為二:1949~1978年為安徽師范大學沈喜彭副教授;1978~2015年為張忠祥教授;

    子課題四的負責人原為坦桑尼亞的拉威教授,因工作調動,不在該單位工作,現在調整為舒展大使和華東師范大學非洲研究所Dzapong Lwazi Sarkodee PRAH(快思)博士(南非籍),在原來的課題參加人中排第一和第二位,分別負責在中國境內和非洲境內的采訪工作。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1.已發表的代表性成果簡介

    (一)論文

    (1)《試析二戰以后非洲華人宗教意識的變遷與融合》(李安山)

    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華人華僑歷史研究》2017年第3期,該文運用非洲華人報刊以及當地資料,分析了華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過程和原因,認為華人教會的設立、華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奧家庭、實用主義和種族歧視是華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華人的多種宗教信仰同時并存。這些信仰不僅沒有產生沖突,反而互相滲透。非洲華人一方面逐漸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另一方面仍然保留著中國人長期形成的傳統文化與宗教習俗,同時華人的傳統宗教——佛教在非洲的傳播也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華人在宗教信仰和典禮儀式上互相融合,表現出很強的雜糅性,宗教信仰與文化價值觀相通甚至等同是華人信仰的一個特點。作者注意到華人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價值觀兩者互相融合的情況有各種表現,宗教信仰與價值觀可以等同的現象十分明顯。全文對非洲華人的宗教觀念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對于國內了解非洲華人的宗教發展及現狀具有很大參考價值。該文被《人大復印材料——世界史》2018年第3期轉載。

    (2)《淺析戰后非洲華僑華人文化生活的演變》(李安山)

    本文發表于華僑華人史研究期刊《八桂僑刊》2017年第3期。該文認為非洲華人戰后文化生活的特點因時代而不同,早期主要表現出一種激情和燥動,以及由于兩岸關系帶來的意識形態分歧。隨著一些青年組織和文化中心的創建,華人文化活動表現出注重體育競技和文藝演出等方面。華文教育有起有落。華人對當地文化的陌生和社會環境及習俗上的不同,致使他們處于各種文化困境之中,如種族隔離帶來的體育競技上的歧視現象以及語言隔閡帶來的孤獨與苦悶。文章最后剖析了華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傾向。該文根據時代以闡釋不同階段華人的發展特點,有良有莠地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非洲華人的文化生活,豐富了國內對于非洲大陸上同胞的了解。

    (3)《二戰后非洲華人社會生活的嬗變》(李安山)

    本文發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西亞非洲》2017年第5期,該文通過對非洲各國的唐人街、中餐館和中國的傳統節日、婚姻儀式等文化載體以及在非華人的處事方式等社會行為的發展變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與分析,探討了中國文化在非洲移民中嬗變的過程,以及“時間差”與“距離差”對于文化傳承與融合程度的影響,對于我國了解非洲中國移民的文化轉變歷程及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4)《非洲華人社團的傳承與演變(1950—2016)》 (李安山)

    論文發表于CSSCI核心期刊《世界民族》2017年第5期,該文通過非洲的華人報刊和當地資料,力圖闡述戰后以來非洲華人社團的演變過程。本文闡述了兩岸分治給非洲華人社團的政治生態帶來的影響,作為華人統一組織的中華會館的演變過程,分析了20世紀后期華人社團的發展及其特點,重點論及21世紀以來華人社團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及新移民社團的崛起,并對華人社團國際化與地方化的雙重進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認為,華人社團的國際化取決于三個條件,即社團領導人的國際視野、社團的性質以及社團所在國家的條件或社團自身條件。從宏觀上看,國際化與地方化永遠是移民社團的一種互動過程。該文填補了我國對于非洲華人社團這一群體研究的空白,具有先導作用。

    (5)《戰后非洲中國移民人口狀況的動態分析》(李安山)

    論文發表于CSSCI核心期刊《國際政治研究》2017年第6期,該文將“華人華僑”納入“中國國際移民”概念,闡釋了中國三次移民浪潮,并通過對傳統目標國(地)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留尼汪和南非華人人數和性別的動態統計,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華人穩步增長,但在人口變化方面有三種特殊表現, 即華僑華人增長出現三次小高潮,華僑華人的性別比例逐漸平衡,老一輩華人中持有中國國籍者日益減少。近年來,盡管大量非洲華人返回中國,但作者根據中非經濟關系的基礎有望從貿易轉到包括貿易、投資和金融等多方位合作,中非產能合作基礎上的投資加強,中非民間交往與文化交流的促進,大部分非洲國家仍愿以寬松的移民政策吸引外資等一系列現象,作出積極預估,即非洲的中國移民的數量仍會持續增加。這對于我國觀察與處理中國國際移民的問題,甚至對于我國與非洲關系的走向預估,都具有重大意義。

