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項目立項書下達后,課題組召開多次會議,研究項目如何開展。2016年4月8日在復旦大學舉行項目開題和專家咨詢會,與會指導專家有《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主編孫麾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王建疆教授、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宣傳部副部長張雪魁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張雄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黃頌杰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孫承叔教授。項目課題組和子項目負責人賀來、陳忠、鄒詩鵬、陳學明竺20余人參加會議。上海市社科規劃辦李安方主任專程到會指導,復旦大學黨委劉承功副書記到會講話,對課題的重要意義做了充分的肯定,并代表學校承諾對項目給予充分支持。開題報告會后,課題組根據專家的意見對研究方案進行了細化,進一步突出了重點,對子項目的任務和分工做了進一步細化。目前,項目進展順利,研究思路和任務日益清晰,子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資料收集整理、國內外學術交流和成果宣傳等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迄今為止已發生論文12篇。
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現已摸清與本課題相關的中外文獻資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現代性的起源和歷史發展,西方各種現代性理論,中國近現代社會的變遷和思想發展,當今中國現代性話語建構面臨的重大問題。在學術交流上主要活動有:首席專家參加2016年在澳大利亞New Castle大學舉辦的“中國道路中澳論壇”,在會議上發表了“如何成就體面社會”的報告,同時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交流,了解國外專家對中國發展和中國道路的觀點和看法。與上海師范大學王建疆教授的課題組有很好的交流,參加“藝術和美學話語創新暨別現代性高端國際學術討論會”,同與會的國際專家進行了交流。鑒于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在復雜現代性話語中的重要性,2017年6月首席專家和課題組主要成員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召開了“《法哲學原理》工作坊”,與趙敦華、郭大為等專家進行交流。2017年6月,首席專家參加南京大學舉辦的“第四屆當代資本主義研究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與會國際著名學者有大衛?哈維、安東尼奧?奈格里、莫伊什?普殊同、貝爾納?斯蒂格勒,進一步了解了當代資本主義現狀,特別是新自由主義、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課題組成員孫向晨、張雙利等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與德國重點研究機構“規范研究中心”進行了學術交流,并建立雙邊合作關系,擬建立“現代性與規范秩序研究中心”,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國際學術交流條件。
在成果推廣上,首席專家的階段性成果“讓體面社會建設成為后小康時代的目標”(《探索與爭鳴》2016年)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閱讀量達3000余人。針對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當選引起的“后真相”現象,首席專家與課題組成員鄒詩鵬、王金林、陳忠等參加由中宣部建議召開的“多維視角下的后真相時代”,發表了“后真相的本質是后共識”、“后真相世界的民粹化現象及其治理”、“后真相政治探幽”“從后真相到新秩序:別樣共同性及其公共治理”等篇文章,并通過《探索與爭鳴》公眾號廣泛傳播,引起較大反響,已引發學術爭鳴,相關觀點經《新視野》渠道報送相關部門。現代性理論和當代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對待“進步”,首席專家在這個問題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有2篇分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201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再發表“‘進步’的困境與歷史的任務”一文,對復雜現代性條件下如何樹立正確的進步觀和人類努力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課題自發布以來,受到報刊和出版社的關注,深切感受到課題意義重大和研究任務的艱巨。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如何在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基礎上形成統一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理論話語,做到既有分也有合,突出成果的統一性和個性化。今后的思路和努力方向是通過中期成果論文和專題報告形式體現研究的廣度和豐富性,通過首席專家個人的努力寫出高質量的代表性成果。
