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黔湘桂邊區漢字記錄少數民族語言文獻分類搜集整理研究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2月05日13:2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進執行情況:

    2014年下半年以來,課題研究的重心進入到翻譯、整理、研究的關鍵階段。從總體來看,課題研究的總體計劃實行情況仍屬于正常范圍,各子課題由于各種原因雖然工作進度不一,但基本按照根據課題設計的研究計劃開展工作。從資料匯總的情況來看,各子課題的調查和文獻采集工作是認真的,搜集到了一些較為珍貴的民間文獻,比預想的情況要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目前共搜集到各種民間文獻110余種,25種列為重點研究注釋的文獻。其余的文本正在進行編目和內容提要介紹。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

    列為重點整理的 25種文獻正在進行語言注音和國際音標轉寫整理,部分已經進行注釋研究。《古根藤錄》,《雙歌》,《北部侗族婚嫁歌》,《祭薩詞》,《河歌》,《古典琵琶歌》等基本完成了翻譯整理工作。

    本階段以來,翻譯整理成為工作的重心,大量的精力被投入到了對資料的整理上,研究工作有些停頓。課題組有6人發表論文8篇。有11篇論文投出等待發表。成員出席各種學術會議15人次,主旨發言10次。參加貴州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培訓活動3人次,作經驗交流等主旨發言2次,1人被聘為“貴州省文庫·少數民族文獻庫”的整理編輯咨詢專家。

    3、成果推介情況:

    課題負責人多次被政府職能部門邀請參加民族古籍保護規劃工作,為貴州省的民族古籍培訓班授課,論文《口碑古籍的界定與整理范圍問題研究》和《口碑古籍采集的方法問題》被直接納入到培訓教材發給學員。2014年10月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2014年會提交并做主題發言的《侗族大歌的保護傳承問題》引起重視,隨后應《中國文化報》的約稿寫的一篇文章《侗族大歌傳承,不要只剩下聲音,而沒有了文化》在11月28日發表。

    4、存在的問題:

    ①研究工作目前已經進入到翻譯整理的關鍵階段,更加感覺到人力資源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各子課題負責人雖然是研究的行家里手,但大都不懂得民族文字的應用和使用國際音標,所有的資料都集中到主持人這里,量很大。工作推進的難度越來越大,一年以來,通過培訓在校學生進行語言轉寫和國際音標注音,但仍然不夠。從工作的效果來看,學生雖然懂得語言,但對文化的理解不夠,缺乏研究的基礎,學生的出錯率較高,修改校對的工作隨之而來。靠學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②由于所有的文本都是手寫本,記錄的又是方言土語,用字不規范,自造字和異體字多,85%的文本沒有錄音,資料整理的難度極大;所有的資料都要進行文本注音轉化才能進行翻譯注釋,工作量很大,工作進度不理想,人工費用過高。

    ③由于注音翻譯的工作跟不上,造成研究工作的滯后,各卷都在等翻譯文本出來以后才來研究寫導讀。

    5、改進措施:

    增加人力,聘請一些懂得民族文字的民間文化人擔任注音的工作;注音、音標轉寫和整理研究工作齊頭并進,力爭在第三個工作階段有較大的進展。

    6、由于翻譯整理工作量太大,人工成本高,請求從原來預算中的數據采集費中轉撥4萬元作為人工勞務費支出。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侗族大歌的傳承發展問題》

    一、侗家人的榮譽與責任 2009年,被譽為“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侗族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侗族大歌傳唱了千年,這種自娛自樂的歌唱方式,千百年來少為外人所知道,今天侗族大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那是侗族人民貢獻給人類的文化遺產,是全體侗族人民的榮耀,是全人類對侗族人民文化創造力的一種肯定。保護傳承好侗族大歌也是侗族人的責任。

    二、當前侗族大歌發展的態勢 (1)從世俗走向舞臺;(2)從鄉村走向城市;(3)從國內走向國外;(4)從單一走向多樣;(5)從中心向周邊擴展;(6)從口耳傳習到媒體傳播;(7)從學術研究到大眾普及;(8)成為政府辦節活動的重要賣點。

