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題情況
2015年12月21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整理、傳播與數據庫建設”課題開題論證籌備會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召開。課題的總負責人韓震教授和五個子課題的負責人以及課題秘書處的相關人員就課題申報情況、各子課題的內容以及如何籌備召開開題研討會等相關內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2016年1月8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整理、傳播與數據庫建設課題”開題會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召開。來自中國外文局、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昌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課題首席專家韓震教授在會上介紹了課題的研究思路及工作現狀,五位子課題負責人闡述了對于各自負責子課題的構想,與會專家圍繞課題進行學術研討,并對課題研究的開展提出了意見與建議。專家具體意見如下:
課題意義重大,研究脈絡清晰。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多是中華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基礎的范疇、概念和重要的命題,具有開創性或承先啟后的意義,將其作為全新的概念提出,是理論和學術上的創新,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整理和傳播這些術語并建立數據庫,對于推進我國的基礎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本課題涉及交叉學科、理論與實踐交融創新研究。中華思想學術的傳統形態,是一種貫通式、全息式的研究范式。文史哲一家一體,并不存在截然對立或相互區隔的分野與邊際!爸腥A思想文化術語”中的很多關鍵詞或者核心概念,從西方學術的劃分來看,自然而然都跨越不同學科。這既為本課題預留了無限創新的空間,也為本課題預設了不可回避的難點。
整理、詮釋、譯寫、傳播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目的是立足于中華傳統的思想文化,通過全面系統的整理與詮釋,推薦和鼓勵社會使用其成果,又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之意義,能讓世界更客觀、更全面地認識中國,了解中華民族的過去和現在,了解當代中國人及海外華人的精神世界,從而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間的交流借鑒。
此外,本課題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整理和傳播,致力于弘揚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建立當代中國人自己的話語體系,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著力點。
專家建議:
1、關注散落在海外的中國古代典籍以及相關研究。比如日本的“古文詞學派”,以求使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梳理更為完整。
2、術語的選擇所涉及的學科應更為全面,比如選入佛、道等宗教,以及中醫等,因為外國讀者對具體領域的研究會更感興趣,便于文化的對外傳播。
3、術語的釋義應盡量簡明易懂,主要從對外傳播角度考慮。
4、交叉術語,建議文史哲三組同時考慮、互相補充,或以某組為側重,其他組做補充。
5、部分很難表述清晰的術語不能讓讀者意會,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解釋,便于翻譯。
6、可考慮帶有多民族融合特征的多元文化術語,以顯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7、為便于譯者使用,可以增加術語在現代語境中如何使用的例子。
8、術語規模擴大后,建議用其他排列方式,比如分學科,或者按使用的頻次(分常用、次常用等)。
9、經濟和法律類的術語也可以考慮收入。
二、研究進展
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統籌下,“工程”團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前期調研和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嚴密的工作流程(術語遴選、中文釋義、英文翻譯、漢學家潤色譯文、資深外宣專家審訂等)。在翻譯中,除了遵循一般性的翻譯規律外,“工程”團隊針對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內容的特點,確立了“準確詮釋、貼合語境、尊重文化”的翻譯原則。
2014年12月,“工程”首批81條術語正式對外發布。2015年5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一輯)出版,同時推出精裝本;2015年11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二輯)正式出版。2016年1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二輯)在印度國際書展首發;4月出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三輯),并在倫敦國際書展首發。2016年11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四輯)舉辦新書發布儀式。經專家反復研討,遴選并確定術語備選條目900余條,F已完400余條術語的中文釋義與英譯,以中英對照形式正式出版400條,其中,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術語140條,中國傳統文藝思想核心術語132條,中國傳統史學思想核心術語128條。
術語的發布與出版,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爸腥A思想文化術語”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頁面突破200萬!度嗣袢請蟆罚2015年3月19日版)發表專題評論,認為:“有關中華思想文化的……譯法紛紜,水平參差,極易引發歧解,極大影響了‘中國聲音’傳播的質量和效果……‘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正為此做著努力。教育部、國家語委集合國內外文史哲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立足于國際傳播的角度,篩選、整理包括‘道’‘仁’‘義’等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特征與思維方式的核心術語,并據此譯成英語及其他語種,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維護文化主權!薄侗本┩韴蟆、新華網和《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分別作了專題報道,中新網、新華網等英文網站刊登了相關英文報道。