二、 研究成果情況
首席專用和課題組成員共發表論文12篇,發表的刊物有《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復旦學報》等,其中10篇代表性成果簡介如下:
1、《讓體面社會建設成為后小康時代的目標》(2016)。從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到本世紀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改革和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就。我們雖然可以小康社會概念更多的內容,但其基本內涵仍然是物質富裕。本文提出,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應該把體面社會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體面社會”作為介于小康社會和完滿社會的中間性目標,不僅僅意味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要求每個人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消除勢利社會和權力社會對人的羞辱。文章發表后受到廣泛的關注,在網絡上有近3000閱讀量,有同行專家認為,建立中國的話語體系,重塑現代中國的文明形象,學者應該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是重要的嘗試,有重要的意義。
2、《絕對命令的哲學——從康德到約納斯》(2016)。今天在全球范轉內盛行著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犬儒主義等末世情緒,理想底線的棄守、責任意識淡漠,嚴重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從康德提出道德的“絕對命令”概念后,許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絕對命令”,從這一譜系中我們可以領會到現代性的各種困境和他們所做的實踐道德回應。叔本華針對康德的抽象理性主義的弊病,提出應該把消除他人的痛苦的仁慈作為絕對命令。馬克思根據資本主義處境下人類陷入的災難和痛苦,提出要消除一切蔑視人、壓迫人、侮辱人的一切社會關系,并提出共產主義理想。阿多諾在經歷了法西斯主義專制后提出,人類的文化和社會制度必須如此安排:使得法西斯主義和類似現象不會重演。在20世紀人類面臨環境危機條件下,約納斯提出應該把保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作為絕對命令。這些思想家的觀點對我們思考哲學的理論擔當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對思考人類當前問題也有啟發價值。當今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特別需要確立我們自己的“絕對命令”,透過它來審視理論和社會發展,確立自己的規范理念和價值基礎,克服當前思想界存在的虛無主義和犬儒主義。中國知網下載192次,被引次數6,屬于熱度論文。
3、《超越個體責任的政治責任——論艾利斯?揚的社會聯結責任模式》(2016)。社會正義是現代性的核心訴求,而如何確立相應的責任意識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美國著名哲學家艾利斯?揚在這個問題上有重要的貢獻。她以社會聯帶模式為基礎,在阿倫特的政治責任概念之后提出了一個應對全球非正義的公共責任模式,此模式既包含著個人行為與社會正義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分析,也超越了傳統的個人主義道德責任模式,這對我們建構和完善社會秩序有重要的啟示價值。中國知網下載86次。
4、《兩個絕對之間沒有橋梁——齊澤克曖昧的政治哲學》(2017)。在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診斷和批判中,齊澤克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政治哲學有兩個思想焦點,一是對犬儒主義意識形態和歷史終結論進行批判,二是大膽地主張恢復共產主義理念和要求。但是,他沒有對資本主義的絕對災難與共產主義的絕對解放之間的關系做出合理的解釋。今天任何對現代性的嚴肅思考都必須把規范與事實、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在一定意義下,這也我們提出復雜現代性理論的意圖和目的。文章發表后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知網下載56次。
5、《視差之下的批判與政治——對柄谷行人另類反抗邏輯的解釋與批評》(2017)。柄谷行人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左翼理論家之一,他把黑格爾的“資本-民族-國家”的構成體視為資產階級現代性的標準形象,要求恢復康德的目的王國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念來全球資本主義。作者針對資本主義在生產和分配領域的霸權,主張建立一個全球消費抵抗的政治聯盟。本文立足于馬克思《資本論》對柄谷行人的思想進行了批判的分析,指出它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是由資本和權力在生產領域的非對稱地位,而不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抽象市場地位決定的,離開了生產方式的變革不可能真正地消滅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意義上,柄谷行人的理論是一種選擇性的視差。中國知網下載9次。
