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的開展主要圍繞兩大中心任務展開:一為資料建設;二為專題研究。把重心首先指向于資料建設。因此,自2015年11月5日課題立項以后,課題總負責人張生按照“整體規劃—分段實施—整合匯總”的原則積極推進本課題的開展。
首先,多次約集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其他成員召開課題推進協調會,同時于2016年1月份邀請北京大學臧運祜教授、南京大學洪郵生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張連紅教授等知名學者參加課題的開題會議,在接受各方寶貴建議的基礎上,積極制定課題整體實施方案。
其次,開題后,課題組負責人張生對各子課題的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各子課題負責人按照各司其職的原則組織相關課題組成員分赴日本、美國、中國各地(包括中國臺灣地區)搜集有關釣魚島資料。
? 由王希亮、董為民帶隊,安排懂日語的課題組成員及勞務任用日語專業學生,赴日本搜集釣魚島資料;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沖繩縣公文書館等電子資源數據庫搜集電子資料;
?由課題組成員奚慶慶、陳海懿等赴美國,同時約請在美國訪學、留學的學者如姜良芹教授協助搜集美國方面關于釣魚島的資料;相應地也通過發達的互聯網技術,搜索已經公開的網上電子資源數據庫;
?由殷昭魯、劉奕、屈勝飛等帶隊分別赴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其他各省市的檔案館及圖書館進行資料的搜集。
再次,各子課題組搜集資料后,積極對文獻資料進行甄別、整理、整合:
第一步,對搜集到的資料文獻進行錄入(中文文獻)與翻譯(外文文獻),按照整體的中文、日本、西文三個部類進行劃分。
第二步,對劃分好的資料文獻進行編排,以與釣魚島有關的關鍵核心問題進行整理。
第三步,對初步整理好的資料進行篩選,將重復、關聯性不大、存在政治問題等情況的文獻單獨處理。
第四步,將資料文獻進行文獻集形式的排版編輯、校對、出版。
資料整理出版進展情況具體如下:
總課題負責人 總課題 完成情況
張 生 《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及釣魚島問題研究 已主持課題的開題;完成10卷本《釣魚島問題文獻集》總編排與審校出版;主持10卷本《釣魚島問題文獻集》的新書發布會
子課題負責人 子課題 完成情況
殷昭魯 “釣魚島問題文獻集” 赴中國臺灣、北京等地搜集資料;完成《“中研院”藏檔》、《報刊資料》的編排和出版
董為民 “古代東亞世界中的釣魚島及其主權歸屬溯源” 赴日本搜集文獻資料;完成《“國史館”藏檔》、《明清文獻》、《清季琉球交涉檔案》、《保釣運動資料》等文獻集的編排和出版
王衛星 “近代東亞變局及日本對釣魚島的竊取” 對翻譯的日文文獻進行校勘和編排;完成《日文檔案與文獻》的編排與出版
鄭先武 “戰后美國琉球政策與釣魚島問題的產生” 搜集相關英文文獻,對翻譯英文文獻進行校勘
奚慶慶 “釣魚島問題與臺海兩岸的應對與互動” 搜集英文文獻,對翻譯的英文文獻進行校勘;完成《美國外交關系文件》《美國安全檔案》等文獻的編排與出版
在資料出版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申請人已經畢業博士1名(殷昭魯),碩士3名,他們都撰寫了相關學位論文。另有2名博士生(陳海懿、徐一鳴)、2名碩士生(劉寧、張梓晗)撰寫相關論文。殷昭魯學位論文答辯時獲評“特優”,已經入選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并正申請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目前在課題組負責人張生總體統籌,各子課題共同推進下已出版釣魚島問題文獻集10冊,共433萬余字:
中文部分:《明清文獻》《清季琉球交涉檔案》《“中研院”藏檔》《“國史館”藏檔》《報刊資料》《保釣運動資料》
西文部分:《美國外交關系文件》《美國安全檔案》《英國外交檔案與日藏美國文件》
日文部分:《日本檔案與文獻》
針對文獻集的發布,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央廣網、人民政協網、新華報業網、中國社會科學網、龍虎網、網易新聞、網易財經、鳳凰網、鳳凰財經、南京廣播電視臺等夠給以詳細的報道以及肯定。
3、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活動
在加強文獻整理的同時,課題組負責人張生還積極參加相關學術會議,加強學術交流。
(1)2016.8.19-22 第六屆近代中外關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
(2)2016.10.20-23第15次“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濟州大會(韓國亞洲和平和歷史教育連帶等主辦)大會報告
(3)2015.12.6-8“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香港城市大學主辦)特邀報告
