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1850-1949)”開題報告會簡報 2017年3月16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建設(1850-1949)”舉行了開題報告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上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項目組成員出席了這次開題報告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馬西沙研究員、趙文洪研究員、鄭筱筠研究員、金澤研究員、周燮藩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洪修平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陶飛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何建明教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總編室主任陳彪博士等應邀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開題報告會由趙文洪研究員主持。該項目主持人李建欣研究員從該項目的學術旨趣、數據庫建設的意義、項目組人員構成、子課題的設立、研究計劃、實施方案、數據庫設計的重難點以及預期目標等方面,作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介紹。隨后,該項目基督教子課題負責人周偉馳、道教子課題負責人李志鴻、伊斯蘭教子課題負責人馬景、宗教文學藝術子課題負責人聶清、宗教理論子課題負責人李華偉,依次報告了各自的任務分工、前期準備和實施方案。
在聽取項目組報告之后,與會專家對本項目的學術價值、現實意義給予積極肯定,認為建成后的“中國宗教研究數據庫”將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文獻數據庫,是宗教學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無論對中國宗教研究文獻的搜集、整理、數字化,還是中國現代學術史的梳理,抑或數字人文研究的推進,對未來中國宗教學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與會專家對中國宗教研究著作的界定、數據庫收錄文獻的時間段、分類標準以及與現在已建成的相關數據庫的銜接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有啟發的意見與建議。大家普遍認為建設數據庫一定要突出特色,對其使用對象一定要定位準確。此外,專家還認為該項目內容豐富、目標遠大,但經費有限,應當爭取后續經費的支持。
李建欣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對各位專家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表示項目組一定會認真吸取各位專家的意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努力把這一富有前瞻性、基礎性的重大項目建設好。 最后,卓新平研究員作總結,他認為這一重大項目是采用當代的方法來對傳統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與數字化,在宗教學的學科建設上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這一重大項目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做重復工作,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時間、經費、人員的安排上協調好。他同時表示,世界宗教研究所會全力支持這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希望項目組不負眾望,共同努力,為中國宗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