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1月30日16:5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本課題的研究計劃

    本項目總的框架由宏觀形勢與理論研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學術藍本研制和語言文字規范化社會服務研究三大部分構成,最終形成規范理論、規范標準研制實踐和規范標準應用的綜合體系。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五個大的方面:1)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任務及對策研究;2)新時期漢字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3)新時期普通話語音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4)新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5)語言文字規范的社會應用與服務研究。

    本課題的年度進展計劃如下:1) 2012年度,各子課題討論確定研究計劃,大致列出時間表,明確各階段的主要任務;2) 2013年度,開展文獻搜集、整理工作,啟動調研工作,根據研究需要召開學術研討會;3) 2014年度,基本完成資料整理和分析工作,開展更為深入的調查工作,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初見成效,提交部分階段性成果;4) 2015年度,根據前期研究發現,開展專題調查和研究;提交大部分階段成果,部分成果可對外宣傳或作為內部資料提交,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等可以試運行。5) 2016年度,充實和完善課題研究成果,著手研究總報告,繼續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6) 2017年度,完成總報告,完善規范標準學術藍本,繼續完善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結項。

    2.本課題研究計劃的總體執行情況

    本課題總體按照既定的研究計劃有序進行。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通過《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12.9,《新華文摘》2013.1轉摘)、《和諧語言生活 減緩語言沖突》(《語言文字應用》2013.1)、《領域語言規劃試論》(《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3)、《國家通用文字政策論》(《世界漢語教學》2013.1)、《形譯與字母詞》(《中國語文》2013.1)、《語文教育的七個維度》(《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2)、《漢語的層級變化》(《中國語文》2014.6)、《漢語傳播的國際形象問題》(《全球華語》第一輯,2015)、《語言規劃學的學科構想》(《語言規劃學研究》第一輯,2015.10)、《語言競爭試說》(《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2)、《語言生活與語言生活研究》(《語言戰略研究》2016.3)、《由單語主義走向多語主義》(《語言學研究》第十九輯,2016)等多篇論文以及著作《中國語言規劃三論》(商務印書館,2015)從宏觀上闡述了語言文字規范的重大理論問題,為本課題設計了宏觀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李宇明教授的報紙文章《“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人民日報》,2015.9.22)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簡報》及《新華文摘》等轉載,得到了張高麗同志的批示。該文闡發了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一帶一路”建設背景,為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從傳統領域突破提供了理論支撐。各子課題都按照預定計劃展開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啟動了深入的調研工作,已經取得了部分階段性的科研成果,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也初見成效。

    各子課題都按照預定的研究思路有序開展。子課題一(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任務及對策研究)對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整體形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調研,初步形成了適應新形勢的語言文字規范理念;子課題二(新時期漢字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深入調查了漢字規范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立足《通用規范漢字表》并擴大基礎語料庫,初步完成了學術藍本《規范漢字分級字表》《通用規范漢字對應繁體字字形表》的研制工作。子課題三(新時期普通話語音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深入調查了普通話語音規范領域尚未解決的輕聲、兒化、人名及地名生僻字的讀音問題,初步整理出《普通話輕聲調查詞表》和《普通話兒化調查詞表》,建議刪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不易理解的輕聲、兒化條目,同時在《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增補一些地名生僻字的讀音。子課題四(新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全面調查梳理新時期以來詞匯、語法、語用等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檢視以往的規范工作是否有不合語言規律和廣大群眾使用實際之處,科學處理語言規范與約定俗成、語言使用多元化、語言表達多樣性等的關系,對有異議的新的詞匯、語法、語用現象進行學理層面和形成原因的具體分析。子課題五(語言文字規范的社會應用與服務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服務,既為相關學術研究服務,也為社會語言生活服務,基本完成了對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及研究文獻的收集梳理和資源庫建設以及對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的數字化及語言文字規范網站建設,并針對不同使用對象制定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以及與之配套的公民語言能力測評體系。

    3.2014年7月以來各子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

    子課題一: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任務及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在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在語言文字規范化理論方面有所突破,借鑒公共政策研究、社會評估方法、制度經濟學研究模型等,對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性質、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內容設計(規范標準體系建設的多層級、多面向、多類型、重應用)、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評估制度建設進行理論考量,以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為核心概念,關注語言文字規范化對于國家、社會、個人的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增值的意義。

    可量化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報告

    《公共政策視角下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機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產業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報告,2016。

    (2)公開發表2篇學術論文

    《語言文字規范理念的若干思索》《中國社會語言學》2014年第1期(2015年3月出版)

    《文化轉型語境下語言文字規范紛爭探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4年第4期。

    (3)參加學術會議提交的相關論文

    《澳門公眾服務人員語言態度分析》,“第九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新疆烏魯木齊2014.7)

    《對當前現代漢字規范化工作的思考》,“第五屆‘語言與國家’高層論壇”(廣東潮州2014.11)。

    《以縣(市)域為基礎的國民語言能力建設》,“第五屆‘語言與國家’高層論壇”(廣東潮州2014.11)。

    《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教學語言狀況調查設計》,“第八屆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北京2015.5)

    《現代漢字研究的字形“迷思”》,第八屆中國文字學會年會(北京2015.8)

    《農民隨遷子女的語言認同及認同調查分析》,“第九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湖北黃石2015.10)