此外,課題組負責人張生還于2015年底和2016年初邀請中國臺灣研究琉球及釣魚島的著名學者林泉忠、任天豪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做學術講座,以加強海峽兩岸學者在釣魚島問題研究上的交流與互動。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7年4月15日,《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新書發布會暨釣魚島問題座談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歷史學界、法學界、國際關系學界的80余位學者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會上課題組負責人張生正式發布了由其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并向媒體透露了新書所涉及的部分內容。
二、 研究成果情況
目前,本課題組已階段性的出版了10冊文獻集。宏觀上來看,該批文獻集分三個序列,分別容納中文、西文、日文三種文字的文本。其內容,整理了明清時期中國、琉球、日本相關典籍,搜羅了中國晚清、民國時期及臺海兩岸 1949 年以后的報刊資料。 特別重要的是,收集了中國晚清及民國時期外交檔案、美國國務院外交檔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檔案、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檔案、日本外務省檔案等一手資料,全方位完整呈現釣魚島問題的來龍去脈:
中文部分:《明清文獻》《清季琉球交涉檔案》《“中研院”藏檔》《“國史館”藏檔》《報刊資料》《保釣運動資料》
西文部分:《美國外交關系文件》《美國安全檔案》《英國外交檔案與日藏美國文件》
日文部分:《日本檔案與文獻》
具體上來說,中文部分主要涵蓋與琉球、釣魚島相關的古籍文獻、檔案文獻及報刊雜志。古籍文獻資料包括中國古籍所涉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資料、中琉交往資料、琉球古文書中涉及到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資料、朝鮮古文書中涉及釣魚島資料。這些選用的古籍文獻多為珍稀的古籍善本,史料價值極大。比如《順風相送》就是選用的英國波德林大學圖書館所藏原書。這些古籍文獻使我們能清晰的看到,近代以前作為中國首先命名使用的航海標志、中國海上邊界、中琉冊封使、貢使來往要道和中國邊防鎮山的釣魚島,即使是1609年日本薩摩藩侵略琉球迫使琉球同時向其進貢之后,這些角色和功能也沒有改變。古籍文獻是釣魚島主權溯源的重要支撐史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文檔案部分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晚清檔案,主要有中國大陸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琉球資料,晚清政要如李鴻章、何如璋等相關人士的書信、筆記,臺灣 “中央研究院”所藏晚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駐日公使、福建巡撫、臺灣巡撫等檔案;二是戰后檔案,主要有“國民政府外交部”等大量與釣魚島問題相關的檔案和文獻,臺灣“國史館”所藏蔣介石、蔣經國、嚴家淦等人檔案。
晚清檔案多為19世紀后期,中國與日本及西方相關國家就琉球問題的交涉檔案。這是日本利用清廷孱弱,將琉球吞并,并開始制造釣魚島問題的時期。這些檔案中,有些價值相當高,比如1880年10月7日,中日球案第六次談判時,日本駐清國公使館提交給清政府的“宮古、八重山二島考”,該文件反映了當時日本政府對琉球疆界的認知,據資料顯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根部就不包括在琉球群島范圍之內。
戰后檔案文獻亦可分為兩個主題,首先是戰后初期到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前,政府內部、外交人員、社會人員就琉球問題進行的討論情況。這部分檔案中,如1946年盟軍司令部所頒布的《日本領土劃分備忘錄》就明確明示“日本國土系以四個主島(北海道、本州島、四國、九州島)及其鄰接約一千個小島組成。”而琉球群島則被排除在日本行政管轄之外。其次為1970年代前后,臺北“國史館”所藏“外交部”以及蔣介石、蔣經國、嚴家淦等人的檔案文獻,這些檔案對還原美國主導處置釣魚島的過程以及臺灣當局在其中所進行的交涉努力有很大的幫助。
中文報刊資料方面主要包括《申報》、《萬國公報》、《大公報》、《人民日報》、《參考資料》、《參考消息》、《中央日報》等影響力比較大的報刊對琉球、釣魚島問題記述資料。這些資料在一定層面上不僅反映了時人對琉球、釣魚島問題的認識及輿論導向,也反映了中國各個時期不同政府對釣魚島問題的態度與舉措。
西文資料類包括白宮檔案、美國外交文書(FRUS)、美國國家安全檔案、參謀長聯席會議檔案、CIA檔案以及英國外交關系文書等檔案文獻。這些全為一手檔案資料,大部分未被學術界所利用,具有較大的史料價值,關鍵是這些資料全部找專業認識翻譯成中文,方便了學術界的利用。在這些檔案史料中,尤其以美國的檔案資料彌足珍貴,從中我們可以明了,戰后美國如何通過對日和平條約的簽訂,確保美國對琉球等地的獨家戰略管控獲得正當性,又可以平息日本內外各種力量的批評和質疑;如何因應不斷改變的周邊形勢,修正琉球政策使之與美國的亞洲政策、全球政策相協調,又能使美國對日政策目標得以貫徹;如何誘導日本與“自由世界大體結盟”,又不至于使嘖有煩言的日本失去控制;如何在釣魚島爭端上調試與中日之間的關系,又能利用釣魚島領土爭端保持在東亞的存在。諸如此等,研究者都能夠在這些西文檔案文獻中厘清其脈絡。
