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專家李天虹教授赴秦始皇陵博物院考察銅馬車
考古發掘出土的古代馬車大多是木質,易腐朽,保存狀況欠佳。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一號、二號青銅馬車,為學者研究古代馬車尤其是其細部結構、系駕方式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嚴倉現存遣冊半數以上的內容與車馬器有關,而出土這批遣冊的墓葬內的其他文物大多被盜,難以將遣冊記載與出土實物進行比照研究。
為提高遣冊整理質量, 2017年8月7日至9日,首席專家李天虹教授赴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程考察秦始皇陵銅馬車,并向銅馬車主要整理者、研究者黨士學等先生請益。
啟程之前,李天虹教授認真做預案,條列遣冊整理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希望通過考察銅馬車實物而加深對相關名物的理解,同時與相關學者進行交流。
始料未及的是,時值暑期,天氣炎熱,然而游客眾多,對銅馬車實物的考察造成不小的影響。所幸考察得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領導和專家的支持和幫助,仍然取得一定成果。
首先是對古代馬車的整體面貌有了直觀印象。返程后再查閱《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銅馬車》等相關書籍的圖版和文字說明,原來不明所以的內容,現在大多可以有比較清晰的理解。
然后對少數車馬器的形制和使用方式有豁然開朗之感。比如車馬器“橛”,《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橛,騑馬口長銜也。”《秦始皇帝陵出土一號青銅馬車》記述秦陵銅車的驂馬口中各裝一圓棒形橛,通過其他裝置以銜內橛外的形式與銜并聯在一起。這種記述下的橛、銜的具體配置關系,一直令李天虹感到困惑。此次通過觀察實物和專家講解,完全祛除了疑問。
對于李天虹從遣冊出發提出的問題,秦陵專家也很感興趣,因為他們不熟悉楚遣冊有關車馬器的記載,李天虹也盡力為他們疏解遣冊內容,得到他們的共鳴。
因此,盡管由于游客眾多而使考察留有遺憾,但依然不虛此行,既解決了一些疑難問題,還增進了與同行專家的學術交流。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