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古希臘哲學術語數據庫建設中期檢查報告

    2017年12月08日10:2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進展情況

    1、課題開題與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自2015年11月立項以來,準備充分、開題精準、投入及時,成果初顯。課題下達以后,課題組及時召開相關工作會議,研究和布置課題的啟動,并于2016年4月24日召開課題啟動會議,聽取專家咨詢意見。

    本課題共分三個子課題:(1)希臘哲學術語的采集與整理;(2)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的發生學研究;(3)相關數據庫的設計與技術實現。啟動會議召開以后,第一子課題組將于2017年-2018年,完成希臘哲學術語采集和整理工作;第二子課題組將于2017年-2018年,完成對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撰寫相關論文和《希臘哲學概念史辭典》條目;2019-2020年,第三子課題組總體完成數據庫軟件,進一步完善和測試其擴展性和可移植性,邀請同行專家測試功能并根據反饋作系統調整,完成整個數據庫并測試通過,第三子課題組成員正式進入錄入和編輯階段,技術團隊根據已有的數據庫內容設計和測試輸出和展示系統。

    第一子課題組負責人劉偉副教授原從事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希臘哲學興趣濃厚,已完成和發表論文《從中英縮略詞透析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的探討及現實意義》、《馬克思對形而上學的揚棄及其實現的人學革命》、《作為哲學理論的歷史唯物主義和作為社會歷史理論的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哲學探索中的兩種理論向度及其實現的思維方式變革》,等等。劉偉副教授組織能力強,適合擔任本子課題負責人。本子課題組的成員主要清華大學博士后和在讀研究生組成。他們是:馮小茫、韓軍、張丹、劉蘇容、李文、謝伊霖,在整個子課題研究中起輔助作用。

    古希臘哲學前后延續時間長達1000多年,建設希臘哲學術語庫要從現有的哲學史料出發。現存的希臘哲學史料有兩類:一類是哲學家本人的言論和著作,第二類是古代編纂家和注釋家們的有關記載和論述。希臘哲學家人數眾多,著述豐富,但形態各異,分布很不均衡。若干位大哲學家,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斐洛、盧克萊修、西塞羅、普羅提諾、奧利金、奧古斯丁,他們的著作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這些哲學家本人的著作是我們把握他們思想的基本依據。然而有更多的哲學家,要么是著作已經佚失,保存下來的僅僅是后人的轉述或輯錄的一些殘篇,要么是從來沒有寫過什么著作,他們的思想通過他們弟子的敘述或傳播而廣為人知。

    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均無完整著作傳世,他們的一些言論和著作殘篇保存在后來的哲學家、編纂家和注釋家的著作中。德國古典學者第爾斯匯集、整理蘇格拉底以前哲學家的各種史料,于1903年發表了《蘇格拉底以前哲學家殘篇》(Die Fragniente der Vorsokratiker)。他去世以后,這部書又由克蘭茨修訂,成為我們研究蘇格拉底以前哲學家的主要材料。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著作基本完整保留下來。西方學界對他們著作的編纂從古至今一直延續。

    希臘化時期一些主要哲學家的著作保存得都不完整。伊壁鳩魯現存《書信》3封,均由第歐根尼?拉爾修在其《著名哲學家的生活與著述》中全文引述而得以保存。斯多亞學派的創始人芝諾的著作只留有殘篇,希臘懷疑主義的創始皮浪則沒有寫過任何著作。斐洛,作為猶太-希臘哲學的主要代表,他的著作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下來。羅馬共和國晚期的伊壁鳩魯主義者盧克萊修留有哲學長詩《物性論》。拉丁哲學家西塞羅撰寫過大量哲學著作,基本完整保留至今。

    羅馬帝國時期斯多亞學派哲學家塞涅卡的著作基本保留至今。同期另一位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思想由其學生阿利安記錄,編成《愛比克泰德論說集》和《手冊》。羅馬帝國時期斯多亞學派哲學家馬可?奧勒留著有《沉思錄》,保留至今。羅馬帝國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著有哲學論文54篇。他的弟子波菲利將這些論文編成《九章集》,并撰寫《普羅提諾生平及著作編定》一文作為前言,存留至今。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哲學家留有大量著作。西方學者從16世紀開始系統整理出版。法國學者米恩編纂的《教父著作全集》(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內容最為豐富,分為希臘文系列(Patrologia Graeca,簡稱PG)和拉丁文系列(Patrologia Latina,簡稱PL)。