為了配合術語整體的內容完善和對外推廣使用,“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數據庫”和“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網”主題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已經整理完成的術語相關內容全部在網站和數據庫內更新完畢;優化術語庫的搜索和呈現形式,增加術語漢字筆畫的動畫和相應的中英文音頻,用戶可以通過檢索、索引等方式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術語及內容;增強網站的互動性,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站平臺參與到術語的篩選和釋義,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專家進行互動,使其成為“工程”與大眾互動交流的平臺窗口。
目前正在進行典籍書名對譯庫、術語池庫、中文引例庫等內容的收集和整理。
三、學術交流
課題組充分利用研討會、學術講座、版權輸出等方式,積極擴大項目整體的影響力。2015年6月,在“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一輯)》首發,課題首席專家韓震在開幕式上做題為“掌握議題設置權 提升文化傳播能力”的主旨發言。子課題成員章思英,分別于2015年4月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英文報刊負責人培訓班、2015年6月國新辦主辦的對外傳播研討會以及2016年6月的“第六屆亞太翻譯論壇”、2016年9月的“第二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上介紹術語項目和術語英譯經驗。
2016年11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和武漢大學聯合主辦,武漢大學國家文化軟實力協同創新中心、課題秘書處和外研社承辦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現代釋譯與運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書院召開,來自兩岸文史哲、翻譯等領域的8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教授代表東道主致辭,教育部語言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出席開幕式并作重要講話,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術語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韓震作總結發言。北京大學哲學系王博教授受“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韓震教授委托宣讀了正式向社會公布第二批術語共有319條。開幕式以后,武漢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研究院沈壯海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王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袁濟喜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金元浦教授,臺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林安梧教授做了精彩的主旨發言。分議題討論會上,有20余位專家先后就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現代闡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現代運用、中華思想文化術語與文化認同、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外譯與傳播等議題作了主題發言,專家的精辟見解、主持人的精彩點評、臺上臺下的思想碰撞將會議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四、傳播推廣
1、新書發布
2016年1月11日下午,《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二輯)在印度新德里普拉蓋提?馬丹國際展覽中心中國主賓國活動區成功首發。首發式由課題秘書處所在單位外研社組織,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丁以繡副司長,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孫戈參贊、王建設參贊、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漢學家狄伯杰先生等嘉賓參加。
2016年4月12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三輯)》在倫敦國際書展首發。首發式由外研社社長蔡劍峰主持,中國駐英國使館公使銜教育參贊沈陽,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譯制部前主編柯鴻岡等參加。
2、媒體報道
截至目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多家紙媒分別對術語工程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具體情況如下:
新聞報道名稱 所在報刊名
中華思想文化核心詞匯有了英譯“范本”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2月24日
中華傳統語匯有了權威版本 《北京日報》2014年12月25日
中國關鍵詞,講好中國故事的支點 《人民日報》2015年1月15日
確立傳統思想文化核心術語翻譯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4日
翻譯,怎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人民日報》2015年3月19日
Key concepts in ancient Chinese thinking have found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北京周報》2015年5月21日
詮釋中華思想文化 傳遞中華特色聲音 《中華讀書報》2015年7月22日
看他們用英文解讀中華民族“基因” 《光明日報》2016年4月18日
刊登術語條目 《今日中國》2016年第1、2、3期
刊登術語條目 《文化軟實力研究》2016年第2期
3、其他推廣活動