6、《從<霸權與社會主義戰略>到<民粹主義理性>——論拉克勞思想的民粹主義轉向及其理論邏輯》(2017)。民粹主義既是群眾反抗的重要形式也是現代性面臨的重大威脅。本文通過對拉克勞的民粹主義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對民粹主義雙重性和內在矛盾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在復雜現代性條件下底層人的反抗意識和運動面臨的困境,在這里,既要承認草根運動的革命能力,又要警惕其非理性主義和暴力傾向。這一問題對當下中國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知網下載49次。
7、《政治現代性視域中馬克思與黑格爾思想關系再思考》(2017)。馬克思與黑格爾在現代性理論上的批判繼承關系是重大問題。馬克思與黑格爾在現代性理念上具有一致性,他們都認為現代性社會必須以實現的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都承認個人的自由發展依賴于合理的社會共同體關系,都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充滿矛盾和片面性的,需要克服和改造。但是,他們對現代性矛盾的性質有不同的理解,對解決矛盾的政治方案有不同的設想。黑格爾相信現代社會可以依靠理智國家調節市民社會的私人矛盾,依靠倫理國家調節政治共同體和不同權力部門之間的矛盾,因此主張資本主義國家范圍內完善現代社會秩序。馬克思認為,自由資本主義無論是作為經濟制度,還是作為政治共同體形式,相對于現代性理想來說都已經破產,不具有實現個人和集體自由的理性潛能。總的來說,黑格爾的現代性話語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它考慮到現代性訴求與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化之間的矛盾和張力,但他的解決方案具有妥協和保守的性質,馬克思的現代性話語具有解放的徹底性,但沒有很好地解決從現實到理想的過渡和相應的制度性設計,如何把現代性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理論任務。
8、《黑格爾:一個不情愿的現代主義者》(2017)。黑格爾常常被看作一個主張理性絕對主義的思辨哲學家,一個反自由主義的保守思想家。實際上,黑格爾哲學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批判意識。他明確把人類和個人自由的全面發展視為現代性的理念,并指出其實現的艱巨性和有限性。表面上,黑格爾宣揚思辨神學創世論、歷史終結論和國家至上論,其實他是以思辨哲學的語言闡述現代人類人類理性思考和自由生活的可能性條件。現代世界中主觀與客觀、普遍與特殊、超越與現實之間的張力具有難以消除的韌性,哲學的任務在于使人意識到現代性的矛盾性質,并以現實的合理方式加以調節。在這個意義上,黑格爾是一個反思的、自我節制的現代主義者。我們生活在一個后烏托邦時代,現代性矛盾和復雜性已經充分暴露,任何簡單化和絕對化的意識形態都會堵塞現代性的自我更新和改善,黑格爾哲學在這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中國知網下載6次。
9、《后真相本質上是后共識》(2017)。當代資本主義不僅陷入經濟危機,而且陷入了民主政治的危機,其突出現象是民主不再能體現公民的合理意志,而是成了民粹情緒的表達。關于后真相有許多解釋,本文認為,后真相是現代西方社會結構矛盾和危機的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自由民主福利國家的社會共識解體的表現。后真相的本質是后共識。當一個社會失去對基本價值和社會秩序的基本共識,觀念傳達與接受之間就會短路,其結果是,人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立場有選擇地相信,呈現出理性與情緒、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對抗。西方的后真相現象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建構合理的社會秩序,合理地分配社會的利益和責任,形成合理的社會結構,才可能為政治公共意志的合理化提供社會基礎。中國知網下載132次。
10、《“進步”的危機與歷史的任務》(2017)。在現代歷史中,沒有其他概念像“進步”概念那樣表達了現時代的自我畫像和殷切希望。啟蒙時代帶給我們的進步主義既是一個理智綱領,也是一個實踐綱領。在兩個多世紀中,進步的理智和實踐綱領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復雜現代性背景下,進步需要反思和修正。今天如何言說進步,需要考慮5個方面的難題:一是如何在保護市場的效率和自由前提下馴服其不平等和異化的消極傾向;二是如何在發揮民族國家在維持社會秩序和再分配的功能前提上馴服其專斷和任意性;三是如何在利用科學造福于人類的前提下馴服其風險和災難性傾向;四是如何在堅持理性和反思態度前提下吸收傳統思想的合理因素,重建人類的價值和意義秩序;五是如何在利用自然資源的前提下保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解決這些問題,確立理性中道的進步觀,是人類的歷史任務。中國知網下載4次。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