    面對如此眾多的哲學典籍,我們不僅需要從這些用希臘語和拉丁語撰寫的哲學文本中采集和整理希臘哲學術語,還要采集中國研究者所使用的漢譯名。古希臘哲學誕生之初,各種知識渾然一體,到亞里士多德之后才逐漸分科分類。在進行采集工作時,我們的對象不限于“形上學”或“本體論”范圍,而是包括哲學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方面的內容,并涵蓋自然學、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政治學等領域。基于中國學者在古希臘哲學研究方面的進展,我們把采集重點放在希臘晚期。這項工作至今仍在持續進行中。

    第二子課題組負責人李志華副教授。子課題二著重使用發生學的方法,研究希臘哲學基本概念本身的內涵、外延、闡明該概念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發生的意義嬗變,揭示該概念對于后世哲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這部分研究是整個課題的核心內容。

    人類對發生問題的思考其實很早就已開始。最早的希臘自然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猜測說,“人是從另一種動物產生的,實際上就是從魚產生的,人在最初的時候很像魚。”(殘篇,D11)亞里士多德撰有“動物四篇”,其中一篇是《論動物的生殖》(generation)。此外還撰有《論生成和消滅》一篇,(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他們說的“產生”或“生成”,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發生”。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一書中精選他以前的哲學家使用最多的30個哲學概念,對它們作了系統的研究。他們是當代發生學的思想源頭。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發生學的方法興起于自然科學研究,然后被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采用。在哲學發展中,舊概念的消亡和新概念的產生反映為術語的變化,既可以通過創造產生新的哲學概念,也可以通過轉義使原有哲學概念發生意義嬗變。“古代希臘哲學史是西方哲學開始產生和早期發展的歷史。”“人類的認識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修訂版前言,第1頁)“范疇是人認識現象及其關系的紐結,因此當人的認識不斷前進和深化的時候,原來的范疇也要隨之改變,或者是在原來的范疇上添加新的含義,或者是提出新的范疇來代替原來的范疇。”(同上,第7頁)在具體的歷史文化場景中,描述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的生成和演變,是發生學在微觀層面的運用。

    調動中國研究希臘哲學的學者的集體力量,撰寫和出版一部《希臘哲學概念史辭典》(Greek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s: A Historical Lexicon)是本課題預定的中期代表性成果。課題啟動以后,我們多次召開小型會議,選擇古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物色辭條作者,撰寫相關詞條,擬于2018年完成辭典的編纂工作。

    目前已選定希臘哲學基本概念250余個,由下列學者參加辭條的撰寫:他們是陳瑋(浙江大學)、陳越驊(浙江大學)、詹文杰(中國社會科學院)、何博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劉瑋(中國人民大學)、梁中和(四川大學)、謝伊霖(清華大學)、曹青云(云南大學)、常旭旻(華僑大學)、陳斯一(北京大學)、程煒(北京大學)、樊黎(同濟大學)、葛天勤(都柏林大學)、花威(華僑大學)、江璐(中山大學)、林麗娟(德國慕尼黑大學)、劉未沫(中國科學院大學)、呂純山(天津外國語大學)、盛傳捷(吉林大學)、蘇峻(都柏林大學)、孫帥(同濟大學)、田潔(山東大學)、王緯(普林斯頓大學)、王文華(國際關系學院)、魏梁鈺(北京大學)、吳飛(北京大學)、吳功青(中國人民大學)、吳天岳(北京大學)、先剛(北京大學)、熊林(四川大學)、于江霞(浙江財經大學)曾怡(四川大學)、張新剛(北京大學)。 計劃于2017年底完成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研究,撰寫相關論文和詞條,2018年完成《希臘哲學概念史辭典》的編纂,聯系出版。首席專家王曉朝擔任該辭典主編,詹文杰、陳越驊擔任副主編。

    第三子課題負責人陳越驊副教授。陳越驊現任職于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主要從事希臘哲學、文明經典闡釋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能使用希臘語、拉丁語從事相關研究,在計算機輔助翻譯(CAT)、希臘哲學文本和術語數據庫使用與管理、網絡信息哲學方面有較多實踐。

    該子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適合處理希臘哲學術語的數據庫的總體架構并在技術上予以實現。該問題又可以分解為五個相關的具體問題:(1)輸入:數字資源的錄入系統;(2)存儲:術語庫的數據結構設計;(3)輸出:術語條目的輸出與人機交互系統;(4)人員管理:區分用戶、編輯者、校對者、副主編、主編等級別和權限;(5)硬件:存儲介質與計算機網絡的設置。其中1-4問題是軟件問題,我們將開發一套集“錄入-編輯-存儲-管理-展示”于一身的完整采編系統。第5個問題是硬件問題,將通過器材采購與安裝、網絡架設和分布式存儲解決。