    《從外語詞中文譯名的有關問題談和諧語言生活——以第四批外語詞中文譯名研制情況為例》“‘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澳門2015.10)

    《外語詞中文譯名的擇定方法》,“章黃學術思想研討會”(北京2015.8),中國辭書學會年會(廣州2015.11)

    《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研究探索》,“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北京2016.7)。

    《<標準行書范本>與<簡化字總表>比較研究》,“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北京2016.7)。

    《港澳地區語言生活與語言態度調查分析》,“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北京2016.7)。

    子課題二:新時期漢字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在研究調查研究基礎上,主要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基礎,從字形問題和字用問題兩個角度對新形勢下新的漢字規范問題展開學理研究。

    在字形規范方面,主要關注字形變異規則的問題,對游離于規則之外的字形變異現象進行總結。在考察的過程中,首先對《字表》字形進行內部的系統考察,總結字形變異存在問題的字形。其次將這些字形與臺灣國標字形和《康熙字典》的字形進行對比研究。在字用規范方面,主要從兩岸字用關系的對比入手,結合對相關字頭的歷史考察,揭示《字表》字頭在字用關系處理方面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從大陸《字表》當中提取一對多字組,其次將這些字組與臺灣相關字組進行比較。比較分為三個層次:官方字表層面、普及性辭書層面、實際運用層面。

    在學理研究基礎上為漢字規范的相關政策提出建議:在字形規范方面,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字形規范理念進行總結,并歸納出25組字形規范標準不一致的字組,參照《康熙字典》以及臺灣相關規范成果,對這些字形的處理提出具體建議。在字用規范方面,對官方字表層面、普及性辭書層面、實際運用層面的字用對應關系進行量化統計,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兩岸字用對應關系的總體特點,最終提出了三條字用規范的原則:共時歷時分層原則、效度原則、系統性原則。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如下:

    (1)研制出四個規范漢字的學術藍本:

    《通用規范漢字依形歸納表》

    《通用規范漢字依理歸納表》(樣表)

    《通用規范漢字與臺灣、<康熙字典>字形對照表》(樣表)

    《兩岸常用字字用關系對照表》

    (2)公開發表4篇學術論文

    《當代漢字系統優化的基本原則》,《語言文字應用》2015年第1期。

    《辭書強國夢正圓——談新辭書規劃的推進措施》《中國編輯》2014年第5期。

    《詞匯化過程中的語體影響機制——以“X滕(騰騰)”“X不(沒)滕”的詞匯化為例》《語文研究》2014年第3期

    《基于五大元功能的漢語語文詞典類型新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三輯)2014年7月。

    (3)學術會議提交的相關論文

    《<新訂異體字表>異體字在臺灣留存情況考察》,“首屆‘兩岸語言文字調查研究與語文生活’研討會”(福建福州2015.4)。

    《漢字規范與漢字教學》。“第二屆漢字漢語文化國際研討會”(北京2015.7)。

    《漢字學的理論創新與系統構建》“第一屆漢語史研究的材料、方法與學術史觀研討會”(江蘇南京2016.6)

    子課題三:新時期普通話語音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自2014年7月以來,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根據普通話輕聲條目數據庫、普通話兒化條目數據庫,以及在福建、山西兩省高校師生的調查結果,刪除不易理解的輕聲、兒化條目,整理出《普通話輕聲調查詞表》和《普通話兒化調查詞表》。《普通話輕聲調查詞表》收錄兩字組輕聲條目1405條,分成三個表:表1是詞綴或類詞綴條目表(含詞綴116個、條目684條)(不包括后綴“子”、“么”、“著”、“得”等成分);表2是輕聲詞表,按詞類再細分成輕聲名詞條目表(含292條)、輕聲動詞條目表(含127條)和輕聲形容詞條目表(含106條)共三個表;表3是重疊、連綿、分音、前綴輕聲條目表(含196條)。《普通話兒化調查詞表》收兒化條目793條,分成核心條目表(含106條)和擴展條目表(含687條),具體包括只能說成兒化的條目與兒化不兒化都可以說的條目。

    第二,召開專家咨詢會(2016年4月1日,北京),就《普通話輕聲調查詞表》、《普通話兒化調查詞表》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并確定了兩種調查詞表。

    第三,調查了7個地名生僻字的讀音:

    杲hao4:向杲(在安徽省歙縣鄭村鎮),《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和《新華字典》未收此音。

    堨he2:富堨(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e4,不合字音演變規律。

    浿bei4:虎浿(在福建省寧德市),《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未收。

    垵an1:曾厝垵(在福建省廈門市),《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未收。

    陑yi2:雷陑(在福建省寧化縣),本字當為“阝夷”。 《現代漢語詞典》(第

    6版)未收。

    舥艚ba2 cao2:舥艚(在浙江省蒼南縣)。《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未收。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

    (1)公開發表1篇學術論文

    《閩浙四個地名用字的讀音》《方言》2015年第3期。

    (2)學術會議提交的相關論文

    《陜北晉語曾梗舒聲韻白讀的相關問題》,第十八屆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年會(蘭州,2015.8)

    《安徽宣城雁翅方言兩字組連讀變調》,漢語方言中青年高端論壇(成都,2015.9)

    《山西方言韻母分等的兩個特點》,第八屆官話方言學術研討會(遼寧錦州,2016.6)

    《面向語音合成的蒙古語多音字問題研究》,第十一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烏魯木齊,2014.8)

