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該項目自2015年12月正式啟動到2017年7月間,完成藏區民間苯教文獻搜集及數據庫建設,隨后全面啟動甄選與排版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初步完成了西藏、青海、甘肅、云南、四川等5省區,共2000種苯教文獻的甄選、錄入與排版。預計成果形式將分四典部分文獻整理、四部廣經部分文獻整理、研究類等三個系列同時出版,約300萬字,共約10冊。課題立項以來,課題組成員收集苯教古藏文寫本文獻資料,對寫本的基本情況、研究狀況、目錄編制情況和影印出版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到甘肅甘南藏族地區、四川西北藏族地區、青海熱貢地區等地對散落民間的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獻進行全面的文獻調查、搜集和拍攝工作。對藏區各地散落的古藏文苯教文獻進行系統的目錄編制、內容提要的寫作和文獻整理工作,完成藏文目錄編制和內容提要寫作,之后再將目錄和內容提要翻譯為漢文,完成藏漢兩種文字的藏文文獻的內容提要。
課題組成員在甘青川地區大規模搜集民間苯教文獻的基礎上,第一次有規模、有目的的對民間苯教文獻的重要類別——萊塢四典四部廣經——進行分類整理和深度研究。通過廣泛的田野考察,在原有搜集的基礎上,進一步尋訪各種版本的萊塢類經書。具體而言,以求本求真的田野采集和整理方法、信達雅的翻譯標準、獨到創新的學術追求,推出一套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具有原創性、創新性、經典性的傳世之作——以藏文經典為原本加漢文譯注的研究性多卷本叢書,使其成為民間苯教研究中廣泛使用的原典,并在分類整理、譯注和研究中,逐步探索出一套民間經典尋訪、采集、整理、翻譯、注解、分析和論證的方法,使這套方法今后可以進一步運用到其他類民間苯教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中。另外,由于苯教經書存在自身獨到的書寫形式和書寫符號,本課題在研究中還擬出版一本小型的識別民間苯教文獻特殊符號和總結其寫經特點的辭書,以方便其他研究者在相關研究中查閱使用。
總之,基本完成文獻整理工作,文獻的篩選、比較、對勘工作已經完成95%,翻譯和譯注部分完成70%以上。發表論文9篇,整理資料5部。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該項目共設5個子項目,每個項目進度正常。
子課題一:苯教的民間信仰與萊塢祭祀的活態傳承
課題總負責人為才讓太教授。具體分工如下:文稿撰寫人員,更藏加、唐茜、葉招娣、潤澤;文獻資料翻譯,吉毛措、完麻加;文獻資料研究整理,桑吉扎西、張霞霞。
第一部分:白龍江上游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研究由阿旺嘉措、陳立健副研究員負責,此部分已經完成撰寫,部分成果已經發表。
第二部分:白龍江上游民間苯教的信仰類型及祭祀儀式研究由完麻加撰寫,此部分工作已經完成。
第三部分:苯教供奉的神靈及其法事活動由桑吉扎西撰寫,此部分已經完成60%。
第四部分: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的祭祀儀式研究由更藏加撰寫,此部分已經完成30%。
第五部分:民間苯教的信仰特點及影響由吉毛措撰寫,此部分已經撰寫完成。
預期在2018年底編寫完成《苯教的民間信仰與萊塢祭祀的活態傳承》一書,約20萬字,預計發表論文2篇。
子課題二:藏族民間苯教經典“四典”分類、整理、提要及譯注
課題負責人為同美教授。具體分工如下:文稿撰寫人員,陳立健、羅鴻;文獻資料翻譯,仇任前;文獻資料研究整理,伊西旺姆。
第一部分:民間苯教經典“四典”概說部分由羅鴻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已經完成,撰寫部分完成75%。
第二部分:民間苯教經典“四典”編目部分由伊西旺姆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已經完成,撰寫工作完成。
第三部分:民間苯教經典“四典”的分類部分由陳立健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已經完成,撰寫工作完成。
第四部分:“四典”的翻譯和注釋部分由松芳、仇任前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已經完成,翻譯部分完成65%。
預計在2018年底完成藏族民間苯教經典“四典”分類、整理、提要及譯注(4卷本),約40萬字;發表文章1篇。
子課題三:藏族民間苯教經典“四部廣經”分類、整理、提要及譯注
課題負責人為頓珠拉杰。文稿撰寫人員,更尕易西、馬寧;文獻資料翻譯,劉鐵程、慈智木;文獻資料研究整理,楊文才、尕蔵加洋。
第一部分:萊塢經書“四部廣經”概說部分由更尕易西、馬寧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寫工作完成。
第二部分:萊塢的經書“四部廣經”目錄部分由馬寧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寫工作完成。
第三部分:民間苯教經典“四部廣經”的分類部分由楊文才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初步完成,撰寫工作完成。
第四部分:四部廣經的翻譯和譯注部分由劉鐵程、慈智木撰寫,此部分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初步完成,翻譯工作完成50%。
預計在2018年底完成藏族民間苯教經典“四部廣經”分類、整理及譯注(4卷本),約40萬字;發表論文1篇。
子課題四:藏族民間苯教口傳經典的采集、整理及萊塢類經書
課題負責人為洲塔教授。文稿撰寫人員,道周、切排;文獻資料翻譯,貢巴扎西、卓尕次力;文獻資料研究整理,蘇得華、李志明。