    (6)African Students in China: Research, Reality and Reflection, African Studies Quarterly,Vol.17, Issue 4, 2018,(李安山)

    此文對中國的非洲研究做了很好的總結,特別是向世界非洲學界同行展現了我國非洲學界改革開放后在中非關系史、非洲民族史、非洲經濟史等流域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

    (7)《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挑戰與應對》(張忠祥)

    文章發表于CSSCI核心期刊《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2期。該文主要內容為,隨著中國快速崛起,中國日益展現出國際擔當,不斷貢獻新的公共產品。在此背景下, 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從大國邁向強國的進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有利于深化中非合作、提升中國軟實力,而且有利于深化南南合作,乃至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必須將中非雙方的利益和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密切關注非洲的新變化和新需求,切實做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和命運與共。

    (二)著作

    (1)Prah,Kwesi Djapong Lwazi Sarkodee,Ideology and practic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anzani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1968-1985(《理想與實踐:從歷史視角看中國和坦桑尼亞關系》),African World Press,2016

    中國與非洲東海岸的關系可以最早追溯至明朝時期,毫無疑問,中非關系影響著一個時代,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政治和經濟國際舞臺上。該書通過研究中坦之間關系大約17年的變革,是對中國和坦桑尼亞國家發展政策、行動和影響的歷史敘述的回顧。該書對于理解中非關系及未來趨勢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認為,“我們需要更多像Kwesi這樣既理解中國又理解非洲的學者”。

    (2)Prah,Kwesi Djapong Lwazi Sarkodee,Africa-China partnerships and relations: African perspective(《中-非伙伴關系:非洲的視角》),African World Press,2018.

    該書從非洲學者的角度,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來研究非洲國家和中國之間的關系,脫離“與中國擁抱”和“對中國恐懼”二分法。本書試圖梳理出在中非關系中體現出來的優點,并就如何糾正非洲和中國之間建立的感知不對稱性。這本書的多學科性質,使得“非洲-中國”關系的主題得以吸引且貼近更為廣泛的讀者。

    (3)沈喜彭:《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研究》,黃山書社2017年出版。

    本書的核心內容原為作者在華東師范大學非洲研究所撰寫的博士畢業論文(沐濤指導),后在本課題的資助下,到北京、西安和坦桑尼亞等地拜訪當事人和查閱原始資料,增補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對坦贊鐵路修建的緣由、修筑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和修建后的維護等問題都做了大量補充,成為代表國內研究該問題的最高學術成果。

    (4)沐濤主編:《中非關系史文集》,黃山書社2018年出版

    此為論文集,主要匯編了華東師范大學非洲研究所近五年來已畢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撰寫的有關中非關系學位論文,以及2018年3月召開的中非關系史研討會上與會代表提交的部分論文。

    2.待發表的成果

    (1)《中非關系史歷史文獻選編》(1949年以前,沐濤、李安山,商務印書館2019年),已簽訂出版合同。主要從中國典籍中選編了中國古代對非洲的重要記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非洲的記述、清末和民國時期中非之間重要官方交往的文件,以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華人華僑的社會生活記述。

    (2)《中非關系史讀本》(沐濤、李安山,黃山書社2019年),已簽訂出版合同,此書主要作為大學歷史系開設中非關系史的教材,含導讀、原始文獻及注解、延伸閱讀等內容。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繼續收集整理資料文獻和做好采訪工作(力爭使采訪人員的總數達到100人以上)

    (1)在前期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課題組將主要到一些與非洲關系比較大的省份和企業收集資料,并對國內相關資料文獻建立目錄。

    (2)赴澳門、臺灣等地檔案館、圖書館收集資料,彌補大陸學界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3)加大對涉非重要人員的采訪,主要收集20世紀60年代以來有關中非交往中重大事件、工程等的口述史料。

    (4)赴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亞、贊比亞、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國的圖書館、檔案館收集文獻資料,并采訪一些與中非關系有關的當事人。

    2.下階段時間進度安排:

    (1)2018年8月—2019年8月,完成資料收集工作,整理和研究各自負責的初稿。

    (2)2019年9月—2019年12月,各子課題組對于各卷初稿進行討論,征求專家意見,提出修改建議。

    (3)2020年1月—2020年8月,各子課題組定稿,同時選出部分中文文獻翻譯成英文。

    (4)2020年9月—2020年12月,課題組首席專家通稿并且最終定稿。同年10月,召開中非關系國際研討會,邀請非洲和國內的著名專家參加,介紹《中非關系歷史文獻和口述史料整理與研究》(原計劃七卷,現在估計8卷),并且正式成立中非關系史研究資料庫。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va|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91大神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国产精品jizz视频|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2020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avtt天堂网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