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自立項以來,基本按照研究計劃穩步推進。(1)2016年12月,本課題
召開了開題論證會議,邀請國內專家參與課題論證,正式確定課題組成員的分工,
并與國內相關學術機構通報本課題立項情況與合作意向。2018年1月13日,課題
組與中國亞太學會聯合舉辦了中國亞太學會2018年會論壇暨“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的實踐”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洛陽外國語學院、廣西社科院、云南社科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當代世界雜志社》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20多人出席會議。與會學者就“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實踐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等進行深入探討。(2)課題組已經派出部分成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美國開展調研考察。如首席專家曹云華教授赴馬來西亞調研考察一周(2018年4月23日至5月1日。子課題負責人唐翀副教授赴馬來西亞考察、訪問一個月(2018年4月一5月)。課題組成員張應進博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7年6月一2018年6月)。子課題負責人周玉淵副研究員赴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訪問3個月(2017年9月—12月)。課題組成員劉鵬副教授赴美國新橋大學訪問一個月(2018年5一6月)。經過調研考察,完成了多篇研究報告提交國家有關部門。(3)截止2018年6月,課題組共發表學術論文15篇,撰寫、提交研究報告10篇,其中向中辦、中聯部、國家社科規劃辦、云南省人民政府提交專報5篇,多篇研究報告獲得中央領導批示和有關部門采納。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課題組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進展順利。課題組成員由于多年的科研工
作積累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包括圖書、期刊、會議論文集、報紙、訪談記錄、錄像錄音等)。對于尚未掌握的資料,課題組正在通過以下多種路徑收集:通過購買來補充部分尚未掌握的重要文獻資料;通過國內外學術訪問、學術會議等渠道搜集相關文獻、學術信息;到國內外相關政府機構、企業、民間社團、城鄉社區做實地調研,特別是在東南亞當地收集資料。
(2)課題首席專家曹云華教授參加參加學術會議與國際交流的情況如下:
2016年9月8-9日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國際戰略研究院和廣西社會科學院合作主辦的第9屆“中國-東盟智庫論壇”,發表論文:“后東盟共同體時代的中國-東盟經貿合作” 。
2016年12月11日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國際戰略研究院主辦的“2017年亞太形勢研討會”,做題為“2017年東南亞政治局勢”的發言。
2017年3月28日,課題首席專家曹云華教授應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邀請,為該校“大師講堂”做第一講,題目為“一帶一路與東南亞”。
2017年4月7日,課題首席專家曹云華教授應湘潭大學邀請,為該校“韶風?名家論壇”做講演,題目為“一帶一路與東南亞”。
2017年9月3-4日,參加由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東盟智庫聯盟論壇”,發表題為“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東盟合作:機遇與挑戰”。
2017年10月14-15日,參加由復旦大學中國周邊研究中心與廣西財經學院合作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國-東盟國家務實合作’,發表論文‘一帶一路與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重塑’。
2017年10月19日,參加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辦的‘八桂僑刊’座談會。
2017年9月22-24日,參加由廣西大學中國僑鄉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海外華人與中國僑鄉國際學術會議,提交論文‘論海外排華的演變及其應對’。
2017年11月7-9日,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國際戰略研究院和廣西社會科學院合作主辦的第10屆“中國-東盟智庫論壇”,發表論文:“東盟準備好了嗎” 。
2017年23-24日,參加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2017年會暨“世界秩序轉型與區域治理”研討會,提交論文“一帶一路與中國周邊安全秩序的重建”。
2018年3月26-29日,參加由中國-東盟中心和廣西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紀念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做題為“崛起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東盟”的主旨發言,廣西南寧。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1)課題組三次向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投稿,分別題為“當前東南亞局勢與我國的對策”、“我宜支持東盟的中心地位、倡導以“東亞峰會”為基礎印太戰略構想”、“如何積極應對一帶一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社會沖突”。(2)課題組成員陳建榮主持的面向東南亞地區的“沖突解決”培訓班,招收培訓了大量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在東南亞國家的青年群體中宣傳了“一帶一路”倡議和“命運共同體”理念,此培訓項目還獲得教育部首屆中外合作辦學教學創新一等獎。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1、各子課題的進展程度不一。個別子課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進度稍顯緩慢,下一步將加強子課題組之間的協作與溝通互助,共同推進研究工作。2、海外調研力度不足。原計劃安排子課題組開展聯合海外調研活動,但由于時間協調方面的原因,只有個別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小規模的海外調研。目前課題組已經規劃爭取利用多種渠道,派遣更多成員開展更多數量的海外調研活動。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①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②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附件EXCEL表格)。
詳見“階段性成果清單”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課題組將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海外調研活動,包括:課題組首席專家曹云華教授應泰國瑪希隆大學的邀請,赴泰國做訪問學者一年(2018-2019年);子課題負責人程曉勇副教授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訪學一年(2018-2019);課題組成員馮悅博士擬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9年);各課題組擬赴東南亞國家進行田野調研(2018)
2、撰寫2-3篇內部研究報告,報送給相關部門。
3、圍繞課題的幾個問題舉行一個內部研討會。
4、2018—2019年再發表4—6篇核心期刊論文。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