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本課題曾于2014年接受過中期檢查,按照要求,以下著重匯報2014年7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研究的總體進展情況良好,各子課題大都能按總體計劃在開展研究。
本課題共分五個子課題,即簡帛醫書校理、簡帛醫書中醫學研究、簡帛醫書方藥學研究、簡帛醫書語言文字研究、簡帛醫書文獻學研究。各子課題的研究正在比較順利地進行。
在研究過程中,注意各子課題相互溝通,相互促進。2014年以來,發表和待發表的論著計48種,其中專著2部(一部已出版,一部待出版),博士論文7篇,一般論文39篇,其中正式刊發論文27篇,會議發表12篇。
以下各子課題的成果,主要是指對現已正式刊布簡帛醫書進行研究的成果,至于北京大學藏醫簡、成都老官山醫簡,均還未正式刊布,故以下成果主要是有關正式刊布簡帛醫書的成果。
子課題“簡帛醫書校理”部分。已對現已正式刊布的簡帛醫書進行了初步校理,并產生了一系列成果,如:專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博士論《漢簡帛醫書十三種字詞集釋》、《漢簡帛醫書五種字詞集釋》;一般論文《出土散見涉醫簡牘研究綜述》、《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周家臺秦簡《病方及其他》釋讀補正兩則》、《釋張家山漢簡《脈書》的“戒”“弱”“閉”“馬蛕”》,等等(詳“階段性成果清單”)。已初步完成《簡帛醫書逐字索引》。已完成《周家臺醫簡校理(初稿)》三分之二、《張家山醫簡的校理(初稿)》三分之二和《武威漢代醫簡校理(初稿)》二分之二,散見簡牘涉醫材料的校理工作完成了二之一。
子課題簡帛醫書中醫學研究部分。已正式發表論文多篇,如:《“手心主脈”小考》;《出土文獻與《內經》的經脈異名分析》;《張家冊漢《脈書》《引書》中的“癉”字小考》;《〈五十二病方〉中的急癥救治方法舉例》;《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腎者胃之關質疑》;《〈五十二病方〉之“干騷(瘙)”探討》;《唐以前祝由術在醫療中的應用》,等等(詳“階段性成果清單”)。已基本完成《簡帛中醫經絡學說研究》工作的三分之二。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方藥學研究部分。已發表論文多篇,如:博士論文《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一般論文《馬王堆〈五十二病方〉中內服醫方試析》、《試論帛書〈五十二病方〉的方藥淵源與傳承》、《簡帛醫籍藥物學研究概述》、《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等等(詳“階段性成果清單”)。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語言文字研究部分。已產生一系列成果,如:博士論文《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系統研究》、《簡帛醫書語法研究》、《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一般論文《從副詞發展史角度考馬王堆醫書成書時代》、《簡帛醫籍時間系統探究》、《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馬王堆醫書對語文辭書編纂的價值》,等等(詳“階段性成果清單”)。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子課題簡帛醫書文獻學研究部分。已發表論文幾篇,如《論〈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及簡帛醫書的分類》、《簡帛醫書文獻用字考據與古籍整理研究》。有關簡帛醫書的電子資料庫建設在正常進行,目前已基本實現在計算機界面上圖文對照和相關連接,但還有一些技術難題正在攻克。《簡帛醫書逐字索引(初稿)》已基本編制完畢。《簡帛醫書文獻學研究》已形成初稿。其它工作正在進行。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項目批準后,即著手全面搜集有關材料,各子課題所搜集的材料(主要是有關研究成果),已基本完成數子化掃描,為下一步匯總交換作準備。各子課題成員除了利用各所在地圖書館有關資源以外,還赴北京、上海、湖南、甘肅等地,初步搜集了有關資料,進行了有關調研。
課題組成員先后參加了有關學術研討會,如:“第十二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2014年8月,長春吉林大學);“中西文化交流視野下的訓詁學研討會暨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4年學術年會”(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段玉裁誕辰280周年紀念暨段學、清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8月,南京);“出土文獻語法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2015年10月,重慶西南大學);“傳統醫療文化國際研討會”(2015年11月,日本京都大學);“出土醫學文獻研究國際研討會”(2016年5月,上海),等等。其中,課題組還有不少成員應邀作了大會專題發言,如張如青教授作為“傳統醫療文化國際研討會”的特邀代表,作了題為“中國出土醫學簡帛整理研究的回顧、現狀與展望”的學術演講。