    三、侗族大歌傳承發展當前面臨的問題1、社會環境的問題 來自社會變遷的影響;來自舞臺演藝的影響;來自旅游活動的影2、侗族大歌傳承發展自身內在的問題 “歌養心”到“歌謀生”的變化;大歌的同質化與聽覺疲勞;大歌的表演秀;傳歌者的困惑;善歌者都老矣;大歌的校園傳承的困難;缺乏與時俱進的大歌創作;陰盛陽衰。

    四、對保護侗族大歌的思考 要重新認識侗族大歌的性質與遺產的類別。要處理好原生態大歌與次生態大歌雙軌發展的關系,不能本末倒置。傳統的民間唱歌習俗,是侗族大歌賴以生存的根基。侗族大歌核心保護區的建設,是大歌原真性保護的根本。加快加強資料整理和數據庫建設,是大歌發展創新的保證。要研究新的獎勵制度,以激發傳承的活力。鼓勵新歌創作,創作出一批與時俱進的大歌作品。

    課題主持人 龍耀宏 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2014學術年會作主旨演講的論文。1014年10月18日(廣西 龍勝)

    2、《侗族民間文獻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豐富多彩的侗族民間文獻 很多人認為,對于像侗族這樣在歷史上有語言沒有傳統文字的民族來說,是不可能有什么傳世的民族文獻的,即使有文獻,也僅僅是口碑而已。前些年我們在參加國家重大項目工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侗族卷》的編寫過程中,在文獻進行調查時對民間的書寫文本未引起重視,大家對侗族民間的文獻保存、流傳情況依然了解不多。然而,這兩年我在進行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究過程中,調查發現,侗語的各種民間流傳的用漢字記侗語的文本文獻十分豐富,有數千種之多,幾乎每個村寨都有這一類文獻的流傳,如黎平肇興的紀堂、四寨的黃崗、尚重的朱冠、茅貢的地悶村,從江縣的高增村、岜八村、小黃村、朝利村,榕江縣的車江、宰蕩村,劍河縣的小廣村、溝洞村,天柱縣的高旦村,錦屏縣的瑤伯村,都是民間文獻保留較多較好的村落,有的個人就保存有各種民間古籍書數十種,例如,黎平肇興紀堂陸根茂搜集保存有各種祭薩安壇書籍、歌書、占卜書多種,榕江宰蕩村的祭師楊秀昌保存有祭薩書多種,從江高增村的侗族大歌國家級傳承人吳仁和保存有各種歌本、戲本十余種等。侗族民間流傳的文本古籍,大部分是歌書、侗戲書、儀式用書、祭祀用書、款書、歷史書等。

    二、侗族民間文獻的歷史特點 居住的黔湘桂毗鄰的地區的侗族是一個有語言沒有傳統民族文字的民族,這一地區地處邊區,雖然歷史上開發較晚,但是侗族地區早在宋熙寧年間就創建了學堂,學習漢文,酋長、土官在宋代就已經接觸漢文化,學會了使用漢字。明清以來,隨著中央王朝在這一地區進一步發展教育,建立學堂,開科取士,培養了一些接受漢族文化的侗族知識分子,侗族中掌握漢字的文人不斷增加。清朝初年以來,一些侗族文人開始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 俗稱“漢字記侗音”。當時,侗族社會的經濟文化日益發展,特別是清代中葉以后,民間文學創作達到一個歷史高峰,涌現出很多文學水平較高的優秀長篇敘事歌,民間竟相傳唱,不客觀上需要有記錄和傳達本民族語言的工具,漢字很自然地被廣泛采用了。一批有才華的、具有一定漢文程度的、通曉民族文化的侗族知識分子和歌師都以漢文為工具進行詩歌創作。清朝咸豐年間被尊為侗戲始祖的吳文彩用漢字記侗音的手段寫出了侗族文學史上第一個侗戲劇目《梅良玉》。侗族民間古籍最大的特色是用漢字記錄侗語。漢字記侗音的運用客觀上起到文字的效用,對促進侗族文明以及創作,傳播、保存侗族民間文化等方面起看積極的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用漢字記錄下來的少數民族語言的民間文獻,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土文人手中,全部是手抄的文本,傳世很少。用漢字記錄下來的侗族語言的文獻,有的是單一內容文獻,有的是雜糅多種內容的文獻,如從江小黃村歌師賈福英老先生的一本名為《古言侗語》的書,里邊有戲、有歌、有占卦、有寬約、有口述史,涉及到民族歷史、民族文學、民族藝術、民族宗教、民族政治、民間法律、民族醫藥等方方面面,內容十分廣泛。

