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于2012年10月10日經國家社科規劃辦批準立項,2012年11日30日項目首次資助經費720000元撥付到賬。2014年6月提交過一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期檢查評估表》,匯報2012年10月-2014年6月期間的研究進展情況。2014年7月以來,研究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根據預期計劃開展各項工作,總體上基本正常,在進度上比預期要慢一些。
(1)繼續收集和閱讀經典文獻。兩年來,繼續收集與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相關的經典文獻,同時關注和收集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收集文獻的同時,花時間花精力閱讀、理解、整理經典文獻。
(2)擬定最終成果寫作大綱。通過郵件和面談等多種形式,經過多次討論,擬定了最終成果《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研究》由七個部分組成!皩д撈睘椤渡钊胙芯恐腥A民族傳統福利文化》,主要回顧社會福利研究中的“文化轉向”、闡述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基本概念、理論工具和基本方法;第一篇為《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理想》,第二篇為《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第三篇為《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第四篇為《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第五篇為《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最后是“結論篇”,從整體上闡述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的演進歷程、基本特點、歷史功能、主要局限和當代價值。
2.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1)子課題一“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理想”進展情況。一是繼續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理想的經典文獻。二是繼續收集整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理想的最新成果。三是擬定了本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寫作大綱。本子課題成果作為全書的第一篇《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理想》,主體內容由五章構成:第一章研究統治者的社會福利理想,第二章研究士階層的社會福利理想,第三章研究工商階層的社會福利理想,第四章研究農民階級的社會福利理想,第五章研究資產階級的社會福利理想。
(2)子課題二“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進展情況。一是繼續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二是繼續收集整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的最新成果。三是擬定了本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寫作大綱。本子課題成果作為全書的第二篇《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主體內容由六章構成:第一章研究人性思想,第二章研究民本思想,第三章研究民生思想,第四章專題公平思想,第五章研究義利思想,第五章研究公私思想。
(3)子課題三“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進展情況。一是繼續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的經典文獻。二是繼續收集整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的最新成果。三是擬定了本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寫作大綱。本子課題成果作為全書的第三篇《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主體內容由六章構成:第一章研究福利內容觀念,第二章研究福利權責觀念,第三章研究社會救濟觀念,第四章研究社會互助觀念,第五章研究社會保險觀念,第五章研究公共福利觀念。
(4)子課題四“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進展情況。一是繼續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經典文獻。二是繼續收集整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最新成果。三是擬定了本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寫作大綱。本子課題成果作為全書的第四篇《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主體內容由六章構成:第一章研究災荒救助制度,第二章研究養老保障制度,第三章研究醫療保障制度,第四章研究官吏保障制度,第五章研究軍人保障制度,第五章研究弱者保護制度。
(5)子課題五“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進展情況。一是繼續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經典文獻。二是繼續收集整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最新成果。三是擬定了本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寫作大綱。本子課題成果作為全書的第五篇《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主體內容由五章構成:第一章研究傳統家族福利制度(血緣關系),第二章研究傳統村落福利制度(地緣關系),第三章研究傳統行會福利制度(業緣關系),第四章研究傳統宗教福利制度(包括佛教福利制度、道教福利制度、基督教福利制度、伊斯蘭教福利制度和其他宗教福利制度),第五章研究傳統慈善福利制度。
關于“少數民族傳統福利文化專題研究”,按照上述五個子課題的基本框架收集相關經典獻文資料和當代研究成果,盡可能反映代表性的少數民族福利文化。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主要開展了四項工作:一是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田野調查工作,課題組成員多次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部分實地調研;子課題五《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課題組成員在福建省閩西南地區調研民間福利制度。二是各個子課題組根據研究需要購買、下載、復印、匯編相關文獻資料,編輯參考資料目錄;三是分別召開子課題組會議。各個子課題分別召開了內部討論會,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和修改本子課題研究成果寫作提綱。四是參加相關學術會議。課題組成員先后參加相關國際學術會議和國內學術會議,主要有“第十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2014)、“社會建設與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專題討論會”(2014)、“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專題討論會”(2015)、“第十一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2015)、“傳統文化與兩岸社會建設”討論會(2016)等。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4年7月以來,課題研究的重點工作主要是收集、整理和閱讀文獻資料,項目研究尚處于打基礎的積累期,公開發表成果比較少;沒有舉辦過成果發布會,還沒有向國家社科基金?陡。2015年的主要精力用于資料收集整理,沒有標志性成果,因此沒報《工作簡報》;2016年寫了2篇《工作簡報》,本次一并報送。
2014年發表于《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的論文《中國傳統宗族福利體系初探》,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4年第7期全文轉載,2015年申報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于2016年5月獲得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
一是難度超出預料。在深入研究過程中,越來越感到項目研究難度比預計的要大得多。本項目研究主要涉及中華民族的過往歷史,文獻收集、古文閱讀、提煉歸納、少數民族福利文化、人員組織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比較大的困難。
二是研究進度較慢。有的課題組核心成員近兩年申報并獲準新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有的課題組成員教學任務繁重,有的課題組成員崗位變動,致使投入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精力不足,導致項目研究進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與預期進度存在著差距。
三是成效不夠平衡。有的子課題發表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并且獲得省級成果獎勵,確定了寫作大綱;有的子課題還在斟酌寫作提綱,討論還不夠具體深入;有的子課題發表成果不多甚至尚未發表成果。
四是交流不夠充分。由于課題組核心成員工作單位分散,集中開會討論次數少,面對面交流討論機會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研究效率和研究質量。
五是匯報不夠及時?偸窍胫话愕墓ぷ髑闆r沒必要報告,要等項目研究作出成效再匯報反映,致使《工作簡報》編寫不夠及時,報送數量也比較少。
2.改進措施
一要增強緊迫感,加快研究進度。項目研究時限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只有爭分奪秒,加班加點,才能按時完成研究任務。要進一步統一課題組全體成員的認識,制定季度實施計劃,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攻關。
二要提高責任心,保證研究質量。在趕進度的同時,高度重視研究質量,絕不放松質量要求;嚴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杜絕粗制濫造,確保成果內涵。
三要強化指導督促,提高執行力。首席專家必須增加時間和精力投入,采取多種形式,及時進行指導、檢查和督促;建立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負責人三級負責制,保證研究計劃得以貫徹執行,提高研究效率,加快研究進展。
四要補齊短板,保障研究完整性。主要是補齊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實地調研未來完成的短板,補齊“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學術研討會”未召開的短板;補齊《工作簡訊》報送不及時的短板。
3.研究心得
一是責任重。主持國家重大項目既是榮譽更是責任,必須有擔當精神;完成不好就是不負責任,只能做好,不能做差。
二是壓力大。重大項目的成果必須是能夠代表國家水準的經典之作,不能辜負重托;在三年多的研究過程中,經常為此反思自省,有時甚至夜不能寐。
三是靜心難。三年多來,首席專家一直承受著行政工作與學術研究沖突的煎熬。由于行政雜務纏身,導致時間精力分配“碎片化”,專心靜心做學問成為一種奢望,主動“去行政化”難以如愿,經常陷入內在追求與外在環境的困擾中。
4.意見建議
鑒于三年多來項目研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建議國家社科規劃辦制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工作保障制度》,為首席專家集中精力完成研究任務提供硬性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