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趙青山:敦煌寫經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趙青山2017年02月28日09:0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10世紀敦煌地區抄經史”負責人、蘭州大學講師

    1900年,道士王圓祿無意間打開一面墻壁后,塵封千年的“寶庫”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敦煌藏經洞。該經洞內藏絹畫、拓本、寫卷、供養器等。寫卷中,佛經最多,約占總數的90%,內容有經、律、論、講經文、發愿文、僧傳、注疏等,種類繁多,數量可觀。這批比宋版書更為珍貴的六朝隋唐古寫經,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對當代社會也有重要啟示意義。

    顯示中國文化自信闡釋中國文化主張

    在信息交流渠道日益增多、外來文化蜂擁而至的今天,中國文化何以自處,國人如何面對,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毫無疑問,友善、包容、開放是我們對待外來文化的基本態度。立足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過濾外來文化糟粕,吸取精華為我所用,是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正是敦煌寫經昭示的歷史經驗和啟迪意義。

    敦煌為佛教圣地。《魏書》載:“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塔寺。”英國國家圖書館藏編號為S.4359的文書則說:“莫欺沙州是小處,若論佛法出彼所。”佛教之所以能在敦煌以及中國內地盛行,主要是佛教很好地完成了中國化。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兩漢之際傳入中土,此時,中土已經孕育出成熟的、代表中國特色的儒、道文化。客觀地講,歷史上儒、道文化與佛教文化存在抗爭和抵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儒、釋、道三家相互借鑒、彼此滋養以豐富自己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的過程。印度佛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中,不斷吸收中土文化精髓,最終完成了由印度佛教向中國佛教的轉變。比如,印度佛教文化中并不重視“孝”的宣揚,傳入中國后,積極吸收中國孝道思想,闡揚“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父母恩重經》就是宣揚這類思想的代表典籍,我們今天能目睹此經的古寫本,全憑敦煌寫經的保存。敦煌藏經洞存有60件《父母恩重經》,此外還有宣講此經教義的《父母恩重經講經文》2件,以壁畫形式展現此經內容的《父母恩重經經變畫》4鋪。這些數量巨大、表現手法豐富的材料,說明佛教宣揚孝道思想的力度很大,這在印度是沒有的現象。隋唐之際,中國化的佛教遠播至日本、朝鮮半島,甚至回流到它的來源地:印度和西域。漢譯佛教典籍也被譯成藏文、西夏文、回鶻文、梵文等,于不同民族和地區間流傳,這些不同文字書寫的經文在敦煌藏經洞均有保存。可以說,佛教經由中國文化的改造在世界大放異彩,中國因此被譽為佛教的第二故鄉。

    從敦煌藏經洞所見文獻和壁畫來看,不僅佛教進入中國后,為適應當地民眾心理和文化特征進行了改革,而且對外來的服飾、飲食、民俗、節日、音樂、舞蹈、樂器、建筑、雕塑,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損益。對于外來文化,先人們歷來都是在固守本民族文化根基基礎上兼收并蓄,也正因如此,才創造出輝煌燦爛、獨具民族個性的優秀中華文化,鑄就出中華民族的血脈與靈魂。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外來文化紛至沓來,我們必須樹立本國文化的自信心、堅定中國文化主張,“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者愛人、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而“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進步”。

    反映普通民眾的民生所向和心理訴求

    傳世文獻中記載民眾生活的內容少之又少,史官們關注的多是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和維護長幼尊卑的禮樂綱常,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往往惜墨如金,闕而不載。梁啟超曾痛批:“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一針見血地指出正史是為當權者書寫的。然而,普通民眾的歷史才是有血有肉、溫情脈脈的歷史。幸運的是,傳統文獻記載的缺失,因敦煌寫經的發現而得以補救,淹沒在歷史迷霧中的民生影像,借此越來越清晰地展現于世人面前。

