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按照原先的課題設計和規劃安排,課題整體進展良好,各子課題團隊工作順利。已經產生了有突出影響的階段性產果,并形成了明顯的溢出效果,產生了多個擴展性課題。
在子課題一“大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能力研究”題域內,課題組對政府治理的中央頂層設計和改革規劃展開了跟蹤研究,尤其是針對新啟動的黨和政府機構大規模改革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還在2016-2017年對中央政府以及全國范圍內各地方政府有關大數據發展的規劃、政策以及新創設的專項機構展開了全面調研,并形成了初步的調查報告《大數據驅動與驅動大數據:地方政府的反響與行動》,公開發表了《群眾路線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分析與經驗發現》;對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戰,課題組也根據調查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數據大國、數據治國與數據強國》報告。聚焦于本課題的理論設定,課題組專門比較研究了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多種路徑及其路徑依賴后果,對數據驅動(DDG)和技術驅動(TDG)與傳統的危機驅動(CDG)、問題驅動(PDG)以及理念驅動(IDG)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形成了系統的結論,公開發表了《大數據驅動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理論框架與模式創新》和《加強實證研究,建構概念體系:試論中國政治學術話語的發展策略》等論文,為本課題其他子課題的推進和最終成果準備了必要的數據和概念基礎。
在子課題二“開放政府:互聯網+政務的前沿發展”題域內,本課題既比較研究和評價了中外政府以及中國地方政府的官方網站建設及其政治參與績效,發表了《政府治理中的公民互聯網政治參與:基于省級地方政府門戶網站的評估》和《國外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時空擴展、學科分化與階段演進》、《國外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前沿:總體格局、理論困惑與中國議題》等高水平論文,又考察和評價了各級政府政務大數據的整合、融匯和集成情況,匯集成了調查報告《政務數據的整合與匯集:實踐樣本與優秀案例》。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還策劃或參與了若干地方政府的政務大數據匯集和融合的工作,包括與寧夏中衛市政府、北京市延慶區政府和山東省青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以政府顧問、專業咨詢和評估專家的方式實際參與了政務數據的整合工作。
在子課題三“智慧政府:數據驅動下的決策科學化”的范疇內,本課題組團隊定向搜集和整理了基于大數據的公共部門決策案例和政策調整案例,從國內外的案例研究中總結概括從信息時代、知識時代向智能時代邁進過程中政府治理的“智慧化”的路徑和類型,已經匯集成調查報告《基于數據的智慧政府:典型決策100例》。尤其是立基于有關網絡參與和網絡議政的案例,目前已經提出了西方“微眾”協商與中國“擬眾”協商的模式概括,希望從中進一步獲得創新的理論知識。同時,本課題組還參與了國家民政部有關“智慧社區”建設的評估,參與了國家發改委有關“智慧城市”的創新評估,從而為本課題規劃的“智慧政府評估指標體系”準備了必要的數據和案例。
在子課題四“回應政府:數據導向下的評估動態化”題域內,本課題團隊主要集中精力于實際研究,即運用問政平臺的數據,分析和研究民眾向政府提出的治理訴求以及政府做出回應的反響和政策選擇,試圖從中這些研究中獲得基礎數據處理的成熟技術和方法,包括涉及機器學習之用的“詞典”和“情感圖譜”、歸類和聚類之用的“模型”以及相關“算法”。在這一方向上,已經發形成的成果甚至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重視并因而發表在國際學刊上,包括有《Conditional Receptivity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in China》、《Selective responsiveness: Online public demands and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in China》、《重訪數字民主:互聯網介入與網絡政治參與》。
在子課題五“濡化政府:數據服務下的傳播與教化”題域內,本課題研究團隊專門組織了政治文件研究小組,對中央核心文件、配套文件以地方響應文件進行系統研究,研究政府文件的傳播特征和政策回應,進一步探討政治文件之于大眾的教化特征。同時,課題組還立基于政府網站、尤其是近年來在反腐倡廉方面作用突出的中紀委/監察委(監察部)網站以及各地官方網站的數據,專門研究其網站建設和信息發布特點,試圖通過解剖這一典型,探討和理解政府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做到“寓教訓于信息公開、寓教育于信息聚焦、寓教化于信息傳播”,據此已經形成的調查報告有《中國省級紀檢監察官方網站建設:現狀、評估與建議》、《已經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百名優秀縣委書記與百名落馬縣委書記——基于紀檢監察網站的分析》;正在投入中的論文則包括《腐敗感知與政府信任的影響機制研究》、《反腐敗與政治信任:結構偏好與規模偏好的異質性影響》、《風險與收益:職務犯罪的決策量表構建》等等。
