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 項目研究計劃
項目研究計劃按5年進行,總體進度安排如下:
(1)2017年:子課題1“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知識庫”
(2)2018年:子課題2“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和優化模型”
(3)2019年:子課題3“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機會發現和路徑優化方法體系”
(4)2020年:子課題4“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與策略推送的決策支持平臺”
(5)2021年:補充完善和綜合集成研究
2. 項目研究計劃進展情況
項目按研究計劃有條不紊的展開,進展情況良好。
(1)按研究計劃舉行了開題論證會
2017年6月16日舉行了開題論證會。首席專家楊青教授從研究背景、總體框架、研究路徑和方法、預期成果和預期創新點等多個方面介紹了項目的總體情況;首席專家助理劉星星博士后代表課題組對子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標做了進一步的闡述。
經過認真評議和充分討論,論證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選題立意深遠,內容設計前瞻度高,技術路線可行性強。該項目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緊密聯系,順應了我國城市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專家組建議課題組進一步加強學科交流,廣泛吸納優秀人才,大膽創新學術成果,高標準實現項目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課題組按專家組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研究工作計劃。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和政策建議。專報和高水平論文雙管齊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二是進一步完善研究內容,具體包括把握核心關鍵詞“危機轉化”;加強城市垃圾危機形成的原因分析和垃圾危機轉化機理研究;針對不同階段的危機進行轉化,完善城市垃圾危機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做好城市垃圾危機的分類研究,針對城市垃圾的常規型危機、亞非常規型危機以及非常規型危機,分別形成對應的危機轉化標準和路徑優化方法;注意政策研究。三是完善研究方法,加強調查研究。四是加強應用。
(2)按研究計劃開展了子課題1“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知識庫”的研究
研究了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數據庫、案例庫以及知識庫,初步建立了城市垃圾鄰避危機知識庫。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專著1本,論文3篇,軟件著作權2件,碩士學位論文5篇,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2篇,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1項,成果要報1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楊青等. 中國垃圾分類發展報告.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M]. 2018.10
[2] Xingxing Liu,Qing Yang*, Ling He. A novel DBSCAN with entropy and probability for mixed data[J] ( 基于熵與概率的新型處理混合數據的DBSCAN算法研究 ). Cluster Comput, 2017, 20(2): 1313-1323. SCI, IF 2.04
[3] 程虹.管理提升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嗎?——來自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8, 34(2): 80-92
[4] 張素培,莊越. 構建重大災難事故有效反省機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27(6):1-6
[5] 楊青,劉星星,何玲,魏瑋. 協調度模擬仿真系統[簡稱:協調度計算器]V1.0,證書號:軟著登字第1927289號,2017年07月04日
[6] 楊青,劉星星,何玲,魏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適配性能檢測系統V1.0,證書號:軟著登字第1952406號,2017年07月12日
[7] 李根.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價值評估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7年6月(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8] 姚遠. 水泥廠協同處置城市固體廢物特許權價值評估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7年6月(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9] 張俊鋒.生活垃圾“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價值評估[D]. 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0] 李燕.基于CE模型的垃圾處理廠環境補償評估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1] 郝曉兵. 基于EVA的垃圾處理企業業績評價——以GL公司為例[D]. 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MPAcc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12] 指導老師楊青教授,參賽學生周惠等7位同學,湖北省垃圾焚燒發電“鄰避”事件調查研究及危機轉化管理創新,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獲武漢理工大學二等獎
[13] 孫穎.基于語義本體的城市垃圾危機知識庫設計,武漢理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2018年6月
[14] 周緒黃.面向主題搜索的城市垃圾危機網絡爬蟲軟件設計,武漢理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2018年6月
[15] 楊青等,我國實施垃圾分類的突破口是推行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成果要報
(3)按研究計劃開展了子課題2“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和優化模型”的研究
研究了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和優化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論文5篇,碩士學位論文4篇,成果要報1篇并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楊青等.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成果要報
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垃圾焚燒鄰避危機已經成為公共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的研究成果,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有關部門應將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作為維護公共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加以推進,創新我國城鄉垃圾處理的體制、機制和模式,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程虹,李唐. 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基于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 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2017(2):171-186
