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執行情況及進展情況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積極有序推進。已經收集到的資料,日文檔案部分,在組織課題組人員以及準備吸納到課題組的人員進行整理翻譯大約200萬字。抗聯老戰士及其后代采訪筆錄及錄音部分,即口述史資料部分,組織人員已經整理100萬字左右。課題組成員這期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著作有:李倩著《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2017年5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反響極好,《光明日報》等4個書評,在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多家網站轉摘反饋,并獲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劉信君、李倩、關偉副主編《東北地區中日關系史研究會概覽》,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孫堂厚、李倩主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 創新理論 文化自信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張曉剛等《東方歷史上的對外交流與互動》,世界知識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李倩、霍學雷等著《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日志》,關捷、關偉著《檔案文獻中的日本侵華與中國抗戰研究》,李倩、王曉峰、李曉晨等著《中國共產黨在東北14年抗戰中的歷史貢獻》,完成待出版;論文有:李紅娟撰寫的《東北抗聯文化特質探析——以東北抗聯歌曲為中心》,《社會科學戰線》2017年第8期,張曉剛撰寫的《戰后日本學界關于近代黑龍江流域問題研究初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2期,李紅娟撰寫的《東北抗聯后勤保障工作的實踐與啟示》,《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李倩撰寫的《南滿抗日游擊隊的改編與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創建》,《東北淪陷與東北抗戰研究》2017年5月版等。李倩撰寫的《抗聯歌曲昭示民族不屈之魂》、張曉剛撰寫的《民國報刊中所見日本移民中國東北問題初探》等多篇論文。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組織課題組人員以及準備吸納到課題組的人員進行國外資料收集補充,哈爾濱師范大學李淑娟教授作子課題負責人帶領課題組成員孫瑜教授等三次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進行資料收集,收獲頗豐,收集到大量相關資料。課題組成員段凡,廣島大學交換留學生,近期反饋的情況是,日本國內相關資料非常豐富,大量收集,并陸續制成電子版發送回來。9月份課題組成員張曉剛教授赴日本收集資料。首席專家李倩多次到北京以及東北各地圖書館、檔案館收集補充資料,課題組成員張曉剛、王曉峰、李淑娟、李曉晨等也到相關地方收集資料。我還準備帶領課題組成員于下半年赴日收集資料(國內資料能收集的已經收集了)。這些后收集到的資料,對該課題做好、做強、做大、做出國際影響會有一定的幫助。
首席專家及其課題組成員利用各種可能機會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近30次,充分進行學術交流。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我想說明的是過去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機會和要求,會組織課題組成員馬上行動起來。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課題研究中,發現要想把此課題做得更好,還真需要再補充相關資料,尤其美國、日本還有大量相關資料,所以已經組織課題組成員多次赴美國和日本收集資料。只是費用高些且有很多時候提供資料方又無法提供能報銷的票據,而且資料非常珍貴且必要,特別是國內,一些多年從事抗聯研究的老先生手里有大量珍貴資料,我也和他們商量并已經把資料買到手里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研究,黨史部門、社科研究機構等單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宣傳文化部門和社會各界也做了很大努力。同時,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影響相比,我們的抗戰研究還遠遠不夠,要繼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習近平強調,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證詞等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要加強資料收集和整理這一基礎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國各地抗戰檔案、照片、資料、實物等,同時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資料、圖書報刊、日記信件、實物等。要做好戰爭親歷者頭腦中活資料的收集工作,抓緊組織開展實地考察和尋訪,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按照“總體研究要深、專題研究要細”的原則,制定中長期規劃和具體工作方案,確定研究重點和主攻方向。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和協調,國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要把抗戰研究納入重點資助范圍,加大支持力度。
習近平強調,我們不僅要研究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8年的歷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后14年抗戰的歷史,14年要貫通下來統一研究。這凸顯習總書記對東北抗戰研究的重視!
作為一項國家重大戰略,我們課題組倍感肩上的單子之重,下大決心把這項課題做到更好,力爭做出更大的國際影響!
另一點說明,因為課題組成員假期多數都不在家,填表較匆忙,成果的引用、轉摘等情況也沒能來得及去查,有些遺憾!下次檢查早做準備!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34.2萬字。這是第一部以34萬字的篇幅體量,專門論述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著述。全書由8章組成,重點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堅強領導;突出了抗日義勇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抗聯第一路軍的戰斗歷程;突出了各族各階層人民響應共產黨的號召,支援抗聯和投入打擊日偽軍的英勇斗爭。
該書記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建立和發展歷程。以此為出發點,該書用主要篇幅重點闡明了第一軍指戰員報效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踐行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誓言,甚至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在戰斗中,他們以中華兒女抗敵御侮、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秉持奮斗不息、勇猛向前的堅定信心,耿耿忠烈、大義凜然的犧牲精神,運用實戰鍛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這是中華民族立于永遠不敗的民族魂。圍繞這一中心思想,該書記述了中共中央、中共滿洲省委及其所屬各級黨組織發動、支持及領導民眾抗日的歷史過程,展現出東北抗聯第一軍在東北各地積極地開展抗日游擊戰斗,開辟河里、那爾轟、老禿頂子、和尚帽子等抗日游擊根據地,擴大了抗日游擊區;組織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成立了“南滿反日總會”,積極籌建“南滿”抗日政權;在遼東、沈北、遼西一帶進行英勇頑強的游擊戰斗,粉碎日偽對東邊道地區的“獨立大討伐”,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的歷史事實。在全國抗戰爆發之后,東北抗聯第一軍在東北各族人民的積極支援下,與抗聯第二軍密切配合,在“南滿”戰場上主動出擊,英勇作戰,牽制駐東北的關東軍入關,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該書在對東北抗戰行動進行詳盡描述后,較好地提煉與概括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較高水平的戰略戰術和輝煌戰績。
該書出版后,反響極好。在《光明日報》等報刊雜志轉摘反饋。其中,關捷:《東北抗聯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評<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光明日報》2018年5月23日第11版;李淑娟:《推動抗聯史研究向縱深發展——評<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吉林日報》2018年5月10日第15版;張曉剛:以史為鑒,弘揚抗聯精神——評李倩<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大連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王曉峰:《傳承紅色基因 搞好抗聯史研究——評<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吉林社科報》2018年6月29日第2版。
在《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多家網站轉摘反饋。
二、階段性成果清單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下一步計劃:資料收集、日文檔案翻譯、抗聯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整理、資料數據庫建設、資料集出版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