第一部分:整理“萊塢”口傳經文的意義,由道周、切排負責。此部分工作已經完成。
第二部分:苯教口傳經書的內容,其中又分為兩部分:(1)神話類由貢巴扎西教授負責撰寫;此部分工作已經完成。(2)傳說類由卓尕次力負責撰寫,此部分工作已經完成。
第三部分:民間苯教口傳經典目錄,由李志明撰寫,已完成90%。
第四部分:翻譯和注解,由蘇得華撰寫,已完成60%。
將搜集到的甘青安多藏區的藏族民間苯教口傳經文中的民間民間苯教的經文、神話、傳說、頌詞四大類,整理、編輯、翻譯,以藏漢兩種文字出版。預計在2019年初完成《藏族民間苯教口傳經典的采集、整理及萊塢類經書的基本特征》(2卷本),約40萬字;發表論文2篇。
子課題五:民間苯教祭司“萊塢”及其經典研究
課題負責人為拉巴次仁教授。文稿撰寫人員,桑吉克、 多杰仁青;文獻資料翻譯,康主次力、石達頓珠;文獻資料研究整理,格桑德慶。
第一部分:司巴苯教的基本含義及形式特征,由桑吉克撰寫,此部分已經完成。
第二部分:“苯”在象雄語和波斯語中的解釋,由多杰仁青撰寫,此部分已經完成。
第三部分:藏文獻中對“苯”字的解釋,由多杰仁青撰寫,此部分已經完成。
第四部分:白龍江上游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研究,此部分由以下五個方面構成:
1)萊塢稱謂及其史書中的記載,由石達頓珠撰寫,已經完成。
2)萊塢的分類和分布的地區,由格桑德慶撰寫,已經完成。
3)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的傳承和教育,由桑吉克撰寫,已經完成。
4)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的經書,由阿旺嘉措撰寫,已經完成。
5)民間苯教祭祀者萊塢的節慶活動及其功能,由康主次力撰寫,已經完成。
預計在2019年初完成編寫《民間苯教祭司“萊塢”及其經典研究》一書,約20萬字,論文2篇。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查研究情況
自2015年項目審批以來,根據預期研究計劃,分四個階段進行調查和研究。
第一階段:2015年11月—2016年9月,是課題工作的初始階段。這段時間主要做了人員協調工作,課題組成員均擁有長期從事宗教研究的工作經驗。通過召開小型會議,課題組統一思路,落實調研工作任務,此階段以搜集各寺珍藏的苯教文獻為主要目標,具體工作由阿旺嘉措、桑吉克、蘇德華、陳立健負責。進展情況如下:2016年初召開課題啟動會,邀請相關領導、專家到會指導,課題組核心成員參加會議;7月召開開題會議。年內完成資料收集中數據采集任務的30%以上,完成課題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資料收集任務的60%以上。
第二階段: 2016年9月—2017年7月,是調研工作的中期階段,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此階段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文獻和田野調查,確認和落實未完成的調研工作,進行補充調查或繼續深入調查。2016年8月底以前,課題負責人以書面形式匯總子課題成員的調研工作情況,撰寫中期調查報告,作為階段性成果向學校主管部門提交內參報告。同時,按要求撰寫了刊發相關內容的期刊論文。這一階段要求以課題名義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相關論文1篇,資料集3部。參加人員及分工情況:由道周、桑吉克、阿旺嘉措負責苯教寺院館藏文獻編目、整理工作。進展情況:完成課題所剩任務的20%,至本年底三大方言區的藏族經文采集、整理、解讀、翻譯全部完成;年底完成課題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資料收集任務的90%以上。
第三階段:2016年8月-2017年7月,是調研工作后期階段。課題組全體成員整理匯總調查所得資料,撰寫研究論文。課題組于2017年7月底組織召開總結匯報會,全體課題成員參加會議,并發表自己撰寫的論文。會后由首席專家主持編輯苯教論文專輯1冊,全面總結提升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理論方法創新。參加人員及分工情況:苯教經典的翻譯和譯注,分三組進行,由阿旺嘉措、李志明、仇任前負責。進展情況:根據課題成果及課題所收集的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資料,進行經文的系統理論研究,實施課題的撰稿工作,年內完成該項任務的90%以上;年終進行一次中期小結。
第四階段:2017年7月-2019年12月,是本課題的結項階段。課題組整理提供所有相關研究資料,包括調查所得文獻資料、田野調查訪談問卷、各類錄音錄像資料。課題組分類整理,編輯成冊。同時,課題組調查成果情況,總結經驗,針對不足,即行補充調查。擬于2018年底以前向蘭州大學社科處提交課題結項報告,報送相關負責部門審查。參加人員及分工情況:編寫敦煌苯教經書研究,由阿旺嘉措、桑吉克負責。進展情況:2019年上半年中,補充和完善研究成果,為結項作充分準備;6月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并申請課題結項。
總之,本項目根據論證方案,對苯教文獻進行整理和梳理,已完成資料集的編纂,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九篇;通過對大量的敦煌文獻進行考證和梳理,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敦煌地區進行針對性的實地調查及文獻資料搜集工作,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若干調查報告;其間召集課題組進行小型學術討論會,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為最終完成本課題打下堅實基礎;完成了研究報告的撰寫和審稿工作,同步完成藏文版稿件的整理和分類,確定了各分冊的詳細目錄;最終完成綜合整理及校對、校注工作。
