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漢語意合特征研究與大型知識庫和語料庫建設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1月30日16:5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研究在漢語國際教育這種應用背景下,漢語的詞匯和語法特征系統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整個課題按照原來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并且,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下面,分別介紹三個子課題的進行情況。

    (1)子課題一:漢語語法的意合機制和“詞庫-構式”互動的描寫體系研究

    在充分認識漢語語法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格局的基礎上,根據漢語國際教育這種應用目標,針對漢語語法不依賴形態來組織語法結構的意合性特點,借助認知語言學和當代神經科學的有關理論,來揭示漢語語法的意合機制;并且,建立起成體系、可操作的漢語意合語法的描寫體系(成果詳見袁毓林《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載日本《中國語學》第262號,2015年,第1-30頁),來指導漢語的國際教育和計算機信息處理。

    在前期關于動詞、形容詞的論元結構研究的基礎上,致力于開發漢語動詞和形容詞的句法語義知識數據庫。并且,加強對于動詞的敘實性和及物性的研究,努力揭示語言使用者對于語句的真值意義快速理解的詞匯和語法機理(成果詳見袁毓林《隱性否定動詞的敘實性和極項允準功能》,《語言科學》2014年第6期,第575-585頁;李新良、袁毓林《反敘實動詞賓語真假的語法條件及其概念動因》,《當代語言學》2016年第2期,第194-215頁;崔璨、袁毓林《“勝敗”類動詞的及物性類型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5期,第53-62頁);對于動詞后綴“過”與“了”的時體意義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為漢語國際教學提供了跨語言比較的指導性意見(成果詳見鄭仁貞、袁毓林《??? ?? '過'? ?? ?? '了2'? ?? ?? ????》[經歷體標記“過”和句末助詞“了2”的完成體用法對比],韓國“中國語文學研究會”《中國語文學論集》第91號,第155-175頁,2015年;鄭仁貞、袁毓林《漢語經歷體“過”句式的體特征和時態句的語義功能》,韓國中語中文學會《中語中文學》第60輯,第329-345頁,2015年)。

    深入進行名詞的意義描寫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為漢語名詞的句法語義研究提供理論指導(成果詳見李強、袁毓林《名詞詞義描寫和研究需要什么樣的語義學知識?》,《中文信息學報》2015年第5期,第9-20頁)。在我們前期建立的漢語名詞的物性結構的描寫體系的指導下,著重對于名詞的物性結構及其句法語義表現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設計可以直接服務于漢語國際教育的同義名詞辨析的理論方法和數據庫系統(成果詳見李強、袁毓林《基于物性角色的同義名詞辨析方法探討》,《世界漢語教學》2014年第4期,第519-531頁;李強、袁毓林《“X+重地”結構的陳述性表義特點及其形成機制》,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語言研究集刊》第十四輯,第61-74頁;李強、袁毓林《服務于國際漢語教學的同義名詞辨析查詢系統建設》,《對外漢語研究》第12期,第115-123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并且,利用我們對于動詞的論元結構和名詞的物性結構的研究成果,開展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漢語特殊短語結構和句法構式的研究(成果詳見王璐璐、袁毓林《“NP+V起來+AP”句式的語義分析》,《中國語言學》第8輯,第123-13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王璐璐、袁毓林《述結式與“把”字句的構式意義互動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3期,第54-63頁)。我們還把這種研究成果應用到語言信息處理中,解決語句構式和詞語組合的語義計算問題(成果詳見魏雪、袁毓林《基于規則的漢語名名組合的自動釋義研究》,《中文信息學報》2014年第3期,第1-10頁;王璐璐、袁毓林《基于變換的“把”字句的分類研究和語言建模》,《漢藏語學報》2015年第8期,第181-195頁;王璐璐、孫薇薇、袁毓林《“把”字句的自動釋義與句式變換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5, 51(19): 129-137);甚至還把我們對于漢語意合語法的研究成果,推廣到解決信息檢索、內容抽取和常識推理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中的棘手問題(成果詳見袁毓林、曹宏、謝成名《詞匯本體知識及其在信息檢索中的應用》,《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149-158頁;袁毓林、李強《怎樣用物性結構知識解決“網球問題”?》,《中文信息學報》2014年第5期,第1-10頁;Minjun Park [樸敏俊], Yulin Yuan [袁毓林] Linguistic Knowledge-driven Approach to Chinese Comparative Elements Extrac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SIGHAN Workshop on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SIGHAN-8), pages 79-85, Beijing, China, July 30-31, 2015)。

    正是在對這一社科重大項目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偏重人文主義精神的語言學研究理念和方法論原則(成果詳見袁毓林《在科學主義的大林莽中開辟人文主義的小蹊徑——幾個基于人類樂觀原理的語言學研究案例》,載馮勝利、李旭主編《語言學中的科學》,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第269-309頁)。在這種人文主義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引入主體間性、樂觀原則、勞酬均衡原理等概念結構和社會心理學原理,來解釋有關句子的意義識解問題,建立起一種由概念驅動和句法制導相結合的漢語句子的語義解釋機制(成果詳見袁毓林《“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語言研究》2014年第3期,第1-12頁;袁毓林《概念驅動和句法制導的語句構成和意義識解——以“白、白白(地)”句的語義解釋為例》,《中國語文》2014年第6期;袁毓林《漢語詞義識解的樂觀主義取向——一種平衡義程廣泛性和義面突出性的策略》,《當代語言學》2014年第4期;曾靜涵、袁毓林《漢語“白”的隱性否定語義探析》,《澳門語言學刊》2015年第2期,第4-14頁)。我們還把這種從漢語研究中提煉出來的突出人文主義精神的語言學研究范式,推廣到英語、日語和韓語等語言的相關語法現象上,大大地拓展了語言學研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成果詳見樸珉娥、袁毓林《漢韓“白”類詞的語義、語法和語用特征對比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4期,第496-508頁;袁毓林、鄭仁貞《漢英日韓接近性副詞和相關格式的句法語義比較》,《漢日語言對比論叢》第6輯,第20-34頁,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進而,通過考察漢語和英語等西方語言中的反事實條件表達的形式差別,來研究中西人群在反事實思維方面的差別(成果詳見袁毓林《漢語反事實表達和相關的思維特點》,《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8期,第126-144頁)。