    三、 侗族民間文獻的文化價值

    1、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書寫文化共同體。歷史上,我國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各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的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如西夏文、彝文、蒙古文、藏文、傣文、東巴文、哥巴文、滿文、水書等,有的未能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但我國有很多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都有借用漢字記錄書寫本民族語言的傳統,特別是在我國的南方民族中,如方塊壯字(土俗字),方塊布依字,方塊瑤字,方塊白字等等,漢字記侗語是其中的一員。用漢字來記錄民族語標示著一個民族發展進步到一定階段后對文字的迫切需求。當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相當水平,主觀上和客觀上都迫切需要一種書面工具來進記錄、保存、傳承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很自然地采用漢文作為工具。2、漢字記侗語一定意義上起到了侗族書面語的作用。借用漢字記錄侗語,完全彌補了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傳播上的限制,大大有利于文化信息的傳播,使口頭流傳趨于定型,從而也就有了書面的文本,這是侗族文化發展史上的巨大進步。盡管它沒有發展成為全民族廣泛使用的統一書面文字,但從記錄和傳達語言信息的作用來看,確是起到了“書面語”的作用。3、保留了大批侗族文化的元典。用漢字記錄侗語產生的民間古籍文獻,是侗族文化遺產的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特殊文化現象,應該是國家古籍文獻遺產中的一個特殊類別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和文獻價值。“漢字記侗音”的這些侗族民間文獻大都與侗族重要的文化事項相關,無不與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緊密相連,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民間文化搜集整理和傳承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侗族文化的元典。對這一部分民族民間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涉及到語言學、民族學、文獻學、宗教學、歷史學、文學、文化遺產學、翻譯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無論是對侗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和人文學科建設,還是對侗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課題主持人龍耀宏在“貴州省民族珍貴古籍定級標準制定工作”會議上主旨論文,2015年6月5日(貴陽)

    3、《漢字記錄侗語的侗族史詩研究》

    一、侗族的歌與詩。侗族是一個愛唱歌、會唱歌、善于唱歌的民族,社會生活中有無數的唱歌場合和歌的種類。侗語稱“歌”為gal [ka55]或al[a55],gal\al是一個很古老的漢語詞,在侗語中是類名的總稱。侗語沒有“詩”的說法,更沒有“史詩”的概念,侗族把那些只念誦不唱的長篇韻文體,也稱之為gal“歌”,這種歌篇幅長大,內容古老,如gal keip maenl lebc dih“開天辟地之歌”,gal naemx bingc labs“水平云天之歌”,gal jiangl liangc jiangl muis“章良章妹之歌”,gal daengv dens“起源之歌”,gal dens“開基之歌”,gal gongs bux qak nyal“祖公上河之歌”,gal gongs bux dogl senl“祖公落村之歌”,gal pieek liogc dongc“六洞分支”,gal gaeml daol dah nup map“侗族祖先從哪里來”,gal muis daol“妹道之歌”,gal sax mags qinl siil“薩瑪天子之歌”,gal banc jus xibc jus“九十九公聯款之歌”等等。這一類韻文體所念誦的內容古老,場合莊嚴,民間稱之為“古歌”。這一類古歌、古詞雖然不能唱,但都是篇幅長大的韻文體,內容多為敘述人類的起源等遠古的歷史,可以稱之為史詩。

    二、侗族史詩演唱的場合和內容。侗族是一個歌唱的民族,唱歌的場合很多,但侗族古歌的演唱平時很難一見。特別是近年來,一些重大的民俗活動也很少演唱古歌,即使演唱也只是儀式性點綴而已。據侗族民間的古歌傳人講,侗族過去演唱古歌是非常流行的,大凡舉行祭祀活動都要演唱古歌。侗族的重大祭祀活動只要有:姓氏的節日;寨際交往中的祭祀;演侗戲前;娶媳嫁女;生小孩;死老人;起新屋喬新居;建鼓樓;修薩堂。以前還有姑娘們開荒地、種棉花也唱侗族的以上活動都必須進行追溯祖先來源和開村立寨的活動。活動前先由族中的長者預先背誦古歌古詞,活動時念誦給大家聽。