(2)學術交流情況
自項目實施以來,先后召開了兩次研討會,相關網站對此進行了報道。
項目預備會
2016年1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重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藏學研究所和蘭州大學苯教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苯教古籍文獻整理研討會”在蘭州大學順利舉行。會議邀請數十位長期從事古籍文獻整理的民間學者,圍繞苯教古籍文獻的版本、形成、類型、文本與實踐等主題與蘭州大學藏學、民族學專業的師生進行富有意義的對話與交流。
近年來,蘭州大學藏學專業的研究團隊,充分發揮學校的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凝聚力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先后出版了《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獻》《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等一系列珍貴的文獻資料,獲得數個苯教研究方面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由阿旺嘉措研究員主持申報的《藏族民間苯教經書“萊塢四典四部廣經”的分類整理及研究》列為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此次在蘭州大學召開“苯教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座談會”,旨在加強中國苯教研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對話,進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提升高校科研團隊在保護、研究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中的作用。
項目開題會
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藏族民間苯教經書“萊塢四典四部廣經”的分類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蘭州大學舉行。
2016年7月3日,由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阿旺嘉措研究員主持的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藏族民間苯教經書“萊塢四典四部廣經”的分類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蘭州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1003會議室召開。
蘭州大學社科處處長陳文江教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楊建文、副院長趙利生教授、宗喀?漾正岡布教授,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副校長道周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才讓太教授,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傅千吉教授,西藏社會科學院頓珠拉杰研究員,西南民族大學同美教授,四川若爾蓋縣藏醫院主任醫師,四川中醫大學客座教授志美奧色先生,西藏自治區南木林縣曼日寺格西丹真彭措,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科研處處長貢巴扎西教授,西北民族大學扎西東智教授、道吉才讓副教授等共30名代表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藏學研究所切排教授主持。
報告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陳文江、楊建文、趙利生分別致辭,介紹蘭州大學近年來在藏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并對各位專家參加開題報告會表示感謝。陳文江在致辭中指出,蘭大藏學研究隊伍較小,但成果豐碩,尤其是洲塔和阿旺嘉措研究員整理出版的《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作為國禮送給國外有關研究機構,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此次阿旺嘉措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并開題,標志著蘭大的藏學研究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社科處將加強項目管理,對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最大限度幫助。趙利生指出,該項目對于推動苯教文化研究、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彰顯了我校在民族研究和苯教研究方面所顯示的學科優勢和特色。道周教授認為,蘭大藏學研究近年來異軍突起,成果豐碩,在國內相關研究機構處于領先地位。祝愿阿旺嘉措研究員和蘭大藏學研究所以此重大項目獲批為契機,能夠推出更多的研究精品。接著傅千吉教授說苯教經書整理這一課題意義重大,它對弘揚藏族文化的傳承起到關鍵的作用,希望課題組能夠抓住機遇,進行更廣闊的研究和挖掘,推動藏學研究及整個地區的發展。
