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
檔案是歷史的記錄,也是歷史研究的基礎。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戴逸先生說過:“史料之于歷史研究,猶如水之于魚,空氣之于鳥,水涸則魚逝,氣盈則鳥飛。歷史科學之輝煌殿堂必須巋然聳立于豐富、確鑿、可靠之史料基礎上,不能構建于虛無縹緲之中!庇捎诜N種原因,國內所存西南邊疆歷史檔案,除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檔案文獻有少量公布外,大多數還沉睡在檔案館里,對西南邊疆歷史的深入研究構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
有鑒于此,國家社科基金“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以西南邊疆歷史檔案的整理和匯編為主題,專門設立了“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檔案文獻系列”,約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云南省檔案館、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等保藏單位,對西南邊疆歷史檔案進行整理和編纂,最終形成了三套總計208冊的西南邊疆歷史檔案文獻整理成果。這包括:《民國時期西南邊疆檔案資料匯編?云南廣西綜合卷》(以下簡稱《綜合卷》)、《民國時期西南邊疆檔案資料匯編?云南卷》(以下簡稱《云南卷》)、《民國時期西南邊疆檔案資料匯編?廣西卷》(以下簡稱《廣西卷》),為深化西南邊疆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一手資料。同時,為方便讀者總覽各書,每套還專門編輯一卷《目錄總集?圖文精粹》,將各卷檔案文獻目錄匯編成一冊,集中展示這批檔案的內容,為閱讀者提供索引,并選取部分檔案文獻,用原色影印方式,保持檔案紙張、筆跡、印章等文獻的原貌,為讀者了解全書及從形式方面鑒賞歷史文獻原貌,提供管窺之便。
《綜合卷》由二史館承擔編纂。二史館是集中典藏民國歷屆中央政府及所屬機構檔案的國家級歷史檔案館,到目前為止,共保藏有民國檔案1354個全宗,231萬卷(宗),其內容涵蓋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社會各方面,其中涉及云南、廣西等西南邊疆地區的檔案近3萬卷,分散在900余個全宗中,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民國時期特別是1927—1949年間的政局變動、經濟狀況、文化教育、社會變遷諸方面。
經過近五年的努力,《綜合卷》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14年9月影印出版。全書共收錄二史館所藏民國時期云南、廣西兩省近6500份、約49300頁檔案文獻,共計98卷,其中云南86卷、廣西12卷。具體為云南政務檔18卷、云南軍事檔8卷、云南教育檔16卷、云南經濟檔6卷、云南海關檔2卷、云南鹽務檔36卷、廣西政務檔12卷。這些檔案文獻絕大多數為首次公布。
《綜合卷》內容十分豐富,一是民國時期云南、廣西兩省行政概況,以及與中央政府的互動關系。包括兩省地方政權更替及政府機構設置與運作,地方法規的制定、實施及修訂,歷年政府工作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及主要職能部門會議記錄,地方自治,兩省政府與中央政府暨所屬部門的往來文件等。二是軍事活動。包括抗戰時期云南省軍事教育,國民、壯丁、學生軍事訓練,抗戰時期駐守云南的陸軍第二軍、第五十二軍、第五十三軍的陣中日記,特別是素有“國軍第六大主力”之稱的第五十二軍的陣中日記,完整地反映了該部駐守云南南部、防止日軍攻擊滇南的具體情況。三是經濟狀況。包括云南財政和歷年預決算,工礦實業、交通運輸和建造業,云南地區所設蒙自、昆明、騰沖、思茅等海關暨所屬分支機構的設置、關務報告和業務活動,鹽務生產等,其中鹽務檔案最為系統、完整。四是文化教育。包括云南教育政策、學校和社會教育概況,特別是有關云南邊疆地區教育的調查、視察和實施報告。五是云南社會概況。包括云南各縣市自然和人文概況調查,云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調查,等等。
基于二史館收藏的西南邊疆檔案主體為中央政權與地方政府往來的公文,云南、廣西省檔案館館藏檔案主體為地方政府運轉形成的公文。與此相適應,《綜合卷》以側重展示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為主,《云南卷》《廣西卷》則以展示地方實際狀況為主。為避免彼此重復,凡《云南卷》或《廣西卷》已收錄者,《綜合卷》原則上不予編選。因此,《綜合卷》與《云南卷》《廣西卷》可互為補充。此外,因受制于檔案自身狀況、同系列規避重復、項目規模、篇幅限制等諸多因素,《綜合卷》中廣西部分目前只輯錄了廣西政務檔,其他部分內容未能收錄,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只能在將來以“續編”方式設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