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可另加附頁)
本課題計劃執行總體比較順利,從2014年12月起課題重心從大規模搜集檔案轉向整理工作。2014年7月以來,主要做了幾項工作:第一,各子課題組分別于2014年7月至8月、2015年1月、2015年7月至8月,在河北饒陽、安徽鳳陽、湖北麻城補充性搜集縣域檔案,主要是拍攝供銷社、糧食局、商業局、衛生局、文教局等部門的全宗。廣東方面亦在廉江市進一步搜集鄉鎮基層檔案。總計補充拍攝縣域檔案約150萬頁。第二,按照2013年12月課題組研討會商定的計劃,繼續進行分類和編目工作,現在初步完成鳳陽縣分類和編目工作,麻城、饒陽縣完成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編目,連江縣的檔案分類工作也已經開始。
兩年里,課題組召開過兩次編輯討論會,一次是2014年12月12日,一次是2015年12月8日。兩次研討會的主要議題,都是商討關于基層檔案的整理(包括分類、編目)原則和辦法。
經過近兩年整理實踐,原確定的分類和編目原則及辦法基本合理,但亦需要做些微調。農村基層檔案數量雖然不少,但所涉領域并不均衡而畸輕畸重,生產和政治運動、組織登記表等比較多,而日常生活、集貿市場、文化教育方面的檔案較少,有些類別完全缺失。這一方面反映出當代農村前三十年變化的特點,即產權變動和政治運動頻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縣域基層檔案在歸檔、搜集和保管方面的問題,縣域檔案部門忽略對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等方面資料的歸檔和保管。課題組商量,從兩個方面努力彌補:一是從縣級各部門全宗里盡可能耙梳與基層相關的檔案,補充缺失的門類信息;二是個別縣域再利用寒假適當補拍檔案。
重心轉入整理工作階段后,課題組在經費使用方面感到最大的問題,勞務費比重過低,難以滿足課題整理工作的需要。課題整理工作量很大,七百余萬頁檔案需要全部轉化成pdf格式的數字資源,然后按照分類標準,逐件篩選、分類,再進行編目,編目需要按照檔案號、發文時間、發文單位、收文單位、關鍵詞、內容摘要等五六個項目整理。如此大的工作量,課題組需要動員課題組內外的大批教師、學生參與工作。課題組經過計算,勞務費只有大幅度增加,才可以保證整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而目前勞務費預算太少(按照規定勞務費比重為10%,總計80萬元的項目經費,也只有8萬元勞務費)。故課題組擬申請變更課題經費的勞務費比重,申請將勞務費比重增加到35%。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因屬于資料搜集和整理項目,在課題全部完成前,不大形成階段性成果。迄至目前,本課題已完成的工作成果大致是:約計1000萬頁的縣域當代農村基層檔案pdf格式文字版,已經初步整理完畢的鳳陽縣農村基層檔案目錄和麻城、饒陽農村基層部分檔案目錄。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