會議第二階段,首席專家阿旺嘉措研究員說苯教經典分類整理及其研究項目,由五個子課題組成。首先對苯教相關的文獻作全面性的搜集、編纂書目、分類排序、目錄索引、撰寫提要、點校影印等文獻整理工作;以及課題大綱、子課題設計、課題目標、撰寫要求和人員分工等。子課題的設計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研究內容、項目組成員分工、項目進度等方面進行匯報。通過專題形式對苯教文獻在藏區的傳播與影響做系統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因此具有重要意義。
才讓太教授發表講話。他指出,該重大項目的立項,有三層重要意義。首先,對推進藏文化研究有重要意義。苯教被認為是藏族的本土宗教,苯教的發展經歷了司巴苯教和雍仲苯教兩個階段。雍仲苯教是佛教化了的苯教。而司巴苯教保留了眾多藏族本土宗教文化的特征,對加深藏文化的認識,意義尤其深遠。以往苯教研究大都聚焦于雍仲苯教,對司巴苯教關注較少。本研究通過對司巴苯教的傳承人“萊塢四典四部廣經”的整理與研究,必將使學術界對司巴苯教的研究邁向新的階段。其次,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表明,司巴苯教的很多儀軌在整個喜馬拉雅地區都有流傳,該研究不僅可以推動藏族宗教與文化的研究,對整個喜馬拉雅地區宗教文化的進一步研究也有著重要意義。第三,目前國家正在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地處陸上絲綢之路的象雄(今阿里地區),曾經為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學界向來有苯教發源于象雄的說法,眾多研究表明,本教文化與中亞文明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本研究也是一帶一路相關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社會科學院頓珠拉杰研究員認為弄清楚苯教文獻在民間流傳情況,梳理苯教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學術史很重要。西南民族大學的同美教授建議刊布一些稀有文獻,以及整理出版相關研究的論文集。四川若爾蓋縣藏醫院主任醫師、四川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志美奧色說,民間苯教書籍浩如煙海,涉及的面可以更大,可以拓展到所有苯教文獻,特別是苯教“四因”和“斯巴苯教”的文獻整理與研究方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科研處處長貢巴扎西教授項目研究思路與研究成果作了點評,對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指導。
大家一致對該項目在宗教學術研究上的開拓性及重大意義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必將開辟苯教研究的嶄新局面。專家對索引目錄的編制、資料的選取、體例問題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從課題設計、撰寫思路、具體內容、團隊凝練、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與會專家展開熱烈討論,就項目的開展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中肯意見與建議,完善了課題總體框架、撰寫規范、預期成果等會議文件,使項目實施更具操作性。開題報告會各位專家都各抒己見,對此課題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阿旺嘉措表示,課題組將根據評議專家組的意見,認真修改完善課題計劃,努力達成研究目標,不負眾望,力爭將本研究打造成精品項目。
(3)舉辦講座情況
2016年7月2日上午9:00--11:30,邀請西藏社科院頓珠拉杰研究員作“象雄及其歷史遺址考析”的講座。
2016年7月3日下午15:00--17:00,邀請西南民族大學同美教授作“象雄?嘉絨?三星堆——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藏文化解讀”的講座。
2016年7月4日19:00--21:00,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藏學院院長才讓太教授作了“金川嘉絨摩崖石刻的最新解讀”的專題報告。
2016年9月10日、16日,邀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朱越利教授分別作了“道教與藏傳佛教關系”和“尊重宗教禁忌”的學術講座。
2017年6月4日,邀請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澤洪教授作了“西南少數民族宗教”的專題報告。
2017年6月20日,邀請西藏圖書館福研究員朗錯作了“藏文大藏經版本”方面的專題報告。
2016年7月4日,邀請中國藏學中心、出版社社長周華教授作了“藏族歷史”的專題報告。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報紙:《中國教育報》(2015年10月12日 12版)和《蘭州大學報》分別以《阿旺嘉措:揭開民間苯教神秘面紗》為題報道了阿旺嘉措整理苯教資料的一些情況。《光明日報》提到阿旺嘉措研究苯教的一些情況。
網站:中國藏學網、西藏信息中心、蘭州大學校園網及各大網站對阿旺嘉措研究苯教進行了廣泛的報道。
二、研究成果情況
兩年來,我根據論證方案,對苯教文獻進行整理和梳理,已經編出資料集,并發表9篇學術論文。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