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研究與數據庫建設國家重大項目聯合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
2017年10月7日,“宗教研究與數據庫建設國家重大項目聯合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該研討會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1850-1949)”課題組與上海大學歷史系“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課題組,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聯合舉辦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等單位的人員,大家匯聚一堂,就宗教研究與數據庫建設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和學術交流。
會議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1850-1949)”首席專家李建欣研究員主持,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陶飛亞教授介紹了與會的專家學者,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卓新平研究員以“歷史用數據說話”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四個重點:歷史的記載以文獻形式留存,文獻的當代應用以數據來呈現;回歸歷史的本來面目需要以史料來支撐,而史料的海選則在數據的表達中得以實現;數據的匯聚基于資料館藏,弄清相關專業的館藏,形成其數據表達乃至關重要;歷史用數據來說話,而數據則可使歷史得以當代反思,給人帶來深思和創新。
研討會首先由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肖清和主持,由“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1850-1949)”的課題組成員介紹項目的進展,各子課題小組代表分別以“中國基督教研究數據庫建設與研究”(周偉馳研究員、袁朝暉編輯)、“中國伊斯蘭教研究數據庫建設與研究”(馬景副研究員、馬超同學)、“中國宗教藝術研究數據庫建設與研究”(聶清副研究員、陳粟裕博士)、“中國宗教理論研究數據庫建設與研究”(李華偉博士、梁恒豪博士)為題,介紹了課題進度和基本框架,以及在數據庫建設中的各種學術難點和研究重點,并就一些雙方課題組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李建欣研究員以“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的基本設想與中國宗教研究”為題做總結,并就相關話題逐一回答了與會學者的提問。
大會第二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偉馳研究員主持,會議圍繞由陶飛亞教授主持的“漢語基督教文獻整理與研究數據庫”團隊的介紹展開,分別由肖清和副教授、楊雄威副教授、郭紅副教授、舒健副教授和楊衛華副教授就“明末清初漢基文獻的數據庫建設與研究”、“晚清天主教文獻的數據庫建設與研究”、“晚清新教文獻的數據庫建設與研究”、“民國天主教文獻的數據庫建設與研究”、“民國基督教漢語文獻的分布與樣態”進行報告。最后陶飛亞教授以“漢基文獻數據建設與基督教中國化研究”為題進行總結,“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課題組項目的進展、研究和未來的工作展望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大會第三節以“智能數據庫建設與人文學科研究前景”為主題,由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義副教授主持,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總編室主任陳彪博士、社科文獻出版社技術主管周虎先生、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徐錦華博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周濤先生就宗教出版與數據庫建設、人文研究與數據庫建設、數據庫漢語資料的開發利用和漢語基督教文獻數據庫的技術問題同與會學者從不同的層面和現實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和學科的交融。來自上海大學的梁珊和李強也介紹了海外有關宗教研究,特別是和中國宗教研究相關的機構、網站和數據庫現狀。
閉幕式上,李建欣研究員和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教授對這次研討會給予積極肯定,陶飛亞教授認為,由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舉辦聯席會議是一個創舉,并期待未來的進一步合作。相信通過這次研討,大家對宗教研究數據庫的建設會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使下一步宗教研究數據庫的建設更上一個臺階,對中國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