課題組于2016年5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研究所召開了“出土醫學文獻研究國際研討會”,除本課題的參研人員外,與會人員還有日本學者著名中醫文獻整理研究專家小曾戶洋、大形徹、池內早紀子、名和敏光、武田時昌等,瑞士學者Rudolf Pfister,以及國內研究簡帛醫書的有關專家。與會人員共發表論文29篇, 會議還印制了論文集。以下僅列部分論文題目:
1.大形徹:《胎產書》與徐之才《逐月養胎方》
2.名和敏光:關于《陰陽五行甲篇》所見的病
3. Rudolf Pfister:談房中西方中的女陰詞之分體法
4.張顯成:馬王堆醫書釋讀劄記
5.王化平:鬼神信仰和數術——《五十二病方》中所見祝由術的原理
6.姚海燕:《五十二病方》“以布捉取其汁”斷句略辨
7.張葦航:“手心主脈”小考
6.張雪丹:周家臺秦簡醫方誤釋考訂一則
7. 周波:馬王堆簡帛醫書校補(五題)
8.張本端、張如青: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
9.趙懷舟、和中浚:四川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六十病方》題名簡研究
10.小曾戶洋:日本所存敦煌西域醫藥文書介紹——附日本出土醫藥木簡
11.陳明:中古時期西域醫學知識的多元混融——基于出土文獻的考察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有關研究成果和有關學術交流情況在西南大學及西南大學文獻所網站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宣傳。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課題的研究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隨著研究的進展,需擴大研究范。第一是需將即將刊布的漢簡醫書“北大藏醫簡”和“老官山醫簡”納入到本課題中來。第二是需將早期傳世醫書《黃帝內經》的成書時代納入到本課題中,方有利于出土簡帛醫書的研究,特別是出土簡帛醫書成書時代的研究。
二是項目經費太緊張,使得內有關資料的搜集還未臻完備,對國內專家的咨詢我作還做得不夠,特別是海外的有些研究資料未能搜集到,需訪問的海外有些著名專家未能訪問。
三是預算經費的各項開支比例與實際不太相合,需要適當調整。
⑤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本課題申請之時,其研究內容是按當時已公布的簡帛醫書為研究對象的,現在一是隨著研究的進展,需擴大研究范,一是需將即將刊布的漢簡醫書“北大藏醫簡”和“老官山醫簡”納入到本課題中來,二是需將早期傳世醫書《黃帝內經》的成書時代納入到本課題中,如是,方有利于出土簡帛醫書的研究,特別是出土簡帛醫書成書時代的研究。故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會大大增加。因為以上需增加的兩項內容都是大課題,僅僅是新增漢簡醫書的數量,就快接近原已刊布簡帛醫書的數量了。所以,請求繼續滾動資助(有關情況詳后)。
鑒于本項目需增加研究內容太多,故請求延長研究周期,初步申請延長到2020年12月完成。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2014年以來的前期成果包括普通論文、博士論文和專著,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是專著和博士論文,下面簡介8種,分別是:專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專著《簡帛醫書醫藥詞語研究》、博士論文《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博士論文《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博士論文《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系統研究》、博士論文《簡帛醫書語法研究》、博士論文《漢簡帛醫書十三種字詞集釋》、博士論文《漢簡帛醫書五種字詞集釋》。
第一種:
專著《簡帛醫藥文獻校釋》簡介
(學苑出版社,2014年6月。作者周祖亮。65萬字)
本書介紹了現已公開整理發表的簡帛醫藥文獻材料,對其研究現狀作了綜合概述。綜合運用文獻學、語言文字學、中醫學與中藥學、歷史學等交叉學科知識,嚴格對照圖版,參考各種研究論著,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集中校注和釋譯,力求做到文理和醫理兼備。到目前為止,本書是首次對所有已公開發布的簡帛醫藥文獻數據進行集中校注、釋譯的綜合性整理研究成果。全書使用繁體字編寫,共約65萬。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紹簡帛醫藥文獻材料、整理與研究現狀,校釋凡例。
(1)材料介紹:主要從材料性質、成書時代、基本內容、整理出版情況等方面依次對各種簡帛醫藥文獻進行介紹。
(2)研究述評:分專著、論文(分綜合考論、語文學研究、醫藥學研究、其他研究四方面)兩大部分對簡帛醫藥文獻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性介紹,并對研究現狀作出評價與展望。
