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根據課題總體安排,從2014年7月以后,課題進入到全面開展調查研究和實驗探索階段,分別針對大學生、教師、領導干部、普通民眾等四個不同群體開展大范圍社會調查。并面向社區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四方堰社區開展“理論熱點面對面”試點、面向農村開展宣傳普及的“壟上行”、面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試點。
1、大學生中的實施情況
2014年12月—2015年3月,課題組在全國范圍內針對大學生開展了大范圍實證研究。調查樣本選擇以湖北省為中心,選取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黑龍江、陜西、四川、廣西、西藏等東西南北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為取樣學校;以湖北省范圍內不同層次院校和武漢大學作為取樣的補充。按照分層整取的方法,共發放學生問卷8630份,回收有效問卷7518份,有效率87.11%。
2、教師中的實施情況
2014年12月—2015年2月,課題組針對高校教師群體,在全國范圍開展了大范圍的實證研究。調查樣本選擇以湖北省為中心,選取北京、上海、黑龍江、寧夏、西藏、廣西、廣東、浙江等東南西北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為取樣代表性學校;以湖北省范圍三中層次教育部直屬高校、湖北省屬高校、武漢市屬高校以及各類學校作為取樣補充的原則。按照分層整取的原則,共發放教師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6份,有效率為89%。
3、領導干部中的實施情況
2015年7月—9月,課題組在領導干部群體中進行實證調查研究,課題組在武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的干部培訓班上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有效問卷512份,有效回收率93.09%。
4、普通民眾中的實施情況
2014年12月—2015年9月,課題組實地調研湖北省宜昌市四方堰社區、咸寧市高鐵嶺鎮、武漢市硚口區發展社區、武漢市硚口區營北社區、中南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高新科技園共6個單位,各調研地點隨機發放問卷100份,共600份,回收問卷539份,回收率為89.83%。
5、面向社區“理論熱點面對面”試驗情況
課題組從2013年1月開始連續3年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四方堰社區開展“理論熱點面對面”試點活動,活動主要內容:一是針對社區居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狀況調查;二是針對調查中的問題和居民思想理論問題開展“理論熱點面對面”活動;三是開展黨的創新理論的宣講活動;四是對社區宣傳思想干部開展理論培訓;五是為社區發展和地方建設建言獻策;六是開展送書下基層,為社區居民實現“微心愿”活動等。
6、面向農村“壟上行”活動
為了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農民中普及方法,課題組連續3年赴農村開展“壟上行”活動,2014年課題組深入湖北嘉魚縣高鐵嶺鎮,2015年課題組赴湖北咸寧咸安區,2016年赴湖北麻城龜山鎮西埠沖村等采取社會調研,送理論下鄉,理論熱點面對面等形式,探討理論普及的路徑。
7、面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試點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2014年開始課題組面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試點,設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創新研究、引入武漢地方歷史資源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專題教學模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運用網絡平臺全面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等試點課堂,全面啟動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2016年1月,學校專門召開試點課堂經驗總結會議,對面向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情況進行總結。
目前課題總體報告和各子課題報告及實驗報告已經完成初稿,課題組擬在2016年下半年召開統稿會議,進一步完善報告,爭取在今年內結項。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014年7月以后,課題組進入大范圍的實證調查研究階段和實驗研究階段,課題組采取以問卷研究為主、以訪談研究為輔的研究方法,面向大學生、高校教師、普通民眾和領導干部等四個群體開展較大范圍的調查研究,課查及實驗情況已如前部分近述。學校交流情況如下:
1、舉辦“中國精神宣傳普及路徑”學術研討會
2014年8月30日,課題組在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門舉辦“中國精神宣傳普及路徑研究學術研討會”,對中國精神宣傳普及進行了專題討論。
2、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座談會
2016年1月8日,了深入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狀況和特點,探討大學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探索新形勢下思想理論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課題組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座談會,對大學生中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聽取學生意見。
3、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
2014年以來,課題負責人及主要成員參加國內外學術討會,就課題研究成果進行廣泛交流,如,2014年11月8日至9日,在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俄羅斯最高經濟大學人文科學系共同主辦的“哲學與價值觀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上作“價值觀的層次性與思想政治教育變革”的大會發言;2015年7月14-15日,課題負責人赴越南順化,參加由中越老三國共同舉辦的勸際學術研討會,作“中國共產黨處理意識形態經驗”的主旨發言。2015年9月18日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辦的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第20次學科論壇暨“意識形態安全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上,課題負責人作關于“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大會發言。2016年7月15日,課題負責人在新疆師范大學舉辦的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第25次學科論壇上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創新性人才培養”的主旨發言。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為了總結推廣課題階段性成果,2015年5月8日,課題組專門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叢書座談會”,《光明日報》( 2015年07月22日 07版)以“闡發創新理論 傳播中國聲音”為題,專版刊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讀本》出版座談會上12位主編發言,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推介。
