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誠信文化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課題組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首都師范大學王淑芹教授負責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誠信文化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組,注重理論的深化研究,課題組成員杜凡副教授在核心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發表了《中國傳統誠信的相對性與絕對性》的文章。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誠信之德的義理規制性,注意到了誠信道德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信”有三個涵義:一是言行一致之“信”;二是表示人對人的信任之“信”;三是實在之“信”。 中國傳統之“信”的相對性具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不講條件的相對性,就打開了虛偽的大門,后患無窮。“言行不一”的條件有以下幾種:首先,“信”與上位道德發生沖突;其次,“信”還是“不信”要看結果的利弊;第三,“信”的遵守要以智慧為引導。
傳統之“誠”也兼具絕對性與相對性。首先,“心口一致”之誠具有相對性;其次,作為道德培養的方法和境界的“誠”是相對的;第三,作為整體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的“誠”是絕對的。由之,既要注重誠信相對性的條件性而避免誠信道德的教條僵化,也要注重誠信的絕對性而避免誠信道德的虛化。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