第二部分正文“校釋”,以成書的時間先后為順序(散見醫藥簡列在最后),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詳細校核、注釋和現代漢語翻譯。在對每種文獻校釋之前,先對文獻的內容、出版等情況作簡要說明。
(1)根據圖版,對簡帛醫藥文獻進行全面校核,補正原有釋文疏失;再集中各家觀點,對其中的字、詞、句進行詳細注釋,并對疑難字詞和文句作重點考論。
(2)對周家臺秦簡醫藥文獻的整理,僅選取其中病方以及部分與疾病有關的祝由術內容,即309~346號簡、374~379號簡的文字,篇題亦改稱為《病方》。
第三部分“附錄”,分別為“簡帛醫藥文獻疾病詞語索引”、“簡帛醫藥文獻藥物名稱索引”、“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
(1)對簡帛醫藥文獻所出現的685個疾病詞語、754個藥物名稱進行簡要解釋,并列出每個詞語在簡帛醫藥文獻中出現的頻次和出處。
(2)對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分為“綜合性論著目錄”、各種醫藥文獻專門論著目錄(共六部分)、“以簡帛醫藥文獻為對象的學位論文目錄”等8個類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所搜集的簡帛醫藥文獻論著共計805條,集中呈現了學術界對簡帛醫藥文獻的研究成果。
成果剛出版,還未見學界的反饋意見,但從審稿意見可知,審稿專家給予以較高的評價。
目 錄
序 言(張顯成)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簡帛醫藥文獻簡介
二、簡帛醫藥文獻研究述評
三、校釋凡例
第二部分 簡帛醫藥文獻校釋
一、周家臺秦簡《病方》
二、馬王堆漢墓醫書
1.足臂十一脈灸經
2.陰陽十一脈灸經(甲)
3.脈 法
4.陰陽脈死候
5.五十二病方
6.卻谷食氣
7.陰陽十一脈灸經(乙)
8.導引圖
9.養生方
10.雜療方
11.胎產書
12.十 問
13.合陰陽
14.雜禁方
15.天下至道談
三、張家山漢代醫簡
1.脈 書
2.引 書
四、阜陽漢簡《萬物》
五、武威漢代醫簡
六、其他散見醫藥簡牘
1.里耶秦簡醫藥簡
2.敦煌漢簡醫藥簡
3.居延漢簡醫藥簡
4.居延新簡醫藥簡
5.張家界古人堤醫方木牘
6.羅布淖爾漢簡醫藥簡
7.額齊納漢簡醫藥簡
第三部分 附 錄
附錄一:簡帛醫藥文獻疾病詞語索引
附錄二:簡帛醫藥文獻藥物名稱索引
附錄三:簡帛醫藥文獻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后 記
第二種:
專著《簡帛醫書醫藥詞語研究》簡介
(作者周祖亮、張顯成、胡琳等,36萬字。擬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成果以整理公布的簡帛醫藥文獻為對象,對其醫藥詞匯進行分類統計和系統研究。研究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全面統計簡帛醫藥文獻的醫學、藥學詞語數量,明確醫藥詞語的概貌與特點;二是對簡帛醫藥詞匯進行分類研究、對比分析,探求醫藥詞語意義、詞匯系統特點,闡明簡帛醫藥詞語的價值。
正文分為五部分,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集中介紹了簡帛醫藥文獻的材料性質、成書時代、基本內容、詞語概貌與特點、整理研究情況,提出研究設想和方法。
第二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醫學詞語進行分類統計和研究,分為疾病、癥狀、診治、導引、愈后、人體、房中和其他相關詞語等類別,統計每個詞語的出現頻次并作簡要訓釋,對病癥詞語的主要語素和組合位置、醫學詞語的記錄形式和組合形式進行了歸納分析,同時對十二組同義詞、六個多義詞作了簡要分析。
第三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藥學詞語進行分類統計和研究,分為藥名、劑量、炮制、用藥和其他相關詞語等類別,統計每個詞語的出現頻次并作簡要訓釋,對藥物名稱的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現象作了歸納,分析了簡帛藥學詞語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 從解讀傳世醫藥文獻、詞匯史研究兩個方面對簡帛醫藥詞語的價值進行了綜合研究。在解讀傳世醫藥文獻方面,簡帛醫藥詞語可以幫助理解傳世醫籍詞語意義,糾正傳統訓釋謬誤,廛清傳世醫籍論說源頭。在詞匯史研究方面,簡帛醫藥詞語可以增加新詞、完善詞語聚合、訂正詞語傳統訓釋、增補詞語意義、補充和提前詞語文獻用例、提供詞語語源。
第五章 對簡帛醫藥文獻的“內復”、“牡瘕”、“馬 ”、“美桂”、“雞纔能卷者”等五例疑難詞語作了簡要考釋。
正文后面是兩個附錄,附錄一《簡帛醫籍病癥、藥物、人體詞語表》搜集了簡帛醫藥文獻病癥、藥物、人體三類詞語,共計1923個,對它們按筆畫順序進行介紹和釋義。附錄二《簡帛醫籍釋文校勘札記》介紹和糾正了簡帛醫藥文獻釋文目前所存在的學界尚未指出的失誤,提高了本文研究材料的準確性。
成果第一次全面研究了簡帛醫書的專門詞語,即醫藥詞語,探明了簡帛醫藥文獻所見醫藥詞語的數量、概貌、意義,醫藥詞語系統的特點,初步了解簡帛醫藥詞語與傳世醫藥詞語的異同,為簡帛醫書各相關學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的寶貴的參考材料。
目 錄
第一章 概 論
第一節 研究材料
第二節 簡帛醫籍詞語的概貌與特點
第三節 簡帛醫籍語言研究現狀與評價
第四節 簡帛醫籍詞語研究意義、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簡帛醫籍醫學詞語研究