日文資料部分包括日本外務省檔案資料、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所藏釣魚島檔案、日本國會圖書館所涉及資料、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資料、日本防衛廳資料、沖繩縣公文書館資料、眾議院《議事錄》以及其他日文報刊資料。 這批日文檔案文獻中有兩大類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類是甲午戰爭前后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覬覦、窺視、竊占的檔案。這些檔案文獻表明,自 1885 年開始,日本政府就開始圖謀侵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直到 1895 年甲午戰爭接近尾聲,日本乘勝追擊,竊占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這十年間沖繩縣與明治政府來往文書顯示出了日本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竊占經歷了從窺伺、遲疑、擱淺到最后的有恃無恐,這也說明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并不是像日本所認為的那樣為“無主地”,沒有“清政府統治的痕跡”。它是日本“借甲午戰爭勝利之際進行的趁火打劫,絕不是堂堂正正的領有行為。”日本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窺伺及竊占經過了最初的遲疑、擱淺到最后的有恃無恐, 也反應了紛繁復雜的國際格局之下中日兩國的興衰與實力消長;另一類是中日建交前后,中日雙方領導人就釣魚島問題進行交涉以及日本政要在其參、眾兩院就釣魚島問題進行答辯的文獻,這些資料能夠清晰的看到中日兩國領導人在釣魚島爭端上是有過“擱置爭議”默契的,并不像日本外務省所指,“擱置爭議”是中方單方面的行為。
《釣魚島問題文獻集》社會影響:
《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出版發行后,得到學術界及媒體的廣泛宣傳與肯定,具體如下:
專家肯定性評價:
①南京大學新聞網:南京大學舉行《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新書發布會
②謝必震教授:《釣魚島研究文獻資料的開山之作》
③徐勇教授:《關于10卷本<釣魚島問題文獻集>的評述》
④宋志勇教授:《深化釣魚島研究的重要資料》
媒體評價:
①人民網:南大教授編撰《釣魚島問題文獻集》15日出版發行
②新華網:10卷本《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正式對外發布
③光明網:《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新書發布會暨釣魚島問題座談會在南京舉行
④央廣網:南京大學舉行《釣魚島問題文獻集》發布會
⑤人民政協網:兩岸學者合作促成《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出版
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釣魚島文獻集》出版
⑦新華報業網:南大教授主編《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出版 是大國間激烈博弈
⑧中國社會科學網:《釣魚島問題文獻集》10卷本出版
⑨龍虎網:南京大學15日舉行《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新書發布會
⑩網易新聞:南大教授編撰《釣魚島問題文獻集》
?網易財經:南京大學出版《釣魚島問題文獻集》聚焦釣魚島問題復雜性
?鳳凰網:一套叢書的家國情懷:10卷本《釣魚島問題文獻集》出版
?鳳凰財經:南京大學出版《釣魚島問題文獻集》聚焦釣魚島問題復雜性
論文發表情況如下:
1.殷昭魯、張生:《甲午戰爭前后日本窺伺竊取釣魚島述論》,《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2.殷昭魯:《美日奄美群島歸還及臺灣當局的因應對策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4期。
3.殷昭魯:《美國琉球戰略演變與中日釣魚島問題》,《臺灣研究集刊》2016年第2期。
4.張生:《“東亞地中海”視野中的釣魚島問題》,《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3期。
5.陳海懿:《美國的琉球政策與釣魚島問題再研究——以CIA文獻為中心》,《東北亞論壇》2016年第6期。
6.奚慶慶:《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初期英國對國共爭端的政策》,《史林》2017年第3期。
7.殷昭魯、劉奕:《新書介紹:<釣魚島問題文獻集>》,《抗日戰爭研究》2017年第1期。
8.張生、殷昭魯:《論美國戰后琉球政策與釣魚島問題——以美國外交、安全檔案為中心》,《歷史研究》。(文章發稿會已經通過,擬定2017年第5期)
9.殷昭魯:《論20世紀70年代前后臺灣當局同美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交涉》,2016年10月“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經濟論壇會議”論文。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