[3] Li Xinfan, Yang Qing.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PP Bid Project in Blue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城市垃圾藍色焚燒PPP投標項目綜合評價研究)[C].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17: 798-802
[4] 周惠,汪林嵐,謝豪,楊青*.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鄰避”危機轉化對策建議研究[J]. 社會科學,2018(2):199,205
[5] 白文濤,杜志洪,何睿,楊青*.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鄰避”原因分層剖析研究[J]. 社會科學,2018(2):4-5
[6] 黃盼,楊青. 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18(22):10-13
[7] 唐小艷.非常規型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模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8] 楊書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工商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方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9] 趙靜秋. 清潔發展機制下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影響因素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7年6月(工商管理(財會方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0] 吳菲.基于環境收益計量的HY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經濟性評價[D]. 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6月(MPAcc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4)根據研究需要提前開展了子課題3“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機會發現和路徑優化方法體系”的研究
研究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機會發掘和路徑優化以及基于貝葉斯網絡的機會發掘和路徑優化。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論文2篇,碩士學位論文1篇,成果要報1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Qing Yang, Ling He, Xingxing Liu*. Bayesian-based Conflict Conversion Path Discovery for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基于貝葉斯的中國垃圾管理政策執行沖突轉化路徑發現)[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8, 29(3): 347-375. SSCI,IF 1.00
[2] 吳祥,楊青. 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監管存在的弊端和原因分析[J]. 科技創業月刊,2017(8):93-95
[3] 吳祥. 嵌入第三方監督的城市垃圾處理監管演化博弈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7年6月(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獲武漢理工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4] 楊青等.切實做好垃圾焚燒項目管理創新,化“鄰避”為“鄰利”.成果要報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本課題通過實地調研、案例采集、網絡志調查、文獻檢索等方法廣泛收集數據、案例及知識。在北京、浙江、重慶、廣東、湖北等多地開展實地調研。圍繞垃圾焚燒、鄰避事件、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技術和管理等主題,在百度、新浪、鳳凰網、南方周末、中國環衛科技網等搜索引擎和知名網站上抓取相關數據。綜合多渠道數據采集與清理,形成1套40GB的城市垃圾“鄰避”數據庫、3群落城市垃圾案例庫、1套城市垃圾“鄰避”轉化知識庫。
(1)數據庫
綜合運用網絡爬蟲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分詞技術、領域詞表構建等方法,以城市垃圾鄰避事件為核心,廣泛采集城市垃圾危機相關數據。針對垃圾焚燒發電“鄰避”事件信息分散的特點,設計鏈接標簽通用爬蟲軟件,并開展兩重內容篩選機制:一是基于關鍵詞表和停用詞表的標題分詞篩選,二是通過針對篇章結構設計的HTML結構篩選算法進行篩選,到目前為止獲得了12,327個與研究主題相關度較高的重點頁面的網頁文件(后續將持續增長)。
為保證數據正確性,提高數據可用性,通過數據清洗和預處理得到研究所需典型案例數據。主要運用基于機器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中的中文分詞、詞法相似度分析計算等方法,并根據篇章層次結構和組成特點設計一套正文提取算法,最終得到7, 000篇網頁數據、200個案例數據分類。
(2)案例庫
本課題廣泛收集了大量國內外城市垃圾危機的案例,形成圍繞“名譽-利益”空間展開的案例群,主要包括:垃圾焚燒“鄰避”案例群、垃圾分類案例群、垃圾管理信息建設案例群等。
垃圾焚燒“鄰避”案例群包括1, 200項“鄰避”事件,重點圍繞30項典型案例展開,包括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廠項目(2007年6月)、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廠項目(2008年7月)、浙江嘉興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廠項目(2008年11月)、南京天井洼垃圾焚燒廠項目(2009年3月)、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2009年4月)、秦皇島西部垃圾焚燒廠項目(2009年4月)、深圳白鴿湖垃圾焚燒廠項目(2009年5月)、北京阿蘇衛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2009年8月)、江蘇吳江垃圾焚燒廠項目(2009年10月)、廣州番禺(2009年11月)、東莞麻涌垃圾焚燒廠項目(2010年1月)、無錫錫東垃圾焚燒廠項目(2011年3月)、上海松江垃圾焚燒廠項目(2012年5月)、廣州花都垃圾焚燒廠項目(2012 年6月)、佛山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區(2013年1月)、中山黃圃鎮垃圾焚燒處理基地(2014年1月)、武漢鍋頂山垃圾焚燒廠項目(2014年3月)、湖南湘潭垃圾焚燒廠項目(2014年4月)、杭州余杭九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14年4月)、廣東惠州生態環境園項目(2014年9月)、汕頭潮南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2014年10月)、廣東陽春春灣垃圾焚燒廠項目(2015年10月)、浙江海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16年4月)、江西贛縣第二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2016年4月)、湖南南縣湘北垃圾發電項目(2016年4月)、湖北仙桃垃圾焚燒廠項目(2016年6月)、湖南寧鄉垃圾焚燒廠項目(2016年6月)、天津薊縣垃圾焚燒廠項目(2016年6月)、廣東肇慶高要區垃圾焚燒廠項目(2016年7月)、海南萬寧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環保發電廠項目(2017年1月)。同時,收集了美國的“平等選址協議”和“反向抬價拍賣”、德國的“共識會議”等經驗的案例。