第一節 疾病詞語
第二節 癥狀詞語
第三節 診治詞語
第四節 導引詞語
第五節 愈后詞語
第六節 人體詞語
第七節 房中詞語
第八節 其他醫學詞語
第九節 簡帛醫學詞語的記錄形式和組合形式
第十節 簡帛醫學詞語的同義與多義現象
第三章 簡帛醫籍藥學詞語研究
第一節 藥名詞語
第二節 劑量詞語
第三節 炮制詞語
第四節 用藥詞語
第五節 其他藥學詞語
第六節 簡帛藥學詞語的時代特征
第四章 簡帛醫籍詞語的研究價值
第一節 解讀醫藥文獻價值
第二節 詞匯史研究價值
第五章 簡帛醫籍詞語例考
余 論
附錄 簡帛醫籍病癥、藥物、人體詞語表
(一)簡帛醫籍病癥詞語
(二)簡帛醫籍藥物詞語
(三)簡帛醫籍人體詞語
參考文獻
第三種:
博士論文《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及音韻研究》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楊艷輝,指導教師張顯成,2014年5月通過。38萬字)
隨著簡帛出土數量的增多,簡帛醫藥文獻數量也日漸增多,其中有多部成系統的醫書。這些醫書內容相當豐富,既包含深厚的中醫藥基礎理論,也體現出漢以前醫、巫并存的古代醫療現象,還完整記載著數千個古醫方,對研究上古時期的醫藥學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這些醫書文獻長期藏于地下,未經后人改動與增刪,其文字和內容都真實地保存了當時文獻的原貌,能最大程度地、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文字用字面貌,是我們進行語言文字研究的珍貴數據。
目前已出土出版的簡帛醫書中,楚地簡帛醫書數量多,內容豐富,是簡帛醫書的主體,能反映出土簡帛醫書的基本面貌。醫書中除假借字外,還有一些可作為音韻研究的韻文、連綿字、形聲字等眾多材料,可以系統地反映楚地漢代簡帛醫書的用字、語音等面貌,因時間和精力有限,本論文僅選取楚地西漢時期的“馬王堆醫書”和“張家山醫書”中的假借字作為研究對象,對于其他材料的利用,將待以后進一步擴充。
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主要介紹了本文研究材料、研究路徑和方法、研究現狀以及假借字的界定。研究方法著重介紹了幾率統計法在假借字聲、韻研究中的運用。
第二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分類研究。本章先介紹了學界對假借字分類的六種不同標準,然后根據楚地兩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的特點,對假借字從語音關系和字形關系標準入手進行分類研究。
第三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聲母研究。本章通過對假借字聲母的全面疏理和統計,對各聲母之間的親疏關系、假借頻率等都做了詳細分析,并發現楚地兩漢簡帛醫書中存在清流音聲母、清鼻音聲母及復輔音現象,為上古聲母的研究提供資料補充。
第四章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韻部研究。本章通過對假借字韻部的全面疏理和統計,對各韻部之間關系全面分析,結合其他楚地材料,發現宵、幽二部音近是楚地方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材料有限,尚無法很明顯地反映上古韻部的分合情況。
第五章余論。本章主要對楚地漢代簡帛醫書中假借字與西周銘文和碑刻中假借字進行歷時比較,反映出西漢時假借字已趨于衰落,但數量仍不少。并舉例強調假借字研究對簡帛醫書文獻整理的重要性。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高度好評,一致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簡帛醫書的主體楚地漢簡帛醫書的假借字和音韻,結論可靠,為漢語文字史和語音史的重要成果,也為包括簡帛醫書在內的整個簡帛文獻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目 錄
中文摘要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楚地漢簡帛醫書材料
一、馬王堆醫書
二、張家山醫書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釋讀研究
二、專題研究
第三節 研究路徑和方法
一、研究路徑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收字原則
第二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分類研究
第一節 假借字分類概說
一、有無本字的分類標準
二、語音關系的分類標準
三、字形關系的分類標準
四、假借對應關系的分類標準
五、本研究的分類標準
第二節 假借的音韻關系分類
一、聲韻皆同
二、聲近韻同
三、聲同韻近
四、聲韻皆近
小 結
第三節 假借的字形關系類型
一、借字包含正字
二、正字包含借字
三、借字和正字聲符相同
四、借字和正字形符相同
五、借字和正字字形無關
六、特殊情況
小 結
第三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聲母研究
第一節 唇音
第二節 舌音
第三節 齒音
第四節 牙喉音
第五節 聲母假借的音理分析
附表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組及聲母假借次數統計表