    《論語音庫的共建與共享》,第十一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烏魯木齊,2014.8)

    《基于電子發音詞典的蒙古語多音字問題研究》,第十三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天津,2015.10)

    《單音節動詞非自主用法與消極結果義》,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遼寧錦州,2014.7)

    《詞匯關系組與詞典收詞》,第十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 (北京,2015.5)

    《親屬稱謂詞的非親屬稱謂用法》,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北京,2016.4)

    子課題四:新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新時期以來的語言事實,對詞匯、語法、語用等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應該科學處理好語言規范與約定俗成、語言使用多元化、語言表達多樣性等的關系。

    可量化研究成果如下:

    (1)基本建成字母詞、新詞語、外來詞等數據庫。

    (2)出版學術專著4部

    《漢語資源及其管理與開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語言政策理論與實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月。

    《漢語派生式新詞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5月。

    《語用學的發展與現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

    (3)公開發表13篇學術論文

    《歷年高考病句試題的演變路徑及理論分析》《 語言文字應用》2015年第1期。

    《數詞“零”的不同形式及其應用現狀分析》《 語言文字應用》2015年第2期。

    《初中語文教材中異讀詞的調研與思考》《語言文字應用》2014年第4期。

    《“原馳蠟象”和“原驅臘象”之辨》《中國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從泰式華文的用詞特征看華文社區詞問題》《語文研究》2015年第2期。

    《雙語教育與中國語言治理現代化》《雙語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對新時期漢語語法規范化問題的思考——基于對前新時期語法規范化進程和觀念的梳理與分析》《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

    《模因論視野下字母詞的體現和傳播》《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對近時期漢語詞匯規范化研究的梳理與思考》《沈陽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第1期。

    《從三音詞的歷時與共時發展看現代漢語三音化現象》《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第3期。

    《現代漢語詞匯三音化的生成理據與衍生模式》《中國語言文學研究 》 2016秋季卷。

    《普通話機測環境下說話項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遼寧工業大學學報》 2015年第6期。

    《少數民族瀕危語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年第11期。

    (14)提交學術會議的相關論文

    《以科學的法治話語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法治話語與法治文化論壇——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律語言文化研究會2015年學術年會”(寧夏銀川2015.10)。

    《“語言+”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語言文化對阿傳播法治文化論壇和寧夏大學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首屆語言政策與語言文化圓桌會議”( 寧夏銀川2015.10)。

    《語言規范觀的嬗變與思考》,“第九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紀念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60周年”(湖北黃石2015.10)。

    《研究跨境語言問題 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第二屆‘跨境語言研究論壇’暨第五屆‘中國云南瀕危語言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廣西百色2015.10)。

    《套話的生成機制與特征研究》,“語言與社會生活學術研討會”(澳門2014.10)。

    《城市語言生活變化與語言規劃研究》,“新媒介背景下的漢語發展演進全國學術研討會”(遼寧大連2015.8)。

    子課題五:語言文字規范的社會應用與服務研究

    本子課題主要從三方面為社會語言生活和學術研究服務:一是梳理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及研究文獻,并建設相關資源庫,二是對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建設語言文字規范網站,三是針對不同使用對象制定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并研制與之配套的公民語言能力測評體系。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如下:

    第一,收集完成民國時期至建國前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其中PDF圖片282套,WORD文檔20萬字。

    第二,建國初至文革前,新時期和新世紀的文獻收集正在進行。《中國語文》自1952年至1966年的相關文獻的電子化正在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匯編》、《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法規匯編》和《新時期語言文字法規政策文件匯編》轉為WORD文本已完成,百年語言文字規范化文獻數字化索引庫與百年語言文字規范化研究文獻摘編工作正在進行。

    第三,外國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標準和測評體系已完成。包括漢語能力標準的總體框架;較大規模的問卷調查,漢語能力測驗,以及后期的數據統計分析已完成,其中樣本量近2000人次;能力等級劃分為三等六級,初等(起步級,初階級),中等(入門級,良好級)和高等(熟練級,優秀級);能力等級描述,包括每個等級的區別性特征;描述語語料庫,含聽、說、讀、寫四個子庫,近500條描述語,研究方法是使用項目反應理論RASCH模型,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和多維標度法對每一條描述語的難度和能力維度進行了數據擬合檢驗與參數估計,得出了描述語的難度值和維度歸屬,建立了描述語數據庫的參數模型和數學指標;字詞大綱:在《漢語水平漢字與詞匯等級大綱》的基礎上,按照能力等級界定,重新制定了詞匯等級大綱,共涉及15000詞;測試與常模:根據本標準的能力等級和等級描述,編制了漢語能力測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版本,在不同水平的留學生群體中實施了測驗,為使測試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在測試群體中抽取了接近于承臺分布的標準樣組,建立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能力常模。

    第四,青少年語文能力的標準與測評正在進行。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制定了中國少數民族幼兒普通話口語測試評分標準題詞,并對48000余份新疆少數民族兒童口語普通話實測樣本進行評分;設計研發了基于網絡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口語能力指標體系和測驗工具;連續七年參與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檢測測試工具的研發,積累了對兒童青少年進行語文測試的寶貴經驗。

