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項目各子課題工作有序進行,解決舊問題的同時,也面臨新問題的考驗。
部分批次簡的原始整理工作已經完成,并提交子課題負責人審看;部分批次簡尚在綜合利用釋文與圖版作竹簡編連綴合工作,而編連綴合的進展,也將為釋文與注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可能。
因為釋文大體確定,字形辭例數據庫編制工作全面展開,今年11月將初步全部完成并開放給課題組成員使用。數據庫的使用,一方面可以為釋文校訂提供便利,一方面也可以發現數據庫存在的缺陷而及時更新完善。
課題組的工作得到合作文博單位的支持,均承諾負責相關墓葬概況的撰寫,另外如江夏丁家咀墓地發掘領隊提供詳細的出土遺物清單并安排、陪同竹簡整理者到文物保存地考察實物;經一再溝通,今年7月,課題組得到待刊的老河口安崗墓地考古發掘報告電子版,得以進行遣冊記載與出土遺物的對比研究。
編排完善的圖版,是結項的需要,而在現階段,將更有利于核查竹簡編連中存在的問題。這一工作,除去專業知識的支撐,還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支撐,對課題組來說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今年以來,我們就此進行數次嘗試,初步制定了一套規則,將在具體運用中進一步實施和完善。
接下來,關于各批次簡的整理報告,課題組計劃大體遵循下面的工作程序:(a)原始整理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的各批次簡,要加緊完成并提交子課題負責人審看。(b)子課題負責人審查完畢的內容,將分別由各批次簡負責人根據子課題負責人的審查意見進行修改,并利用字形辭例數據庫對釋文、注釋進行核查。(c)再次完成的本子,由子課題負責人核準后提交首席專家審看。(d)修改、定稿。
數據庫的制作,將隨整理報告的進展不斷作出改善。
另外,在這一工作程序中,計劃在適當的時候,安插召開一到三次主要課題組成員參加的通稿會,針對各批次簡編連綴合、釋文與注釋、圖版編排等方面存在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盡可能地解決問題。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