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1)開題:2016年1月在南京師范大學700號樓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了為期一天的本項目開題,邀請了凌繼堯、劉文飛、吳笛、鄭體武四位專家和江蘇省社科規(guī)劃辦主任尚慶飛、副主任汪橋紅、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傅康生、校社科處處長秦國榮、副處長胡牧等出席,參加人員有本項目的首席專家張杰、各子課題負責人朱建剛、蕭凈宇、劉宏、萬海松、管月娥、課題組成員謝明琪、余紅兵等以及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的教師、研究生等。
開題會議首先由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傅康生致辭,副處長胡牧教授做了項目申報情況和參與開題的專家介紹,隨后首席專家張杰就項目的總體設計和計劃做了較為詳細的匯報,隨后五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就五個子課題的設計和具體工作計劃做了陳述。開題專家們先后就本項目的規(guī)劃和完成方案,提出了許多積極的建議,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各子課題情況:進展順利,完成了前期的調(diào)研、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平均每個子課題已經(jīng)發(fā)表學術論文(包括重要的學術會議發(fā)言)三篇以上(詳見后附),在國內(nèi)重要學術期刊《江海學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出版刊物,CSSCI來源期刊)2017年第4期組織專刊,發(fā)表了三篇一組論文;2017年4月出版了與此項目有關的學術專著一部(45萬字中有15萬字直接與本項目有關);首席專家張杰在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開始招收此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確定了三篇與本項目相關的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
2、調(diào)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赴俄羅斯調(diào)研:2016年7月由首席專家張杰帶隊,三個子項目負責人組成的項目調(diào)研組前往俄羅斯實地調(diào)研,先后在莫斯科大學、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列寧圖書館、圣彼得堡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以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的教堂進行實地調(diào)研,收集了項目研究需要的圖書資料(含電子資料),與俄羅斯相關專家座談和交流,時間為10天,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為項目的具體寫作提供了資料的保障,并得到了俄羅斯專家的不少積極的建議。此外,另外兩個項目組也利用工作關系,分別單獨前往俄羅斯實地調(diào)研,完成了資料收集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3、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活動
學術交流:本項目自立項以來,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共參加各種國際和國內(nèi)會議10余次(含項目組專門會議兩次),包括2017年的世界符號學大會、2017年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年會等,首席專家張杰等作了題為“民族精神的鑄造: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等發(fā)言。子項目“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語言”負責人劉宏教授積極組建了遼寧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政治語言學研究”,為遼寧省的文化建設做出了貢獻,具體參會與發(fā)言情況請見成果統(tǒng)計表。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由于本項目主要還處于前期調(diào)研、資料整理工作,雖然發(fā)表了不少階段性成果,但還處于計劃宣傳和推介階段。目前推介的具體情況如下:
(1)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推介。已經(jīng)在2017年立陶宛舉辦的世界符號學大會、2017年中國烏克蘭大學校長論壇、2017年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年會等國際和國內(nèi)學術會議上進行重點推介(詳情見本項目成果統(tǒng)計表)。
(2)省級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建立。以子項目“東正教與俄羅斯民族語言”項目為支撐,由子項目負責人、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教授領銜,課題組彭文釗教授等積極參與,建立了遼寧省的“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機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此中心的建立得到了遼寧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了遼寧省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的肯定。
(3)與國際學界的廣泛聯(lián)系。首席專家張杰教授、子項目負責人管月娥、課題組成員余紅兵副教授等,積極從文化符號學研究的視角,展開“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的研究。由德古意特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第2期的《CHINESE SEMIOTIC STUDIES》(英文版雜志),專門就張杰教授的符號學方法論研究,特別是如何運用這一方法開展“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研究”,進行了專題的推介,國際符號學學會的會長、副會長以及世界一流學者均撰文專門論述。余紅兵副教授被聘為國際符號學學會會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主辦的《SEMIOTICA》(SSCI, A&HCI收錄期刊)的副主編。
(4)進一步加大推介力度。目前還正在聯(lián)系“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報”、《外國文學研究》等學術期刊,計劃進一步加大階段性成果的宣傳力度。
二、 研究成果情況
(一)《江海學刊》2017年第4期設專欄發(fā)表本項目一組三篇論文:
1.張杰:《民族精神的鑄造: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學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反映,更是民族精神的藝術弘揚。19世紀以來,在東正教的深刻影響下,俄羅斯文學在國家和民族形象構建過程中,使得西歐知識界對俄羅斯的認知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本文重點探究,俄羅斯文學中民族精神的建構問題,以及這一構建所導致的俄羅斯文學藝術形式的變化, 同時揭示俄羅斯文學如何以獨特的藝術形象對東正教的“彌賽亞”、“聚和性”等意識的豐富,以期為當今我們崇尚個性發(fā)展,注重個體自身價值的社會,特別是我國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批評,提供值得借鑒的參考。
2.朱建剛:《果戈理晚期創(chuàng)作中的“官方民族性”影響》
果戈理晚期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神秘主義傾向歷來爭議不斷,尤以《與友人書簡選》為甚。但若聯(lián)系1840年代背景,不難發(fā)現(xiàn)果戈理的這一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受到了19世紀上半期開始盛行的俄國“官方民族性”的影響,而這一點往往為以往的評論家所忽視。
3.萬海松:《論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義思想的反理性主義根源》
反理性主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義思想最終的和最重要的哲學源頭。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唯理性主義的警惕與擔心,對浪漫主義時代的傾慕與追憶,對俄國傳統(tǒng)東正教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以及與同時代的俄國知識界代表的思想斗爭,均有力促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義立場的確立,使根基主義成為當時有別于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第三條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義思想高度契合在歐洲中世紀時代、18-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和近現(xiàn)代俄國的思想語境中集中體現(xiàn)的反理性主義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國現(xiàn)代化所表現(xiàn)出的復雜態(tài)度,亦是其根基主義立場中反理性精神的典型反映。
(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由首席專家張杰主編的《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其中約15萬字的宗教編由張杰執(zhí)筆完成。
本編主要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索洛維約夫、羅贊諾夫、特魯別茨科伊兄弟、梅列日科夫斯基、舍斯托夫、伊凡諾夫、洛斯基、布爾加科夫、別爾嘉耶夫、弗蘭克、弗洛連斯基等一批白銀時代俄羅斯東正教文學批評理論家,揭示了他們各自的批評理論特征和彼此之間的學術聯(lián)系,同時進一步表明,他們的精神探索大都經(jīng)歷了由研究自然科學、哲學、經(jīng)濟學、法學等實在科學向宗教、神學的轉(zhuǎn)向,經(jīng)歷了由對科學真理的探索轉(zhuǎn)向了對精神的神學追求。他們追求的是以“愛”為核心的宗教精神并將其視為是真理存在的本質(zhì)。本編不僅在理論上為我國的俄羅斯文學研究和文藝理論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而且還努力用他們各自獨特的文學批評方法來具體分析文學文本,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的。
(三)劉宏、彭文釗等:“一帶一路教育規(guī)劃”文件起草
本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教授,作為遼寧省“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機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負責人,與課題組成員彭文釗教授等一起,于2016年承接了遼寧省教育廳“一帶一路教育規(guī)劃”文件起草工作,在“一帶一路”經(jīng)濟建設應該語言和文化先行的指導思想下,將“一帶一路”的倡議精神與遼寧省教育交流工作結合,詳細梳理了遼寧省教育狀況以及省教育領域工作重點,提出了具體推進遼寧省教育廳“一帶一路教育工作”的具體計劃,該草案是“一帶一路教育規(guī)劃”文件的重要基礎。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