    (2)子課題二:面向國際漢語教學的“詞庫-構式”互動知識庫和語料庫建設

    根據已有的語言知識資源積累情況,以及本課題研究的需要及總體設計,逐步建成了下列多層次的知識庫和語料庫,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一) 通用基礎語料庫資源

    (1)現代漢語語料庫,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2)漢-英句子對齊語料庫,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ccl_cecorpus

    (二) 專項標注語料庫資源

    (3)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interlanguage/

    (4)漢語句法結構標注樹庫,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WebTreebank

    (5)漢語語義關系標注庫,(說明:有單機版,暫時沒有網絡版);

    (三) 專項詞庫資源

    (6)漢語名詞物性結構知識庫,網址:http://ccl.pku.edu.cn/wordqualia/search.php;

    (7)漢語動詞、形容詞句法語義知識庫 (說明:有單機版,網絡版正在測試中);

    (8)漢語動詞語義蘊涵關系庫,網址: http://ccl.pku.edu.cn:8080/pos/Implication;

    (9)漢語疑難詞語的語法功能和詞類屬性知識庫,網址:http://ccl.pku.edu.cn/pos_function;

    (四) 漢語特殊句法結構語義分析知識庫資源

    (11)漢語常用構式知識庫,網址:http://ccl.pku.edu.cn/ccgd/;

    (12)漢語名名組合自動釋義系統,網址:http://ccl.pku.edu.cn:8080/nnphrase/index.jsp;

    (13)現代漢語述結式用法數據庫,網址:http://ccl.pku.edu.cn/vc

    (14)現代漢語述結式用法數據庫可視化網頁:http://ccl.pku.edu.cn:8080/visualization/

    (15)漢語親屬關系自動推理和查詢系統,(說明:有單機版,網絡版正在測試中)

    以上知識庫和語料庫大都在繼續擴展和加工過程中。有關這些語言資源的規模和格式規范以及使用說明,可以訪問相應的網頁查詢。從本課題語言知識資源的總體規劃角度來說,語料庫的建設主要突出語言現象的分布范圍要廣,而知識庫則更強調專家研究的成果能夠落實為計算機可處理的形式,知識內容要精到而且體現漢語特色,比如漢語的名名組合、述結式、親屬關系表達形式的語義分析知識庫、漢語常用構式知識庫等等,都體現了本課題研究以“意合法”驅動漢語形式表達和語義解釋的指導思想。

    作為語言資源建設的一個示例,附件是漢語動詞配價與造句知識庫的校對規范說明書,通過這個規范,可以大致了解本課題在建設相關語言資源方面的思路和語言工程路線。

    上述知識資源中,有的因為已有的本體研究成果積累相對較多,因而對資源建設能夠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相關知識庫的框架設計以及知識庫內容的填寫和實施因而也已經比較完善,比如漢語述補結構知識庫的相關工作(見詹衛東 等,2015發表于美國《科技與中文教學》雜志的《漢語述補結構數據庫的構建及其可視化研究》一文的介紹)。有的知識庫(如“現代漢語構式知識庫”)雖已經按照自頂向下(top-down)的思路做了頂層設計,也完成了部分條目的填寫,做了一些個案分析,包括對現代漢語若干構式的專題研究,比如(1)“你睡你的覺”;(2)“A一X、B一Y構式”;(3)“X+什么”構式;(4)表反復義的構式(如V來V去),等等。但是,由于應用研究進展相對滯后,知識庫內容對信息處理以及語言教學的支持作用一時還難以體現,還有待更多的自底向上(bottom-up)的個案研究。這方面,子課題二已經開始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包括對現代漢語構式情感義的分析和描寫,借鑒國外形式語法框架(主要是Sign-based Construction Grammar理論)來探討構式與短語結構的語言知識描寫融合的途徑,等等。

    (3)子課題三:基于“詞庫-構式”互動體系的國際漢語教學理念和策略探索

    在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這個階段重點研究漢語特殊句式的習得問題和構建新的國際漢語教學模式。

    在研究漢語特殊句式的習得時,尤其注重考察特殊句式的形式結構和語法意義的互動機制,及其在習得過程中的復雜表現。一是從語言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來分析漢語雙賓語構式的二語習得體現,刻畫特殊句式習得過程中形式和意義匹配的過程與機制,進而發現不同母語背景的漢語中介語都反映了原型動詞高例率、低偏誤以及論元的生命度屬性等跨語言共性,但在具體次類上又有其個性表現(成果見李昱《語言共性和個性在漢語雙賓語構式二語習得中的體現》,《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期,第10-21頁)。二是結合具體教學策略來看漢語特殊句式習得中偏誤的類型及其成因,發現不同水平等級的二語學習者在習得漢語重動句的過程中,高中低三個階段的中介語特征表現既有連貫性又有階段差異性,而且這種差異跟特殊句式形義關系整合的難度有很強的關聯(成果見謝福《漢語二語學習者重動句偏誤分析及其教學策略》,《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2期,第26-34頁)。同時,我們還通過漢語國際教學的實踐和對留學生中介語的分析,進一步探討構式意識的形成機制。