    三、侗族史詩的主要內容。分兩大部分:1 、開天辟地、萬物起源:天地來源 智斗雷婆 洪水滔天 兄妹結婚 人類來源 物的起源;2、祖公上河、破姓開親:祖公上河 分姓落寨 破姓開親 埋巖起款 習俗信仰。

    四、史詩的結構及文本的整理。 1、從大的方面來講,侗族史詩的結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序歌(歌頭),敘古典(主要是開天辟地的內容),唱祖先(根據活動的性質安排的內容),前頭的兩個部分較為固定,后一個部分較為靈活。

    五、侗族史詩的文本。1、口傳文本,2、漢字記侗音文本與侗族古歌文本的固化。侗族接觸漢文化早在唐宋時代,明清時期侗族地區多設立學堂。清朝初年以來,一些侗族文人開始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俗稱“漢字記侗音”。清朝咸豐年間被尊為侗戲始祖的吳文彩用漢字記侗音的手段寫出了侗族文學史上第一個侗戲劇目《梅良玉》,《鳳嬌李旦》。3、吳仁和的漢字記侗音史詩文本——《歷史俱在全本》的價值。吳仁和,從江縣高增人,1931年生,侗族著名的歌師、戲師,侗族大歌國家級傳承人,他保留有大量的歌書。其中《祖公上河落寨》古歌本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這個本子,篇幅較為長大,漢字記侗音部分就有1200多歌逗點、行,涉及的內容多,地名人名多,加上用字不規范,造字多,整理的難度較大。吳仁和歌本是清道光元年的用漢字記侗音的古本侗族古歌傳抄 本。這應該是目前侗族地區發現的較早的古歌傳本,從歌本的內容和結構等均有較多的研究價值。首先是漢字記侗音使這個本子在內容上大體定形,變異性少。其次是本子的敘述和結構能看出侗族古歌的傳統結構和敘述特征。第三是這個本子記述的神話史詩的內容較為簡略,記述當地歷史上發生的事件詳細。第四是本子為我們研究史詩從口頭文本向書面文本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文化現象提供一個較好的藍本。

    課題主持人龍耀宏在“中國南方史詩與口頭傳承”學術研討會上提交并作主旨發言的論文。2015年11月22日(貴州 都勻)

    4、《口碑古籍的界定與整理范圍問題研究》

    一、 口頭流傳與古籍的關系。1、古籍的一般理解。一般來說,古:意為早已過去的年代,與“今”相對,也是歷時久遠之意。籍:指的是書冊,簿籍之意。按理說,“古籍”是指用文字符號記載下來的、有一定年限的歷史文獻。“民族古籍”則主要是指用民族文字書寫的古籍。根據我國民族的具體情況,國家的有關文件已經明確規定,民族古籍整理的范圍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即除了民族傳統文字書寫的古籍外,還應包括漢文古籍中有關民族方面的記載和各民族民間的口頭流傳。這里的“口頭流傳”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口碑文獻”。 2、口碑是重要古籍。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文字是書寫語言的符號系統,人們往往又把文字書寫稱之為“書面語言”,文字與語言不是同時產生的,而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出的。因此,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只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和文化的書寫符號。

    二、口碑古籍范圍。各民族都有豐富的口頭流傳,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包羅萬象。象漢族那樣有悠久文字的民族,民間仍流傳看很多口頭作品。那么在眾多、海量的口頭流傳中,哪些形式內容的口碑稱得上古籍呢?從廣義上說,歷時久遠的,反映人民生活的文學作品和一切科技成果都可以作為古籍整理成冊。但在浩瀚的口頭流傳中不是任何作品都是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都值得傳之后世的。整理這些口頭流傳,總得有選擇,有一個大致的范圍。當然選擇的標準很難界定,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那些流傳較廣、篇幅較長、時代較遠、影響較深的口頭流傳,應當作為口碑文獻加以搜集整理。