上述子課題的進展以及部分成果,已經集中體現在2017年12月舉辦的“第四屆政治科學理論與方法前沿論壇暨“大數據時代的國家治理創新”專家研討會,2018年3月舉行的“大數據賦能司法新發展”研討會以及2018年4月舉辦的“數據治理:大數據如何革新政府治理”研討會。2018年8月本課題團隊還將主辦“全國第一屆計算社會科學論壇”的分論壇“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現代化”。
如果說本課題的進展尚屬順利,研究成果亦有相當規模,但必須承認的是,本課題目前還處在全面鋪開與點狀突進相交叉的階段,因而各個子課題的工作略有差異,既有成果之間的邏輯關聯和嵌套尚未得到突顯;同時部分成果尚未實現正式發表,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貶損了本課題的意義和影響;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對于大數據工作給予了越來越高程度的關注,這對于課題實施來說既有便利的一面,卻又有參與實際工作過多而構成的干擾的另一面。
目前,課題組正根據本次中期檢查所暴露的問題進行研討,將在課題的后期運作中加以矯正和彌補。
二、研究成果情況
張小勁、孟天廣:《治理實踐發展呼喚研究方法創新》,載《人民日報》2017年12月04日第19版
關鍵詞:國家治理,政府治理,大數據,研究方法,創新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為我們描摹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人圖景。這一偉大實踐,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支持,這是時代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呼喚。括政治學在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以遠大抱負、強烈擔當和不斷創新予以回應。中國在較短的時間里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也經歷了深刻的社會變遷和現代化轉型,這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這個進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與中國學術的巨大進步相互激蕩的過程,也是包括政治學在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成熟、發揮貢獻、占據前沿的過程。而學科知識的更新、實踐經驗的積累,會帶來知識范式的創新轉換。受其影響,政治學的核心假設、研究方法和學術理路也會發生變化。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試點探索和政策實驗的方法得到多次應用。從改革初期摸著石頭過河式的自主創新到頂層設計之下的政策試點、布局試點和授權試點,這些模式均為中國的發展實踐提供了宜時宜地的、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同時,政治學研究也在為整體制度創設和改革創新提供思路和解決方案。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變遷加速,“互聯網+”、人工智能、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設與政策實驗、體制機制創新相互交織。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實踐的發展創新,在更深層次上推動政治學的創新發展,也呼喚政治學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創新。包括實驗社會科學和計算社會科學及其分支——實驗政治學和計算政治學正在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計算政治學立足于政治學長久以來的計算傳統以及相應的知識積累,并汲取社會科學中其他學科量化研究、質化研究和規范研究的方法。當前,計算政治學受益于大數據技術,嘗試把分析海量數據的技術方法與政治學研究結合起來,將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云計算和可視化應用于現實政治問題研究。目前已經有不少政治學者將數據整理和預測分析方法應用于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和全球治理等問題的研究,著力探討回應型政府、智慧型社會、自主型公民等治理問題。
孟天廣, 張小勁:《大數據驅動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理論框架與模式創新》,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關鍵詞:大數據, 大數據驅動, 政府治理能力, 政府創新, 科技創新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集中體現為復雜多變的治理環境向傳統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戰,但強大新穎的科技創新又為政府治理轉型及其能力提升準備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按髷祿寗拥恼卫砟芰Α币劳杏谥卫砝碚摵蛯嵺`的發展,結合了互聯網技術革命,是一種互聯網和海量數據支撐的、涵蓋了更廣泛內涵的政府治理能力,概括了政府治理能力建設在大數據時代所呈現出的新發展、新動態和新前景,這集中反映在功能拓展、技術支撐和應用創新三方面。結合理論發展和實踐應用,當前中國應大力強化基于大數據的開放政府、智慧政府、回應政府和濡化政府等模式創新,以全面提升政府決策能力、吸納能力、整合能力、濡化能力和傳統政府能力。