垃圾分類案例群包括住建部于2000年6月確定的垃圾分類8個試點城市以及直轄市、主要省會城市共33個城市的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具體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桂林、天津、石家莊、太原市、呼和浩特、沈陽、長春、哈爾濱、合肥、福州、南昌、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海口、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垃圾管理信息建設案例群包括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管理信息系統、垃圾處理物流管理、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城市垃圾監控系統、環境衛生管理服務系統、垃圾統計預測和應用系統等,覆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基本環節。
(3)知識庫
領域詞表可以用于文本挖掘的特征選取和權重確定,常用方法有TF?IDF、World Net。對于城市垃圾危機領域來說尚無法通過基于語義的方法獲得數據,本研究則開發了初級的城市垃圾危機領域詞表,詞表數量達到243項。
本課題將事故案例表示為向量:C =(H, C, P, L, R, S),依次表示隱患、成因、人員、地點、后果和解決辦法。根據城市垃圾危機關鍵詞表,使用Protégé構建各項本體類及其屬性,Protégé可以允許用戶只在概念層次上進行領域本體模型的構建。同時,借助NLPIR語義分析平臺,抽取已獲取的文本中的實體和相關詞。可以通過該軟件編輯城市垃圾危機的概念類,屬性及關系,并能夠添加實例。同時,Protégé可以將本體轉化為OWL格式的代碼。目前,已初步構建城市垃圾“鄰避”轉化知識庫。
2.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法律法規的收集整理
我國以憲法為基礎的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體系已初步形成,它包括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單行污染防治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技術標準等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
本課題收集整理的法律包括環境保護基本法《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污染防治單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行政法規包括《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幾點意見的通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等40部,地方性法規包括《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和《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等70部。
(2)論文、著作以及研究報告的收集整理
針對子課題1“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知識庫”,收集整理了“Environment: Waste production must peak this century free”(《Nature》期刊)、“適應突發事件演化的知識表示模型研究”以及“基于知識元的突發事件連鎖反應路徑推理方法”等權威和重要中外期刊論文共232篇。
針對子課題2“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和優化模型”,收集整理了“Garbology 101: Getting a grip on waste”(《Science》期刊)、“基于危機情景構建的危機轉化度研究”以及“基于社會網絡的市場機遇信息交互模型研究”等權威和重要中外期刊論文共116篇。
針對子課題3“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機會發現和路徑優化方法體系”,收集整理了“Humanity’s un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Science》期刊)、“基于知識管理視角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模糊案例推理應急決策方法”以及“基于貝葉斯網絡的突發事件鏈建模方法與應用”等權威和重要中外期刊論文共207篇。
針對子課題4“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與策略推送的決策支持”,收集整理了“Take Responsibility for Electronic-waste disposal”(《Nature》期刊)、“基于3DGIS的城市社會管理平臺解決方案”以及“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城市垃圾資源化技術集成研究”等權威和重要中外期刊論文共237篇。
課題組收集整理了《城市生活垃圾智能管理》、《中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新模式》以及《城市固體廢物系統分析及優化管理技術》等著作33本
課題組收集整理了《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報告——面向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社會成本評估報告》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狀況評估》等研究報告67篇。
3.學術交流
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在英國舉行的創新與管理國際會議上宣讀了研究論文“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PP Bid Project in Blue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城市垃圾藍色焚燒PPP投標項目綜合評價研究)。與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日本山口大學、荷蘭帝爾堡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芬蘭瓦薩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1. 《工作簡報》報送情況
分別于2017年7月5日、2017年12月26日、2018年7月4日報送了三份《工作簡報》,主要包括開題情況、研究進展、論文發表及投稿情況、學生培養情況、成果要報情況等。
2. 成果要報報送情況
分別于2017年11月2日、2017年11月14日、2017年12月19日報送了三份成果要報,其中一份成果要報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
(1)我國實施垃圾分類的突破口是推行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2)切實做好垃圾焚燒項目管理創新,化“鄰避”為“鄰利”
(3)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
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垃圾焚燒鄰避危機已經成為公共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的研究成果,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有關部門應將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作為維護公共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加以推進,創新我國城鄉垃圾處理的體制、機制和模式,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 主要問題