    民眾在抄寫經文后,一般在佛經卷尾書寫一段題記,或又稱之為“題跋”、“識語”。抄經題記是記述抄經者書寫佛經緣由及祈愿內容的文字,一般附于佛經尾部,所記內容均為民眾最為關注者,是其內心世界最為直接的曝露,成為今人觀察古人生活世界的“窗口”。1908年,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竄入敦煌藏經洞時,立下四個標準以便從卷帙浩繁的文書中挑取最有價值者,其中之一就是有題記的佛經。胡適先生也認為題記是“最有趣、最有歷史價值的材料”。題記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再現了一千多年前普通民眾的心理訴求和精神狀態,如:延壽愈疾(S.6230)、分娩平安(P.2900)、合家團圓(S.2360)、早歸故土(S.2605)、風調雨順(北0686)、仕途通順(S.87),等等。

    書寫于675年、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藥師經》(P.2900),是一位孕婦為祈求分娩平安抄寫的;一件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897年的《金光明經》,是為祈求風調雨順書寫的。又如,一位名叫石錄山的父親期盼遠行兒子早日回家的“合家大小平安”(S.2360),雖事隔千年,但焦急等待兒子回家的老父親形象歷歷在目。《金光明最勝王經題記》(S.1963),講述了盧大娘和盧二娘因為戰爭流離失所,身落異鄉,她們希望兩國通和,兵甲休息。從題記中不難看出,戰爭給民眾帶來沉重災難,普通民眾只能通過抄寫佛經祈求和平。可見,抄經題記承載了中國人的夢想,而國家昌盛、社會安定、家庭和睦、家人健康便是亙古不變的主題。

    敦煌寫經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偉業

    自漢以來,敦煌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有“華戎所交,一都會也”的美譽。歷史上,活動于此的有漢、粟特、吐蕃、于闐、西夏、回鶻等民族。各民族雜居的事實,決定了敦煌地區抄經事業是由各民族共同完成的,這一歷史集中表現在敦煌吐蕃時期。

    唐貞元二年至大中二年,是敦煌吐蕃統治時期。在此期間,敦煌共開鑿石窟四五十所。沙州寺院數量由占領初的13所發展到17所,僧尼數量則從300余人發展至六七百人以上。墀祖德贊時,舉全國之力發愿抄寫佛經。敦煌作為吐蕃的管轄范圍,也積極響應。從敦煌寫經來看,主要抄寫漢藏《大般若經》和《無量壽宗要經》。這些寫本現散藏于世界各地。據西岡祖秀統計,僅《無量壽宗要經》的漢文寫本,英國藏298件、法國35件、中國513件、俄羅斯52件。藏文本英國4件、法國5件、日本8件、俄羅斯23件、敦煌市博物館313件。事實上,實際數量遠大于此,目前還有大量公、私收藏未公布。贊普一次性抄寫佛經的數量非常大,如某馬年為贊普祈福,僅600卷的《大般若經》就決定書寫3部。如此宏大的工程,需要調動各方人力。正如黃文煥先生所言:“河西吐蕃寫經卷子,雖其外部特征完全是吐蕃民族形式,但在寫、校者總人數中兄弟民族人士占4/5甚至5/6,吐蕃人只占1/5乃至1/6。可見,這部寫經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交流的直接產物。”“其規模之宏大、時間之持久、方法之自然、影響之深入,都是極為動人的。”

    如前所述,敦煌藏經洞還保存有用其他民族文字書寫成的佛經,不得不說,敦煌寫經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輝煌事業,而不是某個民族或文化的一枝獨秀。

    敦煌藏經洞保存的佛教寫經,使我們看到了比宋版書更為珍貴的中古寫本原貌,欣賞到了南北朝古樸的寫經體,敦煌地區轟轟烈烈的寫經活動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畫面,也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敦煌寫經不僅展現了其歷史意義,現實啟示意義也不容忽略。德國著名哲學家赫爾巴特說“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如果將“今天”比作一條小船,我們只有裝載著“歷史”的記憶,才可以駛往“未來”。

    (責編:李葉、程宏毅)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91精品视频观看|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 91精品福利视频|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91嫩草亚洲精品|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国产精品2018|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久久噜噜久久久精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