附表二:楚地漢簡帛醫書聲母假借相逢數和實際假借數統計表
附表三:楚地漢簡帛醫書聲母假借幾遇表
第四章 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韻部研究
第一節 陰聲韻
第二節 入聲韻
第三節 陽聲韻
第四節 韻部假借的音理分析
附表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組及韻部假借次數統計表
附表二:楚地漢簡帛醫書韻部假借相逢數和實際假借數統計表
附表三:楚地漢簡帛醫書韻部假借幾遇數統計表
第五章 余論
附 錄
凡 例
附錄一:楚地漢簡帛醫書假借字匯釋
附錄二:楚地漢簡帛醫書古今字匯釋
附錄三:楚地漢簡帛醫書同源字匯釋
參考文獻
后 記
第四種:
博士論文《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研究》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作者張雪丹,指導教師張如青,2014年5月通過。16萬字)
19世紀初以來,記載在竹簡、木牘和帛書上的醫藥文獻大量出土,內涵非常豐富,而且都是佚書。這些出土醫藥簡帛中一部分為經方類文獻,代表了秦漢時期的方劑學成就和水平。對這些文獻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可以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秦漢時期的醫方特點及其內涵,并可藉以探索秦漢醫方的現代應運,從中得到啟示。
本文從周家臺秦簡、北大秦簡、里耶秦簡、馬王堆《五十二病方》、成都老官山漢簡、北大西漢簡、武威漢代醫簡、張家山古人堤木牘、敦煌漢簡、居延漢簡等10種簡帛中,將藥方內容較為完整、明確的內服醫方作了全面的搜集梳理,共獲相關醫方86首。按照秦漢醫方分類原則,將這86首醫方分為21類,分別是:傷寒、中風、上氣、溫病、心腹病、腸辟下利、積聚癥瘕、黃癉、痹證、大風、諸淋與小便不利、水腫、癰疽、治百病方、婦人、男子、頹、痔、金創、傷痙、解烏頭毒。在此基礎上,結合傳世《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四種秦漢時期的醫學典籍,以及時代較為接近的《肘后方》《諸病源候論》等書的內容,對每一首醫方做病證分析及配伍方法探討。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對秦漢時期的方劑學形態做了探索,通過研究認為;秦漢時期醫方主要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醫方根據疾病分類;二是主治常以病名代替癥候群;三是民間驗方與專業醫方平分秋色;四是醫方內容以方藥、劑量、制法、服用為主而不闡述方解。秦漢時期醫方配伍理論及其中所蘊含的醫學思想及藥物運用,因時代的局限,大都不傳于世,而被剔出現代醫藥框架之外。
論文得到了送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成果對完整祖國醫藥、古為今用,以及拓寬中醫藥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的實踐意義。
目 錄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概述
1.研究背景及意義
2.本文所在地輯出土醫方來源
3.本文所輯出土內服醫方標準
4.研究的現狀及難點
第二部分 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病證分類研究
1.傷寒
2.中風
3.上氣
4.溫病
5.心腹病
6.腸辟下利
7.積聚癥瘕
8.黃癉
9.痹證
10.大風
11.諸淋與小便不利
12.水腫
13.癰疽
14.治百病方
15.婦人
16.男子
17.頹
18.痔
19.金創
20.傷痙
21.解烏頭毒
第三部分 出土簡帛內服醫方的方劑學形態研究
1.醫方根據疾病分類
2.主治常以病名代替癥候群
3.民間驗方與專業醫方平分秋色
4.醫方內容以方藥、劑量、制法、服用為主而不闡述方解
第四部分 出土簡帛醫方與其它秦漢醫學文獻之聯系研究
1.出土簡帛醫方與《內經》《難經》等“醫方”類文獻的聯系
2.出土簡帛醫方與《傷寒雜病論》“醫方”文獻的聯系
第五部分 出土簡帛醫方對現代中醫方劑學的探索性思考
1.醫方配伍理論的大小框架思考
2.方藥應用的局限及偏差思考
第五種:
博士論文《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系統研究》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胡琳,指導教師張顯成,2015年11月通過。36萬字)