    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提出并探討一種新型的二語教學語法體系——“三一語法”。我們將這種教學語法的基本框架概括為句子的形式結構、結構的功能作用、功能的典型語境三個維度,這種化一為三、合三為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具體刻畫基于“詞項-構式”的漢語國際教學過程,將語境因素引入教學語法有利于改進教學策略。為此,我們選取不同的詞項、構式類型做了具體描述,并已經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得到了國際漢語教學界的充分肯定(成果見馮勝利、施春宏《三一語法: 結構·功能·語境——初中級漢語語法點教學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目前正在著力編寫基于“結構-功能-語境”教學模式、具有參考語法性質的常用詞項和構式手冊。

    在當前漢語國際教學方興未艾的背景下,我們還重點探討了國際漢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國際漢語教育雖然以語言教學為根本,但又不完全單純只是語言教學問題,在某些側面甚至其重點是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問題。因此,我們探討了語言教學中的跨文化影響問題、中國文化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教學策略問題,以及在跨文化交際中如何建立相宜的話語體系等問題(成果見趙金銘《國際漢語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6期,第1-10頁)。

    此外,我們還對某些具體的功能詞項、句式性構式的形式和意義特征做了系統的研究。比如,動結式在相關句式群中不對稱分布的多重界面互動機制、邊緣“把”字句的語義理解和構造機制、動詞拷貝句的語法化機制及其發展層級、漢漢語廣義中動句的共時分布和歷時發展、“比N還N”的句法語義特征、“VP的”的特點及其使用動因、從肯定和敘述的角度看副詞“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現條件與機制等。尤其是我們還對構式語法理論做出了新的探討,提出并闡釋了“互動構式語法”的基本理念(成果見施春宏《互動構式語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徑》,《當代修辭學》2016年第2期。12-29頁)。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我們3個子課題研究小組分別或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咨詢訪談、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計至少有92項。下面,分為第一、二、三3個子課題研究小組,按照時序先后,分別列出:

    (1)子課題組一的調查研究與學術交流情況:

    1. 2014年7月2-3日,袁毓林赴天津,參加由天津大學主辦的 “語言學與科學”國際研討會暨天津大學語言科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作大會主題演講《在科學主義的大林莽中開辟人文主義的小蹊徑——幾個基于人類樂觀原理的語言學研究案例》。

    2. 2014年7月7日,袁毓林赴上海,去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語言學學校講課,題目:《漢語反事實表達的樂觀主義傾向及其后果》。

    3. 2014年7月25日,袁毓林上午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國際語言學高峰論壇”(International Summit Forum for Linguistics),作主題報告“Towards a Rule-based Approach to Automatic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Noun Compounds”(《基于規則的漢語名名組合的自動釋義研究》)。下午,參加第12屆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閉幕式,并且為獲獎選手頒獎。

    4. 2014年7月28日上午,袁毓林研究團隊接待了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語研究所所長楊達教授,共同研討了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建設的理論、方法和規范等問題。

    5. 2014年8月7日下午,袁毓林在中文系研究室接待了日本拓殖大學外國語學部永江貴子副教授。袁毓林教授及其研究生跟永江貴子副教授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6. 2014年8月8-9日,袁毓林赴天津,去南開大學暑期語言學講習班講課,8日下午和9日上午,進行了兩場講座,分為四個題目:

    (1)《“差點兒”中的隱性否定及其語法效應》

    (2)《漢英日韓“差點兒(沒有)VP”類格式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對比》

    (3)《“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

    (4)《漢英日韓“懷疑”類動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對比》

    7. 2014年8月20-2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第六屆漢日對比語言學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漢英日韓“懷疑”類動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對比》。

    8. 2014年9月23日下午,袁毓林給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做靜園學術講座,題目是《開放性的自我——中文系培養什么樣的人?》

    9. 2014年9月26-27日,袁毓林和詹衛東赴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學院,參加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孫茂松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面向三元空間的互聯網中文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編號:2014CB340500)2014年度年中工作研討會。

    10. 2014年10月16日,臺灣師范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辦公室執行長宋曜廷教授一行造訪北京大學中文系,參加由首席專家袁毓林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漢語意合特征研究與大型知識庫和語料庫建設”子項目“漢語中介語語料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詹衛東教授的主持下,雙方就中介語語料收集及語料庫構建的相關技術與學術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11. 2014年10月18日-21日,袁毓林赴華中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參加“第十三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The Thirteenth Chin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CL2014)、“第三屆中文處理資源與評測國際會議(CLP-SIGHAN2014)”。

    在這次會議上,袁毓林、李強口頭發表了論文《怎樣用物性結構知識解決“網球問題”?》,樸敏俊、李強、袁毓林壁報發表了論文《漢語“比”字句關鍵要素的常規序列模式探索》。

    在這次會議的系統展示環節,袁毓林團隊展出了四個語言資源和分析系統:

    (1)漢語詞類、語法結構測試系統

    (2)漢語動詞蘊涵型式錄入、查詢系統;

    (3)漢語名名組合自動釋義系統

    (4)“把”字句的自動釋義與句式變換系統

    受到了參觀代表和專家的好評。

    12. 2014年10月21日晚上,袁毓林應華中師范大學語言學系邀請,為研究生作講座《語言學研究和認知科學》。

    13. 2014年10月29日,袁毓林參加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組織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語言文字學科編委會會議”,擔任“語義學”部分主編。