    第五,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數字化及語言文字規范網站的建設已完成網站的前期功能設定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數字化文獻庫及其檢索系統。將收集到的文獻按照類別、時間和相關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組織,建立索引,以便對文獻實現主題、類別、關鍵詞及其關聯內容等全面的信息檢索,以滿足對規范標準查閱和引用等各種需求;第二部分,開放學習平臺。以動態的方式將與語言文字規范標準關聯的學習材料、課程內容和應用案例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所有的學習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存放,提供分類點播的界面,以供學習;第三部分,語言規范標準與能力測試。設計對語言規范標注與語言能力的測查接口,測查內容與學習內容在數據庫部分相關聯,可以根據測查數據提供對應的學習參考,并進行能力量級評定。其中測試系統包括能力量表,試題庫和能力評定等三部分。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數字化及語言文字規范網站的定位及成本的前期調研已完成,存在兩種定位:一個是基本的文獻、學習資料檢索系統,開發費用在25000-30000元之間,周期為2個月左右;若要完成動態學習記錄及能力測試等內容,根據測試需求的復雜程度,費用在10-30萬之間,經驗預測周期在半年左右。

    可量化的研究成果:

    (1)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

    《黎錦熙的語言政策思想——以<國語新文字論>為例》《中國地方志》(2014.9)

    (2)提交學術會議的相關論文

    《2015年漢語國際傳播研究現狀研討》,“中國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熱點與趨勢學術研討會”(上海2016.7)。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認知視角》,“多元學術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2015.10)。

    《絲綢之路“驛站式”漢語傳播的歷史、現狀與中亞漢語傳播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文化對阿傳播高峰論壇”(寧夏銀川2015.10)。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標準研究三十年》,“多元學術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2016.10)。

    《漢語能力標準的描述語數據庫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監測專家研討會”(北京2015.7)。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調研數據和文獻資料的整理運用情況

    在前期文獻調查和語言事實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調查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充實前期建立起來的數據庫和服務平臺。

    第一,文獻數據庫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各子課題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將所收集到的文獻匯集進本數據庫,建立一個語言文字規范研究方面的永久性文獻數據庫,為學界相關研究提供文獻檢索服務。(本數據庫目前暫為內部使用狀態。)

    第二,語音和語言網絡服務平臺http://pslab.cass.cn。設4個專欄進行網絡調查:普通話兒化調查條目,普通話輕聲調查條目,普通話輕聲、兒化規范態度調查,地名生僻字讀音調查。在前期調查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拓寬語音規范的調查范圍,并擴大語音規范的社會宣傳效果。

    第三,在深入研究基礎上開發了外國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標準和測評體系。青少年語文能力的標準與測評研究正在進行。

    2.推進本課題研究的學術會議

    自2014年7月以來,本課題(包括總課題和各子課題)主辦了多次學術會議,大大推進了本項目的研究進度。

    (1)2016年4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了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制修訂座談會,課題組成員多人與多位咨詢專家共同座談,就本課題在2013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調研過程中認為需要制訂或修訂的漢字部首規范、通用規范漢字語音規范、古籍整理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規范等三種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進行研討,進一步明確課題調研成果向社會應用轉化的方向。

    (2)2016年6月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結項預備會,各子課題負責人及核心骨干成員都參加了本次會議,各子課題詳細匯報了本子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課題首席專家對課題研究做了理論上的指導并明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布置結項的相關事宜,課題管理秘書全面講解了結項的具體要求。

    (3)2016年7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來自4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8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著“一帶一路”與語言教育規劃研究、漢語國際傳播策略研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研究、國際語言生活與語言規劃研究、虛擬生活中的語言規劃研究、城鎮化進程中的語言規劃研究等議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4)2014年8月在遼寧錦州召開“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是現階段詞匯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收到相關論文36篇。

    3.課題組成員學術交流情況

    本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學術交流,參加了諸多相關學術會議,主要的學術交流活動簡單列舉如下:

    1)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的學術交流情況

    2014年7月27日,在2014海內外中國語言學者聯誼會——第五屆學術論壇上作主旨報告《語言的力量》。

    2014年8月23日,在第四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北京華文學院)上作主旨報告《全面規劃漢語國際教育事業》。

    2014年9月13日,在中國語言學會第17屆學術大會(北京語言大學)上作大會報告《語言生活與語言規劃》。

    2014年9月27日,在紀念‘大眾語’討論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望道修辭學論壇(復旦大學)上作報告《語言規范試說》。

    2014年11月1日,在第五屆語言經濟學會議(揚州大學)上作主旨報告《論語言服務》。

    2016年7月25日,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自然語言處理青年論壇(內蒙古赤峰)上作報告《語言技術與語言媒體》。

    2016年7月20,在2016年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上作主旨報告《教育:語言競爭之熱點領域》。

    2)課題組其他成員的學術交流情況

    王敏、謝俊英2014年11月13日-16日參加第五屆“語言與國家”高層論壇(廣東潮州),王敏提交論文《對當前現代漢字規范化工作的思考》,謝俊英提交論文《以縣(市)域為基礎的國民語言能力建設》。

    王敏、戴紅亮、謝俊英2016年7月20-21日參加“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王敏提交論文《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研究探索》,戴紅亮提交論文《<標準行書范本>與<簡化字總表>比較研究》,謝俊英提交論文《港澳地區語言生活與語言態度調查分析》。