    術語數據庫的軟件,應該完整、配套,形成系統(包括系統軟件、漢字支持軟件、數據庫管理軟件、通信控制軟件和其他應用軟件);應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可移植性,對運行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應具有較好的人機對話功能;應具有較強的數據庫管理功能,能方便地存取、檢索、補充、修改、刪除數據。為了提升數據庫的智能化程度,我們還將咨詢和研究以知識單元和知識結構為研究對象的知識工程、人機交互設計、自然語言信息處理、辦公自動化軟件等方面的問題,努力融入最新的軟件技術。

    術語數據庫的建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規劃驗證階段、需求分析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系統實施階段、審查驗收階段。我們擬與軟件公司合作,組成技術團隊,在成熟的數據庫技術上,采用標準通用置標語言SGML,對于特殊的希臘語資源采取可擴展的基于TEI標準的XML格式記錄,搭建自主產權的數據庫軟件系統。

    依據《希臘哲學概念史詞典》先行,數據庫建設隨后的原則,本課題組到目前為止已初步組建技術團隊,正在搭建硬件環境、輸入系統、用戶管理和存儲系統。并對子課題組成員使用該系統進行培訓,為2018年全面建設數據庫做準備。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本課題自開題以來,課題組骨干成員十分注意國內外科研動態變化,注重對外合作交流。課題首席專家王曉朝于2016年底參加希臘Aikaterini Laskarides 基金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取得多項合作研究成果。2017年4月25日至2017年5月24日,王曉朝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研究,拜訪同行,吸取國外數據庫建設的經驗教訓,尋找今后可能的學術合作者。

    陳越驊副教授自2016年12月起赴美國耶魯大學訪問一年,展開學術交流,由國家留學基金支持。他聯系國外同行,集中主要精力,從事數據庫項目的建設,進展順利。

    劉偉副教授自2016年2月開始,到希臘雅典大學進修學習古希臘哲學和希臘語半年,為《古希臘哲學術語數據庫建設》的子課題《希臘哲學術語的采集和整理》做前期文獻準備和鋪墊工作。在此期間,他還翻譯了希臘學者K.Sp.Staikos的專著《柏拉圖傳統的證詞》。

    清華大學博士生謝伊霖參與本課題的研究工作。他自去年十月起赴美國耶魯大學訪學一年。在此期間他承擔《希臘哲學概念史辭典》部分辭條的寫作,并做了其他一些輔助工作。

    2016年5月14-15日,王曉朝教授參加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翻譯與跨學科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三屆全國宗教經典詮釋研討會”,發表論文“斐洛全集的翻譯與綜合研究”,并介紹了本課題的進展情況。

    2016年9月25日,王曉朝教授參加清華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和希臘拉斯卡瑞德斯基金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全面介紹本課題的進展情況和初步研究成果。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6年4月24日,課題組召開啟動會議,聽取專家咨詢意見。首席專家王曉朝教授主持會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劉石教授、清華大學文科處段江飛副處長出席會議。參加專家咨詢會的知名學者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姚介厚研究員;北京大學李真教授、趙敦華教授、張志剛教授、吳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姚新中教授、李秋零教授、聶敏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新華文摘、商務印書館、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出版機構的領導和編輯;以及課題組成員等20余人。課題組核心成員、子課題負責人浙江大學的陳越驊副教授代表課題組匯報了項目啟動籌備情況,包括選題背景、學術價值、總體思路、子課題系統分析、研究方法與實現路徑、成果設想等方面。

    報告指出:古希臘哲學是整個西方哲學的源頭,同時也是中國哲學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中國學界歷來重視古希臘哲學的研究,近二十年來核心術語的辨析與闡釋逐漸成為學術熱點。以古希臘語全文數據庫(TLG)、珀爾修斯數字圖書館(PDL)和《柏拉圖詞典》等為代表的國際古典學電子化成果表明文獻和術語數據庫成為了古典研究的新常態。我們有《柏拉圖全集》、《亞里士多德全集》、《希臘哲學史》等屬于中國學者的基礎性研究成果,然而中國學界尚未涉足希臘哲學文本層面的電子化工作,缺乏本專業思想創造、積累、分享、普及的網絡平臺。本課題以古希臘哲學術語為研究對象,以古希臘哲學基本概念的發生學研究為核心內容,以相關數據庫的設計與技術實現為最終目標。本課題定位為哲學學科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互聯網+經典文本研究”的創新嘗試。