城市垃圾危機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城市垃圾危機的演化錯綜復雜,既有垃圾直接污染空氣、水及土壤所造成的常規型生態環境危機,又有可能引發的亞非常規型公共衛生危機和事故災難危機(例如深圳光明新區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場“12?20”特別重大滑坡事故等),還有可能引發的非常規型社會安全危機(例如鄰避危機)等等。因此,這類研究更為復雜,挑戰性更強。
本研究課題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原理與方法體系,主要實現五個目標:一是提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新思路,打破城市垃圾危機管理思路的局限性;二是建立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知識庫,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管理提供數據和智力支撐;三是創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及其模型,為更好地解決城市垃圾危機指明目標方向和進行績效考核;四是建立一套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路徑優化模型,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管理提供具體方法體系;五是搭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的決策支持平臺,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管理提供科學手段。
本課題研究注重對城市垃圾危機的風險識別以及機會發現,并實現由風險向機會的轉化。針對城市垃圾危機中所涉及的環境、社會、經濟、公共安全以及制度等問題,探索綜合解決方法和路徑。主要研究內容可概括為“一庫、一度、三方法、一平臺”,“一庫”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知識庫,“一度”為一套危機轉化度優化標準和模型,“三方法”為案例推理、貝葉斯網絡、多Agent三個方法的集成,“一平臺”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動態仿真演化與策略智能推送平臺。研究成果將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數據——標準——模型——方法——平臺”綜合體系,為城市垃圾危機管理提供科學方法和智力支持。
由此可見,本項目選題重大、分量厚重,研究規模大、周期長是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
2. 改進措施
3. 研究心得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和政策建議
專報和高水平論文雙管齊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管理世界》、《經濟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等國內外權威和重要期刊發表論文9篇,其中SSCI/SCI 2篇;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成果要報“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
(2)響應國家重大需求,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動態仿真演化與策略智能推送平臺亟待研發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科學、有效地開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日益重要。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在內的環境綜合治理思路;同時,“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資源循環模型、固廢循環利用管理與決策技術列入重點研究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堅戰”,并強調“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應將垃圾治理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突破口,發展循環經濟,建成美麗中國示范區,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目前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上線運行了《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管理信息系統》,開始對全國城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全過程進行信息管理,全國各地也紛紛構建垃圾管理信息系統,但尚無針對城市垃圾所引發危機的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城市垃圾危機的主動防御能力亟待強化,從而為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保駕護航。
本課題綜合集成網絡爬蟲、自然語言處理、案例推理、貝葉斯網絡、計算實驗等技術和方法,構建“名譽-利益”空間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轉化的情景演化模型,通過案例分類與表達定位各類“鄰避”事件,根據決策偏好與結構學習生成危機轉化路徑,研發形成一套垃圾焚燒“鄰避”危機轉化決策支持平臺(ISAID),經過初試和小規模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數據融合、計算能力、存儲資源、物聯網對接上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4. 意見建議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無。
二、研究成果情況
1. 楊青等.中國垃圾分類發展報告.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10
基本內容:
(1)中國垃圾分類發展概況。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全主體管理和全效益管理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2)中國垃圾分類經驗借鑒。根據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分別從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全主體管理和全效益管理三個方面對中國垃圾分類法律法規政策的演進、國外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中國生活垃圾分類典型成功模式和中國垃圾分類的“兩網融合”模式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提出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模式創新。
(3)中國垃圾分類市場化發展趨勢。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剖析了垃圾分類市場化的現狀,探討了垃圾分類市場化的必要性和發展趨勢。
主要觀點:
(1)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運用全面系統管理相關理論對垃圾分類進行管理。即為實現垃圾分類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優化垃圾分類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應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對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進行全過程管理。
(2)我國垃圾分類立法起步較晚,法律監管偏弱。已有的法律法規雖然有了垃圾分類的條文,但較為原則,缺乏實施細則。有些法律規定處罰力度較輕,經濟激勵不足,責任邊界不清,法律責任不強。