    14. 2014年10月30日晚上,袁毓林應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邀請,為研究生作講座《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

    15. 2014年10月31日下午,袁毓林參加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的“‘語言戰略與國家安全’高層論壇”。

    16. 2014年11月7日上午,袁毓林參加由首都師范大學召開的“‘國家社科重大委托項目:語言大數據挖掘與文化價值發現’開題會,暨‘北京高精尖科技平臺建設規劃:語言智能與技術應用’研討會”。

    17. 2014年11月14日-18日,袁毓林應邀赴日本參加兩個學術會議。14日下午,在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參加“漢語中介語研究”會議,應邀作報告《北京大學漢語學習者偏誤語料庫建構與中介語研究》。15-16日在大阪大學參加2014年“第56回日本中國語言學會年會”,并做主題報告《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

    18. 2014年11月22-23日,袁毓林參加由北京語言大學召開的“第三屆類型學視野下的漢語與民族語研究高峰論壇”,作大會報告《漢英日韓“懷疑”類動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對比》。

    19. 2014年12月6日,袁毓林參加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召開的“構式語法理論與漢語構式知識庫建設學術研討會”。

    20. 2014年12月13日下午,袁毓林參加由江蘇省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召開的“2014年度語言能力分析會”。

    21. 2014年12月14日下午,袁毓林參加由北京語言大學召開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專家咨詢會”。

    22. 2015年1月28日上午,袁毓林和詹衛東研究團隊,在北京大學人文學苑中文系會議室召開由首席專家袁毓林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漢語意合特征研究與大型知識庫和語料庫建設”(批準號:12&ZD175)之子項目“漢語中介語語料庫標注規范”研討會。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俞敬松副教授參加了會議。

    23. 2015年1月30日上午,袁毓林參加在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召開的“北大973計劃課題組句義標注規范研討會”,討論了下列問題:(1) 對句義標注策略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探討973項目內部的對應和銜接(包括:語言資源構建與知識資源構建的對應和銜接;語言、知識資源構建與中文深度分析和內容理解的對應和銜接)。(2)以謂詞的論旨角色體系為切入進行討論,對句義標注規范進行具體修訂。

    24. 2015年2月7日下午,袁毓林參加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國家社科和教育部項目申報輔導會,為11位申報語言學方面項目的老師提供學術指導。

    25. 2015年3月15日上午,袁毓林參加在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召開的“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

    26. 2015年3月23日上午,袁毓林作為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參加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召開的“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研討會”。

    27. 2015年3月30日上午,袁毓林在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作講座《漢語反事實表達的樂觀主義傾向》。

    28. 2015年4月3日上午,袁毓林在清華大學文學院參加清華大學與北京聯合大學聯合申報獲批的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漢語非字面語言大腦加工的神經機制研究》開題報告會。

    29. 2015年4月23-24日,袁毓林、詹衛東應臺灣師范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劃邀請,參加臺師大舉辦的「第二屆語言特徵分析工作坊」(2015 2nd Workshop on the Analysi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WoALF 2015] )。兩個人分別都做了一個小時的大會報告。袁毓林的大會報告為《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詹衛東的大會報告為《現代漢語漢語構式的語義表征》。兩個報告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還得到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語言學系教授鄭錦全先生的高度贊揚,他認為這兩個報告描寫了豐富多彩的語言現象,揭示了許多語言現象背后的使用者的社會心理規律;相比起來,生成語法不考慮人的認知、單純依靠在句法樹上移位(move)的分析方法,就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30. 2015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袁毓林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跟“南京語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雷曉軍博士和“北京一點網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鄔霄云博士、高級顧問洪濤博士一行,進行關于語言資源建設和大數據分析深度結合的學術座談會。雙方就漢語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發展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與深入交流。

    31. 2015年5月9-11日,袁毓林、詹衛東參加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第十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The 16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 2015)。兩個人應邀分別都做了一個40分鐘的大會特邀報告。袁毓林的題目為《“什么”句否定意義的形成與識解機制》,詹衛東的題目為《現代漢語漢語構式的語義表征》。兩個報告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32. 2015年5月23-24日,袁毓林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承辦的“第四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討論會:語言學研究的跨學科對話”。袁毓林的題目為《否定、悖論與不可思考之事》,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33. 2015年5月25日下午,袁毓林、詹衛東參加由北京語言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召開的“英漢小句對齊語料庫建設研討會”。

    34. 2015年6月1日下午,袁毓林在中國政法大學文學院作講座《面向計算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概觀》。

    35. 2015年6月3日下午,袁毓林在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作講座《基于樂觀原則的語句意義的構成與識解——漢英日韓接近性副詞和相關格式的句法語義比較》。

    36. 2015年6月4日-10日,袁毓林參加由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學院主辦的“第五屆海外中國語言學者論壇”(徐州—成都),做大會報告《疑問代詞“誰”的虛指和否定意義的形成機制》。

    37. 2015年6月26日,袁毓林參加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中國心理學會語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籌) 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作大會報告《基于樂觀原則的語句意義的構成與識解——漢英日韓接近性表達的句法-語義不對稱性研究》。

    38. 2015年6月27日,袁毓林參加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組織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語言文字第二次學科編委會會議”。

    39. 2015年7月10日上午,袁毓林課題組邀請澳門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徐杰教授做講座。題目《語言形式的邏輯可能及其部分實現》,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6號樓中文系B122。

    40. 2015年7月15-18日,袁毓林赴上海,為交通大學應用語言學暑期學校講課,16日和17日兩天,進行了四場計算語言學講座(共4*3=12小時的課程),從理論、方法到技術應用與工程實踐的系統教授,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反響良好。

