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30日13:3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當代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研究”計劃完成時間為2021年12月,根據標書總體進度安排,現已完成第一階段資料收集和文獻綜述(2016.12-2017.12)的任務,召開了兩次討論會,確定了項目執行的基本文獻資料,并進一步明確了寫作大綱和方向;現已進入到第二階段,即子課題的寫作細綱敲定和初稿撰寫階段(2018.01-2020.12),召開了一次討論會,基本完善了子課題寫作綱要,多數子課題已進入到了初稿撰寫階段。具體而言,本項目共五個子課題,執行情況如下:

    1. 中國美育話語體系的傳統遺產和文化譜系研究:

    本子課題基本完成申請書中2016——2018 年的計劃任務,收集整理了重要的原始文獻和相關研究材料;確定了寫作大綱、細目;發表了兩篇階段性成果:《“赤子之心”與中國美學》(社會科學輯刊2017年第6期);《由“藝者道之形”看傳統美育觀》(中國社會科學報);向“新時代浙江藝術學理論發展及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暨2018浙江省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提交會議論文一篇——《美育的雙重內涵與藝術教育的三重目標》。

    2. 中國美育話語體系的本土現代性范型研究:

    本子課題已完成材料搜集與調研階段。完成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細化了研究提綱。現準備進入到項目成果初稿寫作階段。并就如下兩個問題產生了階段性的思考總結:第一、回到了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的原初歷史語境,深入探索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之所以發生的社會實踐因素。第二、研究了中國美育話語體系原初構建的本土文化譜系,著力于系統發掘中國現代美育話語體系與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層思想關聯。相關研究成果已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

    3.中國美育話語體系的核心理論內涵研究:

    本子課題按既定計劃執行,在所有子課題中處于核心提煉位置。開題后,已對資料進行梳理、歸納、分析和提煉。通過比較,現已確定中國當代美育話語體系構建與中國現代美育話語體系之間的歷史語境的關聯性和差異性,明確了中國當代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國當代美育話語體系的三個核心理論內涵,分析三個核心理論內涵之間的深層關聯和內在機制,為初稿系統構建中國當代美育話語體系的主體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相關階段性成果也已在專業性的學術報刊上發表。

    4.基于中國美育傳統的當代比較美育學話語體系研究:

    本項子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中西美育話語的比較研究。研究計劃擬從西方美育話語的建構與變遷、中國美育話語的建構與變遷、中西美育話語的差異及其社會歷史成因、中國當代美育話語的調整與更新這四個方面來著手寫作。目前,子課題課題組已經完成了第一部分亦即第一章《西方美育話語的建構與變遷》的寫作。這一章包括《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人文教育的話語建構》《啟蒙哲學所孕育的審美教育話語》《審美心理學影響下的個體審美發展話語》《藝術課程論影響下的公共美育話語》這四節內容,約5萬字。

    5.以美育為靈魂的當代中國藝術教育話語體系研究:

    本子課題基本按照原定計劃有序開展研究。開題后,根據專家意見,對所承擔的子課題的定位以及研究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研究框架和內容,初步擬定了最終成果的撰寫提綱,并在大課題組內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交流。確定撰寫提綱后,我們進一步收集和整理資料,擬定了更為細致的研究內容,并撰寫了相應的文章。目前主要圍繞本子課題的一個核心命題: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進行文獻研究、比較研究,其中關于藝術素養的內涵、測評等研究基本成文。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除了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開展一些調研外,課題組成員還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參加了各類學術會議:如2017年8月在韓國召開的世界藝術教育大會、2018年6月在浙江師范大學召開的新時代浙江省藝術學理論發展及學科建設研討會、在芬蘭召開的世界藝術教育大會歐洲分會、7月在首都師范大學召開的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研討會等等。通過與中外學者的交流與分享,保障了本課題研究的針對性、開放性和前沿性。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項研究階段性成果已發表于《文藝研究》、《美育學刊》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另2018年7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專版刊發并集中推介課題組成員的階段性成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研究中的主要問題是:1、全體課題組成員,需要進一步把握當代美育話語體系的核心理論內涵,使其能在所有子課題研究中得以深入的體現。2、子課題研究內容如何和其他子課題之間建立有機的統一性,需要進一步思考。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美育三義》

    該文結合中西美育傳統以及當代中國社會歷史語境,系統提出了美育的三個核心內涵即作為感性教育的美育、作為人格教育的美育以及作為創造教育的美育。這三個核心內涵,構成系統把握當代中國美育話語體系構建的核心理論內涵,對整個課題的寫作具有關鍵指導意義。該文提出,美育的基本意義是感性教育,即保護和提升與理性相協調的豐厚的感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美育概念的現代性。美育是培養整體人格的教育,感性發展有利于整體人格的健康成長。儒家主張以深度體驗的方式培養人格,使德性內在化,從而形成了悠久而豐富的美育思想傳統。美育又是創造教育,激發生命活力,培養獨創性和創造性直覺。美育的這三層意義是相互有內在關聯的。