2、課題調研報告形成以后,課題組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辦、中宣部、湖北省委等領導和單位報送調查研究簡報5期,分別是《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親近嗎?》、《老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解嗎?》、《領導干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握嗎?》、《民眾真的不關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狀況調查科學嗎?》等為題發表一組簡報。簡報引起領導和部門關注,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于2015年12月30日在《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親近嗎?》上批示“請昌爾同志(省委副書記)、傳鐵(教育廳的廳長)、韓書記和曉紅校長,組織一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度有80%的同學和對社會思潮認同度有12-32%的同學來參加一個座談會,我去和同學們面談,其中12-32%的認同度的同學可以多一些。”
3、課題組發表一系列研究報告,并且課題組還連續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專門開辟欄目,推介課題研究成果。編輯部編者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途徑、載體和方法研究”課題組于2015年1-9月期間,分別針對大學生、教師、干部和普通民眾四個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情況,對思想理論信息獲取情況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效果進行了大范圍系統研究,獲得了大量豐富的調查信息。為了使這些研究成果盡快發揮作用,本刊擬分期分批選登部分研究成果,供讀者和廣大理論工作者參考使用。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理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推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課題組的研究需要不斷適應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的新的要求,調整研究內容,總結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路徑,這給課題研究過程帶來了不斷適應變化的問題。
二是由于課題經費和人力以及課題組成員的身份和知識結構,根據開題報告專家的意見,課題組將調查重點放在大學生群體,同時適當兼顧其他群體,這樣就有可能帶來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問題。
三是由于時間和精力的有限,課題組對大量調查數據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深入分析,課題調研中的訪談材料,整理運用尚顯不夠。
2、改進的措施
一是根據黨的理論每創新一步,黨的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的總體策略,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主要內容和普及的形式,調整研究內容和重點。課題組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的新載體,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夢的實現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育與弘揚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總結新的路徑。
二是課題組采取總報告與分報告相結合的辦法,在總報告中,主要探討不同群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的特點進行分析,分報告深入各不同群體進行專題研究,針對具體途徑、載體、方法運用情況進行專題分析,這樣可以相互補充,彌補樣本的局限性。
三是加強對總體報告和分報告的提煉和升華,形成有嘗試的研究報告;同時不斷挖掘訪談材料中的有關信息,進一步做好訪談資料的整理工作。
3、研究心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普及活動是列入黨的文件的重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課題研究既要反映黨和政府及宣傳思想部門的關切,同時,也應堅守課題研究為黨和政府及宣傳部門提供客觀依據、建議對策、咨詢方案的立場,通過課題研究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途徑、載體和方法,為有關部門提供建議方案。處理兩者關系,既要站在黨和政府及宣傳思想部門立場,從總體上進行策劃和推進,同時又要按照課題研究本身內在邏輯和要求,進行客觀具體的調查研究。
4、意見建議
本課題研究需要在全國范圍開展大范圍調查研究,研究過程中需要有關調查單位的協助、需要調查對象的參與、也需要數據錄入人員的錄入、調查數據的整理和研究報告的撰寫,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經費開支,并且有一些開支不一定能夠有發票等票據。然而按照目前的經費開支辦法,涉及到人員經費開支,在經費安排上存在著比例的限制,造成一些適當的人員經費開支不能從課題經費中開支。建議適當增加人員經費開支比例和對調查研究中發生的無票據開支有一定彈性靈活處理。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途徑、載體和方法研究總報告》
1、基本內容
全部書稿40萬字。首先是導論,主要對本課題研究意義進行凝煉總結,對本課題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對本課題國內外研究進行評述,對報告研究思路和方法進行說明。第一章闡述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的基本理論問題,主要包括大眾化與普及化的區別與聯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基本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普及活動的基本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的新發展等。第二章主要聚焦于課題設計方案及實施過程,對調查問卷的理論假設、指標設計及科學化進行說明,對調查實施過程和樣本情況進行說明。第三章分析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現狀的總體狀況,對四個不同群體中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狀況進行了總體分析,并且分析了其不同特點,影響因素及影響因素模型,從總體上得出調查的基本觀點。第四、五、六、七章分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大學生、高校教師、領導干部和普通民眾等四個群體中開展狀況進行了專題研究,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識和評價狀況,揭示其宣傳普及特點,依據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的建議對策。第八、九、十章分別從總體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途徑、載體和方法進行專題研究,對途徑、載體和方法運用現狀進行評述,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最后一章為結語,提出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途徑、載體和方法的建議方案。報告還在附錄中收錄了調查問卷,訪談資料,實驗報告等。
2、調查報告的基本觀點