    41. 2015年7月23日,袁毓林應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邀請,為他們評審文科方面的應聘教師。

    42. 2015年7月25日,袁毓林參加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孫茂松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面向三元空間的互聯網中文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編號:2014CB340500)中期總結會議。

    43. 2015年8月26日-27日,袁毓林參加由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學院主辦的“教育部委托項目《中國語言學研究年度發展報告》編委會”(徐州)。

    44. 2015年9月26-27日,袁毓林參加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中國認知語言學第九屆學術研討會”(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25-27/09/2015)。應邀做了一個60分鐘的大會特邀報告。題目為《漢語反事實表達及相關的思維特點》,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45. 2015年10月9-11日,袁毓林參加在魯東大學舉行的“第九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暨 第四屆漢語辭書高層論壇”。應邀做了大會報告。題目為《從生成詞庫論看漢語名詞的詞典釋義和詞義辨析———兼談動詞、形容詞的概念表示》,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46. 2015年10月15日下午,袁毓林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邀請,作報告《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引起熱烈的討論。

    47. 2015年10月29日下午,袁毓林課題組邀請法國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徐丹教授做講座。題目《甘青語言區域——語言類型轉變及其語言替換》,地點:北京大學三教-205教室。

    48. 2015年11月1-2日,袁毓林參加由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學院主辦的“語言能力協同中心專家委員會會議”。

    49. 2015年11月5-9日,袁毓林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當代語言學》主辦、蘇州大學外語學院承辦的“第六屆當代語言學國際圓桌會議”。作了大會報告《反敘實動詞賓語真假的語法條件及其概念動因》。

    50. 2015年11月19日下午,袁毓林課題組邀請北京外國語大學王文斌教授做講座。題目《從“形動結構”看行為動作在漢語中的空間化表征》,地點:北京大學三教205教室。

    51. 2015年12月1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袁毓林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和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的穗志方教授、詹衛東教授、常寶寶副教授等人與“南京語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雷曉軍博士進行了關于大型樹庫語義標注和語言資源建設的合作洽談會。校企雙方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室中,就漢語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研究、平臺資源建設和應用前景等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

    52. 2015年12月10日下午,袁毓林課題組邀請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王貴元教授做講座。題目《從出土文獻看漢語詞匯研究的問題與前景》,地點:北京大學三教205教室。

    53. 2015年12月12-13日,袁毓林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五屆現代漢語句法語義前沿學術研討會”,做了一個40分鐘的大會報告《“什么”句否定意義的形成與識解機制》,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54. 2016年1月7日下午,袁毓林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參加博士后劉玉潔博士的博士后開題報告會。

    55. 2016年1月15日上午,袁毓林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明理時空論壇”給所內的博士、碩士生們做報告《開放的自我——文科知識分子的多種形象》。深受研究生歡迎。

    56. 2016年4月2-3日,袁毓林參加在北京大學召開的“詞匯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全國漢語詞匯學研討會”,并作大會報告《生成詞庫理論和名詞語義的結構描述與概念解釋》。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和熱烈討論。

    57. 2016年4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袁毓林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和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的穗志方教授、詹衛東教授、劉揚副教授等人與“南京語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雷曉軍博士進行了關于大型語言資源建設及應用的合作洽談會。校企雙方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會議室中,就漢語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研究、語義資源建設的進展、方向以及應用前景等諸多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和深入交流。

    58. 2016年4月19日下午,袁毓林課題組邀請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黃衍教授作了題為“De Se Attitude/Belief Ascription and Neo-Gricean Truth-Conditional Pragmatics: Logophoric Expressions in West African Languages and Long-Distance Reflexives in Eas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涉己歸屬標記和新格萊斯語用學:西非語言中的話主回指表達和東亞、南亞與東南亞語言中的長距離反身代詞)的講座。講座由北京大學中文系袁毓林教授主持,董秀芳教授、葉文曦副教授以及中文系、哲學系和外語系60余位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

    59. 2016年4月21日下午,袁毓林在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作講座《反敘實動詞賓語真假的語法條件及其概念動因》。

    60. 2016年5月10-13日,袁毓林參加“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

    61. 2016年6月18日,袁毓林參加由江蘇高校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語言能力獲得與發展研究平臺主辦、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母語和外語語言能力發展高端論壇”。

    62. 2016年7月6日下午,袁毓林參加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組織的“語言學核心話題系列叢書”編委會。

    63. 2016年7月11日上午,袁毓林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中國心理學會語言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語言認知研究培訓班講課,進行了3小時的課程,講課題目如下:

    (1)面向計算的認知語言學研究

    (2)漢語反事實表達與相關的思維特點

    (3)中國大學生反事實思維及其表達的樂觀主義傾向

    64. 2016年7月13-15日,袁毓林赴上海,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暑期語言學課程《漢語語法研究方法論》講課,共3*4=12小時的課程,從理論、方法到操作路線講授認知功能語法的研究范式和具體實踐,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反響良好。講課題目如下:

    (1)面向計算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概觀

    (2)漢語名詞物性結構的描寫體系和運用案例

    (3)“差點兒”中的隱性否定及其語法效應

    (4)漢英日韓接近性副詞和相關格式的句法語義比較

    (5)“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

    (6)漢英日韓“懷疑”類動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對比

    65. 2016年7月18-19日,袁毓林在上海為復旦大學暑期語言學講習班講課,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進行了兩場講座,分為四個題目:

    (1)在科學主義的大林莽中開辟人文主義的小蹊徑——幾個基于人類樂觀原理的語言學研究案例

    (2)反敘實動詞賓語真假的語法條件及其概念動因

    (3)漢語反事實表達與相關的思維特點

    (4)中國大學生反事實思維及其表達的樂觀主義傾向

    (2)子課題組二的調查研究與學術交流情況:

    1. 2014年10月25日,詹衛東受邀在北京市語言學會2014年年會上做大會主題報告,題為“現代漢語樹庫標注與語法知識獲取”。

    2. 2014年11月1到2日,黃思思、詹衛東參加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全國社會媒體大會(SMP2014),發表論文題為“網絡語言中構式的形成機制初探”。

    3. 2014年12月31日,詹衛東受邀參加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辦的“語言學者的責任和使命”座談會。

    4. 2015年5月9-10日,劉洪超、詹衛東、黃居仁參加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第十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CLSW2015) ”,發表論文題為“影響‘a一x,b一y’構式義凸顯的因素”。

    5. 2015年5月9-10日,黃思思、詹衛東參加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第十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CLSW2015) ”,發表論文題為“‘r+v+r+的+n’構式的使用環境及其語義分析”。

    6. 2015年5月25日,詹衛東受邀參加北京語言大學“英漢小句對齊語料庫建設”研討會。

    7. 2015年11月14日到15日,詹衛東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協辦的“漢語研究與漢語教學研討會暨慶祝陸儉明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舉行)。

    8. 2015年11月13到14日,夏雪、詹衛東參加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辦的“第十四屆全國計算語言學會議”(CCL 2015),發表論文題為““X什么”類否定義構式探析”。

    9. 2015年12月5日,詹衛東受邀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第二屆北京青年語言學者(U50)學術交流會”。

    10. 2015年12月11日~14日,詹衛東參加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五屆現代漢語句法語義前沿學術研討會”,發表報告題為“漢語構式語料庫的標注規范及初步實踐”。

    11. 2015年12月22日,詹衛東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漢語認知加工機制與計算模型研究”(2015-2019)項目研討會,對項目設計和實施計劃提出意見和建議。

    12. 2016年5月20-22日,黃思思、詹衛東參加由新加坡中文與東方語言信息處理學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承辦的“第十七屆漢語詞匯語義學國際研討會(CLSW2016)”,發表論文題為“構式的情感特征初探”。

    (3)子課題組三的調查研究與學術交流情況:

    1. 2015年7月25-28日,施春宏應邀赴日本大阪產業大學孔子學院開展學術交流,并于26日作了題為“語言學假說的論證和語言學批評”的專題講座。

    2. 2015年9月18日,施春宏參加復旦大學中文系主辦的“第六屆望道修辭學論壇”,并做大會報告《邊緣“把”字句的語義理解和句法構造》。

    3. 2015年9月19日,施春宏參加上海市語文學會、《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和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共同舉辦的“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主編與青年語言學者對話論壇”,并做主旨發言。

    4. 2015年10月17-18日,施春宏參加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學院聯合主辦的“第12屆對外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多元學術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并做報告《基于構式理論的漢語語法習得研究的理論思考》(與蔡淑美、劉文秀合作)。

    5. 2015年10月19日,施春宏在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做講座《“把”字句研究:核心←→邊緣》。

    6. 2015年10月24-25日,施春宏參加浙江大學中文系主辦的“第八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并做大會報告《互動構式語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徑》。

    7. 2015年10月26日,施春宏在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做講座《基于體驗認知觀的語言學研究》。

    8. 2015年11月13日,施春宏在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做講座《語言學:何以作為科學》。

    9. 2015年12月12-13日,施春宏參加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漢語(二語)教學語法體系及標準建設國際論壇”,并做大會報告《當代語言學視野中的二語教學語法》。

    10. 2016年4月7-11日,施春宏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語體標注工作坊”,并做報告《語體觀念的多維度理解》。

    11. 2016年5月5日,施春宏在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做講座《關于構式語法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思考》。

    12. 2016年5月13日,施春宏在安徽大學中文系做講座《修辭研究的新動態和修辭學的當代性》。

    13. 2016年6月18日,施春宏在上海財經大學做講座《語言學研究與學術論文寫作——以<語言教學與研究>為例》。

    14. 2016年6月18日,施春宏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做講座《構式的觀念:邏輯結構和理論張力》。

    15. 2016年6月18-20日,施春宏參加上海市語文學會、《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和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主編與青年學者對話論壇”,并做主旨發言。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1)對于本課題于2014年6月16日召開的“基于“詞庫—構式”互動理念的國際漢語教學方法研討會”,2014年7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的“語言學”版A07,專門以《將知識庫應用于國際漢語教學》為題,做了長篇報道和介紹。特別介紹了國際漢語教學專家美國勞倫斯大學宋國明教授與耶魯大學陳旻女士的發言。

    (2)對于本課題于2014年10月16日召開的“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建設”研討會,2014年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的“語言學”版A07,專門以《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資源整合,推進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建設》為題,做了長篇報道和介紹。特別介紹了袁毓林、詹衛東教授和課題組其他成員跟臺灣師范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辦公室執行長宋曜廷教授一行,共同研討了漢語中介語語料收集及語料庫構建的相關技術與學術問題。

    (3)2014年11月15-16日,袁毓林應邀在大阪大學參加2014年“第56回日本中國語言學會年會”,并做主題報告《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該論文發表在日本《中國語學》第262號,2015年,第1-30頁。同期雜志有日本大阪大學杉村博文教授的長篇評論《袁毓林「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をめぐって》,第31-56頁。