    該文發表后,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并見于各大學術門戶網站。

    《赤子之心與中國美學》

    該文提出“赤子之心”對中國美學和美育的重要意義。"赤子之心"原指嬰兒的本心,它具有真誠無偽、自然淳樸的特點。道家借以闡發個人心靈的純潔、獨立,儒家將之看作性本善的依據。它對文藝創作提出了求真尚實、情真意切的價值要求與批評尺度,是中國美學的生命所在。民國時期,王國維、朱光潛從美學角度對其重釋,重倡"赤子之心",以培育國民人格精神,提升國民精神素質。

    《關于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問題思考》

    針對目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實施困境,提出了三個思考問題。第一,“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價值追求如何體現在藝術素質測評之中?文章指出首先藝術素質測評的重心應該從考察學生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轉向關注學生針對現實情境和需要綜合運用藝術知識、技能的意識和能力;其次藝術素質測評不僅評定學生的藝術能力,還要評價學生藝術思維的發展水平。第二,評價范式的轉化以及專業化發展的趨勢如何體現在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設計和實施之中?首先藝術素質測評的設計和實施需要體現共同協商共同建構的評價范式;其次藝術素質測評的設計和實施需要走向專業化。第三,以藝術素養為本位,體現教育評價范式轉向的測評方法有哪些?1、利用真實、動態和交互的情境化測評考察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2、基于信息技術的“藝術成長記錄袋”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為自我評價的主體,使教師能更全面和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藝術素養。

    該文已受到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領導的重視,并擬開展相關引介研究。

    《退回“維多利亞時代”?:EBacc背景下的英國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

    該文對英國現階段學校教育改革對藝術教育的影響進行了研究。2010年卡梅倫擔任首相的英國聯合政府(2010—2016)開始面向公立學校推行被稱為"英國文憑證書"(English Baccalaureate)的測驗制度,集中強化英語、數學、史地、科學及外語五門主課及學術型人才的培養。盡管2016年因"脫歐"而經歷執政更替,然而這一延續性的教育改革政策對英國學校藝術教育的沖擊極大,近年來選擇藝術類科目參加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的英國學生數量迅速減少,師資、經費、課時等相應投入亦相應減縮,引起英國藝術教育相關業界人士的極大不滿。雖然受此影響,藝術教育在英國普通學校教學及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趨向邊緣,然而作為發達國家的英國畢竟占據著國際藝術教育的前沿位置,圍繞著創造性議題的反思與探索尤其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7月20日專版系列文章

    《在繼承和創新中建構當代美育話語體系》該文提出,要通過對中國美育傳統的譜系發掘,充分揭示中國美育話語體系的文化獨特性;要秉持歷史連續性原則,充分認識到當代話語體系構建是在歷史新方位中展開的。

    《20世紀以來英美國家美育話語的變革》該文提出,有關個體審美發展的話語體系,和美育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的話語體系,構成西方國家美育話語的基本內容。

    《牢記當代美育建設的初心》該文提出,當代美育建設的初心,就是中國現代美育發軔的時期美育倡導者們對美育目的性的設定。

    《從藝術技能到藝術素養》該文提出,藝術素養的內涵不等同于藝術知識和技能,它更強調通過藝術學習和活動,學生具有將藝術知識、技能、經驗等綜合運用于生活及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由藝者道之形看傳統美育觀》該文提出,只要我們不將“道”局限于某種特定思想,而是涵蓋一切真知、真理、真情,那么它在今天仍有鮮活的生命力。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下一步研究計劃

    課題采取首席專家負責制,統一協調、分工協作。馮學勤為課題組秘書長,另設學術秘書1-2名,協助首席專家協調整個課題組的工作安排、進度協調及《簡報》編輯工作。整個項目按三個階段進行,現已完成第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資料收集和文獻綜述階段: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召開 2 次研討會,討論課題整體思路與每一子課題的邏輯聯系和具體研究提綱問題,各子課題開始進行研究的準備工作,包括資料準備、調研實施方案,并就具體寫作提綱分別聘請專家進行交流研討。首席專家參加到每一個子課題組的討論。資料主要收集:一、國內外報刊的原始資料;二、各種全集、文集等文獻相關資料,進行摘錄、復印、整理;三、對他人涉及到本課題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匯編、綜述;在本階段,整個研究團隊將集中時間在方法論的系統掌握和熟練使用方面,在一系列重要基本概念的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使整個研究團隊的研究工作能在相同的問題域和學理層面準確地進行。主要系統范疇包括:中國美育話語體系的原初構建階段、中國美育的禮樂傳統、心性傳統、美育的內在性、深度體驗、人格教育、感性教育、創造教育,等等。

    第二階段為子課題的板塊討論和撰寫階段: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對資料進行梳理、歸納和提煉。各子課題進行初稿寫作。就每個子課題所涉及的重點和難點召開專題研討會。確定各分卷撰稿者及各分卷的基本框架。首席專家組織分卷主編、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核心成員整體安排及最終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為綜合研究及最后統稿階段:

    2021 年 1 月到 12 月:完成各分卷的初稿后組織專家論證會進行討論評價,調整和完善材料,并完成最后的統稿工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閆妍)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99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妇女99|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jlzz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