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我國特大型城市生態化轉型發展戰略研究”
    深圳市調研簡報

    2017年06月26日13:2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6年11月30日至2016年12月3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特大型城市生態化轉型發展戰略研究”(14ZDB140)的項目組按照調研計劃赴深圳進行調研。

    本項目由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祥榮教授擔任首席專家,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的20余名教授、副教授、講師以及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處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截至2016年10月,深圳市下轄福田區、龍崗區、羅湖區、寶安區、南山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8個行政區(在寶安區、龍崗區內分別設立了光明新區、大鵬新區兩個有一定獨立性的功能區),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千米。

    深圳因其獨特的管理體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深圳在20世紀末期出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激烈的沖突。、經過多年努力,從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保護等多方面看,當前深圳在國內特大城市中應該是做得最好的;另一方面,從近幾年經濟發展情況看,深圳GDP增速在北上廣深中是最快的。從這點來說,深圳市的生態化轉型發展是值得借鑒的。故將深圳列為調研城市之一。

    參加深圳市調研的項目組成員有: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祥榮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方清、劉亞風、孫偉、李镕汐等。調研計劃按照文獻調查、專家座談,實地考察走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

    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座談咨詢會

    深圳調研專家座談咨詢會于2016年12月1日和12月2日在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召開。出席專家咨詢會的有: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車秀珍;深圳市水務局原水土保護處副處長吳長文博士;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師陸佳博士;深圳中國建筑科技集團總工程師陳維新教授;深圳市福田自然保護區原主任王勇軍教授;深圳市園林研究所副所長陳濤教授。

    座談會上,6位專家結合自己的經驗從不同角度暢談了深圳市生態化轉型發展進展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大家一致認為,深圳市的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化建設的工作在國內特大型城市中做的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車秀珍首先從深圳市現狀談起,總結了深圳市“經濟大市、人口大市但土地面積狹小”的三大特點,在各界領導的重視下,生態環境保護體現在了相關規劃、總規的內容中,另外深圳市從創新機制、召開環境形勢分析會和制定考核制度等三方面共同著手,體現了環境考核與經濟考核同等重要的管理和發展新思路;車秀珍也表示深圳市下一步的重點是計劃空間管控,使生態用地達到總面積的50%,體制創新方面也要有所增強和改進。

    王勇軍教授重點強調了深圳是在產業轉型方面帶來的轉變。在深圳的生態化轉型發展中,許多低端產業走了,但更多的更高端、更有科技含量的產業來了,如騰訊和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王勇軍更是以招商銀行大廈為例,強調了高科技企業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王勇軍贊揚了強調了已經提出并落實10年的生態考核制度,表示深圳市的發展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博弈過程,生態化轉型必不可少且迫在眉睫。

    陸佳博士從生態紅線的提出與實施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深圳市調整生態紅線的規劃和情況。在深圳市八十年代特區總規、九十年代經濟發展總規到2000年生態規劃,都按照生態化理念建城,真正做到了按照規劃建設起來的城市。目前深圳市劃定了974平方公里的生態紅線,占總市域面積的49%,并著重發展高密度、低成本,可復制的低碳城。并且以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為例,重點介紹了低碳城鎮的建設情況。

    陳濤教授從城市管理,環衛,基礎設施等方面介紹深圳市做出的改革和創新,并提出了對綠地的建設,綠化方案等方面的理解。同時他通過增量用地和存量用地之間的關系,介紹了深圳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做出的努力:嚴格控制新增用地,主要用于轉型導向性產業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交通市政設施、保障性住房等需要;積極利用存量用地,大力推動城市更新,適度提高土地使用強度,鼓勵用地功能混合,推動地下空間和地鐵沿線上蓋物業開發,努力提高用地效益。2012年,深圳全市土地供應計劃中存量建設用地的供應規模首次超過新增建設用地。

    吳長文表示,深圳市生態化轉型是認真貫徹生態文明發展的結果。以山地林地的裸露現實問題為例,吳長文強調了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性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迫切性。此外,通過深圳市其他幾個典型問題如填海,污水處理廠設施不足等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另外部分區域發生的洪澇災害也體現了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性。

    會后各位專家填寫了“我國特大型城市生態化轉型發展戰略研究課題調研問卷”,以供后期分析了解。

    項目首席專家王祥榮教授做會議總結,首先他對各位與會專家表示感謝,對專家提出的問題認真總結,表達了會向專家繼續學習的意愿,同時也歡迎專家們來上海繼續交流學習。

    深圳市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座談交流會

    2016年12月2日下午,深圳調研訪談會在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召開。項目組成員及公司相關負責人參與了會議。

    是一家具有城市規劃甲級、建筑設計甲級、市政道路工程甲級的“三甲”公司,參與設計了低碳城的設計,本次調研將著重圍繞低碳城的建設和規劃進行咨詢。

    公司負責人著重介紹了低碳城的相關情況和模式:1.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2.形成了多方合作推進的體制機制;3.探索實踐了復合多元的更新模式;4.推動了規劃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會議了解了低碳城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并制定了參觀考察計劃。