(3)發達國家垃圾分類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基于國外垃圾分類先進經驗,中國需要因地制宜,先簡后繁;科研先行,法規配套;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4)率先進行垃圾分類試點的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未來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中國垃圾分類。
(5)垃圾分類處理網+再生資源利用網的“兩網融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我們要根據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不斷完善該模式,推動中國垃圾分類的可持續發展。
(6)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要找準垃圾分類的突破口,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引入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通過經濟杠桿撬動全社會的分類動力。
學術價值:
(1)提出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豐富了垃圾分類管理的內涵和外延,為中國垃圾分類管理提供了理論指導。
(2)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內外垃圾分類的經驗,從成功模式中獲得的啟示,為不斷完善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提供了實踐指導。
(3)根據中國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運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剖析了中國垃圾分類的發展現狀、問題,總結了國內外垃圾分類管理的經驗教訓,并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為制定垃圾分類管理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社會影響:
垃圾分類關乎社會的治理水平,也是破解當前中國“垃圾圍城”困境的出路。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可以科學分析中國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頂層設計,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垃圾分類全面系統管理理論可以指導垃圾分類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以及模式創新,有助于加強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之間的合作,提高公眾垃圾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提升垃圾分類政策執行效果,進而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健康平穩發展。
2. Qing Yang, Ling He, Xingxing Liu*,Mengying Cheng. Bayesian-based Conflict Conversion Path Discovery for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基于貝葉斯的中國垃圾管理政策執行沖突轉化路徑發現)[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8, 29(3): 347-375. SSCI, IF 1.00
基本內容:垃圾管理已成為中國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問題。本研究應用Matland“模糊沖突模型”來解釋中國垃圾管理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路徑。本文將結構發現和文獻計量學結合到定性分析中,從主題搜索數據中實現貝葉斯網絡結構學習,通過情景設置與演化,提出可行的垃圾管理政策改革路徑。
主要觀點:中國的垃圾管理政策執行屬于象征性執行,具有高模糊性和高沖突性。本研究按貝葉斯路徑長度和穩定性進行分類,提出了垃圾管理政策的四種基本轉化路徑,從而定位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轉化路徑和類別特征。研究發現,公共教育對垃圾管理的影響雖然直接但不穩定;經濟激勵具有持續的影響,但影響力逐漸降低;政策有效性感知對政策執行有著重要的傳導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居住環境對垃圾管理的影響是正向的。主觀行為規范對垃圾管理的影響并不顯著,但破除垃圾分類政策執行阻滯,主觀行為規范的作用十分關鍵。
學術價值:本研究使用“模糊沖突模型”來定位中國的垃圾分類政策,并提出結構發現方法有助于理解改革政策的可行改革路徑。將理論分析與定量模擬相結合,可以全面分析中國垃圾管理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提煉了宣傳教育、經濟激勵、感知價值、行為控制、主觀行為規范、政策有效性感知、非正式垃圾回收系統和居住環境作為垃圾分類政策執行的主要影響因子,并將這些因子嵌入垃圾政策執行的“模糊沖突模型”中。實現了“理論架構——因子挖掘——方法應用——路徑發現”垃圾管理改革路徑研究體系。
社會影響:本研究有助于決策者發掘垃圾管理問題與制定科學策略,減少社會經濟系統的矛盾,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提升政府決策效率。
3. Xingxing Liu,Qing Yang*,Ling He. A novel DBSCAN with entropy and probability for mixed data ( 基于熵與概率的新型處理混合數據的DBSCAN算法研究 ) [J]. Cluster Comput, 2017, 20(2): 1313-1323. SCI, IF 2.04
基本內容:本研究分析了混合數據聚類中熵和概率分布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熵和概率分布融合的混合屬性密度聚類算法,并設計檢驗了多種混合數據轉換模式及相關特點,為優化混合數據聚類提供導向。
主要觀點:混合屬性數據包含數值型和分類型兩種,在進行數據挖掘或結構化處理時,往往需要兩類數據轉化,但兩者的轉換總會損失部分信息,導致數據挖掘失真或失敗,需要根據如下導向探索數據類型直接轉換之后的價值保留程度:(1)概率分布兩端的重要性大于中間部分;(2)優化分類屬性熵和低于原分類屬性熵和;(3)分類屬性熵值方差增大;(4)屬性間關聯度盡量隔離。EPDCA (density 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for mixed data with integration of entropy and probabilitydistribution)可以通過數據的簡易轉換,實現混合數據的直接聚類,并且可以通過多次動態的聚類組合提升聚類的精度與準確性。
學術價值:聚類是數據挖掘和信息利用的一項重要技術,傳統的聚類算法大多用于處理單重屬性的數據。但現實生活中混合屬性數據廣泛存在,處理混合屬性數據的方法大多是基于劃分、層次方法上的擴展。本研究在傳統密度聚類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熵和概率分布融合的混合屬性密度聚類算法,不僅降低了轉換所造成的信息丟失風險,而且也強化了數據轉移使用的適用性。
社會影響:聚類分析技術在數據挖掘、模式識別、經濟現象分析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城市生活垃圾危機轉化管理、醫療衛生、社交網絡等領域每時每刻都產生大量的混合型數據。本研究提出的混合屬性密度聚類算法可應用于真實數據集,便于實現快速聚類,強化數據的動態利用,支持現實問題的分類定位以及特征提取,從而形成有效的決策數據支持。本研究成果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知識庫、數據庫以及案例庫的建立和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的方法。