    與會學者認為,古希臘哲學術語數據庫的建設符合時代潮流和學術發展趨勢,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課題組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對難點與問題估計預計充分,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學者們對這個新技術與傳統研究相結合的項目表現了強烈的興趣,并進一步就數據庫術語的遴選標準、譯名爭議處理方式、術語闡釋的體例、詞條核心內涵的發生學研究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學者們建議,項目要注重核心概念史的梳理;所選語料不可能只限于哲學文本,還要研究從《荷馬史詩》日常用法到哲學用法的演變;每個術語的多種詞義要有關鍵文本示例,包括希臘文和中譯文;可深入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特別是國內外已有的學術數據庫、術語詞典、經典作家的古希臘研究;本課題是讓古希臘哲學說漢語,要帶入我們中國學者自己的思考和創造;發生學研究方法使得本課題不僅僅是翻譯,也包含中國人接受希臘哲學的學術史。

    學者們還建議:古希臘哲學術語詞語變化豐富,電子化存在難度;數據庫建成后的維護和更新以及團隊人員的繼承也是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在“權威性”與“大眾化”之間要取得平衡,對于有爭議而尚無定論的術語,要把本領域代表性的專家觀點包含進去;撰寫詞條時要考慮面向的用戶是誰,要體現引導性,不僅給出答案,而且能幫助讀者進一步深入研究。課題從收錄術語的英漢譯詞逐步擴展到德、法、拉丁等語言,及方便用戶多語言入口檢索;語料范圍從希臘語寫作的古典哲學家逐步擴展到用希臘語寫作的晚期希臘哲學家甚至中世紀哲學家;發生學方法要放到跨文化傳播的背景中,推動術語在晚期希臘、猶太教、基督教等思想中的發展研究;提前考慮紙質詞典編撰與電子詞典編程的成果應用;在古典研究進一步推廣成熟的技術,使之不僅成為一種參考工具,而且成為一種新的研究和工作方式;數據庫實現從編輯團隊到面向所有瀏覽用戶的開放,要及早考慮開放和互動的學術社區建設,利用“眾籌、眾創、眾享”等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吸引學術力量持續參與,推動課題后續成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許多學者建議本課題可以分階段完成、逐步產出,核心研究要抓緊實現,成熟之后再作進一步擴展。更有學者贊賞并祝愿本課題可以成為一項匯集中國希臘哲學研究成果、便利后學、薪火相傳的學術事業。

    課題組擬每年向基金辦報送《工作簡報》,第二期《工作簡報》將于八月底報送。

    二、 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階段性成果主要是首席專家王曉朝近期發表的一些與課題相關的研究作品,內容簡介如下:

    1、論文:《論希臘哲學概念阿萊賽亞的歷史生成》,《學術月刊》,2015年,第12期。

    [內容提要]“阿萊賽亞”(真、真理)是希臘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這個詞在希臘文中出現的很早,荷馬史詩中就已經有了這個詞。哲學詞匯源于日常用語,討論哲學概念的生成要注意區分“真”的觀念及其語言表達方式。“阿萊賽亞”不是希臘文中表達真的日常觀念的最典型的方式,而是希臘文中表達真的哲學概念的最典型方式。荷馬是他所處那個時代的思想者,但還不是一位能夠進行理性思維的哲學家。使用“阿萊賽亞”這個詞來表達“真”觀念并將其形而上學的內涵揭示出來的希臘哲學家是巴門尼德、德謨克利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理解這個詞要具備跨文化的視野,要用發生學的方法揭示這個術語的哲學內涵,要在跨文化的具體語境中理解和翻譯阿萊賽亞。

