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設騎兵軍隊而實施的采邑分封,構建起自上而下的軍事組織框架,且與國家政權機構結為一體,從而使封建領主和附庸間的關系與軍隊組織的統領被統領關系、政權結構的上下隸屬關系、貴族間的等級關系等交織在一起。
國內學界對西歐封建社會的考察經歷了艱難的開創和起步階段,從農業、經濟、城市、王權、議會、教會等層面入手,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研究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從生產力、生產關系著手對西歐封建經濟和政治形態的綜合性考察已取得豐厚成果,并引領國內學界對西歐封建社會整體性認識的潮流。然而,如果我們能從其他角度整體觀察西歐封建社會,還可以看到以往被忽略或重視不夠的內容。騎士制度是由于騎士群體的存在而形成的各種社會現象的綜合,它融合于封建制度中,使西歐封建社會呈現出一系列特征。
人際關系與政治制度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人們的社會關系如何,特別是統治集團成員間的關系怎樣,影響到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社會經濟利益分配、政治權力掌控和運作、法律規則的建立等,無不與之有關。騎士是包括國王和各級世俗封建領主在內,以軍事為重要職責的群體,他們之間形成多重關系。當初主要以建設騎兵軍隊而實施的采邑分封,構建起自上而下的軍事組織框架,且與國家政權機構結為一體,從而使封建領主和附庸間的關系與軍隊組織的統領被統領關系、政權結構的上下隸屬關系、貴族間的等級關系等交織在一起。相互間的多重關系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具有復合身份,對社會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騎士制度對封建政治制度和局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加洛林帝國建立到瓦解;從后加洛林時代的紛爭到各主要封建國家格局的形成;從中央和地方政權構建到王權走勢及權力運作方式等都可看到騎士群體發揮的作用。英、法國家政權建設和發展存在以君主為核心,集軍事、行政、司法、稅務于一體的粗放管理體制,向各項管理部門逐漸與軍事分離并形成專門機構的演變過程。國家各項職能逐漸與軍事分離,并發展為相對獨立的部門,是政治體制走出封建社會的重要表現。其中,伴隨著國王與軍事附庸們的長期博弈,權力不斷加強,騎士制度逐步走向衰落。德國由于“農奴騎士”集團的產生,領主與出身低下的騎士間關系更為鞏固,既強化了各地諸侯的軍事實力,也便利了以皇帝為首的諸侯們大肆對外戰爭,這是造成國家長期分裂的顯性原因。
另一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加洛林帝國瓦解后,西歐為何沒再形成大統一帝國?盡管后來不乏有加冕稱帝的君主懷揣恢復往日“羅馬帝國”的夢想,但愿望終難實現。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因是,土地、權利與精銳部隊建設捆綁在一起的制度發揮著作用。
與皇權專制和政教合一不同,教、俗二元權力體系及其相互關系是西歐封建政治的重要特征,產生和持續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初由尚武軍人組建的政權體系,為有文化的教會成員進入權力圈留出了空間。此外,與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成為各級官吏主體,且身兼社會風氣教化功能不同,掌控各級政權的野蠻軍人不僅無力承擔此任,對他們自身的教化也成為教會的一大責任。再有,君主與軍事附庸間的固有矛盾,為教皇和主教們能夠并敢于與君主抗衡,插手國家政治提供了機會。英諾森三世教皇的權力之所以能處于巔峰,與當時騎士制度處于鼎盛期不無關聯。
法律與軍事
騎士制度與封建法律有直接聯系。建立騎士軍隊促進了采邑分封制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把日耳曼人的傳統習慣和法律納入了騎士規則之中。采邑分封所建立的領主和附庸間的責任和義務,構成封建法的核心內容。雙方通過儀式訂立契約,明確各自的職責。而且,領主與附庸、附庸與附庸間的軍事抗衡能力,成為維護各自權益的手段。在司法審判和執行過程中,各方參與者不能不顧及法律的公正原則,明顯不公正的判決有可能導致暴力沖突的發生,或卷入以命抵命的抗爭之中。附庸具有反抗領主侵權的軍事能力和社會對不公正予以反抗的認可,為西歐法制向相對平等的方向發展開辟了道路。
西歐封建社會的軍事現象和特征,是我國包括軍事史學界仍沒有重視的領域。西方建立世界霸權的后盾是軍事,軍事和戰爭理念與封建社會有直接聯系。在此有兩種現象值得強調:一是,封建政權體系與軍隊組織結合而建造,形成了對戰爭的發動、應對和激勵機制。二是,從加洛林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持續向外擴張,這種勢頭在加洛林帝國瓦解后不但沒有停止,反而不斷加強。并且,該區域沒有再發生過被外來民族征服和入主的現象。這兩種現象都能在騎士制度中找到部分解答。
農業經濟的迅速市場化
西歐封建社會經濟由于騎士制度的存在而具有相應特征。以往學界更多注重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表現和狀況,較少關注騎士群體對經濟的影響和導向。首先,土地采邑作為騎士服役報酬落實到莊園生產中,無論其規模還是產品種類一定與服役需求相掛鉤。莊園每年種植哪些農作物,各占多少比例,飼養哪類牲畜,大致數量多少,都要依照主人需求和意愿去做,軍事的需要以及領主及其手下軍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具體的生產經營有限定。西歐莊園中農牧并舉,保護林地,大面積種植葡萄等現象,與軍人群體的需求密切相關。此外,相對獨立的領主們對發展自己領地內的經濟有較高熱情,工商業城市的興起離不開當地領主所提供的軍事庇護和權力特許。再有,軍事行動和戰爭的巨大開銷刺激了貨幣的大量流通。十字軍東征帶動了大額貨幣的鑄造及金融業的發展。軍事和戰爭對貨幣的大量需求,推動了地租的貨幣化和以幣代役制的實行。可以說,軍事義務及其戰爭需求對封建莊園的自然經濟具有較強的瓦解能力,農業經濟能夠較迅速市場化,離不開軍事的作用。單憑生產能力和經濟的自然發展,農業經濟的市場化將會是十分漫長的過程。
此外,騎士的思想文化對西歐封建社會的影響僅次于基督教,是西歐封建社會最重要的世俗文化。從狹義看,騎士文化有多種表現形式,除了各類文學作品,還有關于騎士規則、軍事理論、娛樂技能等方面的論著。比起世俗拉丁文學和城市文學,騎士文學對西歐文化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騎士文化中充滿了高尚意識,塑造了貴族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則,使西歐的貴族觀念具有明顯的騎士精神內涵。這也就是為什么今天西方的文化中仍不乏騎士印記的原因所在。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騎士制度與西歐封建社會特征研究”負責人、河北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