張小勁、孟天廣:《論計算社會科學的緣起、發展與創新范式》,載《理論探索》 2017第6期
關鍵詞:大數據, 計算社會科學, 范式轉換, 方法論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既向傳統的學科分野及其方法論范式提出挑戰,又為新學科發展及范式突破準備了基礎條件。作為前沿交叉學科,計算社會科學既是大數據時代科技進步、數據爆炸和方法創新的產物,又是社會科學長久以來的計算傳統知識積累的成果,致力于應用數據思維、數據資源和數據分析學以研究人類社會行為和社會運行規律等。近年來計算社會科學的發展使新學科成為現實,這種學科創新體現為圍繞著數據驅動和算法驅動,采取不同融合方式的一系列“問題解決性、應用導向”的多元化進路,推動社會科學范式轉換。
吳江、張小勁:《極端宗教意識形態研究:以<達比克>為對象的分析》,載《政治學研究》2016年第6期
關鍵詞:極端組織; 政治傳播; 意識形態; 恐怖主義; 文本分析
摘 要:《達比克》(Dabiq) 是極端組織用于宣揚其宗教極端思想的電子雜志,具有若干不同于一般媒體宣傳且不同于以往極端勢力宣傳的特征。在綜合使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特別是以創新方式利用相似性傳播(Affinity Propagation) 算法進行文本聚類)對已發行的14期《達比克》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揭示了《達比克》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和文本內容方面的突出特征,包括大量使用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熱衷于政治論辯等。在從權威性、可擴散性和可動員性維度對《達比克》進行解讀的過程中,本文提煉并分析了四種意識形態聯結模式,即神圣性-政治性模式、信念傳播-暴力行動模式、虔誠性-抗爭性模式、個人執信-個人犧牲模式。極端組織對這些意識形態模式的綜合使用開啟了由個人到群體,由思想到行為的轉化路徑。極端組織試圖借此達到擴大影響力,吸納信眾和激勵行動的基本目的。
孟天廣、鄭思堯:《信息、傳播與影響:網絡治理中的政府新媒體——結合大數據與小數據分析的探索》,載《公共行政評論》2017年第10期
關鍵詞:信息傳播, 網絡治理, 政府新媒體, 大數據, 小數據
摘 要:作為政府在網絡空間的代表,政府新媒體在網絡治理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以政府新媒體為代表的線上政府兼具政府主體和新媒體之傳播媒介的特征,在推動政府開放、提升政府回應性和引導網絡輿論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政府新媒體建設,論文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小數據分析探討網絡治理中政府新媒體的角色,考察了其傳播內容、傳播功能和影響效應。政府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非常多元,價值觀宣傳最多且逐漸上升。便民服務是其核心傳播功能,另有生活信息、政務公開和政績宣示等功能。政府新媒體正日益發揮著廣泛影響,受到 16%的網民關注,并對網民的政治態度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激發著網民對公共事務的興趣及參與行為。然而,影響效應的發揮同時受到經濟社會環境、傳播行為和網民特征的影響,因此,政府新媒體的未來發展應著力于擴大受眾覆蓋面、優化傳播內容、提升信息質量等。
李鋒、孟天廣:《策略性政治互動:網民政治話語運用與政府回應模式》,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第5期
關鍵詞:政治話語, 集體認同, 策略表達, 政府回應模式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日益成為公眾與政府互動的重要平臺。本研究以人民網地方政府留言板為例,采集了2008至2014年21萬發帖,從身份認同和政治價值取向兩個角度來探索公眾在網絡平臺的表達行為模式與政府的回應模式。研究發現,公眾更愿意使用與工作、居住地等相關的集體認同表述(內集體話語),而不愿使用個體話語或者更宏大的集體認同(泛集體話語)來表達訴求,政府對內 集體話語的回應高于后兩者。在政治價值取向上,民主話語、賢能話語和混合話語表達并存,民主話語多于賢能話語,政府對賢能話語的回應最高,民主話語次之,無取向話語最低?傊,網民具備策略性表達訴求的可能,基于內集體話語、賢能話語或民主話語的訴求均提升了政府回應。
吳江、張小勁:《大數據國際政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18期全文轉載
關鍵詞:大數據, 數據挖掘, 國際政治, 國際關系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數據挖掘算法和新數據庫的不斷引入,大數據國際政治研究逐漸發展起來。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在暴力沖突研究、反恐研究、國際政治傳播學研究以及公共外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數據與國際政治研究的結合可以在事件預測與輔助決策、微觀理論和中層理論研究,以及宏觀理論研究這三個層次上得以實現。然而,大數據國際政治研究也必須應對數據和算法的不完善性所帶來的挑戰。大數據國際政治研究的未來方向不僅僅是加強實際應用,而且更應該側重完善學科的理論建構。為此,應開發新的數據源,倡導多種研究方法的協同運用,大膽創造新的算法數據實體,建立新的研究合作機制,并積極運用可視化技術。