    (4)對于本課題于2015年1月28日召開的“漢語中介語語料庫標注規范”研討會,2015年3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的“語言學”版A07,專門以《加強建設有特色的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為題,做了長篇報道和介紹。特別介紹了袁毓林、詹衛東教授和課題組其他成員跟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俞敬松副教授關于中介語語料庫構建的技術規范的討論。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在課題研究中,碰到的最大問題是:知識庫和語料庫的建設,從語料(特別是中介語)采集、數據庫建設、往數據庫中填入語料和知識、語料標注和分類,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必須動員和培訓大量的語言學和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參與。但是,由于助研費(勞務費)嚴格控制在5%之內,因而短短幾個月就花完了。這樣,造成許多數據庫中無法雇請研究生填入相應的信息。考慮到我們這個課題的數據庫建設的工程性質,建議把助研費(勞務費)放寬到50%(共40萬左右)。或者,把數據采集費用于支付研究生的數據加工費用。另外,為了提高通用性,我們這個課題的數據庫和知識處理系統和平臺,都是網絡版本的。這樣,對于系統的整合和測試就非常重要,必須請專業的機構或公司來做這項工作。因此,希望能夠有25%(共20萬左右)可以用于這個方面。

    子課題三“基于‘詞項-構式’互動體系的漢語二語習得和教學理念與策略探索”(開題后微調的)的項目組成員由語言本體研究、二語習得研究、二語教學研究三個領域的十數位海內外學者組成,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習得過程中的特點和難點為關鍵,試圖在習得研究、教學研究及相關的本體研究三者互動中探討構式習得研究與教學過程中的新觀念、新論題、新策略。這既是該子課題的突破口,又是最大的難點。最大的困難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跨領域、跨學科的團隊成員的觀念的協調問題和研究過程中的協作問題;二是理論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實踐。目前我們正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從研究觀念、研究范圍、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尤其是積極深化“三一語法”教學模式的理論探討和教學實踐,力爭在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構式習得與教學研究中取得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學術觀點上也有顯著創新。

    二、研究成果情況

    ①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

    (1)袁毓林《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描寫體系》,載日本《中國語學》第262號,2015年,第1-30頁。

    論文旨在厘清意合語法的不同含意,揭示漢語意合語法的認知機制和運作過程,建立足以刻畫漢語語法的意合機制的描寫體系。首先說明低級版本的意合法側重于語法形式的不充分性,而高級版本的意合法側重于語言形式的不完整性;說明主體間性和體驗性認知對于意合語法的支撐作用。在此基礎上,嘗試建立一種基于概念結構的“詞庫-構式”等多層次結構(論元結構、物性結構、骨架結構、時體結構和認識結構等)互動的漢語語法的描寫體系。最后,說明意合語法的神經—心智動力源于大腦心智的運作采用了一種分層次的模式識別方式,人類語言是一種“編碼—解碼”和“示意—推理”兩頭管用的機會主義系統。

    (2)袁毓林《“懷疑”的意義引申機制和語義識解策略》,《語言研究》2014年第3期,第1-12頁。

    論文首先描寫“懷疑”的不同義項(①不相信,②猜測、相信)在分布上接近互補又不完全互補的復雜表現。然后討論“懷疑”的不同意義的引申機制及其概念結構基礎:“懷疑”的隱性否定意義使整個句子的意義籠罩在否定的陰影之下:或者不相信事情是正面和積極的,形成義項①;或者猜測和相信事情不是正面和積極的(而是負面和消極的),形成義項②。接著,指出“懷疑”的兩種意義是通過對客體論元(表示懷疑對象)在句法(體詞性vs.謂詞性、旁格賓語vs.常規賓語)、語義(指稱性vs.陳述性)和語用(正面vs.負面、舊信息vs.新信息)等多種層次上的選擇限制,在具體的語境中實現的。最后揭示聽話人識解“懷疑”的各種意義所憑借的規則和策略:(i)當“懷疑”的客體論元是正面、積極或中性時,把“懷疑”識解為‘不相信’(即“懷疑①”);(ii)當“懷疑”的客體論元是負面、消極或偏離中性時,把“懷疑”識解為‘猜測’或‘相信’(即“懷疑②”)。通過這個案例,本文展示了一種基于語言運用的語法的研究范式。

    (3)王璐璐、孫薇薇、袁毓林《“把”字句的自動釋義與句式變換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5, 51(19): 129-137。

    論文針對“把”字句在機器翻譯中的困難,探索一種規則和統計相結合的“把”字句的自動釋義和句式變換的方法。具體的計算步驟為:(1)根據“把”字句與其他句式的變換關系,我們將“把”字句分為不同的小類,并總結出每一小類的句法語義特征,得到“把”字句的語言模型;(2)我們選取北大中文樹庫中的“把”字句作為語料,并標注上每一小類句式的句法語義特征,從而得到富含句法語義信息的標注文本;(3)在此基礎上,我們分別用組塊分析的方法和完全句法分析的方法來對“把”字句進行自動識別;(4)再利用判別式機器學習的方法來對“把”字句進行自動分類。在識別結果和分類結果的基礎上,我們根據釋義模板和變換模板得到了一個“把”字句的自動釋義與句式變換程序。

    (4)袁毓林《漢語反事實表達和相關的思維特點》,《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8期,第126-144頁。

    論文指出國外學者關于漢語母語者難以進行反事實表達理解和相應推理的實驗存在爭論。事實上,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都有大量語法化的反事實條件句式(如:“向/微…則…”、“要不是…就…”、“[幸虧/可惜]…,否則就…”),只是漢語研究者對這種句式的反事實語義特點不敏感。究其原因在于,漢語反事實條件句一般都有強烈的情感傾向(表示慶幸或遺憾),這強化了反事實思維的結果對比機制,弱化了其因果推理機制;最終,掩蓋了反事實思維在因果推理方面的邏輯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條件的反事實性。漢語的反事實表達及其背后的思維特點,反映了語言和思維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塑造和互相推動。

