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域外漢文音樂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2月01日13:4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本課題從2014年7月以來,各子課題進展情況如下:

    1.日本方面

    已完成日本四大樂書《教訓抄》、《續教訓抄》、《體源鈔》、《樂家錄》的文字編錄,約100萬字。整理日本古記錄中的音樂資料四十馀種,約60萬字。撰寫《大陸音樂在日本列島的流傳:漢文史料敘錄》,5萬字。

    2.韓國方面

    已完成《高麗史樂志研究》初稿,正在進行《高麗史樂志校注》、《高麗史樂志考釋》工作。

    3.越南方面

    正在修訂《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編寫《越南漢喃古籍總目》,作為整理“越南音樂史料”的基礎。目前已編寫越南漢喃文獻提要兩千余條,約60萬字;搜集越南漢文音樂史料約5萬字。

    另外,在域外漢文音樂文獻中有大量佛教音樂資料,與中國佛教音樂東傳相關,因此修訂了《漢文佛經中的音樂史料》,增補資料約十萬字,重編為《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一書,已由鳳凰出版社出版。

    二、從2014年7月以來,我們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內容如下:

    1.2015年2月至3月,王小盾教授受美國密歇根大學邀請,往該校參加學術會議,發表演講“古印度的佛教音樂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此后在美國六大圖書館搜集域外漢文音樂資料,共40天。

    2.2015年6月至9月,王小盾、王皓受巴黎索邦大學音樂研究院邀請,往法國進行學術交流,查閱圖書資料;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遠東學院圖書館、東方語言學院圖書館、吉美博物館圖書館、外方傳道會圖書館、亞洲學會等單位查閱越南古籍約1500種。

    3.2016年7月1日至2日,組織舉辦“東方古典學的新視野:國際學術討論會”,邀請請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六十多位專家參會。王小盾教授在會上宣讀論文《從黎聖宗看中越之間的詩歌唱酬》。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

    1.《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王小盾、何劍平、周廣榮、王皓編著,鳳凰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共906頁。獲2014年全國優秀古籍二等獎。

    此書將分散在各部《大藏經》中的佛教音樂史料,輯錄并按類編排,以反映原始佛教音樂的發生、傳播及流變。此次修訂在初版的基礎上增補了一批《大正新修大藏經》、《中華大藏經》二書所遺錄的資料,且增收了《卍新纂續藏經》中的音樂史料,將漢譯佛典中的音樂資料,做了窮盡的搜羅輯錄,且對原書的所有插圖重新繪制與編排。

    全書分十四個部分:一、音樂神話;二、佛國世界的音樂;三、音樂中的哲學、四、早期佛教與俗樂;五、供養佛僧的音樂;六、方音與一音(誦經、說法音聲之一);七、聲才和辯才(誦經、說法音聲之二);八、如來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三);九、菩薩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四);十、體裁和語文;十一、佛教音樂傳入中土;十二、中土佛教音樂:唱頌音樂;十三、中土佛教音樂:歌舞雜戲;十四、日本僧侶所記錄的音樂。這十四個部分囊括了神話、體裁、樂器、哲學、音聲、記錄等項目,基本涵蓋了佛教音樂的各個方面。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梳理佛教音樂文獻的史料學著作,輯錄細致,體例科學,突破了為宗教研究提供資料與線索的局限性,能在中國音樂史、中國古代文學、漢語史、藝術史等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

    2.《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王小盾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共368頁。

    此書對進行中國音樂文獻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資料作了全面介紹,討論了如何建立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如何進行古籍閱讀、如何進行文獻考據學訓練等問題,在講述古典文獻學的基本內容以外,重點介紹產生于越南、韓國、日本等域外漢文化地區的音樂史料。

    本書出版后有比較好的反響,見諸文字的反應有以下6項:

    (1)《中國音樂》2015年第3期刊載中國音樂學院袁建軍《知識與方法并舉,理論與實踐同在——讀<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一文,認為“該書對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探討……呈現出‘知識與方法并舉,理論與實踐同在’的特點,可以作為中國音樂學研究的指明燈與領航者”。

    (2)《北方音樂》2015年第6期刊載四川音樂學院馬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讀<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有感》一文,認為本書是“第一次探究音樂文獻學的著作……體現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鮮明特色”。

    (3)《學術論壇》2015年第5期刊載北京大學王余光、李詩苗《2014年我國文獻學研究進展》一文,認為本書“重點討論了不同類型研究領域研究者收集整理文獻的途徑,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音樂文獻遺產”。

    (4)《音樂藝術》2014年第1期刊載上海音樂學院洛秦《敘事與闡釋的歷史,挑戰性的重寫音樂史的研究范式——論音樂的歷史田野工作及其歷史音樂民族志書寫》一文,認為本書“提出了音樂文獻研究的三條途徑,也是我們了解、掌握和解讀音樂的歷史田野對象的重要方法”。

    (5)《音樂藝術》2015年第1期刊載西安音樂學院夏滟洲《唐代樂史:學科反思與研究方向》一文,認為本成果申請人“以中國音樂文獻學引領中國音樂(史)學研究走向深入,在音樂古籍整理、音樂史料匯集、中國音樂學史料學等幾個方面,基于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而全面鋪開,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為一個新生的學科繪制了血肉豐滿的藍圖”。

    (6)《人民音樂》2016年第6期載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盧斌玉《傳道津梁治學金針:讀王小盾的<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一文, 認為本書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形式自由,同時結合著者個人治學和培養人才的經驗,語言簡潔而又質樸,知識淵博而又精深,方法切當而又實用,既是傳道、授業與解惑的津梁,也是求學、問學和治學的金針,堪稱一部應用性極強的著作。

    3. 2014年以來,王小盾先后發表了《音樂學學科結構變動的意義:以漢文化區音樂研究為例》(載《音樂研究》2014年第2期)、《寓教于“樂”:從三個側面看樂教》(載《文史知識》2014年第4期)、《邛崍<竹麻號子>研究的賦學意義》(載《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從李家源看朝鮮半島的樂府觀》(載《文學評論》2014年第4期)、《朝鮮世宗時期的禮樂及其同中國的關聯》(載《曲學》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中國雅樂史上的周世宗:兼論雅樂的意義和功能》(載《中國音樂學》2015年第2期)、《東亞俗文學的共通性》(載《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等論文。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