    基于這樣的一種認識,我認為口碑古籍應包括下列這些內容。1、關于原始自然觀的。2、關于民族歷史和民族遷徒的。3、反映婚姻制度方面的。4、關于社會制度方面的。5、關于勞動生產的。6、反壓迫、反奴役,爭取自由光明的。7、總結經驗和講述哲理的。8、關于山川名勝、節日、服飾、器物的傳說。9、情歌。10、戲曲。11、念詞等宗教口傳文本。12、其他。上面介紹的基本上屬于文學范疇。還有大量屬于民俗方面的,也很歷史文獻價值,例如:過去的勞動組織、宗教活動、村區和宗族的各種習慣、規則,婚喪節日以及各種民間賽會、文學藝術活動、民間藥學、歷法等,已經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各類文化事項,都應屬于口碑古籍的整理范圍,這些內容綜合整理出來就是很有價值的民族古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俗學著作如《山海經》(大約成書于先秦至西漢,記載了豐富的神話、宗教、民族、民間醫藥等古民俗資料)。還有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晉朝周處的《風土記》,梁朝宗檁的《荊楚歲時記》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古籍整理成果。比如侗族的侗年、為也、年半、祭薩、搶花炮、玩山、走寨等都是有價值的民俗,都應該得到較為完整的搜集整理。

    結 語。口碑文獻是無文字民族重要的古籍形式,是他們重要的文化載體,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雖然各民族口碑文獻的內容各有重點,搜集整理的領域不同,但是把握的原則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內容的重要性”,“流傳的廣泛性”,“形式的民族性”,“歷史的久遠性”。

    課題主持人龍耀宏在“貴州省少數民族古籍分類與定級專題學術討論會”提交的論文,會上作主旨發言。2016年4月19日(貴州 都勻)

    5、《口碑古籍采集的方法問題》

    對無傳統文字的民族來說,古籍搜集整理主要是搜集整理口頭流傳的東西。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這項工作有兩個主要的環節。一個是采集記錄,也就是把口頭的作品轉變為書面的作品,而準確的記錄語言資料是這一環節最重要的工作;一個是整理譯漢的問題,也就是用民族文字(或音標)和漢文對譯整理成籍。兩個環節都存在工作的規范性問題。本問談文本的收集記錄問題。

    一、記錄語言的問題。要把口頭流傳的東西搜集整理成籍,首先要用符號系統或文字把它們記錄下來。古籍是要傳之后代,代代相傳的,因此必須力求精確和完整。否則,將造成難于彌補的損失。語言要記得正確,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學知識和記錄語言的基本技巧。首先必須弄清楚調查點的音位系統,至少要知道有那些聲母、韻母和聲調。不掌握音位系統,就無法進行正確的記錄。可以說,掌握單位系統是記錄語言的首要任務,語言調查如此,文學調查如此,古籍調查也不例外。如果在這個工作環節上馬虎從事,記錄的材料不正確,不僅會影響到口碑古籍采錄的質量,而且會影響到以后的研究工作。

    二、記錄符號的選擇問題。我們所要收集的都是口頭流傳,就需要書寫符號把它記錄下來。既然是整理古籍,那么最根本的一點要保持作品原貌,就需要用一種科學的文字或符號來記錄,才有可能忠實、正確地記錄和整理出來。用新創立的拉丁化的文字(或設計一套拉丁字母)還是用國際音標記,對這個問題很難明確表達,因為各有利弊,國際音標比較統一,每個音標都只有一個讀音,懂國際音標的人都能直接看懂讀出來。但書寫緩慢,印刷困難。拉丁字母便于書寫,印刷方便,錄入的速度快,但準確性要差。有新創文字的民族語言,應該盡可能使用新文字。這對促進文字的發展大有好處。但實際使用起來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由于方音和土語的差異很難達到規范。各語言都有方言土語的差別,雖然選擇了標準音點,可是標準音實際上還沒有形成。口頭流傳文學中的不同源詞比較好辦,就按方言詞標寫,方言詞可以豐富標準語的詞匯。同源詞的正音就相當困難,一則很多人還沒有掌握標準音,再則還沒有一本比較完善的詞典來規范,口頭流傳有它的地方性,方言差別較大的語言,文字字母不能精確地記錄方言口語材料。如果完全按標準語記,很多地方特點就會被掩蓋,失去了它的原貌或風格。這個問題尚需在實踐中摸索經驗,不能強求統一。