4. 程虹.管理提升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嗎?——來自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8, 34(2): 80-92
基本內容:基于“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數據,本文首次創新性引入了由斯坦福大學Bloom教授、倫敦經濟學院Van Reenen教授開創的“世界管理調查量表”(WMS),就管理效率這一重要的微觀因素對我國企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影響效應、影響機制進行了穩健地實證檢驗。
主要觀點:采用OLS、傾向得分匹配回歸、工具變量法等識別策略,本文研究發現:管理效率是現階段中國企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平均而言,管理效率每提升10%,其對勞動生產率增長的邊際貢獻約為14.2%。進一步分析表明,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管理效率得分平均僅為0.539,其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偏低近20%。在其他因素充分控制的前提下,管理效率不高是造成現階段我國勞動生產率增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重要原因。
在此基礎上,本文采用輔助回歸的測度方法,就管理效率對中國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機制進行了基于一手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與“低管理效率”分組企業相比,“高管理效率”分組企業在人力資本質量、物質資本質量、產品質量競爭力、內部知識分享等方面表現更優,上述4個因素是管理效率促進勞動生產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學術價值:第一,從企業內部實踐視角出發,選擇管理效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就管理效率對我國企業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影響效應進行穩健地因果推斷;第二,以一手調查數據為基礎,測算了管理效率對勞動生產率增長的邊際貢獻,并就管理效率促進我國企業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可能途徑進行了分析;第三,本文對如何促進我國現階段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從管理效率視角提供了新的政策啟示。
社會影響: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我國企業提升勞動生產率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一是政府應充分認識到促進企業管理效率提升對現階段我國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宏觀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性,將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納入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二是國家要從激發管理升級的政策角度,設計相關的產業政策體系,加強對企業的政策引導。三是我國企業應加大對管理效率的投入,并充分利用人力資本質量發展、固定資產升級、產品質量提升和知識分享優化四個重要渠道,有效發揮管理效率提升對企業勞動企業生產率增長的促進作用。
本研究成果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危機轉化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提供了科學的方法,為環衛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勞動生產率提供了決策支持。
5.程虹,李唐. 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基于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 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2017(2):171-186
基本內容:作為人力資本“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經濟學已成為勞動力市場研究的新興熱點。在系統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運用“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數據,就“大五”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進行了基于微觀一手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
主要觀點:“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為該論文的研究提供了關鍵性的經驗數據支持。通過2015-2016連續兩年的入企現場調查,CEES數據基于國際公認“大五”人格量表的標準范式,有效搜集了我國1000余家企業、近1萬名員工有關冒險精神、風險偏好程度以及嚴謹性、開放性、外向性、順同性等豐富的人格特征指標,為人格特征對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研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實證樣本。
運用CEES數據,論文就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進行了基于微觀一手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研究表明,開放性、嚴謹性等積極的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就現階段中國勞動力市場而言,以開放性為代表的創新型人格特征較為稀缺,其對于工資收入的邊際貢獻更為明顯。在此基礎上,本文以開放性人格特征為例,選取處理效應的識別策略,就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因果效應進行了穩健性檢驗。估計結果表明,開放性人格特征對于工資收入的促進效應均在至少5%顯著性水平上滿足因果推斷的統計要求,而以員工冒險精神、風險偏好指數作為開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變量,也得到了相似的估計結果。
學術價值:本文在人力資本、產業結構、人口紅利等傳統因素之外,創新性地引入員工人格特征這一獨特視角,就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理論探討,并基于因果推斷,就人格特征對于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這對深入研究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工資的變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影響:在充分重視勞動力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狀況等認知能力提升時,政府、企業和家庭應更加關注員工人格特征等非認知能力對于工資收入增長的重要作用。應加強員工創新精神、創造力和進取心的有效引導,盡可能彌補現階段中國創新型人格特征較為稀缺的短板,從而為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創新型人才基礎。本研究成果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危機轉化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環衛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同時也為我們掌握居民的人格特征、因勢利導、進行垃圾焚燒鄰避危機轉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6. 張素培,莊越. 構建重大災難事故有效反省機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27(6):1-6