    (5)李強、袁毓林《服務于國際漢語教學的同義名詞辨析查詢系統建設》,《對外漢語研究》第12期,第115-123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論文指出同義名詞辨析在整個同義詞辨析系統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擺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論文基于生成詞庫論中的物性角色及歐洲多語言句法語義詞庫描寫模板,確定了漢語同義名詞辨析的思路、方式及框架;并且,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套在線的可供查詢的同義名詞辨析系統,旨在對國際漢語教學中的同義名詞辨析模塊起到促進作用,并提供一套實用的查詢工具。

    (6)趙金銘《國際漢語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6期。

    跨文化交際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種學習策略,本文使用跨文化交際,是指面向外國漢語學習者時,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跨文化交際問題。論文思考與闡述的問題有:學習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一種文化;領悟和體味中國文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之基本認識是跨文化交際的前提;相宜的話語體系是跨文化交際的保障;對自己文化的自信是跨文化交際的動力。

    (7)李昱《語言共性和個性在漢語雙賓語構式二語習得中的體現》,《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期。

    論文以漢語中介語中的雙賓語動詞和雙賓語論元習得為例,在語言類型學對雙及物構式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語言共性和個性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具體表現。研究發現,語言共性和個性在漢語學習者的中介語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不同母語背景的漢語中介語,都反映了原型動詞高例率、低偏誤以及論元的生命度屬性等跨語言共性;而“取得”類動詞在一些語言中的缺乏,導致漢語中介語中該類動詞的低頻率和高偏誤。也有一些語言共性并未體現在二語習得中,例如雙賓語論元的指稱形式;而另一些跨語言差異則會在中介語中得到消解,最典型的就是不同語言在具體雙賓語動詞上的差異。

    (8)施春宏《動結式在相關句式群中不對稱分布的多重界面互動機制》,《世界漢語教學》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于2016年1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論文試圖通過對句法生成過程中多重界面互動關系的刻畫,來系統描寫和解釋動結式在相關句式群中的不對稱分布現象;并借此刻畫動結式的生成機制及其約束條件。文章首先基于動結式論元結構的整合原則及其配位規則系統,對典型動結式的生成過程做出描寫;在此基礎上,分析由多重界面特征互動制約而形成的動結式的特殊句法分布,進一步探討動詞論元結構的多重性和動結式論元結構整合的多能性之間的關系。文章還對與動結式研究相關的通例和特例、例外和反例的關系做出說明。

    (9)謝福《漢語二語學習者重動句偏誤分析及其教學策略》,《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2期。

    論文運用二語習得理論,在對較大規模的語料進行統計的基礎上,分析漢語二語學習者在初、中、高三個等級中習得重動句四種句式產生的偏誤類型以及成因,并對重動句的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有利于對外漢語教學。

    (10)李勝梅《“比喻”這個詞: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多角度考察》,《當代修辭學》2015年第2期。

    “比喻”一詞的詞匯意義、句法功能、語用功能、篇章功能,可分解出系列語言點,性質不同,習得難易程度不同,宜系統安排、分階段教學。“比喻”作名詞、用來指稱比喻現象,進行生詞教學時,宜提前到中級階段(上)。“比喻”作動詞、用來解釋詞語或句子的比喻含義,屬釋義元語言,中級階段(下)講解時,可配合講解詞典釋義用法。“比喻”作動詞、直接參與比喻句的構造,屬比喻詞特殊下位小類,可在高級階段(上)講解,可配合講解比喻句式等修辭常識。“比喻”參與構建“先行的比喻標記短語 / 比喻標記句 + 后續的具體比喻句(或比喻句群)”組合而成的比喻言語塊,高級階段(下)講解,可配合講解篇章銜接等篇章結構常識。

    (11)施春宏《邊緣“把”字句的語義理解和構造機制》,《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6期。全文轉載于2016年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網》。

    論文以句式生成過程中多重界面(尤其是論元結構和配位方式)的互動機制為切入點,來系統分析非典型“把”字句中各類帶保留賓語的邊緣“把”字句的語義關系和句法構造,進而討論邊緣構式和核心構式的差異性和一致性的關系問題。文章還試圖借此探討特殊句式形式和意義關系的分析理念和方法論原則,進而倡導構建互動構式語法。

    (12)施春宏《互動構式語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徑》,《當代修辭學》2016年第2期。

    論文簡要說明互動構式語法的基本理念,倡導構建一種新的構式語法分析模式。文章首先概括了建構互動構式語法的學術背景,接著從如何理解構式系統中的互動關系和如何考察處于互動關系中的構式系統這兩個方面來說明構建互動構式語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文章重點討論了精致還原主義∕精致整體主義這一互動構式語法的方法論原則,主張構式語法的不同研究路徑可以在互補中互動互進。文章最后論及了互動構式語法的發展空間問題。

    (13)馮勝利、施春宏《三一語法: 結構·功能·語境——初中級漢語語法點教學指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三一語法”是一種新型的二語教學語法體系,重在說明的是句子“是什么”、“干什么用”、“在哪兒用”的問題。其基本框架包括句子的形式結構、結構的功能作用、功能的典型語境這三個維度,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教學語法的有機整體。這種三維一體的語法系統,體現了“場景驅動、功能呈現、法則匹配”這一教學法的科學性,既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同時也有很強的理論意義。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97视频热人人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91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2|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