    2、論文:《柏拉圖著作中的阿萊賽亞》,《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

    [內容提要]“阿萊賽亞”是希臘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要理解這個哲學術語,中國學者需要具備跨文化的視野,要用發生學的方法揭示這個術語的哲學內涵。作者在文中指出,柏拉圖的現存著作大量使用阿萊賽亞這個詞,對之進行系統檢索,可以明了這個詞的基本用法和含義。柏拉圖著作中的阿萊賽亞可分為判斷之真和本體之真。判斷之真一般用阿萊賽亞的形容詞形式表達,一般譯為“對”、“正確”,這種“真”的意思與希臘詞“愛米”(是)的斷真含義相同。本體之真一般用阿萊賽亞的名詞形式表達,一般譯為真理或真相,也可譯為“本真”。在柏拉圖的先驅者巴門尼德那里已經有兩種真:一種是斷真,一種是本真。前者是一個日常概念,后者是一個哲學概念。與巴門尼德相似,柏拉圖在探討了阿萊賽亞的詞源和詞義以后,把真理與神圣的存在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柏拉圖在“阿萊賽亞”的哲學化歷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教材:《西方哲學精神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4月。

    [內容提要]本書雖為“西方哲學精神探源”課程教材,但其內容和體系與“古希臘哲學術語數據庫建設”課題關系十分密切。在書中,作者通過講述古希臘羅馬哲學家豐富的思想和觀點,探討西方哲學精神的起源,揭示西方民族的精神取向,闡明西方民族思維方式的特征,幫助讀者把握西方哲學的基本精神,養成理論思維的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全面提高人文素質。

    課程共分15講。第1講,“導論一”,對哲學、宗教與文化進行界定,揭示三者之間關系,提供課程的理論框架;第2講,“導論二”,簡介古希臘哲學發生、發展、繁榮、衰亡的歷史過程,為探索希臘哲學精神提供預備性知識;第3講,“求是”,結合判斷希臘哲學誕生的標準問題,分析早期希臘哲人的思維方式特征,揭示希臘理性精神的萌發;第4講,“求本”,結合希臘哲學探討的主要問題,揭示希臘哲學發展從追求本原,到追求本質,再到追求本體的過程;第5講,“求知”,介紹希臘哲學主流知識論的三位主要哲學家(柏拉圖、西塞羅、奧古斯丁)的相關思想,揭示古希臘羅馬民族的求知精神;第6講,“求真”,闡明希臘語言中的兩種“真”,揭示古希臘民族的求真精神,講述希臘哲學方法論與邏輯學的相互關系;第7講,“求實”,介紹與分析古希臘希臘羅馬民族從事科學研究的特點和所取得的成就,揭示其科學精神;第8講,“求美”,古希臘人沒有創立美學這門學問,但有豐富的美學思想,本講通過解讀柏拉圖《會飲篇》的基本思想,講解柏拉圖的愛情哲學,由此領略希臘人的求美精神;第9講,“求善”,善的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重大問題,本講介紹古希臘羅馬倫理思想發展的概況,掌握哲學家們對善的思考,領略希臘民族的求善精神;第10講,“求仁”,通過介紹古希臘羅馬的古代人文主義思想,來領略希臘人的求仁精神;第11講,“求義”,通過介紹柏拉圖、西塞羅、奧古斯丁有關正義的思想,領略希臘羅馬民族的求義精神;第12講,“求禮”,介紹與分析柏拉圖和西塞羅有關國家和法制的相關思想,領略希臘羅馬民族的求禮精神;第13講,“求福”,介紹希臘羅馬傳統宗教的衰亡和基督教的誕生,講述各種幸福論思想,反映希臘羅馬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第14講,“求圣”,希臘羅馬古代思想家都在求福(追求幸福),也在求圣(追求成為圣人),通過分析各種希臘神秘主義的起源,領略希臘羅馬民族的求圣精神;第15講,“總結”,介紹與分析古希臘哲學的地方性特征和世界化歷程,掌握希臘哲學的基本精神。

    4、另應《中國社會科學報》編輯部邀請,作者以“古希臘哲學精神探源”為題,以報刊連載的方式(共18篇,每篇約1500字),發表專欄文章(2017年5月2日-8月10日)。

    5、譯著:《柏拉圖全集》(增訂版)第1-7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200余萬字。

    拙譯中文版《柏拉圖全集》自2003年開始出版以來應社會大眾的閱讀需要,在出版界朋友的幫助下,全集多次重印,而在此期間,譯者也在不斷地聽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批評意見,并在教學和科研間隙對全集進行修訂,遂有這個全集增訂版的問世。譯者除了對原版譯文進行逐字逐句的修訂外,還增補了柏拉圖偽作拾余篇,并重新撰寫了各篇提要,重做了索引。柏拉圖是古希臘大哲學家,其著作基本流傳至今。柏拉圖全集中譯版的出版,為古希臘哲學術語數據庫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語料。

    課題組供稿 

    (責編:王瑤)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免费|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ri精品国产亚洲|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 97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500av大全导航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