基本內容:為克服我國反省機制在追究事故深層原因、保障反省效果、分配多方權責關系等方面的不足,選取4個國內外典型的重大災難事件,剖析其反省過程,基于2004-2015年相關安全生產法律的修訂情況及重大事故發生起數,探討重大規制反省路徑。分析發現,目前我國反省周期較短,反省力較弱,反省效果難以長久延續,我國現有的反省主體三角結構存在僵化缺陷,而歐美采用的四角制衡結構彈性較強。提出的反省機制總體框架,可明確從行為、社會、制度等3方面構建穩固有效的反省機制,從組織檢討、風險推演、改進、聯動等4大機制內涵中提取有效反省保障體系。
主要觀點:我國現有的反省主體三角結構是政府管理為核心,以行業、公眾、媒體三方輔助管理。社會結構、市場機制和政府監管任一方面的“失靈”都會造成風險管理結構的缺陷,因此協調政府、公眾、企業、媒體之間的關系和利益,形成適應當前社會環境的結構十分關鍵。歐美國家采用的是四角制衡結構,這種結構假設政府不是完美的公共管理者,因此需要加強企業、媒體、公眾等其他三方的力量以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根據事故反省的內在邏輯,反省機制的內涵包括組織檢討、風險推演、改進及聯動4大機制。
學術價值:建立了重大災難事故有效反省機制。一是組織檢討機制。由于文化引導組織行為,組織行為決定個人行為,因此,重點應放在安全文化、組織結構、監管模式3個模塊。二是風險推演機制。風險推演機制是在找出根本原因后,分析事故如何演化并尋求阻斷方法。三是改進機制。根據改進的主體也可分為政府主導式改進、民主式改進、獨裁式改進,應充分考慮不同的組織結構和行業領域采取不同的改進方式。四是聯動機制。需要確立一個扁平化、彈性化的應對網絡,促進“上下聯動”和“橫向聯動”。要推進以主動反省為核心的安全文化,樹立事故“責任”意識。要調整反省機制中各主體各層級間關系,重新配置資源與責任,構建多元協作的聯動機制。
社會影響:構建重大災難事故有效反省機制,有利于完善以“一案三制”為核心的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危機轉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7. Li Xinfan, Yang Qing.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PP Bid Project in Blue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城市垃圾藍色焚燒PPP投標項目綜合評價研究)[C].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17: 798-802(CPCI收錄)
基本內容:隨著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垃圾焚燒行業得到快速發展,但仍面臨低價惡性競爭的重大瓶頸。藍色焚燒3.0時代倡導建立藍色品牌、藍色標準、藍色服務體系,是解決低價競爭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藍色焚燒理念構建垃圾藍色焚燒PPP項目綜合評標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價法,建立生活垃圾藍色焚燒PPP項目綜合評標方法。為科學評標提供有效方法。
主要觀點:城市垃圾焚燒PPP項目評標決策不能讓低價劣質者中標。藍色焚燒理念為解決低價劣質競爭問題提供了科學思路,基于藍色品牌-藍色標準-藍色服務的三維度綜合評標指標體系為解決低價劣質競爭問題提供了系統方法,全方位考慮價格、品牌、標準、服務的綜合評標模型為解決低價劣質競爭問題提供了科學手段。
學術價值:提出了基于藍色焚燒3.0理念的品牌-標準-服務三維度生活垃圾藍色焚燒PPP項目綜合評標指標體系,運用模糊數學理論完善了垃圾焚燒PPP項目綜合評標的相關理論與方法。
社會影響:本文提出的生活垃圾焚燒PPP 項目綜合評標方法,為科學評標提供有效方法。將鼓勵企業向藍色焚燒標準看齊,遏制社會資本惡性低價競爭,保障中國垃圾焚燒PPP模式健康發展。為垃圾焚燒鄰避危機轉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8. 黃盼,楊青. 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2):10-13
基本內容:分析了目前我國靜脈產業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發現產業鏈短而寡、產業鏈條不穩定、效率不高;集群共生體系難建立、不穩定、難持續是導致靜脈產業園區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建立我國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的設想。并從政策可行、經濟可行、技術可行、生態效果最佳等方面論證了建設城鎮垃圾處理生態產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的可行性,對構建我國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進行了頂層設計、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
主要觀點:城鎮垃圾處理生態產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是在現有傳統生態產業園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基于生態學集群共生的角度,更強調從系統的層面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再利用與資源化,側重園區活動所帶來生態效益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企業間的集群信賴合作與協調,從而建立一條“代謝生態鏈”關系,最終實現園區污染的“零排放”。
提出了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的頂層設計、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因地制宜構建由核心企業主導、以點帶面式依托型共生模式;與多企業合作、協調發展式平等型共生模式;多企業交叉合作,多級嵌套式網絡共生模式。
學術價值:通過分析靜脈產業園發展之“困”,提出靜脈產業園發展的集群共生新體系,為城鎮垃圾處理靜脈產業園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進一步豐富了靜脈產業園的相關研究內容。
社會影響:通過對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的研究,提出我國城鎮垃圾處理生態工業園集群共生新體系的頂層設計、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等四個方面的建議,對于進一步促進我國固體廢物回收和再生資源行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提供了新理論。
(二)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附件EXCEL表格)。
出版著作1本。在《管理世界》、《經濟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等國內外權威和重要期刊發表論文9篇,其中SSCI/SCI 2篇。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4名。成果要報“借鑒免疫系統有效方法,化解我國垃圾焚燒鄰避危機”得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批示。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可以歸結為“一庫、一度、三方法、一平臺”,其中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動態仿真演化與策略智能推送平臺是研究成果的綜合集成,也是應用推廣的關鍵。
本課題通過垃圾焚燒發電“鄰避”事件的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建立了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數據庫、垃圾焚燒發電“鄰避”事件主題詞表和對應的知識庫,設計了基于貝葉斯網絡和案例相似計算的危機轉化決策支持系統。網站采用前后端分離開發,采用B/S架構,頁面使用CSS3以及JavaScript實現橫向滾屏翻頁,同時使用Ajax與后臺進行交互,服務器端選用python語言的web框架Tornado,開發工具選用Visual Studio Code。案例智能分析功能的實現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相似度計算模型以及貝葉斯網絡模型,用戶在搜索框中輸入想要分析的垃圾焚燒“鄰避”案例,后臺系統通過智能分析計算相似度,給用戶提供一個相似且典型的案例,并提供危機轉化貝葉斯網絡模型圖,形成多套決策指導方案。由于經費限制,本課題目前所開發是一個小型試用系統,應用推廣有待進一步開展數據挖掘、軟件開發、智力支持、經費資助。