    王敏2014年8月參加中國文字學會理事會議,2015年8月21-24日參加第八屆中國文字學會年會,提交論文《現代漢字研究的字形“迷思”》;2015年8月24-26日,參加“章黃學術思想研討會”,2015年11月參加中國辭書學會年會,提交論文《外語詞中文譯名的擇定方法》。

    謝俊英2014年7月21-22日參加第九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澳門公眾服務人員語言態度分析》;2015年5月4-5日,參加第八屆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教學語言狀況調查設計》;2015年10月16-18日,參加第九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農民隨遷子女的語言認同及認同調查分析》。

    陳茜2015年10月參加澳門理工學院舉辦的“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代表秘書處學術組做大會報告“從外語詞中文譯名的有關問題談和諧語言生活——以第四批外語詞中文譯名研制情況為例”。

    王立軍2015年4月參加由兩岸語言文字交流與合作協調小組主辦福建師范大學承辦的首屆“兩岸語言文字調查研究與語文生活”研討會,宣讀論文《<新訂異體字表>異體字在臺灣留存情況考察》;2015年7月參加“第二屆漢字漢語文化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漢字規范與漢字教學》;2016 年6 月參加了由南京大學主辦的第一屆漢語史研究的材料、方法與學術史觀研討會,宣讀論文《漢字學的理論創新與系統構建》。

    沈明2015年8月參加第十八屆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年會(蘭州),宣讀論文《陜北晉語曾梗舒聲韻白讀的相關問題》;2015年9月參加漢語方言中青年高端論壇(成都),宣讀論文《安徽宣城雁翅方言兩字組連讀變調》;2016年6月參加第八屆官話方言學術研討會(遼寧錦州),宣讀論文《山西方言韻母分等的兩個特點》。

    熊子瑜2014年8月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烏魯木齊),宣讀論文《論語音庫的共建與共享》,并與其他學者合作提交論文《面向語音合成的蒙古語多音字問題研究》;2015年10月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天津),宣讀論文《基于電子發音詞典的蒙古語多音字問題研究》。

    王楠2014年7月參加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遼寧錦州),宣讀論文《單音節動詞非自主用法與消極結果義》;2015年5月參加第十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北京),宣讀論文《詞匯關系組與詞典收詞》;2016年4月參加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北京),宣讀論文《親屬稱謂詞的非親屬稱謂用法》。

    郭龍生2015年10月在參加寧夏大學主辦的“法治話語與法治文化論壇——中國行為法學會法律語言文化研究會2015年學術年會”,宣讀論文《以科學的法治話語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2015年10月在銀川參加“‘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語言文化對阿傳播法治文化論壇和寧夏大學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首屆語言政策與語言文化圓桌會議”,宣讀論文《“語言+”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2015年10月3在湖北黃石參加“第九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紀念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60周年”,宣讀論文《語言規范觀的嬗變與思考》;2015年10月在廣西百色參加“第二屆‘跨境語言研究論壇’暨第五屆‘中國云南瀕危語言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研究跨境語言問題 助推“一帶一路”戰略》。

    夏中華2014年10月在澳門參加“語言與社會生活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套話的生成機制與特征研究》;2015年8月在遼寧大連參加“一帶一路戰略與語言生活、語言規劃、語言創新學術研討會”;2015年8月在遼寧大連參加“新媒介背景下的漢語發展演進全國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城市語言生活變化與語言規劃研究》。

    王建勤2016年7月參加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熱點與趨勢學術研討會”,并做題為《2015年漢語國際傳播研究現狀研討》的大會發言;2015年10月在北京參加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舉辦的“多元學術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做題為《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認知視角》的大會發言;2015年10月在寧夏參加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舉辦的“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文化對阿傳播高峰論壇”,并做題為《絲綢之路“驛站式”漢語傳播的歷史、現狀與中亞漢語傳播的機遇》的大會發言。

    王佶旻2016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參加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舉辦的“多元學術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題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標準研究三十年》的論文。

    4.本課題國際合作情況

    本課題研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1)學術成果譯介出版方面的國際合作成果有:

    李宇明教授的英文版專著《中國語言規劃論》(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于2015年由德古意特出版社(Walter de Gruyter)出版。

    李宇明教授與倫敦大學李嵬教授合作主編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英文版第三卷(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 [Vol.3]),于2015年由德古意特出版社(Walter de Gruyter)出版。

    (2)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方面的成果有:

    2014年9月16日,李宇明教授在第二屆中法語言政策與規劃學術會議(法國巴黎盧浮宮裝飾藝術博物館Boiseries大廳)作報告。

    2014年10月11日,李宇明教授在首屆中國語言資源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上作報告《文化視角下的語言資源保護》。

    2016年5月17日,李宇明教授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中文之夜”作學術報告《中國語言狀況及中國語言政策》。

    2016年6月17日,李宇明教授在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西安)作主旨發言《語言服務與語言產業》。

    2016年7月19日,李宇明教授在第24屆國際中國語言學會年會(北京)上作報告《文化視角下的語言保護》。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本課題主要從以下方面宣傳研究成果:

    第一,通過重要學術成果的采納、批示、轉載、宣講,課題的影響力得以擴大。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的《“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一文于2016年12月10日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同志的批示。該文闡發了當前語言文字工作的“一帶一路”建設背景,為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從傳統領域突破提供了理論支撐。該文首先在《人民日報》2015年9月22日第7版(理論版,“大家手筆”欄目)發表。《西安日報》2015年9月28日理論與實踐版轉載。在“寧夏大學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首屆語言政策與語言文化圓桌會議”(2015年10月11日-12日)、第12 屆對外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ICCSL-12,2015 年10 月 17日,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學院聯合舉辦)做學術報告。《中國科技術語》2015年第6期轉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簡報》第492期全文轉發(2015年12月9日)。教育部簡報(高校智庫專刊)2015年第40期(總第67期)2015年12月16日轉載。《新華文摘》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一帶一路,語言鋪路——序<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載《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商務印書館2016年。

    第二,通過媒體的專訪報道進行宣傳。項目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多次接受中央媒體的專訪:接受新華社記者曹佩弦、李惠子專訪,《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須重視沿線國家語言文化多樣性問題》載2015年7月31日《新華網》;接受新華社記者李鵬專訪,《中國實施語言戰略 保障“一帶一路”建設》載2015年8月3日《新華網》;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劉水明、王云松專訪,《“一帶一路”建設,人心相通語言先行——訪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3月31日。

    第三,通過北京語言大學的新聞網進行宣傳。本課題的一些重大活動都會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新聞網上發布新聞,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較多關注。

    第四,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本課題已經建立兩個網絡數據平臺,一個是文獻數據庫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目前階段暫為內部使用狀態),另一個是語音和語言網絡服務平臺http://pslab.cass.cn,這兩個網絡平臺的搭建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界和社會的影響。

    第五,通過《項目簡報》進行宣傳。2016年7月,本課題制作了《項目簡報》,分別介紹了2016年4月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制修訂座談會和2016年6月項目結項預備會的情況,報送國家社科規劃辦、北京語言大學有關校領導、科研處,以及課題組成員、校內相關院所、研究基地。

    第六,通過主辦學術會議和論壇進行宣傳。自2014年7月以來,主辦過數次影響較大的全國性學術會議,舉行或參與過多次學術座談、論壇活動,有效擴大了本課題的影響。

    2016年1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匯編”專家咨詢會。

    2016年4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制修訂座談會。

    2016年6月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討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結項預備會。

    2016年7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

    2014年8月在遼寧錦州召開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屆全國漢語詞匯學學術研討會。

    第七,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國家語委及相關部門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擴大了本課題的社會影響。

    王敏、陳茜、何瑞承擔組織召開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2015年9月至2016.6月間,圍繞審音課題組提交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秘書處先后承擔組織召開了審音委員會工作會(2015年9月9日),語音研究和辭書編纂領域、廣播影視及公共服務領域、基礎教育和普通話測試領域座談會(2015年11月5日-6日),廣州、上海兩地六省市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座談會(2015年12月15日-16日)。承擔組織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工作會議(2016年4月20日),對“普通話審音原則制定及《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進行鑒定。會上提交了秘書處起草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會議情況總結”。

    落實《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工作(2016.6),并負責整理收集到的意見,撰寫總結報告。

    王敏、孫海娜、陳茜、陶昱霖作為外語中文譯寫規范部際聯席會議秘書處成員,組織召開第三批外語詞中文譯名咨詢研討會(2014年9月12日),第三批外語詞中文譯名審議會議(2014年9月29日),起草第三批外語詞中文譯名研制報告,報告及譯名表經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于2014年11月21日對外發布。召集舉辦“信息技術類字母詞譯名討論會(2015年3月30日)”“第四批外語詞中文譯名審議預備會(2015年4月15日)”,“第四批外語詞中文譯名審議會議(2015年5月28日)”。起草第四批外語詞中文譯名研制報告,報告及譯名表經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于2016年6月21日對外發布。

    孫海娜、陳茜、陶昱霖作為國家語委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的工作人員,承擔舉辦了第53、第54期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培訓班,舉辦了第29期、第30期中央普通話進修班。

    王佶旻2015年7月參加中國基礎教育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舉辦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監測專家研討會”。

    王佶旻及所在的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漢語考試與教育測量研究所2014年10月26日舉辦了“C.TEST口語考試面試官培訓會”

    第八,通過課題組成員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宣傳。本課題組成員共計參加了三十余次各類國內外學術會議,并宣讀了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加大了本課題在學界的影響。

    第九,通過培訓、講座等形式進行宣傳。本課題組多名骨干成員被邀請在高校及相關培訓班上宣講語言文字規范的專業知識,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術界、教育界的影響。

    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于2014年10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做講座《中國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于2016年6月6日在武漢大學“珞珈講壇”做講座《中國語言生活現狀與中國語言政策》。

    王立軍2015年8月在第七屆傳統語言文字學暑期高級研討班上作專題報告“訓詁實踐中的字詞關系問題”。

    王佶旻2015年11月赴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講學,做《漢語能力標準的描述語數據庫研究》的報告。

    楊爾弘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語言大學做題為《媒體用字用詞的規范情況調查》的校內公開講座。

    第十,通過課題組成員出版學術論著、發表學術論文進行宣傳。本課題組成員自2014年7月以來出版了6部論著、公開發表了20多篇論文,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宣讀了40余篇論文,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界的影響。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課題要解決的關鍵性基礎問題是理論的突破,即科學闡釋語言規范觀,這是指導整個課題研究的靈魂。具體問題的處理錯綜復雜,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各子課題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子課題一的問題:

    第一,如何做到全面描寫。具體的語言現象繁多復雜,由于時間精力以及研究視野的限制,材料閱讀與分析難以做到毫無遺漏。

    第二,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如果缺乏統領全局的觀察角度和闡釋的理論構想,就會造成迷失在現象中,無法認識并描述、闡釋當前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

    第三,如何提出適應新形勢的科學的語言文字規范觀。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需要提高理論素養,保證所提出的理論觀點能夠有效闡釋當前的語言文字規范化狀況,能夠支持后續的政策建議研究、具體的規范藍本研究和規范服務研究。

    子課題二的問題:

    第一,字形對比研究方面,與《康熙字典》、臺灣國標字形的對比還需要繼續深入,以求在系統性、窮盡性的比較研究之后,得出具體的統計數據。

    第二,在兩岸字用對應關系對比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選取臺灣的現代漢語語料庫進行對比,目前使用的對比材料在收字數量、語料來源上有待完善。

    子課題三的問題:

    第一,就語言學來說,普通話輕聲、兒化的結構性與系統性都不強。語音的共時音變、語義系統的開放性和語法結構、語用功能的隨意性導致無法找到結構規律與演變規律,很難上升到理論高度,也很難達成統一認知。

    第二,就方言區域性調查來說,漢語方言的區域性差異、特別是南北方言的差異,導致對普通話輕聲、兒化的認知和使用有著較大的差異。北方方言輕聲、兒化詞目多,南方方言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如何按方言區域分層級調查,比如按北方方言、晉語、南方方言分層調查,需要反復考量、反復試驗。

    第三,就普通話輕聲、兒化詞的使用來說,輕聲、兒化詞的使用頻繁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比如北京人,“西瓜、黃瓜”之類的詞,老派必讀輕聲,但中年或青年則輕聲非輕聲兩可。應當按照新派的說法確定輕聲、兒化條目,而不是按老派或更土的說法。

    子課題四的問題:

    第一,官話套話研究難度較大。

    第二,詞匯、語法、語用規范標準的分類建庫及制定很難操作,特別是語用、語法規范等不好把握。

    子課題五的問題:

    第一,人手不足。文獻搜索工作量非常大,民國部分補充和校對的工作量比預想要大;50年代后的文獻內容過于龐大,研究成果較為豐富,整個工作進展比較緩慢,主要是人手不夠的問題。

    第二,原計劃需要研制的針對不同適用對象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的制定,以及與之配套的公民語言能力測試,目前看來范圍和規模太大,很難按期完成。

    第三,課題中涉及的具體文獻資料,能力測試的試題、體系和測試等材料尚未匯集提供,因此需要等待數據匯集后,進行具體功能的研討,根據需求寫出軟件需求分析和系統。

    2.改進措施

    針對各子課題的問題,課題組認真研究,提出如下解決改進措施:

    第一,子課題一要從理論上解決規范觀的問題,做好與其他幾個子課題的協調關系。目前已經有了相對比較清楚的思路:一是“規范觀”的更新,不能完全脫離已有的研究思路,這些思路體現為本領域研究的固有話題,例如“約定俗成”與“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的平衡選擇;二是理論方法的創新探索需要重新理解研究對象的性質,能夠解析和描寫研究領域的各種關系,提出評價現實狀態所需要的要素、衡量和評價的指標等;三是借鑒其他學科(如公共政策)研究已有的概念、方法,可以提供突破的路徑。

    第二,子課題二在現有研究框架下,繼續深入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量化統計;加強與臺灣學界的溝通交流,豐富語料來源,擴大語料數量。

    第三,子課題三要在調查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并多征求專家意見,提出輕聲、兒化和地名讀音的科學規范標準。

    第四,子課題四的研究內容龐雜,可選擇語言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突破,如中學語文教育中的詞匯、語法規范問題、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母詞問題、文風問題等幾方面展開討論。

    第五,子課題五要加強課題組內成員的溝通與協作。從可行性、實用性和服務性上來看,中小學語文測評更受關注和歡迎,因此,將針對不同適用對象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的制定這一部分的重心,轉移到從語文能力發展的角度制定兒童青少年語言能力發展標準與測評體系上,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習和測試提供參考。

    第六,各子課題團結合作,加強交流,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保證本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

    3.研究心得

    第一,重大項目的研究要有高水平的理論指導。項目的首席專家要能高屋建瓴提供高水平的理論指導,以確保有效把握課題研究的基本走向,各子課題負責人也要拓寬視野,加強理論學習,這是重大項目研究能最終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第二,重大項目的子課題組要搭配得當,成員的專業結構要合理。本項目共有五個子課題,成員既有高等院校的教師、專門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有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研究隊伍的專業結構搭配合理,也能有效地利用各種學術資源和社會資源,這是本項研究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

    第三,課題研究內容最好能夠與課題組成員的本職工作形成良性互動,使課題研究能快速服務社會。本課題有些成員參與了國家語委的多項規范標準研制與培訓、語言政策研究、政策落實等工作,使研究的理論成果很快就轉化為國家語言服務的實踐;有些成員是高校教師,其研究成果能直接應用于教學,服務社會。