    三、場記的注意事項。記錄的口頭流傳,不僅要求記得正確,而且要在調查現場把它的意義弄清。要注意這樣幾點:1、注明每一個音節的漢義,記錄之后就要弄懂意義,或記完一篇材料再逐句核對注義,或逐句記錄逐句弄清。當然也可以以詞為單位注明漢語。但考慮古籍整理本將提供有關學科研究參考,以語素為單位注義對語言研究大有作用。有些音節沒有適當的漢字對詳,可以說明其意義。2、注明合成詞的意義以及詞的本義,有很多音節單獨成詞,但組成合或詞之后詞義發生了引申變化。如果不在現場注明弄懂,時隔長久就會遠忘,影響整理的質量。很多詞都是一詞多義的,有些詞在文學作品中又有它的特殊意義。3、注明同義詞的差別,每個語言都有同義詞,有些同義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等同。有的同義詞的意義和用法稍有差別,這些詞雖然主要意義相同,但是具體含義、感情色彩、應用范圍、修辭意義以及搭配關系等都有細嫩差別。4、注明句子的意義,一般說來,每個詞的詞義弄清了,句子的意義也就清楚了。但有些歌句也并不太好理解,就要家注釋。5、處理好遺留的問題,收集的口頭流傳其中很可能有些詞弄不清楚。如果這分材料很有價值(特別是孤本或將失傳的東西),即使相當一部分尚未弄清楚,也有收集整理價值。對存疑的地方特別劃出來,將當地老歌師、老歌手的看法和解釋詳細記下來,自己有什么看法和推測也記下來。總之,有關的任何線索和假想都記錄下來。留待整理時探討,而現場的記錄對解決問題是很有幫助的。

    四、記下與該口頭流傳有關的民俗材料。口頭流傳與民俗是息息相關的,對記錄的材料首先要注明該材料的流傳范圍。流傳方式以及演唱場合等。例如著名的侗族大歌并不遍及整個侗鄉,主要流行在貴州省的黎平、 榕江、從江三個縣以及靠近從江縣的廣西三江縣的部分地區,這種歌是由歌班演唱的。該地的歌班是以房族為基礎組織的。正式演唱一般是當外寨歌班來訪時,由本寨歌班邀請對方在夜間進鼓樓演唱。還有如該歌的命名(有的以歌詞的頭一句命名,如“情人之歌gal singc nyih,苦栗子之歌gal ledc seis;有的是以音樂旋律傳來的地方命名,如gal xams三龍之歌,有的以歌中主人翁的名字命名,如金漢之歌gal Jeml Hank”)以及有關的背景等。其次是歌中出現的有關民俗,如節日、禮俗,有民族特色的衣食住行等最好都能當場了解或事后追補記錄下來。這些都是稱為的民俗學資料,以后整理時將它變體去整理本的適當部分,就可以提高整理本的科學價值。

    此外,還要記下該材料供給者的姓名、籍貫、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如果是著名歌師或歌手,還可以記下他擅長和作品,侗族一些篇幅較長的民間作品往往留下作者姓名。不僅該記下作者姓名,還應盡可能記下作者的事跡。

    收集的原始資料和現場記錄是古籍整理的基礎,直接關系到整理本的科學性,切不可圖快圖省事,過去有的單位曾收集記錄了幾十萬字的材料,由于沒有把漢義記清楚,調查后又不及時整理,成了一堆廢紙。應該引以為教訓,有的同志現場錄了很多磁帶,忽視文字記錄,回來整理相當困難,最好是錄音帶與文字記錄相配合,以文字記錄為主,錄音帶為輔,這樣才能如實地正確地把口頭流傳記下來。

    課題主持人龍耀宏在“貴州省少數民族古籍分類與定級專題學術討論會”提交的論文,會上作主旨發言。2016年4月19日(貴州 都勻)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七次郎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bt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