    深圳市在全面開展示范項目建設的同時,還積極鼓勵各城區、街道、社區開展低碳生態綜合示范片區的建設,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新城建設、舊城改造等各類低碳生態建設模式,以期達到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的效果。

    深圳市規劃館考察調研

    2016年12月3日,項目組成員考察了深圳市規劃館。

    在規劃館項目組參觀了解了綜合交通發展規劃(2030),公園發展專項規劃(2012-2020),綠道網規劃等。著重了解了紅樹林濕地保護、開展安縣與海盜生態修復、劃定海洋生態紅線、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等深圳市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深圳市國際低碳城考察調研

    2016年12月3日,項目組成員考察了深圳市坪地國際低碳城。

    深圳國際低碳城項目地處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深莞惠三市交界地區,當前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碳排放強度相對較高,已建成區占全區域建設用地的60%以上。低碳城致力于通過產城融合的城市規劃、碳指標約束下的城市管理和利益共享的低碳綠色開發實現落后區域跨越式發展,探索和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城鎮化低碳發展之路。

    深圳低碳城立足于發展成為集氣候友好城市先行區、新型低碳產業集聚區、低碳生活模式引領區、低碳國際合作示范區為一體的國家低碳發展試驗區。規劃采用SMART設計理念指引低碳城的規劃建設, 開展后發地區的低碳產業發展與產城融合實踐。

    項目組通過低碳城展覽館的展示,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國際低碳城對深圳生態化轉型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深圳市國際低碳城考察調研

    課題組于2016年12月3日考察深圳市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的甘坑客家小鎮。

    甘坑客家小鎮在2012年重新規劃立項后,分為了六大板塊:文化休閑區、特色產業區、農耕體驗區、濕地科普區、農業觀光區、山地運動區,目前也是結合了文化旅游、生態文化展示以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復合型旅游目的地。

    甘坑小鎮的規劃與開發體現了生態與人文結合的特點,將生態旅游融匯入客家文化,又將客家文化、生態文化融入到深圳現代化城市中。

    項目成果論文順利發表

    作為本項目成果總結的專著《氣候變化與中國韌性城市發展對策研究》已于2016年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書主要基于國內外氣候變化適應研究的最新進展、案例分析、研究方法、指標體系、相關政策以及我國部分城市在氣候變化適應領域的實踐,并以特大城市上海市為具體研究對象進行了剖析,旨在評估國內外代表性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與方向,探討與加強中國韌性城市規劃對策和技術支持,為中國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及行動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具體內容上,本書包括五大部分的主要內容與成果:

    (1)背景與意義:從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和韌性城市概念及內涵兩個方面,闡述了氣候變化背景下韌性城市發展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 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法論:梳理并分析了國際上關于氣候變化韌性城市的研究方法與評估指標體系的實踐,包括模型評價法、指標評價法、對比研究法等;作者基于PSR模型,從經濟應對能力、公共服務水平、基礎設施發展和環境保障等四個方面,構建了城市氣候變化韌性評估的參考指標體系。

    (3) 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城市發展經驗借鑒:分析了美國紐約和波士頓、英國倫敦、荷蘭鹿特丹等國際城市案例及我國成都、深圳、德陽、黃石、合肥、寧波、綿陽等,韌性城市規劃規劃建設經驗與啟示,提出了我國韌性城市發展的四條建議途徑。

    (4)上海韌性城市狀況評估:開展了上海市韌性城市評估和戰略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構建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上海市城市基礎設施的韌性評估;2)通過地表溫度反演、熱島強度(UHII)分級、溫度植被指數(Temperature Vegetation Index, TVX)等方法對城市綠地系統應對高溫的韌性進行評估;3)通過采用GIS空間分析技術與模型計算和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上海市代表性濕地生態系統;崇明東灘、南匯邊灘、九段沙濕地開展了韌性評估。

    (5)中國韌性城市發展對策:從如下幾個方面探討了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韌性城市發展對策:1)構建中國特色的韌性城市理論;2)構建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治理機制;3)重點區域重點干預,推動韌性城市的示范和試點建設;4)融合信息科技,通過韌性規劃對策應對各方面風險等。

    項目成果論文順利發表

    作為本項目成果的論文《基于圖論的景觀連接度量化方法應用研究——以福建省閩清縣自然森林為例》已于2016年7月被國內生態學頂級雜志《生態學報》接收。

    圖論分析法作為景觀連接度研究的新途徑成為研究領域熱點,但仍然存在提高距離閾值取值的科學性、充分解讀圖論連接度指數等有待探究的問題。本文以閩清縣自然森林為對象使用圖論分析方法進行了景觀連接度的量化研究,提出并使用了距離閾值綜合取值方法,聯合使用了多種景觀連接度指數。研究結果表明,距離閾值綜合取值方法能夠提高取值的準確性并具有廣泛適用性,二進制連接度指數與概率連接度指數能夠從不同角度指示景觀結構和斑塊重要性格局。

    本研究進一步完善圖論分析法在景觀連接度研究方面的應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具有參考價值。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李葉)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手机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州日韩精品专区久久久|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精品1024在线永久免费|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久久|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videos|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