    第四,課題組成員要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各子課題之間要加強交流。本課題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認真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通過各種方式展開交流,除了舉行定期研討會之外,還利用QQ、微信等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交流討論,實現即時的資源和信息共享,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第五,項目研究要有協調機制。本項目包括五個子課題,參與者共計四五十人,要充分調動課題組成員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本課題的研究中來并不容易。本課題有一套科學的協調機制保證項目研究的高效運轉,設立學術秘書和管理秘書對各子課題之間的學術事務和管理事務進行協調,定期舉行見面會推動課題研究,利用各種通訊設備保證隨時溝通交流。

    4.意見建議

    語言文字規范問題既是一個學術問題,也不僅僅是學術問題,而是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問題,近年來語言文字領域有很多問題引起過比較大的爭論,甚至釀成了不大不小的社會風波,比如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問題、字母詞問題、網絡語言問題、漢字的繁簡問題等,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很壞的社會后果。語言文字規范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不是一個課題可以解決的,不是純學術上可以解決的,語言文字規范工作一方面要提出規范的理論,通過學界的力量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更主要的工作是記錄社會語言使用的真實狀況,了解語言生活復雜多樣性。

    語言文字規范問題涉及面非常廣泛,既需要宏觀的理論指導,更需要在語言生活實踐中進行檢驗,本項目研究只是解決了語言文字規范領域中一些相對比較熱門的問題,還有其他很多相關問題需要以后不斷的展開研究。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中國語言規劃三論》(著作)

    作者:李宇明

    商務印書館2015年10月出版

    基本內容:

    本書包含了語言規劃理論、語言文字工作、語言生活狀況、語言教育與傳播、短文雜記等幾個板塊,收錄了作者自2009年來發表的關于語言規劃的文章50余篇,較為完整地展現了作者近期主要的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

    主要觀點:

    本書較為完整地展現了作者自2009年以來發表的諸多學術觀點,很多論述都涉及到了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略舉如下。如《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的若干思考》一文指出了我國現代語言技術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我國語言文字的技術標準相當滯后,信息化設備的字庫標準、編碼標準、傳輸標準等一系列標準都要以語言文字知識為基礎,在“人機交際”“機際交際”的時代,必須實現語言文字的標準化。又如《領域語言規劃試論》一文指出,領域語言規劃的基本內容包括了制定領域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具體包括領域工作語言標準、產品的語言文字標準、從業人員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再如《語言文字標準六十年》一文指出,經過新中國六十年的語言文字工作,我國已經建立了現代漢語、現行漢字的基礎性標準體系,開辟出信息等領域語言文字標準的新作業場,為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促進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該文梳理了建國后語言文字標準建設兩個黃金期的主要成就,并著重分析了新時期語言文字標準建設的新領域,特別是信息領域的特點,指出信息領域語言文字標準具有工業標準的性質,需要利用語言工程來制定標準,具有國際性,且與企業特別是與語言信息產業關系密切。

    學術價值:

    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研究員在該書的序言中對該書的學術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該書的主要特點有三,茲引述如下:一、重視語言生活實際問題研究,顯示本書的“現實品格”;二、體現學術研究與管理工作相結合、致力于建立學術與管理之間的“旋轉門”;三、著力語言規劃理論研究與創新,為建立“語言規劃學”做理論準備。

    社會影響:

    本書是繼《中國語言規劃論》、《中國語言規劃續論》之后的又一部全方位討論中國語言規劃問題的著作,社會影響很大。書中諸多文章及觀點被學界大量引用。

    2、《漢語的層級變化》(論文)

    作者:李宇明

    《中國語文》2014年第6期

    基本內容:

    民族共同語和地域方言都是語言的使用變體。根據語言地位和使用范圍,可將這些變體分為高低不等的層級,形成語言交際上的層級構造。本文分析了漢語從古至今的層級構造變化,并基于漢語在現代的層級狀況,提出了我國語言規劃方向性調整的建議。

    主要觀點:

    漢語起碼在春秋戰國之時就形成了共同語和地域方言兩大語言層級,不過古時的共同語不完善,地位雖高,但語言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少。方言紛疊復雜,是社會的主要交際工具。清末以來的百余年,漢語層級構造發生了巨大變化。完善了民族標準語并使之具有很好的語言聲望,且還發展出地域普通話和大華語,共同語層級由古代的一個尚不完善的層面發展到以標準語為核心的三個層面。方言明顯出現層次減少的趨勢, 正在形成大方言、次方言、土語的三層構造,有些方言區甚至將形成大方言和土語的雙層構造。面對漢語的現代層級構造及其發展趨勢,語言規劃也應做相應調整:由主要關注中國普通話調整到全方位地關注漢語問題,由主要關注中國內地的語言問題調整到關注全世界華人的語言問題,當然還應擴展到世界的語言問題。

    學術價值:

    本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在理論上深度闡發了“語言交際上的層級構造”這一重要概念,為今后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二、為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視角,以漢語的層級變化為背景,將語言文字規范化的研究視野從原來單一的標準語拓展到了大華語、地方普通話等層級;三、對我國的整個語言規劃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即我國語言規劃的關注范圍應該調整到全方位地關注漢語問題,關注全世界華人的語言問題以及世界的語言問題。

    社會影響:

    本文的社會影響很大。根據中國知網的統計數據,本文自2014年11月發表以來,已經被下載858次,被引用8次。引用本文的學術成果分別涉及了漢語國際教育規劃、“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語言規劃、國外語言政策、古代詞語歷史演替、網絡詞語等諸多學術話題,可見本文關涉面很廣,影響力很大。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狠狠热精品免费观看|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