張小勁:《加強實證研究,建構概念體系:試論中國政治學術話語的發展策略》載《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關鍵詞:實證研究,概念體系,研究方法,學術話語
摘 要:中國改革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并且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階段。概括言之,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進程中,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人口在如此之短的時間里創新了如此輝煌的經濟成就和發展奇跡,也從未在如此規模的共同體內經歷如此深刻的社會變遷和現代化轉型。中國發展、轉型與崛起的宏大歷史進程,無疑為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諸多關鍵性挑戰和議題,包括經濟持續增長、科技造福人類、社會轉型與現代化、城鎮化等提供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的、獨一無二的社會實驗場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關注和評析,更向中國學者提出了必須應對的知識挑戰:基于中國社會變遷的實際進程,概括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曲甜:《國外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時空擴展、學科分化與階段演進》,載《國外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
關鍵詞:互聯網,政治參與,社交媒體
摘 要:媒體與社會資本之間的關系是經典學術話題,互聯網的出現使該問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并集中體現為學界關于互聯網與政治參與之間復雜關系持續高漲的研究熱情。本文聚焦于1996年至2016年期間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錄的852篇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文獻,以知識圖譜的方式勾勒出國外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在時空擴展、主題分布、學科分化、階段演進等方面的知識脈絡,并以一定的前瞻性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不僅以綜合、整體、動態、可視的方式呈現了過往二十余年國外研究的圖景,也為中國學者展開本土化的互聯網政治參與研究提供重要的啟發和借鑒。
衍生和擴展課題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第61批)
曲甜:《地方政府治理視域下的互聯網政治參與:評估體系的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青年基金項目2018年
曲甜:《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及其對策方案研究》
趙娟:《網絡互動視閾下政府社會性監管的回應性研究》
委托科研課題
《國際危機應急處理體系研究》(南海研究院)
《2015年全國低?冃гu價抽樣調查監測》(民政部)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績效評價實施效果評估》(民政部)
《2016年智慧社區建設案例評估》(民政部)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編輯完成《大數據時代的計算社會科學》論文集,
奠定本課題的學科知識基礎
前言
大數據時代與社會科學研究范式變革
論計算社會科學的緣起、發展與創新范式
大數據與宏觀經濟分析研究綜述
大數據政治學:新信息時代的政治現象及其探析路徑
大數據國際政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大數據背景下的心理學:中國心理學的學科體系重構及特征
互聯網搜索行為能幫助我們預測宏觀經濟嗎?
網絡空間的政治互動:公民訴求與政府回應性
政治傳播視角下《新聞聯播》的宣傳
解析網絡空間的公眾環境訴求:議題、策略及影響
網絡輿情是否影響股市行情?基于新浪微博大數據的ARDL模型邊限
大數據信息采集及其偏差補救方法——以甜黨和咸黨的口味地盤之爭為例
信息、傳播與影響:網絡治理中的政府新媒體
策略性政治互動:網民政治話語運用與政府回應模式
計算法學的興起及其挑戰
2、完成第二波城市治理調查(CUGS)
匯集和分析城市社區居民對于政府政策的評價和訴求
其中,在全國10-15個省市面向政府官員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大數據對政府治理的影響、對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作用等;并在全國50個城市開展公眾問卷調查,從需求者的角度了解大數據對政府治理能力的影響,以及公眾對基于大數據的治理創新的反饋等。完成數據分析并形成學術論文和政策報告。
3、完成各子課題的核心研究和論證
包括完成并出版《大數據驅動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建設:國內外經驗》
中國實踐
歐盟經驗
美國案例
4、撰寫并完成最終報告完成《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能力評估及建設策略》
歷史起航
現實挑戰
優秀案例
經驗歸類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