調查結果從總體上支持了課題的假設,即黨的十七大以來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具有積極的效果。通過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有助于提升人民大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同時課題也為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尋找新的途徑、載體和方法,也就是可以通過對生活滿意度、現實政治觀的看法的提升和對錯誤思潮的批判,可以間接提升人民大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并且課題研究也提示,不同途徑、載體和方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度的影響作用是不一樣的,需要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的最優途徑、載體和方法。
(1)各社會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知曉度處于一般狀態,但卻有較高的認同度;在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中,各群體認同度最高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認同度最高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各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性質認識基本正確,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各群體雖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很高認同度,但在具體觀點認同度上存在差異。
(2)書、報、講座等傳統渠道是各群體獲取思想理論信息的重要途徑,但網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大眾青睞的途徑,各群體思想理論信息獲取渠道呈現多樣化傾向;各群體對網絡使用率高但對理論類網站使用率低,原因在于思想理論類網站自身建設不夠,對人的吸引力不夠;各群體在閱讀理論書籍時更傾向于選擇黨的理論和政策通俗化書籍來獲取思想理論信息,較少選擇專業性、理論性、政策性很強的思想理論著作;各群體在日常書報閱讀中主要圍繞專業發展和個體生活獲取信息內容,對思想理論內容關注度低;家庭環境對思想觀念形成幫助最大,網絡和大眾媒介幫助最小,各群體最愿意選擇自學等理論學習方式。
(3)各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必要性有高度認識,也有一定興趣度,但是對當前宣傳普及的總體效果評價一般;樹立正面典型和實踐活動途徑是各群體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實踐活動途徑比理論教育途徑有效、組織教育途徑比自主教育途徑有效;在思想理論普及活動中,各群體對傳統載體信任度高于新型載體,對有組織的規范性載體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個體化載體,對正式權威載體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載體;各群體對黨的十八以來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方法評價高,呼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新方法。
(4)不同社會群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和評價存在顯著差異,一般來說,干部認識和評價較為正確和積極,其次是教師,普通民眾認識和評價最低;大學生認識和評價低于教師,但卻高于民眾。
(5)不同群體獲取思想理論信息的內容、途徑和載體有顯著差異。一般來說,干部對各種渠道的利用程度高于其他群體,干部主要通過網絡、報刊、書籍、報告講座,教師和學生主要通過網絡、書籍獲取思想理論信息,民眾主要通過網絡獲取思想理論信息;網絡雖然是各群體排在第一位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但各群體較少通過網絡獲取思想理論信息,干部和教師對網絡的使用高于民眾和大學生,干部使用率最高,大學生使用率最低;不同群體閱讀思想理論類書籍存在顯著差異,干部對各類理論書籍均有較強閱讀意愿,而教師傾向于閱讀理論性強的思想理論書籍,學生傾向于閱讀非主流思想意識的思想理論書籍,民眾傾向于閱讀通俗化的思想理論書籍。
(6)不同群體在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和教師更樂于接受自主的、主動性強的學習教育活動,干部更樂于接受有組織的理論教育活動,民眾更愿意接受綜合性的、較為被動的教育活動。干部對各普及途徑的認可度高于其他群體且更為認可傳統、正式、有組織的理論教育途徑,教師對生動具體、綜合多樣的途徑更為認可,學生更認可自主學習的普及途徑;干部和民眾傾向于被動的普及途徑,而教師和學生傾向于主動學習的普及途徑。
(7)不同社會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必要性認識度、興趣度和評價度存在顯著差異,干部的認識度和興趣度顯著高于其他群體,而民眾評價顯著高于其他群體;干部對各種載體認可度高于其他群體,比較而言,學生對于傳統載體認可度高,教師對于新興的媒體載體認可度高,民眾對權威載體認可度高;干部對黨的新普及方法認可度最高,其次是教師,再次是民眾,學生認可度最低。
(8)生活滿意度、生活態度、人生目標、政治觀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知曉度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度呈正相關關系。對社會思潮認同度,如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認同度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度呈負相關關系,不同社會群體在影響因素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
(9)提升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知曉、興趣和必要性的認識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不同途徑、載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度的貢獻具有差異性;除了宣傳普及活動以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對現實政治看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的看法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10)不同因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同的影響存在著明顯差異;政治觀在各種因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同度的影響中起到了顯著的中介作用;生活滿意度、人生觀對政治觀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對政治觀有顯著的消極影響,人生觀能夠顯著抑制人們對民主社會主義的認同度。
3、學術價值
(1)本報告采取實證研究方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情況進行了客觀科學研究,為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提供了客觀依據。
(2)本報告非常注重調查研究的科學性,遵循社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對問卷進行科學性說明,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3)本報告對調查資料的分析并不停留在一般描述性研究層面,而是進一步探究不同群體在實施普及計劃過程的特點,分析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的因素,并且形成影響力因素模型,研究更具深度。
4、社會影響
(1)本報告一些成果以報告形式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形成較廣泛的學術影響。
(2)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報告本報告的一些內容,在國內外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
(3)本報告的階段性成果獲中宣部等部門關注,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作批示,課題組所在單位開展的一系列實驗活動經過報刊宣傳,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