論文主要是從詞匯意義角度對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系統進行研究。兩漢簡帛醫書中,共有1992個復音詞,其中既有大量醫用復音詞,又有大量的普通復音詞。為更好地展現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的全貌,為漢語詞匯史提供寶貴的研究資料,論文對這些復音詞進行了逐條整理、歸類,進行系統的研究,并運用詞匯研究的成果探討了兩漢簡帛醫書的成書時代。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全面清理兩漢簡帛醫書的復音詞,從醫用復音詞及普通復音詞兩個角度對復音詞語進行整理與歸類。共切分出簡帛醫書復音詞1992個,按照詞語的性質,即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對醫用復音詞及普通復音詞分別進行歸類,各類型下再按音節對復音詞進行分類。各音節之下按照義類進行整理。因此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分類系統。每個復音詞,我們均以詞條形式列出,并進行釋義、統計見次頻率、列舉用例,以期全面反映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的意義及使用情況。二、研究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的新詞、新義。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中,有大量的新詞新義。將這些新詞新義與傳世文獻及出土文獻進行比較,不少新詞新義在簡帛醫書中出現的時間,比傳統認為的其出現時間提前了幾百甚至上千年。這些復音詞中的新詞有105個,新義有45個,能夠為辭書提供書證的3個。這些新詞新義可為辭書編纂、漢語詞匯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三、根據簡帛醫書中復音詞的使用情況,對成書年代存在爭議的簡帛醫書材料進行成書年代的判斷。以往對簡帛醫書成書年代的判斷,多從醫書用字、與《黃帝內經》等傳世醫書的對比等方面進行判定,少有從詞匯史角度對簡帛醫書材料的成書年代進行研究的。醫書詞匯所提供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靠得住,更能反映醫書的成書年代。簡帛醫書中的一些復音詞所表現出的時代特征,可為簡帛醫書的成書年代提供有力的佐證。從復音詞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馬王堆醫書與張家山醫書的成書時間當在戰國末期。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高度好評,一致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簡帛醫書的主體漢簡帛醫書的詞匯系統結論可靠,為漢語詞匯史的重要成果,也為包括簡帛醫書在內的整個簡帛文獻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目 錄
摘要
緒 論
第一節 出土兩漢簡帛醫書概貌及語料選擇
一、馬王堆醫書
二、《武威漢代醫簡》
三、張家山醫書
四、阜陽漢簡《萬物》
第二節 研究現狀與選題意義
一、研究現狀
二、選題意義
第三節 研究路徑和方法
一、研究路徑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複音詞的界定及複音詞系統分類
一、複音詞界定
二、複音詞系統分類
第五節 兩漢簡帛醫書複音詞系統概貌
一、兩漢簡帛醫書醫用複音詞概貌
二、兩漢簡帛醫書普通複音詞概貌
第一章 兩漢簡帛醫書醫用複音詞(上)
第一節 醫用雙音節名詞
一、藥物名稱
二、病癥名稱
三、人體部位名
四、導引術式名
五、其他醫用雙音節名詞
第二節 醫用多音節名詞
一、藥物名稱
二、病癥名稱
三、藥方名稱
四、人體部位名
五、導引術式名
第二章 兩漢簡帛醫書醫用複音詞(下)
第一節 醫用雙音節動詞
一、病候變化
二、疾病治療
三、身體保健
四、疾病發作
五、懷孕生育
六、脈象診治
七、藥物炮製
八、房中操作
九、生長收藏
十、辟穀養生
第二節 醫用多音節動詞
一、病候變化
二、療效顯現
三、胚胎發育
第三節 其他醫用複音詞(形容詞、量詞)
一、醫用形容詞
二、醫用量詞
第三章 兩漢簡帛醫書普通複音詞
第一節 普通複音名詞
一、普通雙音節名詞
二、普通三音節名詞
第二節 普通複音動詞
一、動作
二、現象與狀態
三、關聯
四、心理活動
五、能願
六、趨向
第三節 其他普通複音詞(形容詞、副詞、數詞、語氣詞、擬聲詞)
一、其他普通雙音節詞
二、其他普通多音節詞
第四章 兩漢簡帛醫書複音詞對漢語詞彙史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大量的新詞
第二節 大量的新義
第三節 補缺文獻用例
第四節 結 語
第五章 從兩漢簡帛醫書復音詞論其成書年代
第一節 馬王堆醫書的成書年代
一、馬王堆醫書方劑類文獻成書年代
二、馬王堆醫書經脈類文獻成書年代
三、馬王堆醫書其他文獻成書年代
第二節 張家山醫書的成書年代
一、《引書》的成書年代
二、《脈書》的成書年代
第三節 結 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 記
第六種:
博士論文《簡帛醫書語法研究》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程文文,指導教師張顯成,2016年6月通過。32萬字)
20世紀以來出土的大量的簡帛醫書,大部分都是口語性極強的文獻,“古樸與口語性并重”是其最重要的特點。這些簡帛醫籍文獻在中醫學、語言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界,都有專著與論文問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縱觀這些研究成果,語言視角的成果還比較薄弱,尤其是語法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語法研究是語言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意義自不待言。論文以簡帛醫藥文獻為研究對象,系統地梳理、分析簡帛醫藥文獻的詞法、句法特點。論文分別研究了以下內容:一是簡帛醫書副詞研究。