經過前期研究,后續研究將根據原研究計劃進一步深入開展如下重點研究。
1. 重點研究內容
(1)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模擬
2016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聽取浙江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匯報后指出,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
中國的垃圾管理政策執行屬于象征性執行,具有高模糊性和高沖突性(Qing Yang, Ling He, Xingxing Liu*,Mengying Cheng,2018)。課題研究提煉出宣傳教育、經濟激勵、感知價值、行為控制、主觀規范、政策有效性感知、非正式垃圾回收系統和居住環境等影響垃圾分類政策執行的因子,并嵌入垃圾政策執行的“模糊沖突模型”中,已初步實現“理論架構——因子挖掘——方法應用——路徑發現”垃圾管理改革路徑發現方法。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模擬從人的切身體驗和感受出發,探索科學合理的分類方法、分類模式、分類環境、分類機制,促進垃圾分類的源頭控制和垃圾處理無縫連接,切實做好“垃圾革命”的支點,讓美麗中國“顏值”更高,人民的獲得感更加強勁。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模擬將圍繞模型推演、數據融合、案例推演、心理行為開展“氛圍-個體-群體”、“生理-心理-行為”、“物理-心理-事理”的多套三層面耦合演化模擬。此項研究需要大量的網絡數據采集、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結合計算機建模和現場試驗對比,面向具體應用社區,形成一套切合實際的社區垃圾分類策略模擬系統。
圖1 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模擬技術框架
(2)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決策支持系統
目前,尚無城市垃圾危機的領域詞表與專業詞表,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問題的結構化表達與路徑發掘需要標準文本表達和計量技術。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本課題將從知識本體出發,構造城市垃圾危機系列詞表和專業領域知識庫,綜合集成各類城市垃圾危機相關的科學模型(理論共性模型)、應用模型(面向具體事件的風險防控模型)、接口模型(事件拓展接口模型)。理論共性模型包括深度學習模型、危機評估模型、目標規劃模型、社會網絡模型、情感挖掘模型、演化博弈模型等科學模型。應用模型包括面向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等風險防控模型。通過城市垃圾危機轉化ACP(Artificial societies-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Parallel execution)研發,實現情景演化與決策生成,與實際社會系統虛實交互、協同演化和閉環反饋,為城市垃圾危機提供多套決策方案或優化路徑。此項研究需要開展大量的軟件開發、模型集成、應用測試,面向不同的危機和區域形成一套切合實際且有效的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決策支持系統。
圖2 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決策支持系統技術框架
(3)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服務標準設計
“垃圾”產業的發展前景巨大,居民環保意識、垃圾處理技術、循環經濟發展驅動“垃圾”行業走向政府-企業-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要形成治理合力,需要全社會一致行動起來,構建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同推進的垃圾治理格局。垃圾危機應對措施是城鎮化建設中必須考慮的重點,垃圾危機轉化能力要成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垃圾分類政策實施效果、垃圾清運方案經濟可行性等垃圾管理問題考量的重要依據。運用WebGIS技術,設計人機交互界面,以CBR-BN-MAS為推理機核心,構建決策模型與地理信息系統一體化集成體系。
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平臺是基于Web的智能決策工具,平臺具有開放的體系結構和應用接口,支持用戶擴充模式應用,可設計符合國家要求、市場規范、用戶需求的服務,充實城市垃圾危機處理“第三方”評估的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此課題需要大型服務器、網絡端口、數據維護、技術升級等專業網絡技術支持,后期支持可以依托付費制標準化服務,面向不同的用戶和需求形成城市垃圾危機轉化能力評估報告。
圖3 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服務標準設計技術框架
2. 研究方法
(1)綜合運用問卷訪談法和業務實踐法等研究城市垃圾危機問題解決的心理行為-需求分析-應用導向
針對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問題、系統設計與拓展、平臺應用前景,采用問卷訪談法、業務實踐法、軟件工程等,深入城市垃圾管理體系、執行部門、規劃部門、監管部門、政策試點、社區居民等,探索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問題解決方案的需求,解析政府-企業-居民面向城市垃圾危機的心理與行為,挖掘推廣城市垃圾危機轉化平臺的應用前景。
(2)綜合運用系統開發方法、計算機編程、模擬仿真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服務開發等研究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策略演化
以Matlab及其工具包作為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的主要載體,實現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決策演化、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應用推廣等危機轉化問題的技術模擬。而后,綜合集成OSGI插件設計、GIS開源開發平臺(OpenLayers、GeoServer、PostgreSQL、PostGIS、Tomcat)、J2EE(SSH)、Ajax異步通信、Matlab計算、Protégé知識本體、SysML系統開發方法,實現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平臺。
(3)綜合運用WebGIS技術、網絡維護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代理服務理論等研究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策略推送平臺應用拓展
在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和策略推送平臺軟件的基礎上,結合WebGIS、網絡維護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面向具體應用(項目立項論證、政策實施推演),形成一套城市垃圾危機轉化策略推送平臺應用的標準服務體系。
3. 研究進度安排(2018.8~2021.12)
(1)2018.08~2019.10:城市垃圾分類行為演化模擬
(2)2018.10~2020.09: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決策模型集成
(3)2019.10~2020.09: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情景仿真平臺與策略推送平臺
(4)2019.10~2021.09:城市垃圾危機轉化標準化服務設計
(5)2021.07~2021.12:完善和綜合集成研究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