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學學術界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現象:在對經濟學論文和著作的遴選、評獎中,不少人將數學模型的復雜程度、計算技術的難易度作為評判學術成果水平高低的標準;有的認為純學術研究可以沒有應用價值,可以不經過實證檢驗,可以與經濟事實和經濟現象無關,有的認為一篇論文或一部著作中,模型越復雜、公式越多、數據使用越多、技術難度越大,學術水平就越高,有的認為經濟學術語越多、新觀點越多,新見解越多,學術水平就越高;許多經濟學論文,不論是否適用模型,作者都盡量使用模型,不論是否適合運用計量分析,作者都努力進行計量分析,能明晰說明的故意說得深奧,能簡單計量的卻用模型弄得復雜。反思這些現象的根源,就是對經濟學學術成果的評價標準形成了誤區,有必要正本清源。
一篇經濟學學術論文,一部經濟學著作,如何評判其學術水平?這首先需要辨析什么是學術。學術通常被定義為系統、專門的知識與學問,是人類在探索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形成累積起來的理論、思想、觀點和方法。學術研究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不斷延伸、不斷接近規律和真理的過程,它源于人類實踐,又服務于人類實踐。學術研究可分為不同的學科或領域,如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滲透的領域等。從學術研究的發展歷史與沿革看,學術研究都應有明確的目標性、實驗性和超前性。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是學術研究成果的直接表現,它是對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專門問題的探討、分析、論證。學術成果應具備科學性、理論性和創造性:必須從客觀現實出發,秉持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探求客觀真理,認識客觀規律;以研究成果為表述對象,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領域的某個問題進行實驗、分析、總結、歸納,揭示事物或現象的特征和規律,解決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有新發明、新發現或者新內容,能增加人類科學知識,豐富科學知識體系。
自然科學研究成果指導人們改造自然、改造世界;技術是科學的具體化和實際應用。作為知識形態,科學的理論、思想、方法促進技術的革新和革命;而作為知識體系的應用,技術則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造福于人類。近代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等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以及不斷涌現的新興技術,如新一代信息技術、計算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等,都正深刻地改變和改造著人類環境,推動著歷史前進。
社會科學以人類的精神世界、精神文化和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運用科學原理,使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進行認識和實踐。由于研究對象具有人文特質和社會屬性,所以社會科學既是事實科學又是價值科學,其成果既存在主觀性、規范性,又具有價值性、應用性。社會科學的成果當然也具備與自然科學相同的特質,即解決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重要分支,其起源、發展須臾沒有離開過經濟事實和經濟現象。亞當·斯密通過觀察格拉斯哥手工業和貿易的迅速發展實際,發現了市場的自發作用,創立了經濟社會的“牛頓式的自然秩序”;李嘉圖依據對彼時國家貨幣政策、谷物法的批評和對稅收、證券等現實經濟問題的觀察,創立了其杰出的經濟理論體系。現代經濟學研究中,許多經濟學大家也是基于對經濟事實、經濟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取得巨大成就、作出突出貢獻的。如庫茲列茨在人口發展趨勢、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收入分配關系方面的研究,索洛在技術進步、長期經濟增長領域的研究,迪頓在國家促進福利、消除貧困政策領域的研究等。
因此說,學術研究是具備科學屬性的。強調學術研究的科學屬性就必須承認學術成果的科學產品屬性。一切科學的終極目標,都在于探索未知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人類發展。因此,一切真正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都應該具備實用性或應用價值,能為人類帶來福祉、改善人類生活。經濟學的科學屬性決定了經濟學論文或著作的科學產品屬性——具備應用性和應用價值。這是經濟學學術成果的生命,也是經濟學學術成果價值評判的根本準則。
世界上沒有獨立于科學認知之外的所謂純學術研究。沒有應用價值的學術研究不能稱之為科學研究,不能指導實踐的理論也不是真正的理論,不能應用于實際的方法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方法。如果一項成果不能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體現不出任何實用價值,那就不是真正的學術研究成果,那只是一些學者給自己的思考和琢磨戴上的學術面紗,是作者自娛自樂的文化消遣。
綜上,一項經濟學學術成果水平的高低,本質在于是否有應用價值以及應用價值的大小,而不在于是否有復雜的數學公式、龐大的數學模型。復雜的數學模型和公式,深奧的方法和專業術語,只能表明作者了解和掌握了這些專業知識,并不能說明一項研究成果學術水平的高低。大道至簡,真正高水平的學術成果應以簡單的方法、易懂的語言來說明和解析問題,并且能夠有效解決難題、得到廣泛應用。把是否運用了數學和公式、模型是否新穎、方法是否有技術難度作為評判經濟學研究成果的標準,無疑是本末倒置,必須摒棄。
(作者:李金華,系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常務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