根據“語義特征與語法功能相結合”的原則將簡帛醫書中的副詞分為7類:時間副詞、范圍副詞、情態副詞、程度副詞、頻率副詞、語氣副詞、否定副詞。得出先秦出土醫籍文獻中,單音節副詞的詞量和使用頻率占絕對優勢,而復音節副詞所占的比例還是相當有限的,處于萌芽狀態,這與漢語詞匯發展規律和特點也是相吻合的。二是簡帛醫籍連詞研究。簡帛醫籍中的連詞主要有并列連詞、順承連詞、選擇連詞、因果連詞、假設連詞和轉折連詞6類。從音節上看,簡帛醫書中的連詞包括單音節連詞18個和復合連詞9個,這表明了漢語詞匯復音化不只限于實詞,虛詞也在朝著復音化的方向發展。虛詞的復音化致使虛詞的語義功能單一化,連詞性短語的出現為虛詞的復音化奠定了基礎。單音連詞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功能上看,簡帛醫籍中連詞存在“一詞多功能”的現象。總體上看,與先秦相比,簡帛醫書中連詞的用法既有繼承也有發展。三是簡帛醫書介詞研究。簡帛醫書中的介詞共17個,用來引進時間,處所,對象,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簡帛醫書中介詞總量并不是很大,均承襲先秦漢語而來,甚至沿用到現代漢語中,這說明簡帛醫書中的介詞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簡帛醫書中的介詞使用數量和頻率差別較大,各個介詞之間并不平衡,介詞的語法功能具有交叉性。四是簡帛醫書助詞研究。簡帛醫書中的助詞包括四類:結構助詞、音節助詞、語氣助詞、語綴助詞。其中結構助詞占優勢,音節助詞、語氣助詞和語綴助詞出現的頻率不高,這是由簡帛醫書的內容決定的。五是簡帛醫書語氣詞及其它虛詞研究。簡帛醫書中的語氣詞有9個。語氣詞“乎”、“邪”主要用在疑問句中助疑問語氣;“哉”、 “乎”用于感嘆句中,“也”、“殹”用在判斷式中。“也”的功能最全面,兼表判斷、陳述和疑問語氣,因此生命力較強。簡帛醫書中的感嘆詞只有“嗚呼慎哉”、“ 吁”、“皋”、 “吁”4個,使用頻率較低。六是簡帛醫書數量詞研究。本章主要介紹了簡帛醫書中的數詞、量詞和數量標記法。發現:簡帛醫書中的數量詞較多,具備系統性;形成了完整的零數系統,使用頻率也很高;簡帛醫書沒有純粹的序數,即沒有現代漢語中“第+基數”式,也沒有“伯、仲、季”等說法;簡帛醫書用副詞“財”表約數,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七是簡帛醫書句式研究。簡帛醫書中的句法主要有判斷式、被動式、處置式和疑問式四種。簡帛醫書中的句式形式多樣,原有判斷式形式的使用頻率上發生了變化,判斷式產生了新的形式,即“為是”判斷式和“是為”判斷式。八是從漢語副詞發展史角度考馬王堆醫書和張家山醫書成書時代。使用不同的虛詞是漢語史不同時期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從漢語副詞發展史的角度,發現馬王堆醫書和張家山醫書中副詞的使用特點反映的是戰國末及以后的語言現象,故從副詞發展史角度來看,馬王堆醫書成書時代最早為戰國末期,學界認為其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甚至更早的說法不能成立。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高度好評,一致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簡帛醫書的主體漢簡帛醫書的語法,結論可靠,為漢語語法史的重要成果,特別是能從語法史角度來考論簡帛醫書的成書時代,尤為可貴。
目 錄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材料介紹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意義、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簡帛醫書副詞平面描寫
第一節 否定副詞
第二節 時間副詞
第三節 程度副詞
第四節 範圍副詞
第五節 情態副詞
第六節 頻度副詞
第七節 語氣副詞
第八節 副詞小結
第三章 簡帛醫書連詞研究
第一節 並列連詞
第二節 順承連詞
第三節 轉折連詞
第四節 假設連詞
第五節 因果連詞
第六節 選擇連詞
第七節 連詞小結
第四章 簡帛醫書介詞研究
第一節 引進處所的介詞
第二節 引進時間的介詞
第三節 引進對象的介詞
第四節 其它介詞
第五節 介詞小結
第五章 簡帛醫書助詞平面描寫
第一節 結構助詞
第二節 音節助詞
第三節 語氣助詞
第四節 語綴助詞
第五節 助詞小結
第六章 簡帛醫書語氣詞及其它
第一節 語氣詞
第二節 感歎詞
第七章 簡帛數量詞平面描寫
第一節 數詞
第二節 量詞
第三節 數量標記法
第八章 簡帛醫書句法平面描寫
第一節 判斷式研究
第二節 其它句式
第九章 從虛詞發展史角度考馬王堆醫書成書時代
第一節 從漢語副詞發展史角度考馬王堆醫書成書時代
第二節 從其它虛詞發展史角度考馬王堆醫書成書時代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七種:
博士論文《漢簡帛醫書十三種字詞集釋》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劉春語,指導教師張顯成,2016年6月通過。26萬字)