(1)舉辦2016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賽,圍繞“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及相關中華傳統文化等核心內容,面向全國多個省市的在校中學生,以知識競答、學術論文撰寫、創新演繹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內涵、創意作品設計制作等方式,開展一系列培訓及賽事活動。旨在向全國中學生推廣和傳播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及其背景知識。全國參與選手近2000人,共收集論文65篇,視頻14部。
(2)為推廣“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和“2016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大賽”,2016年6月23日中午,子課題成員山東大學呂玉華副教授到人大附中舉辦講座——“從‘文以載道’談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4、微博微信
建立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官方微博和微信,發布內容343條,新增關注用戶1167人,舉辦線上活動若干次。2016年4月,對微信后臺進行了升級,目前微信平臺可以支持在線報名、答題、參賽、購買圖書等多項功能。
5、網站推廣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網”自建立以來,簡潔大氣的外觀,豐富實用的內容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2015年3月,對網站進行了升級改造,加強了與用戶的互動,將之前主要以信息發布和傳遞為主的靜態網站,升級為與用戶可以充分互動的雙向溝通的交互性網站。在搜索功能方面采用了很多的優化的細節手段,提升搜索引擎的效率,讓內容更方便被查找。網站不僅有中文PC版、英文PC版,同時有中文手機版、英文手機版網站。通過互鏈、活動推廣等方式,全年新增注冊用戶2700余人,“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頁面突破200萬。
6、海外推廣
目前,課題組在海外推廣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方面主要有以下成果:
(1)《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一輯,馬來語版)由外研社版權輸出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出版社(Penerbit USM),雙方于2015年11月簽署出版協議。該書將以外研社和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方式推出。對方負責馬來語版的翻譯、編輯、出版及發行(發行區域包括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文萊等講馬來語的國家)。這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首次達成海外版權輸出。目前外方已完成第一輯的翻譯工作,預計2017年上半年出版。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出版社(Penerbit USM)是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niversitiSains Malaysia,簡稱USM)下屬出版社。USM是馬來西亞學生人數最多的著名綜合性大學,提供500多個專業領域的碩士和博士課程。USM也是馬來西亞公認的三所研究性大學之一,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在過去的10年中獲得過眾多國際獎項。
(2)《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第一至三輯,亞美尼亞語版)由外研社版權輸出亞美尼亞Vogi-Nairi文化藝術出版中心,雙方于2015年12月簽署出版協議,外研社和Vogi-Nairi合作出版的方式推出。對方負責亞美尼亞語版的翻譯、編輯、出版及發行。這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繼馬來語版后,再次達成向“一帶一路”國家的輸出。目前第一輯和第二輯已出版。
Vogi Nair文化藝術出版中心于1998年建立。除圖書外,2002年起,該中心出版了文學藝術翻譯雜志“Gegharm”,除發表亞美尼亞語文學外,還發表俄語和英語文學。過去兩年里,Vogi Nair藝術中心出版的翻譯著作包括約瑟夫?布羅茨基、列夫?古米廖夫等人的詩集,謝爾蓋?多甫拉托夫、瓦?沙拉莫夫等人的散文,以及尤里?洛特曼、米哈伊爾??巴赫金等人的文學藝術專論。
(3)在2016年8月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外研社與西班牙大眾出版社(Editorial Popular)達成合作意向,對方決定在西班牙出版術語系列全部9輯圖書。雙方已就此簽署整體9本書的合作框架協議。在這一框架協議下,雙方已簽署前三輯的版權輸出合同,并啟動西語版的翻譯編輯工作。
大眾出版社是西班牙最知名的中國主題類出版社,已翻譯出版近百種中國主題圖書,包括“人文中國”和“中國之旅”系列叢書,以及王安憶、遲子建等中國當代作家的代表作。出版社社長梅賽德斯?卡勒羅(Mercedes Calero)女士因其在出版中國主題類圖書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今年的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4)在今年8月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期間,外研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Nature)簽署“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合作協議,授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國際學術出版社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該系列叢書。此前雙方的合作已涵蓋英語、漢語、科學和學術出版等多個領域,是多年的戰略合作伙伴!爸腥A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是外研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在本次合作中,外研社將邀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系列圖書的作者針對西方讀者感興趣的術語,深入闡述每一條術語的發展脈絡及歷史變遷,并在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的知名學術期刊Pivot中出版紙質版和數字版,面向海外發行。這一強強聯合,不僅將在外研社和施普林格?自然的合作版圖中添加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將為全球讀者呈現上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