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開題情況
2016年5月3日上午,由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寇綱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討會順利在成都召開。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尹慶雙教授、四川省社科規劃辦黃兵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葉強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教、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余樂安教授、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彭怡教授、西南民族大學爾古打機教授等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出席。
首席專家寇綱教授匯報了課題研究內容。他主要介紹了現階段我國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存在五大問題,并詳細闡述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的五個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及框架,就研究目標、重點難點、創新點等進行了匯報。 隨后,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圍繞課題研究的內容、困難及注意事項等提出了寶貴建議。寇綱教授對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給予了積極回應,表示一定認真梳理學習、積極吸收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設性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課題內容及研究方案,提升研究的質量和層次,高水平完成課題研究。
二、 研究進展
在項目批準后,課題組立即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制定了課題研究設計方案,并通過開題報告暨學術研討會,對課題研究方案和課題研究細綱進行充分地推敲和認證,并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了細致地修改和完善;同時,課題組積極開展調研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聯系,多方參與會議交流,努力推出科研成果,并盡快將階段性科研成果應用于事務工作。
(一)已開展的研究工作
課題組對成都市社會信用建設情況進行了充分調研,先后聽取成都市發改委、市工商局、市政務辦等部門的情況介紹,完成了5500余字的報告《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并遞交給成都市政府領導審閱,得到四川省委常委,原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的高度肯定。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隨即先后赴上海、重慶、廣州等省市發改委開展調研工作,并且到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成都市農業委員會以及部分代表性貧困地區調研了解實際情況,并完成十余萬字的調研報告:《培育和規范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的對策研究》、《基于大數據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數據技術是推進 “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手段》。
(二)已完成研究報告與重大課題之間的關系
目前我們的研究已經涉及到了重大課題中的多個子課題,如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模式與實現機制研究、信用關鍵技術、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等。主要是從多層次多主體角度出發,結合大數據理論與技術,深入研究我國國家信用體系理論框架與關鍵問題,統梳理國內外現有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實現機制以及優劣勢,并就適合各層次各主體的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提供了相關對策建議。
圖1 已完成研究成果與子課題之間的關系
如圖1所示,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是貫穿課題組進行研究分析的串聯線。運用基于社會網絡的信用評分體系等大數據分析技術是基層未來征信體系建設中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不論是研究信用服務市場培育和規范、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還是精準扶貧,都離不開大數據技術。我們的報告都是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特別還結合了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最新技術成果,對監督管理信用數據,構建信用大數據提出了建議。
課題組已完成的研究報告分別涵蓋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項目的不同子課題內容。《基于大數據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和《培育和規范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的對策研究》是探索研究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和實現機制,而《大數據技術是推進 “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手段》則是研究分析信用大數據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應用。三者都包含了理論及概念研究,現狀和問題研究,國內外先進研究及建議與對策。信用服務市場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扶貧則是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非常符合中國國情的應用領域。國家信用體系按照是否是農村地區可以劃分為農村信用體系和城鎮信用體系,除了地域不同外,包含信用體系所有模塊。借助研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大數據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應用進而推廣到對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研究。信用服務市場是為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進行實踐的場所,其發展水平和規范程度決定了整個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水平與發展程度。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培育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行業,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精準扶貧是當前國家的重大舉措,其中金融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之一,實施金融扶貧需要信用體系的助力,通過研究精準扶貧可以擴展信用體系研究的應用范疇,借助精準扶貧檢驗信用體系建設的現實作用,并在實踐中改善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三、 階段性成果
2016年,課題組共完成了4份調研報告,分別是:《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基于大數據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和規范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的對策研究》、《大數據技術是推進 “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手段》。報告的基本內容如下:
(一)《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該報告闡述了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的現狀,總結了成都市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完善和促進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二)《基于大數據的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該報告指出了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大數據”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必要性,研究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信用體系建設關鍵技術,并探索了基于大數據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現實應用。
(三)《培育和規范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的對策研究》
該報告探索了如何在成都市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和拓展信用服務市場,涵蓋了信用服務市場的多個主體、法規和數據庫內容,在調研國內各省市信用服務市場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了成都信用服務市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
(四)《大數據技術是推進 “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手段》
該報告研究了信用體系建設和信用大數據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應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精準扶貧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為農村新金融的發展夯實基礎。在該報告中,扶貧對象識別需要用到信用數據與大數據評估技術,并需要借助完善的農村信用服務市場更好實現精準扶貧。信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推動農村信用環境建設,為新金融產品的推廣提供支持。
四、 會議介紹
(一)2016年大數據峰會
2016年1月,課題組組織舉辦了2016年大數據峰會。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徐宗本,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石勇,成都市發改委副主任馮勁夫,國家發改委財金司信用處調研員朱冰,成都發改委財政金融處處長顧博,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金融與信用研究所執行所長高非易,成都數之聯科技有限公司CEO、電子科技大學周濤,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王沖等知名專家參加了會議。大會上專家就如何以金融大數據和信用大數據為重點,促進交叉學科協同發展,增強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能力、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
(二)2016互聯網與大數據金融國際研討會
2016年7月,課題組組織舉辦了2016互聯網與大數據金融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德克薩斯理工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羅切斯特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國內外學者,與業界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就“金融創新”、 “普惠金融”、 P2P公司信用評估與風險防范、區塊鏈技術以及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影響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五、 學術交流
課題組積極和國內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先后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特拉華大學Gonzalo R. Arce等8位知名專家來學校做主題演講,并就大數據應用和信用體系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項目首席專家寇綱教授還積極參加了中國管理學青年論壇、第十一屆中國管理學年會、第十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等國內頂級學術會議,與參會專家進行學術交流。
六、 社會影響
首席專家寇綱教授撰寫的《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得到四川省委常委,原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這篇調研報告值得一讀。它立足“互聯網+”背景,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積極思考,提出了成都目前的問題,提出了好建議,應在工作中予以參考”。
寇綱教授在課題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撰寫了報告《以十三五規劃為契機,完善我市社會信用體系》。該報告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成都市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報告內容在成都市政協舉行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聯組討論會”上得到黃新初書記的肯定和贊譽。中共成都市委書記、原成都市市長唐良智對報告相關內容進行了批示并要求相關部門加大相關工作力度。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