論文選取其中的漢簡帛醫書文獻的中醫理論書和房中書作為研究材料,凡十三種,分屬于兩批材料:一批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發掘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本論文選取的材料主要是這批醫書中的《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脈法》、《陰陽脈死候》、《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去谷食氣》、《導引圖》、《胎產書》十一種文獻),一批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發掘出土的張家山漢墓醫書(包括《脈書》和《引書》兩種文獻)。這兩批醫書全部屬于古佚醫書,出土四十年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紛紛投入到這兩批醫書的研究中來,其中涉及字詞考釋方面的研究專著就達幾十種,論文數以百計,更有若干考釋條目散見于各種學術網站、集刊、期刊之中。這些研究成果搜集困難,查找不易,給學者研究醫書帶來很大不便。加之對這十三種醫書存在的某些疑難字詞的釋讀學界眾說紛紜,有些觀點甚至截然相反,很難判斷孰是孰非,而字詞的正確釋讀又是研究醫書各個方面內容最基礎最重要的因素,基于以上原因,論文盡最大努力試圖窮盡性搜集學界對這十三種醫書的字詞考釋成果,并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文字學、語言學、文獻學、醫藥學、考古學、民俗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對學者時賢已有的字詞考釋研究成果進行分析考辨,重點集釋學界眾所紛紜,無有定論的字詞以及目前尙未被學界解決的疑難字詞。論文共五章,共集釋疑難字詞166個。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集釋了漢帛醫書的主體漢簡帛醫書十三種的字詞,結論大都可靠,為訓詁學的重要成果。
目 錄
摘 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簡帛醫書十三種簡述
第二節 漢簡帛醫書十三種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意義及方法
第四節 所集釋字詞的選擇標準、凡例及說明
第二章 漢簡帛經脈類文獻字詞集釋
第一節 病癥名字詞集釋
第二節 人體部位名字詞集釋
第三節一般字詞集釋
第三章 漢簡帛診斷類文獻字詞集釋
第一節 病癥名字詞集釋
第二節 一般字詞集釋
第四章 漢簡帛房中類文獻字詞集釋
第一節 名物字詞集釋
第二節 人名稱謂字詞集釋
第三節 一般字詞集釋
第五章 漢簡帛氣功、導引及胎產類文獻字詞集釋
第一節 藥名字詞集釋
第二節 人體部位名字詞集釋
第三節 導引術式名字詞集釋
第四節 一般字詞集釋
附錄一:漢簡帛醫書十三種釋讀存疑字詞
附錄二:漢簡帛醫書十三種字詞集釋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八種:
博士論文《漢簡帛醫書五種字詞集釋》簡介
(西南大學博士論文,作者胡娟,指導教師張顯成,2016年6月通過。28字)
論文以簡帛醫書中的方藥文獻為研究對象,包括馬王堆漢墓帛書中的《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雜療方》、《雜禁方》,以及《武威漢代醫簡》。這批出土簡帛文獻,因在我國藥物學、臨床醫學、文獻學、文字學、語言學上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故自出土以來的四十余年間,引起了中醫學、文獻學、文字學、語言學界的極大關注,有關研究成果頗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是,由于這批出土的簡帛方藥文獻,出土時破損不少,給文字學、語言學、文獻學、中醫學和祝由術等的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論文運用“綜合歸納”和“比較互證”的研究方法,將前人對漢簡帛醫書方藥類文獻五種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梳理,并精選以下四類字詞進行集釋:(一)前人注本中有爭議的;(二)前人雖無爭議而本文認為結論有誤的;(三)前人釋義大致正確,但本文認為可以補充完善的;(四)部分前人注明“待考”的。論文共五章,共集釋疑難字詞284個。
論文得到盲審專家和答辯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論文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集釋了漢帛醫書方藥文獻的字詞,結論大都可靠,特別是其中的疑難字詞的訓釋,不乏新見,為訓詁學的重要成果。
目 錄
摘 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解題及研究材料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漢簡帛醫書的價值
第四節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五節 字詞集釋的原則、方法和凡例
第二章 普通字詞集釋(上):實詞集釋
第一節 動詞集釋
第二節 其他實詞集釋
第三章 普通字詞集釋(下):虛詞和短語集釋
第一節 虛詞集釋
第二節 短語集釋
第四章 藥名字詞集釋
第一節 植物類藥名字詞集釋
第二節 動物類藥名字詞集釋
第三節 礦物類藥名字詞集釋
結 語
附錄一 待考字詞
附錄二 漢簡帛醫書五種字詞集釋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